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壓力大更不易受孕!常見「5原因」困擾,醫揭受孕1成功關鍵

心理壓力大更不易受孕!常見「5原因」困擾,醫揭受孕1成功關鍵

2022/8/26
女星Janet曾拍攝紀錄片,親揭自身接受人工試管嬰兒「做人成功」的心路歷程,也指出不孕治療並不丟臉、不孤單,引發眾多正在備孕的女性共鳴。

本篇文章目錄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表示,台灣不孕症盛行率高達10~15%,等同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與常見的糖尿病與消化性潰瘍盛行率相比差不多。但隨著晚婚晚孕趨勢持續攀升,夫妻常要等到想備孕時,才驚覺沒有時間慢慢來。

台灣大型調查更發現,不孕夫妻從備孕到診斷不孕,平均約花費2.9年時間,超出WHO定義的1年不孕判定標準將近3倍;其中,花費在嘗試自然療法與求子偏方的時間,就長達1.2年。他指出,若以30歲健康女性來說,每月自然懷孕率剩20%,到了40歲僅剩5%。

延伸閱讀:
我有「不孕症」嗎?醫師教你「2招」自我判斷

備孕女性5大心理困擾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美州提醒,時間延長是降低成功受孕的主因,也會對夫妻雙方都造成莫大的心理壓力,尤其女性因療程常需吃藥、打針,身心壓力更大。她表示,該研究也發現,備孕女性尋求心理健康支持「比例竟不到2成」,最常見以下5大心理困擾:

  • 懷疑不孕,但只敢自己先做檢查,不敢找先生一起
  • 無法得到另一半、家人支持
  • 做人工受孕很難為情,不想讓他人知道
  • 以為自己身體狀況沒問題,但療程結果與預期有落差,無法接受失敗
  • 失敗就想休息調理,卻延長更多時間

除了以上原因,陳美州也補充,費用高昂也是其中一個治療阻力,雖近年有政府補助試管嬰兒及人工授精,但要女性失敗後再做一次治療、再負擔一次費用,都是心理壓力的來源。由於不孕機率和年齡密切相關,她建議,若是27、28歲女性,可休息2~3個月後再次進行療程,但對於37、38歲的女性來說,時間拖越久恐怕越不利,在能力範圍內仍要積極治療。

延伸閱讀:
紅豆水助孕?營養師:經期調理打造「好孕」體質

舒緩心理壓力4方法助受孕

陳美州指出,女性患者在不孕症治療過程中,會因賀爾蒙變化,承受更多的生理不適與低落情緒。研究統計,近7成女性患者認為治療旅程中心理健康受影響,而男性心理受影響者也佔4成,建議有求子計畫的夫妻,應提早建立育齡知識,可透過以下4方法增加受孕機會:

1. 多瞭解育齡知識,降低生殖治療的錯誤期待:台灣區不孕家庭大型調查發現,接受生殖治療的不孕夫妻回顧治療旅程時,一致認為「在診斷之前,對不孕症有更深入的了解」是對生育歷程最有幫助的事。

2. 從伴侶身上得到更多支持:「不孕症治療是夫妻共同的事!」陳美州強調,對生殖醫學的理解,不能只存在夫妻其中一方,若能得到另一半更多支持,是目前受孕排名第2的成功因素。而臨床案例上,高齡女性在反覆失敗的治療過程中,能勇敢面對繼續嘗試的關鍵,往往來自於伴侶的交流與陪伴。

3. 維持正確日常作息:許多不孕夫妻在生殖治療的過程中,會過度專注於備孕本身,進而影響既有的職場及休閒生活。但其實抱持正確醫學觀念、在不影響日常作息下持續接受療程,才是受孕成功的關鍵。

4. 能接受療程結果不如預期:生殖治療的成功非一蹴可及,尤其40歲後,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僅30歲時的5成。但治療過程中的失敗,正是調整下一次療程方向、邁向成功受孕的基礎。但若情緒狀態持續低落,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管道協助。

陳美州也呼籲,未來希望能將不孕諮詢,納入婚前健康檢查範圍,並增加對育齡知識的了解,多管齊下,才能協助不孕夫妻能一圓求子夢。建議未來有生育計劃的年輕爸媽,提早諮詢生殖醫學進行相關檢查,務必將生殖醫學納入優先備孕手段,才能在受孕路上避免多繞路。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