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麻痺

兒時患重度腦性麻痺⋯生活自理有困難!醫透過「注射1神物」助復健

兒時患重度腦性麻痺⋯生活自理有困難!醫透過「注射1神物」助復健#腦性麻痺

近日,彰基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舉辦「腦性麻痺兒童關懷團體」活動,對象包含腦性麻痺兒童及家長,活動中進行腦性麻痺照護醫療講座,包括腦性麻痺的基本醫學知識、如何診斷、如何治療等。另外也邀請2位大學的病友,分享成長的心路歷程。醫師表示,腦性麻痺小朋友需要更多的關懷,成長也會更辛苦,家長也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來照顧這些小朋友。

腦麻患受惠!肉毒桿菌素治療健保放寬

腦麻患受惠!肉毒桿菌素治療健保放寬#腦性麻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5歲國三腦性麻痺患者,正值準備考高中的階段,在學習方面是正常且優秀的,但在學校的行走及活動方面有很多不便,使得患者時常因為痙攣而疼痛,無法靜下心準備考試。患者兩歲時,就開始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後續也轉介骨科手術治療,但術後,內收肌及大腿的骨二頭肌的張力仍影響她在學校的活動;直到最近健保給付條件放寬後,重新申請施打肉毒桿菌素,透過治療,患者在學校活動及走路步態都有良好的改善,在生活自理上幫助許多。肉毒桿菌不只美容 也助腦麻患肌肉放鬆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復健科廖淑芬主任說明,腦性麻痺為上運動神經元造成動作控制異常,使得肌肉運動或姿勢失調的永久性疾病,是造成兒童功能障礙中最常見的原因。腦性麻痺依張力的不同,可分為痙攣型、徐動型、共濟失調型、混合型,其中以痙攣型為最多。肉毒桿菌素的治療適用於痙攣型的腦性麻痺患者,只要是肌肉張力過高,造成上肢功能障礙包括肩、肘、手指張力異常造成抓握不便,注射後配合復健可使手部動作更靈活;或是下肢不正常步態,最常見則為剪刀腳、踮腳尖走路等,注射後配合復健對於改善步態有相當好的效果。健保給付放寬 年齡限制上鬆綁使更多患者受惠腦性麻痺患者以往第一線治療的方式大多為復健及搭配輔具,注射肉毒桿菌則是擺在最後,現今,因有健保給付,只要有合適的個案,都會先以注射肉毒桿菌治療為優先,約在7~8歲這個階段,則會視患者狀況,轉介至骨科手術治療。廖淑芬主任指出,肉毒桿菌素注入肌肉後,能使痙攣僵硬的肌肉放鬆,其效果約可維持3~6個月,最好一年能施打3次,藥效主要還是看患者吸收的程度,來決定是否需要回診施打及調整劑量。廖淑芬主任進一步說明,醫美用的肉毒桿菌素和復健用的肉毒桿菌素其實是一樣的,只是用量不同的差別,復健科的注射在肌肉上,一次可能就要用到2、3瓶,而先前台灣健保給付規定較為嚴苛,使許多患者超過給付年齡標準,礙於經濟上的考量,而中斷了治療。肉毒桿菌素治療腦性麻痺患者之健保給付相關規定,於2018年2月起調整為2歲~12歲,不需事前審查即可使用(上下肢皆相同)。12歲~17歲需事前審查一次即可使用。18歲(含)以上需另事前審查一次即可使用,在年齡限制上鬆綁,也讓腦麻患者治療更便利且有效。肉毒桿菌這樣用 改善腦麻患者生活品質廖淑芬主任建議,健保放寬了給付條件後,12歲以上的腦性麻痺患者,可以透過健保申請施打肉毒桿菌素治療,可使患側肌肉痙攣及疼痛減緩,且積極配合運動復健,如擺位和關節伸展,或使用輔具,肌肉痙攣狀況可以好轉許多。廖主任強調,經施打肉毒桿菌素患者可獲得很好的改善,且使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能夠減輕家屬的照顧壓力,最重要的是在後續的長期復健道路上有更佳的復健效果,比較不會因復健過程疼痛而放棄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躲過腦傷威脅 早產兒成跆拳道好手

躲過腦傷威脅 早產兒成跆拳道好手#腦性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9歲的小豆去年剛拿下全國跆拳道比賽銀牌,絲毫看不出他其實出生時僅1084公克,是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治療過程中腦室內3度出血,導致腦傷威脅。媽媽與醫療團隊堅持並追蹤檢查,一直評估到5歲,現在成長發育追上足月兒,順利進入小學就讀。部分發展異常晚表現 應延長追蹤年齡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於1501公克,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台灣每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出生,其中約1900人屬於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研究發現,這群早產兒約3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中重度神經動作異常,急需掌握黃金治療期。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黃朝慶說明,孩童發展異常分為明顯和非明顯,明顯者可在2歲前就發現,包括腦性麻痺、心智遲緩。但非明顯發展異常會在就學後才表現,症狀包含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協調差、學習障礙及閱讀障礙等,延長追蹤年齡勢在必行。早產兒佔新生兒比例高達1成早產兒基金會自2012年起響應世界早產兒日,全球各城市地標在11月17日這天會替早產兒們點燈祈福。根據105年出生通報,國內早產兒佔新生兒比例9.77%。國健署於今年辦理「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追蹤檢查關懷先驅計畫」,可望提升原本7成8的早產兒追蹤率,擴大全國服務。黃朝慶理事長說明,早產兒的追蹤評估資料是作為前期照護及醫療改進的重要依據,除了希望能讓早產兒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外,也希望能利用這些資料改進早產兒的醫療救治,讓孩子的預後更好,避免造成其家庭及國家長照系統的負擔。

講座/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

講座/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腦性麻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性麻痺會使孩子出現運動發展遲緩,可說是兒童失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由於腦性麻痺患者有許多無法依靠現代醫學解決的症狀,在面對腦性麻痺兒童時,針灸配合復健可說是使生活恢復自理能力的最大功臣之一。中國附醫臺北分院將舉辦「早療親職講座」,此次主題為「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邀請中醫針灸科的張家綺醫師主講,向民眾介紹臨床上除了西藥、中藥,也能使用針灸治療兒童腦性麻痺。此講座需事先報名,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本次課程需事先報名,煩請於傳真或Email報名後,電話確認窗口是否有收到,以確保您的權益,活動內容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名稱: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地點: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醫療大樓一樓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劉大任社工 02-2791-9696#1008傳真:02-8792-9079Email:[email protected]

超早產寶寶 腦性麻痺風險高

超早產寶寶 腦性麻痺風險高#腦性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早產兒晴晴的母親患有子癲前症,產檢發現胎盤血流功能異常,住院治療期間胎兒心跳不穩定,通盤考量母嬰安全的情況下剖腹生產,晴晴出生週數24週,體重僅有370公克,住院期間歷經插管治療、肺部出血、視網膜病變、腸胃道蠕動異常等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後,住院117天回家,4個月大時晴晴已成長至3,500公克。每年約3,000名極低體重早產兒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早產兒數量達1,500萬,約占所有新生兒的1成,其中「早產」是8成新生兒死亡的主因,台灣每年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以目前新生兒死亡率(指出生後28日內死亡者 )20‰而言,每年約有4,000名新生兒死亡,其中「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就佔了75%以上,即每年約有3,000名極低體重早產兒死亡。28週以上早產兒 存活率已達95%妊娠週數28 週以上的早產兒,目前存活率多已高達95%,併發症少,且長期的神經發展接近正常,因此,醫療先進的國家,都將醫療照護重心放在小於 28週的「超級早產兒」,目前先進國家出生時妊娠週數 23~24 週的早產兒,存活率可達60%,25~26週的存活率約達75%。「超早產」 腦性麻痺、智障風險高台灣早產兒醫療訓練中心,501~750公克的早產兒存活率約60%~70%,751~1000公克的存活率約85~90%,需要注意的是「超早產」往後發生腦性麻痺、智障、聽障或視障等後遺症的風險較高,23週者有40%的風險,24~25週者則大幅下降為16%。早產兒併發症 恐造成死亡威脅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表示,超級早產兒面臨的併發症很多,如呼吸窘迫症、腦室內出血、腦室旁白質軟化症、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敗血症、肺支氣管發育不全、視網膜病變、聽力障礙、疝氣等,這些併發症都會造成早產兒面臨死亡的威脅。

低溫治療救溺水童 降腦性麻痺後遺症上身

低溫治療救溺水童 降腦性麻痺後遺症上身#腦性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有多數民眾都會到溪邊、游泳池、海灘等地方來戲水消暑,但若不小心溺水,超過搶救黃金期,恐怕就會留下發展遲緩、腦性麻痺等後遺症!日前一名男童小楷(化名),與家人到飯店渡假,不慎在玩水的途中溺水,上岸後一度沒有呼吸心跳。送醫後也出現腦水腫、瞳孔放大、昏迷指數只剩4,所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低溫療法治療,才控制住劇烈升高的腦壓,3天後就逃離死神控制、順利拔管,也沒留下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智力測驗的結果也正常。把握搶救黃金期 降低腦水腫發生率兒童經常因戲水環境的安全措施不足,加上本身自救能力較弱、照顧者的疏忽等因素,使得他們成為最常因溺水而導致死亡的族群,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周柏青醫師表示,一旦超過溺水的搶救黃金期,缺氧及吸入性肺炎就會導致腦水腫、心肺衰竭,進而造成發展遲緩、腦性麻痺、癲癇、智能不足、長期臥床,甚至死亡等不可回復性的傷害。腦部傷害治療很重要 影響存活率在治療上,一般來說傳統的降腦壓藥物,只能控制一部分嚴重度較輕的腦水腫,但對於有嚴重腦水腫,又不適合接受腦部減壓手術的兒童來說,只能選擇低溫療法等其他治療方式。然而,目前關於低溫治療的研究,近年來在一些動物實驗中都有得到證實, 科學家發現在攝氏32~35度的溫度中,經歷缺氧的老鼠,有較少的神經學傷害,且在面對嚴重缺氧的足月新生兒時,也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由此可見,此方式已為腦部傷害開始了新頁。

醫訊/腦性麻痺兒童如何訓練語言及口腔功能

醫訊/腦性麻痺兒童如何訓練語言及口腔功能#腦性麻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總是令人煩惱?孩子太安靜或太好動嗎?家長有這樣的疑慮嗎,也許需要有個可以一起溝通、討論、找出更好的策略的空間,來幫助孩子成長。尤其在面對腦性麻痺兒童,父母需要更多專業知識、技能的吸收及協助。對此,台大醫院總院早期療育中心將舉辦「親職講座」,此次主題為「腦性麻痺兒童之口腔功能及語言訓練」,特邀請陳襄貞語言治療師主講。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名稱:腦性麻痺兒童之口腔功能及語言訓練時間:102年10月16日(三)下午14:00~15:00地點:台大醫院兒醫大樓(台北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或台北車站出口m8)4樓早期療育中心討論室(P04013室)洽詢:02-2312 3456轉70401 或 70405

慢飛天使別擔心 把握6歲前黃金治療期

慢飛天使別擔心 把握6歲前黃金治療期#腦性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你家的孩子有肢體不協調、常常跌倒的情形嗎?或是不善與人互動、十分堅持某些生活習慣?這些有可能是發展遲緩、腦性痲痺或亞斯伯格症徵兆,若孩子有類似狀況,父母親應該帶孩子參加早療篩檢,在6歲以前進行治療、訓練,降低對日後生活的影響。若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父母不需太擔心。兒童在0-6歲這段時間,腦細胞快速發展,是奠定日後生理與心理基礎的重要發展階段。因此,若孩子在這段時間發現腦性痲痺、發展遲緩和亞斯伯格症的徵兆,可以透過遊戲方式的訓練治療,加強感官知覺、語言溝通、認知學習等能力發展。遊戲學問大 邊玩邊訓練雙和醫院職能治療師潘介玉表示,早期療育是針對孩童的特性設計遊戲式的活動。遊戲看似平凡,卻可以在輕鬆無壓力的環境之下,訓練孩子不足之處,例如繪畫就是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的好方法。父母也可學習遊戲設計原理,在家中營造出適合孩子的學習環境,效果更全面。若對孩子狀況有疑慮的父母,可參加雙和醫院7月15日到7月27日的「早療週」活動。活動期間,雙和醫院提供早療篩檢服務,還有健康講座、兒童書展與玩具展等,新北市的父母可多加利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