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米飯 糖尿病就會好嗎?

不吃米飯 糖尿病就會好嗎?

2021/8/12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來看診,先生走路有點無力,太太扶著他坐下來,我先生是糖尿病,一直都控制不好,上個月的糖化血色素8.2,三餐都要吃降血糖藥,加起來一天要吃10顆血糖藥,還有降血脂藥,血糖起伏很大,有時晚餐後2小時血糖回到120左右,但隔天早上空腹卻跳到230,西藥劑量只好一直加,但是起伏卻越來越大,好幾次都出現60多的血糖值。」

我看著他的血糖紀錄表,隨口問「三餐都吃些什麼?自己煮的還是外食?」太太拿出手機秀出三餐的照片,得意的說,「我們三餐都是自己煮,三餐都吃很多青菜,還有清淡的肉或魚,應該都很健康。」事情不單純,都沒有主食!她說,「網路上說,糖尿病不吃主食就會好,但是我先生都不吃主食了,也沒有改善。」

亂吃點心消夜果腹 血糖反而忽高忽低
主食,也就是非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基礎的熱量來源,而且因為非精緻化,所以還保留有食物原本的纖維,在腸胃道內緩慢被分解吸收,對比精緻化的糕餅點心、磨粉勾芡類,相對安全許多。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聽信網路傳言,不敢吃主食,但是因為人體血糖供應無穩定來源,一下子就低血糖餓了,只好吃點心、下午茶、消夜,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反而適得其反。

非精緻化的主食,例如米飯,只要遵循先吃蛋白質、青菜,15分鐘後再開始搭配吃主食的方法,血糖其實可以控制穩定,因為蛋白質和青菜不會刺激身體分泌胰島素,也不會吃完感覺想睡,15分鐘後開始吃米飯,剛好可以讓它緩慢分解吸收,持續且穩定地供應人體的熱量來源,血糖上升速度變慢,胰島素分泌也變緩和,所以不但血糖的控制變好了,也比較不容易啟動食物的屯積、變胖。而前段的蛋白質類、青菜類食物,因為有充足消化時間,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吸收也會變好。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中醫方面對於糖尿病的相關論述,多屬於「消渴症」、「脾癉」、「消癉」的範疇。「消渴症」是後人對糖尿病的概論,其實消渴症又可細分為「脾癉」、「消癉」兩大部分。

糖友用餐順序 先吃蛋白質、青菜再吃主食
在中醫古籍《素問.奇病論》提到「脾癉...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這裡的描述指的就是吃完精緻類食物後的那種身體發熱、昏昏欲睡的感覺,這也是古代就已經觀察到的變化。脾癉的「癉」字,是「熱」的意思,所以脾癉是指脾熱之病,就是吃太多膏粱厚味、甘味肥美,導致內熱中滿脾熱,日久可轉發為消渴症,而這熱內熱,亦可使消渴症惡化。

中醫治療糖尿病,主要是著重在功能的恢復,讓身體逐漸恢復自行調控血糖的能力。治療上,就以中滿內熱、脾虛胃熱為核心病機,在清熱的同時又靈活運用清降、清化、清利、清補等法對症治療,配合清除各種濕、濁、痰、瘀的病理產物,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再搭配個人的體質調理,逐漸改善身體機能,恢復對血糖的代謝,糖尿病的病情就可逐步改善。

另外,要記得三餐的用餐順序,先吃蛋白質、青菜,15分鐘之後再開始搭配吃非精緻的主食,不但可以維持血糖穩定,降低胰島素阻抗,也可以讓營養更均衡。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