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必須寬解自己 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媽媽必須寬解自己 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2019/11/27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女性從懷孕開始,就多了「媽媽」這個身分,關於當媽媽,不管老手、新手都迷惘過,要怎麼樣才能當一個「夠好」的媽媽?洪仲清臨床心理師日前前往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舉辦「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講座,分享從懷孕到產後母親角色的心理調適,幫助媽媽們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鼓勵媽媽部要被角色綁住
現今社會對於「媽媽」這角色的標準與期待特別高,要會照顧孩子、照顧先生、照顧家庭等等,照顧這麼多人,卻常常忘了照顧自己,在大眾期待與標準的壓力下,媽媽容易失去自信,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表示,社會用非常理想化的標準或是負面的指責,讓媽媽得不斷付出、不斷的掏空自己,其實媽媽可以有不同的扮演方式,來寬解自己,不用被這角色綁得這麼緊,因為綁越緊心裡也不舒服,導致把負面情緒帶進家庭裡。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指出,媽媽也是一個「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外,心理部分的需求也須滿足,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等,建議媽媽們可以從「人與媽媽角色的分開」來練習,先將自己照顧好,包含生理健康、心靈健康等。 

媽媽必須先將自己的生理健康、心靈健康照顧好
洪仲清說,這心理動作對媽媽來說很重要,因為不少人是無法分開這兩者,甚至有些人不當媽媽後,反而無法生活,在只滿足自己的時候還會產生罪惡感,所以鼓勵媽媽拿開角色後,可以去閱讀、進修,做自己想做卻沒機會做的事情等等,洪仲清也溫柔提醒,當孩子情緒讓媽媽感到不舒服的時候,請記得他不見得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媽媽這角色,希望用這個方式,可以讓媽媽們對自己寬解一點。

花蓮慈院副院長陳培榕與婦產部主任朱堂元分享,花蓮慈院不只重視媽媽的產前、產後照顧,也重視心靈照顧,所以透過媽媽教室舉辦系列講座,而洪仲清老師在心理諮商部分相當有經驗,不只寫了相關文章也出版了不少相關書籍,透過他專業的經驗分享,希望能促進媽媽們將來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花蓮慈院婦產部醫師陳萱表示,婦產科醫師基本都是針對媽媽的生理與寶寶的部分來關心,但其實一個人不只有生理,還有心理部分,所以希望做到對媽媽們的身心呵護。邀請媽媽帶著先生與孩子一起參加。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