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胃炎

天冷是旺季 病毒性腸胃炎患者大增

天冷是旺季 病毒性腸胃炎患者大增#病毒性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天氣轉冷,進入病毒性腸胃炎的旺季,民眾應多加注意!依疾管署資料,近期急診和門診腹瀉就醫民眾漸漸增加。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病毒性腸胃炎尤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感染為主。而輪狀病毒好發2歲以下幼兒,諾羅病毒則是兒童,成人,甚至老人都有可能致病。也容易在機構發生群聚之狀況,例如養護機構,幼兒園等,甚至一人感染,全家都遭殃的情況也時有所聞。當心!傳染性極高 避免共食腸胃科專科洪弘昌醫師表示,一般病毒性腸胃炎症狀,多以腹瀉,嘔吐為主,偶爾伴隨頭痛,發燒,胃痛等症狀。病毒型腸胃炎傳染性極高,主要經由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飲水或食物傳染,像是與罹病患者共同進食,或食入罹病患者經手過的食物,甚至患者接觸過的環境,都有可能被病毒污染而傳染。一般而言大多可以康復。小兒科徐文政醫師表示,雖然病毒性腸胃炎多可以自行康復,但小兒因抵抗力不足及身體體積小,可能容易因為嘔吐腹瀉而脫水。雖然諾羅病毒目前並未有有效疫苗,但輪狀病毒目前已有疫苗可自費接種預防。

腹瀉不止!病毒性腸胃炎正流行 5招來防範

腹瀉不止!病毒性腸胃炎正流行 5招來防範#病毒性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氣溫驟冷,每年冬季與初春時期,為流感及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流行期。整體而言,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疫情皆呈現緩升趨勢,高雄市衛生局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應注意日夜溫差,及個人衛生習慣,落實5防護措施以確保健康。輪狀病毒好發幼童 諾羅病毒不分年齡衛生局指出,冬季除了防範流感外,也要注意病毒性腸胃炎的威脅。疾病管制署針對全國進行監測與病毒分析,顯示以諾羅、輪狀病毒最為常見;而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幼童,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這些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傳染力及散播力快速廣泛,病毒可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到或喝到汙染的食物或飲料而傳播感染。而因為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極強,衛生局建議民眾,應落實勤洗手及注意飲食衛生,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以下也提供病毒性胃炎防治5步驟:1)勤洗手/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之前,用肥皂水徹底洗手。2)徹底煮熟/所有食物尤其貝類,應徹底清洗及煮熟。3)環境消毒/污染衣物、床單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玩具物品,用1000PPM漂白水擦拭。4)嘔吐、排泄物處理/糞便、嘔吐物用5000PPM漂白水消毒,再沖入下水道,處理時戴手套與口罩。5)生病在家休息/有症狀的人停止處理食物,餐飲業員工應於症狀解除48小時候才可上班。

傳染力強!拉又吐 冬季好發病毒性腸胃炎

傳染力強!拉又吐 冬季好發病毒性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每年冬季為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節,隨著氣候溫差變化大,冬季除了防範流感外,也要注意病毒性腸胃炎的威脅。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極強,嘉義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勤洗手及落實洗手五步驟,為防範之不二法門,遵守生病儘速就醫請假在家休息,是避免群聚發生的關鍵。嬰幼兒、免疫力差者   當心脫水致命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為水瀉和嘔吐,或可能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常見的病原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任何年齡層皆可能感染諾羅病毒,感染病患嘔吐的症狀較為明顯;而輪狀病毒則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則以水瀉及發燒症狀為主,病程時間相較諾羅病毒為長。多數的人感染病毒性腸胃炎之後都可以康復,但對於嬰兒、幼童等因免疫力較差,感染後可能出現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因此家長應多加留意。也提醒民眾平時仍需注意,盡量熟食,避免生食,勤洗手,若有腹瀉或嘔吐症狀,及早就醫。

秋冬好發病毒性腸胃炎 醫:勿亂服成藥

秋冬好發病毒性腸胃炎 醫:勿亂服成藥#病毒性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每到季節變換明顯、氣溫下降之際,門診中感冒情形也跟著增加,除了一般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的小朋友外,有腸胃道症狀的小朋友也不少,醫師提醒家長,平日應多注意小朋友的飲食衛生,避免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病毒感染 最常見噁心、嘔吐症狀南投醫院小兒科阮偉珉醫師指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都是台灣地區冬季經常流行的腸胃炎相關病毒,每年到了冬天,都會看到不少這樣的病患。病毒感染時,小朋友經常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部絞痛與腹瀉等腸胃道相關症狀,一部分病人也可能會合併發燒。一般來說,只要經過醫師診治,家長照顧病童時注意多補充水份及電解質、採取清淡飲食、降低沖泡牛奶濃度以及盡可能少量多餐等原則,小朋友通常都會慢慢康復。但是,如果小朋友持續高燒、持續嘔吐、無法進食,出現脫水等現象,就有較高機會出現併發症,家長應該盡快將小朋友送至醫院,進行進一步診療。亂吃大人止瀉藥 恐適得其反阮偉珉醫師同時指出,有些家長會去藥房拿成藥,甚至是把自己的止瀉藥給小朋友吃,但是因為小朋友的生理狀況與大人不同,此方式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建議還是由醫師診治,才能迅速恢復健康,有相關併發症,也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病毒性腸胃炎大發威 6歲以下幼童易中標

病毒性腸胃炎大發威 6歲以下幼童易中標#病毒性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冬季與初春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好發的季節,目前國內正流行病毒性腸胃炎,且已造成多起群聚事件,往年春節期間腹瀉就診人數明顯增加,因此,疾管署呼籲,春節假期外出走春及大啖美食之際,應特別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降低傳播風險 食用熟食為首要春節期間家人團聚及出外旅遊人數眾多,人潮密集往來,聚餐、外食的機會增加與飲食習慣的改變,都可能增加病原的傳播與罹病機會,所以,建議民眾圍爐或外出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並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材,而生病的家人亦應避免參與年菜的調理,以減少病毒污染食物的機會。人與人接觸也是病毒的傳播管道,如民眾出現水瀉和嘔吐等疑似病毒性腸胃炎症狀時,應儘速就醫在家休息,避免外出訪友、拜年,並加強家中環境、用物等清潔與消毒,以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諾羅、輪狀傳染力強 6歲以下兒童要注意病毒性腸胃炎在冬季以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較為常見,傳染力極強。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曾與病人共食或接觸相同物品、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都可能造成感染。另罹病的餐飲從業人員於食品調理過程造成的污染,也會提高感染的風險,主要症狀為水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其中諾羅病毒感染病患嘔吐的症狀較為明顯,而輪狀病毒感染則以水瀉及發燒症狀為主,病程時間也較諾羅病毒長。注意! 諾羅尚無疫苗可施打疾管署提醒,一般人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後都可以康復,但嬰幼兒、老年人、免疫不全的人感染後可能出現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家中如有腹瀉患者,個人嘔吐物、排泄物及室內環境空間務必做好清潔消毒。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民眾如有需求可諮詢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但諾羅病毒及大部分的腹瀉病毒尚無疫苗可施打,落實勤洗手,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生飲、生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年節流感、腸胃炎盛行 幼童容易中鏢

年節流感、腸胃炎盛行 幼童容易中鏢#病毒性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年節期間除了早晚溫差大外,時常會有家族返鄉、旅遊接觸人群的機會,醫師表示,這段期間是病毒最活躍的時機,也是許多疾病傳染的高峰期,以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腸胃炎最多,通常抵抗力較差的小朋友,很容易中鏢,值得家長多加留意。病毒多以口沫傳染 身體不適應盡早就醫小兒感染科醫師吳宗樺表示,許多人搞不清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的區別,除了發燒、咳嗽、流鼻水是兩者都有的症狀外,流行性感冒的感染傳播力強,多以飛沫傳染,能夠使患者有頭痛、全身倦怠、肌肉痠痛的不適感,另外,也有可能伴隨著中耳炎、肺炎的引發;嚴重者恐有重病身亡的危機,而老人與兒童是最容易罹患的兩大族群。腸胃炎感染強 以輪狀、諾羅病毒為主除了流行性感冒的盛行,罹患病毒性腸胃炎的人數也增多,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近期因腹瀉上門求診的比例較去年同期來的多,並且感染源以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為主;多數病患為學齡前的幼童。吳宗樺指出,罹患腸胃炎常會有上吐下瀉的症狀,輪狀及諾羅病毒就是造成此現象的始作俑者,而傳染途徑大多為糞口間接的傳播或者是飛沫傳染。吳宗樺呼籲,倘若不幸感染輪狀及諾羅病毒的患者,應多補充電解水,在飲食方面,以清淡食物為主,而出席公共場合請配戴口罩,以免傳染給他人;除此之外,如何預防流行性感冒也是重要的課題,應落實勤洗手的習慣,並且注重個人及環境衛生,在與他人共時請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口沫傳染,如出現腹瀉、嘔吐及其他不適症狀,請立即就醫。

病毒性腸胃炎正流行 避免生飲、生食

病毒性腸胃炎正流行 避免生飲、生食#病毒性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因寒流來襲,除了防範流感外,也要注意病毒性腸胃炎威脅。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造成,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腸胃炎是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雖然並不是經由流感病毒所引起,但也常被稱之為「腸胃型感冒或胃流感」。又吐又拉   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肆虐  臺北市衛生局疾管處處長陳少卿表示,病毒性腸胃炎非屬法定傳染病,原則上無須通報。主要傳染途徑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7至10天。衛生局提醒,落實勤洗手,並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生飲、生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若出現腹瀉、嘔吐或其他腸胃症狀請及早就醫。

傳染性極高!又吐又拉 病毒性腸胃炎大發威

傳染性極高!又吐又拉 病毒性腸胃炎大發威#病毒性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隨著天氣轉冷,除了季節性流感需多加防範外,病毒性腸胃炎也需注意,近日嘔吐、腹瀉就醫的民眾大增,南投醫院提醒,病毒性腸胃炎傳染性極高,應注意飲食衛生,並且落實勤洗手。依疾管署統計,腹瀉就醫民眾上升,也比去年同期要高。病毒性腸胃炎,尤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感染為主。輪狀病毒好發2歲以下幼兒,諾羅病毒以兒童,成人,甚至老人都有可能致病;過去也常有機構的群突發事件傳出。    小兒、老人要當心 腹瀉嘔吐不止恐脫水此外,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一般病毒性腸胃炎症狀,多以腹瀉,嘔吐為主,偶爾伴隨頭痛,發燒,胃痛等症狀。病毒型腸胃炎傳染性極高,主要經由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飲水或食物傳染,像是與罹病患者共同進食,或食入罹病患者經手過的食物,甚至患者接觸過的環境,都有可能被病毒污染而傳染;值得留意的是,小兒和免疫力較差的老人,可能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而造成危險。醫師也建議,輪狀病毒目前已有疫苗可自費接種預防,但諾羅病毒則無疫苗可供使用。提醒民眾平時仍需注意,盡量熟食,避免生食,勤洗手,若有腹瀉或嘔吐症狀,及早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