大疫時代充滿不安,面對明天感到茫然?《被討厭的勇氣》作者這麼說⋯

大疫時代充滿不安,面對明天感到茫然?《被討厭的勇氣》作者這麼說⋯

2022/12/30(2022/12/30 16:4更新)
你也對一切感到不安嗎?特別是在這個疫情不知道何時結束,戰爭頻繁與物價飆漲的時代⋯但我們總要面對明天。曾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的諮商心理師岸見一郎,於《不安的哲學》中帶你發現「不安」的真面目,並幫助你找到與它和平共處的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無法預測的未來是很嚴重的問題嗎?

人生充滿著不確定性,如果能知道往後即將發生什麼,也就不會陷入不安了。但是,明天的事情沒有人能夠知道,明天會一如往常地到來,但屆時自己或許已經不復存在。

說穿了,在我們活著的此時,就算突然發生重大的災害或事故,也無法提早一天開始擔心。核災發生的時候,許多人或許連發生什麼事都還不知道就開始拚命逃生,至今仍在持續流離失所。
就算沒有遇到自然災害或是核災事故,不少人也有自己或家人突然生病,感覺無法看見未來的經驗。能夠想像從今以後會有什麼樣人生的人,只不過是沒有經歷過意外狀況而已。

然而,人生不正是因為無法看透,才讓人產生想活下去的渴望嗎?工作或讀書如果能提早知道結果,不管如何努力,最終結果都已經確定的話,誰還想要努力?同樣的,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的人生,才更具有活下去的價值。

確實也有即便看不透,反而覺得人生將從此一成不變,為此感到絕望的人。會這樣思考的人,恐怕過往的人生都活在一帆風順之中,一次也不曾遇過挫折吧。但實際上,不能保證這樣的人生能一直持續下去。

不過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人終將一死。因此,應該沒有人知道死期將至,卻絲毫不會感到不安,雖然知道人都會死,但只要想到死是何種概念?又何時會到來?還是會令人感到不安的。

延伸閱讀:
朋友成就好高⋯我到底在幹嘛?醫師教你轉變「這思維」擊退不安感

不發生變化就能看穿未來嗎?

能藉著預測未來得到安全感的人,往往恐懼變化,只要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不會陷入不安,可一旦預見改變現狀的小小可能性,就會產生不安。提倡個人心理學的奧地利精神科醫生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這樣說的:「在計畫做某些事的時候,最先產生的情感是不安。不管是離家、與同伴分別、就職或是墜入愛河的時候都是。」(《性格心理學》)

「計畫些什麼」的時候感到不安,也代表著明明什麼都還沒開始做,卻會感覺不安。

而一直擁有自信做任何事都能順利的人,當然就不會感到不安了,不過這樣的人並不多。

只要踏出第一步,就無法預知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因此有人會為了逃避外出的不安而選擇躲在家裡不出門,到了非出門不可的時候,也一定要拉人陪伴。因為只要身邊有人,那麼就算放空也能順利到達目的地。但總有必須一個人出門的時候,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查出正確的路線。

即使不迷路,路上也可能碰到意外,如果碰到電車停駛,就必須要用預定外的方法到達目的地。無法適應這種事情的人,會因為無法自己處理突發狀況,寧可打消獨自出門的念頭。

延伸閱讀:
是恐懼、焦慮或妄想?心理治療師教你辨認心中莫名不安是哪一種

生活中的不安來源

還有,工作的時候應該沒有人能夠避免不安。工作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職場上的人際關係,許多工作不可能獨自完成,一起工作的同事不一定都是好說話的人。若能將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限縮在工作上,就不會這麼困難了,將同事當成朋友並不是一種義務,假如是難相處的人,只要維持工作上最低限度的關係,離開崗位後就不用再為他的事情感到煩惱。

工作外的人際關係就很麻煩了,我們面對初次見面的對象時,都會擔心讓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就算對象是親近的人,也會有類似的煩惱,甚至正因為與對方很親近,反而更加令人不安。

阿德勒說他談戀愛時是很不安的,因為愛情比起友情更是一道難題,戀愛關係與其他交際關係的不同處在於:心理上的距離更近;相處的時間也更長,墜入愛河並不是兩人的最終目標。雖然有人覺得結婚是

戀愛的目的地,但婚後生活不會事事盡如己意,隨時有可能會大吵一架就此分手。

2人的關係從結合開始,就不可能像最初一樣一成不變,曾經因為相處不順利而分手的人,就會對下次的對象是不是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感到不安。

親子關係在深度及持續性上,又比其他人際關係更難以處理,無法因為關係不好就斷絕關係。就算現在父母還很健康,總有一天還是會陷入需要照顧的狀況,許多人也會為此感到不安。除此之外,隨著年齡增加,相處的時間拉長,也不能保證關係不會生變。

老、病、死都會讓人不安。一邊努力減緩老化,一邊為了避免生病而注重養生的人很多,但不老不病的人是不存在的,當然也沒有不會死的人。

此外,眼下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也讓生活蒙上陰影,我們的生活形態不得不產生改變,以後究竟會變得如何?光想像就不由得感到不安,這也是對未來產生的一種不安。染病的人就算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也是實際碰到才會感受有哪些症狀,當然也有很多病例是在知道病徵之後,才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新冠肺炎做為未知的病毒,我們至今無法完全明白它的一切,就算是專家也沒辦法盡窺全貌,正因為沒有人知道還會產生什麼變化,不安就隨之而生。

就算看不見未來

就算前方的道路一片漆黑,所有變化都遠離自己的期望,也不代表一定會發生壞事,只不過是不知道前方會發生什麼事而已,許多事情是無法靠自己的雙手來控制的。

大多數的事情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但不代表我們可以這樣放任不管,沒有做到盡人事聽天命,就無法抱持樂觀的態度去作預測,更遑論消除不安了,或許你的內心不認為會發生恐怖的事,但細思極恐,還是會不自覺地害怕到閉上眼睛,而這份恐懼,就算閉上眼睛也不會消失。

就算因為無法看透未來而陷入不安,我們也只能以「人生本來就充滿未知」為前提努力活下去。不過,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會產生不安,也有些人勇於面對未知,甚至因為不知道接下來的變化而感到更加興奮。

致不安的你

哲學家艾倫.狄波頓對於「不安是什麼」這個問題,作出了這樣的回答:「不安是對於無法控制的事情拚了命地想去控制、駕馭的心理狀態。但想控制現實的任何嘗試都注定是要失敗的。」(〈絞刑台的希望〉《嶄新的世界》)

雖然未知與失控都是實際存在的,不過用一句「無法控制」就想簡單帶過的話,這個話題就談不下去了。死亡雖然是種未知,但不可能知道人都會死,所以大家都能坦然接受吧?狄波頓還說過:「我們都該了解,想控制不安是不可能的。」(〈絞刑台的希望〉《嶄新的世界》)但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狄波頓做為古羅馬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之一,認為人為了追求安穩的生活,因而講求「隨遇而安」,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我也贊同這樣的說法,人真的不能抱持這種天真的想法。但接下來他說的話,我就不能苟同了。

「給心靈帶來平安的唯一方法,就是設想最壞的劇本,如此一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無所謂,因為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並做了最壞的打算。」(〈絞刑台的希望〉《嶄新的世界》)如此沒有根據的消極態度我無法認同。我主張的是在面對現狀時,必須抱持更加積極的態度。

本書的宗旨就是考察不安的本質與真相,並探討如何面對不安,尋求克服不安與擺脫不安的方法,最終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生活中,找到自我的安身立命之道。曾有人在書中寫道:「半夜醒來時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是否會思考自己的生命也許下一刻就會消逝呢?」(阿德勒《人生意義心理學》)

看到編輯在校正稿寫下「我沒有(這種經驗)」的時候,我驚訝不已!這個世界上竟然有人與我不同,並非人人都活在不安之中。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不光是對自己的身體,也對現代社會上隨時可能發生的事件深感不安。本書就是為了同樣因為不安而失眠的人寫的,希望這本書的出現,能為你們的心理帶來些許的平靜。

(本文摘自/不安的哲學/平安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