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冷汗

中醫調理5個月成功擺脫經痛 從根本改善體質不再依賴止痛藥

中醫調理5個月成功擺脫經痛 從根本改善體質不再依賴止痛藥#冒冷汗

28歲王小姐於外商公司服務,自初經開始生理期時下腹疼痛,伴隨冒冷汗及嘔吐,而近幾年經痛狀況加劇,需於經期第1-3天每日服多種止痛劑3-5顆。日前至新加坡出差時,更因為經痛嚴重掛急診,回國後至婦產科檢查,骨盆腔皆無異常,開立口服止痛劑並囑追蹤,故前來中醫尋求協助。經中藥調理5個月,同時調整不合適的飲食及生活方式(如晚睡、久坐、攝取過多甜食等),經痛狀況改善許多,不需再依賴止痛劑度過生理期,成功擺脫經痛的困擾。 頤鳴堂中醫診所莊可鈞中醫師說明經痛有許多不同的原因,而女生在經期也不只有經痛的不適表現,例如上述病案於經痛時會合併冒冷汗,嚴重時甚至嘔吐等,故臨床上需要經由醫師辨證論治,針對體質及整體評估後擬定處方,才能從根本解決經痛。 經痛分為兩大類,一為原發性經痛,是月經引起的「痙攣性」疼痛,並非源自骨盆腔的疾病,大多與生殖系統的氣血循環不佳有關,或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例如壓力大、常吃冰品或吹冷氣、易緊張等,都有可能導致。第二類是續發性經痛,指的是過去無經痛病史,後因「骨盆腔內生殖系統疾病」造成之經痛,常見原因包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等。無論是原發性經痛或是續發性經痛,都能透過中醫調理,改善經期不適。 莊可鈞中醫師說明經痛大多是因為氣血經絡運行不暢,「不通則痛」造成,臨床上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類型,而需要注意的是,經痛個案可能合併兩種以上的證型,需經專業醫師評估後給予符合體質的治療方針,不建議自行抓藥,避免症狀加重。 ㄧ、氣滯血瘀:大多和情緒壓力相關,常見小腹墜脹刺痛,或是伴隨經前乳房脹痛。治療→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二、寒凝胞宮→體質腎陽不足,或是常食生冷、環境潮濕、常淋雨等,疼痛常為冷痛、絞痛,特色是熱敷後可緩解。治療→溫陽散寒、化瘀止痛。 三、氣血虛弱→由素體虛弱、過勞或是節食導致,腹痛常為隱隱作痛或伴隨下墜感,且常於月經後仍有不適。治療→補養氣血為主。 莊可鈞中醫在治療經痛除了從病因著手,亦會運用「月經週期療法」,在不同階段的生理週期給予不同的處方調整子宮、卵巢的氣血循環,讓一次次的生理週期更加穩定,必要時加入針灸、穴位按摩、丹田灸等治療方式,同時修正生活型態,全面地改善體質。調整生理週期大概需要3-6個月的時間,治療過程需耐心配合,才能徹底的根治經痛! 莊可鈞醫師提醒,日常可以補充含鎂的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菠菜、皇宮菜、羽衣甘藍、芥菜等),堅果種子類也是不錯的選擇。鎂可以放鬆肌肉,減輕痙攣降低經痛。而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抗「子宮內膜發炎反應」,降低疼痛,鮭魚和亞麻籽油是好的來源。最後應避免過度攝取高油高糖、烤炸的食物,這類食物容易引起發炎反應,加重經痛。 經痛推薦茶飲 ✓經痛→薑母紅糖茶:老薑五片,加入適量紅糖(黑糖尤佳),熬成湯汁,月經時服用,可減緩經痛。 ✓經痛伴有腰痠→乾薑黑豆大棗湯:乾薑六錢,黑豆三兩,大棗一兩半,水適量,加入適量黑/紅糖熬煮。 ✓經前不適→玫瑰花茶:玫瑰花三錢,加入適量冰糖,沖入約150cc熱水。亦可於日常飲用,疏肝解鬱,調理氣血。

汗液味道重,恐內分泌出問題!「流汗≠ 排毒」中醫揭5大異常出汗

汗液味道重,恐內分泌出問題!「流汗≠ 排毒」中醫揭5大異常出汗#冒冷汗

夏天熱浪來襲,一到戶外就熱汗淋漓、渾身濕透、黏答答,但你知道流汗也能看出身體健不健康嗎?中醫師指出,「汗液」其實是中醫用來評估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標準。以下解答「5種出汗型態」,以及各自代表什麼樣的身體健康狀況,此外醫師也特別提醒,小心若常大汗淋漓如雨下,有可能不利於健康!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冒冷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39歲計程車司機,深夜載客途中突然胸悶、冒冷汗,乘客機警提醒可能是心肌梗塞,建議儘速就醫。運將聽聞後不放心,載客後立刻驅車轉往急診就醫,確診為心肌梗塞,隨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目前已康復出院。抽菸20年、作息顛倒 心肌梗塞找上門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韋成表示,患者無三高疾病,看似非心肌梗塞高風險群。問診才發現運將是老煙槍,每天會抽2至3包香菸,持續20年。加上為了增加收入長期開夜車,導致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促使心肌梗塞發生。抽菸會加速冠狀動脈硬化,是惡化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因素。近年心肌梗塞患者40歲以下的中壯年比例增加,多有吸菸、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不良習慣,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若患有三高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更要特別小心。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隨著年紀增長,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逐年增加。起床注意保暖 避免過油飲食常發生心肌梗塞的時間為清晨起床後2小時內,起床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溫差太大環境。若有三高家族病史,多加注意潛在風險,提早預防。飲食避免吃太鹹、攝取太多動物性脂肪,若有冬天進補習慣,挑選低油脂、高纖維食材。運動頻率建議每週3至4次,每次持續30分鐘,有益血壓及調整身體狀況。陳韋成醫師表示,冬天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稍高,近日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大,心血管疾病病人要格外注意。若覺得持續胸悶、胸痛,並伴隨著冒冷汗、左上臂疼痛,或是脖子、下巴、牙齒有酸麻的感覺,可能是心臟缺氧,必要時提早到心臟科就診,藉由心電圖、抽血判斷是否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前預防與治療。

不給糖就昏倒?酮性低血糖症惹禍

不給糖就昏倒?酮性低血糖症惹禍#冒冷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歲男孩因為肚子痛且3天沒排便被祖父母帶來急診,醫師一開始給予浣腸解便,但男孩臉色泛白、冷汗直流,測初指尖血糖只有30(一般血糖低於70即為低血糖),補充高濃度糖分的點滴、吃糖後,小男孩不到2小時臉色變紅潤,甚至會笑能玩了。幼兒6到8小時不吃血糖就會降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小兒科醫師陳永朋表示,小男孩的症狀為「酮性低血糖症」,這一類小朋友對於飢餓的忍耐度很低,只要超過6到8小時不吃,血糖就可能像溜滑梯般下降! 「酮性低血糖症」常見於1歲到6歲的幼兒,特別是出生時低體重與身材較瘦小的幼兒。陳永朋醫師說明「酮性低血糖症」實際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一般好發於下列2種情況:1)  不吃東西的時間過長,例如晚餐吃太少或假日睡比較晚,早餐還沒來得及吃就發作。2)  最近因感冒、腸胃炎等疾病吃不好而發病。冒冷汗、臉色發白、無力 嚴重會昏迷陳永朋醫師表示,這個疾病的症狀包括有:冒冷汗、臉色發白、無力、心悸、腹痛、嘔吐;嚴重甚至可能抽筋、昏迷。此病的診斷須排除一些代謝疾病,以及利用「飢餓試驗」來確定診斷。好在此病大多在8至9歲會自然痊癒。陳永朋醫師呼籲,若家長觀察您的小朋友常在早上突然冷汗直流、臉色發白、無力甚至喊肚子痛,有可能是「酮性低血糖症」,記得先給他吃顆糖再就醫!不然,時常嚴重低血糖恐影響腦部發育。

高瘦男容易喘 小心胸部生悶氣

高瘦男容易喘 小心胸部生悶氣#冒冷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20歲身形高瘦的林姓男大生,覺得容易喘、左胸也出現疼痛,但林男以為疼痛感是運動導致因此不以為意未特別就醫,直到本月13日林男開始呼吸困難、頭暈、直冒冷汗及臉色蒼白等症狀,趕緊至就診,醫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安排胸腔鏡肺楔狀切除手術後,患者已康復返家。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嚴重會休克衛福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王耀麟表示,自發性氣胸是指在沒有任何外在因素下,氣體自發性從肺中漏出。多發生於高瘦型的年輕男性,病患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喘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張力型氣胸,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提醒民眾別忽視胸痛症狀應盡早就醫,預防致命危險的發生。未來有約30%至50%的復發機會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醫師謝志明表示,氣胸的治療依病況的輕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大致分為保守治療與積極治療,保守治療為氧氣給予、胸管引流,但保守治療之復發率較高,而積極治療便是進行手術,此病患電腦斷層的影像上,可判讀出其肺尖部分有明顯的肺氣泡形成,這樣的案例未來復發的機率較高,有約30%至50%的復發機會,因此安排病患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要找出造成氣胸的病灶並將其切除,再加上肋膜粘黏術,期使肋膜腔完全粘黏,降低氣胸復發率。通常手術後,可控制復發率在3%以下,病患可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胸、經腋下開胸及胸腔內視鏡手術。近幾年開刀方式大多以胸腔內視鏡輔助微創手術進行肺部病灶切除,較傳統的開刀方法傷口小(約1cm,兩個洞口)而且復原快,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以往南投縣的氣胸手術大多需轉院至中部醫學中心治療,但在自去年起軍醫體系支援南投地區醫療服務後,現相關案例已可直接在南投醫院接受治療,大大增加醫療可近性與便利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