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急躁性腸症候群

淺談急躁性腸症候群

2006/1/1(2022/3/15 19:43更新)

急躁性腸症候群是種長期反覆腹痛及大腸功能改變為主的疾病,屬於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障礙,男女的好犯率約為1:4。

醫學發現,大部分的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由於腹部會有不適感、腹脹感和排便異常,通常會發生腹瀉或便秘交替產生或以其中一種現象為主的情形,少部分患者的腹痛和腹脹症狀不明顯,而是以腹瀉為臨床主要表現;不但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且由於其治療結果的改善不明顯,常常令患者對醫療人員的醫療方式感到懷疑,因而造成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到處換診檢查,日積月累下來,造成醫療人員及患者的沮喪是可想而知的。

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 張正賢藥劑師表示,目前造成急躁性腸症候群的確切病因仍不明瞭,患者常主訴剛解便完不久,又想去排便,總覺得排便不完全,同時出現腹痛、腹脹和腸道蠕動異常,不過如排便或排氣可稍微獲得舒解。有時患者也常因情緒壓力或用餐後,產生排便的急迫感或使原本腹瀉症狀更加惡化。

除了以上的腸胃症狀外,研究也發現,40%至60%的病患有憂鬱或焦慮的症狀。另外,患者也可能合併有排尿和性功能障礙、疲倦肌肉痛和痛經等症狀。

目前,結合飲食、心理與藥物治療的三合一療法,才能提供比較令人滿意的結果。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平常就要注意哪些飲食會誘發或加重自己的症狀,尤其是乳製品、脂肪及果糖、山梨醇(這兩種難消化的糖類富含於許多蔬菜水果或包裝食品中),要特別小心選擇。

同時,患者應修正自己的生活型態,不要喝酒、抽煙,保持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學習面對壓力時放鬆自己。

雖然急躁性腸症候群可能會持續反覆發作,只要定期接受醫師檢查,如沒有器質性的病變,就不會對生命構成威脅。

醫護相關人員應教育病人使其充分明白此疾病,並建立良好醫病關係,使病患認知與疾病共存的策略,讓病人知道自己對症狀的反應態度比症狀本身更重要。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