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控制

為健康把關 衛生局提醒定期癌症篩檢

為健康把關 衛生局提醒定期癌症篩檢#飲食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癌症號稱21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衛生署公佈99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續29年蟬聯榜首,平均不到7分鐘就有一名癌症病人產生,平均每12分48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根據衛生署南投醫院衛教文章表示,然而癌症發生的致病因素包括飲食習慣,抽菸、慢性發炎、感染、荷爾蒙、污染、基因突變、遺傳以及其他未知的因素。一旦癌症形成要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治療上需要更大的突破,因此民眾若能從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定期做癌症篩檢等,則能降低癌症發生率。癌症對國人生命的掠奪及對家庭造成的衝擊,已成為台灣社會的重大議題,不管您生活多忙碌,或認為自己身體有多健康,一定要記得做免費的癌症篩檢喔!新竹市衛生局呼籲民眾踴躍參與免費四大癌症篩檢,(一)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二)乳癌篩檢: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三)大腸癌篩檢:50~69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四)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且有嚼檳榔(含戒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應該攝取400~800公克的蔬菜水果,除了預防癌症,還可減少許多慢性病例增加,例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合併心臟血管疾病、肥胖症、痛風、關節炎、便秘等;防癌飲食除了增加蔬菜水果纖維質外,也必須限制過多脂肪量的攝取,一般建議脂肪攝取應不超過平日總熱量的25%,提醒民眾應自我控制飲食習慣,為健康把關。

健康控制體重防肥胖問題 疾病不上身

健康控制體重防肥胖問題 疾病不上身#飲食控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肥胖是造成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並導致許多心理社會問題,因而視肥胖為一種疾病。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是預防慢性疾病的主要二項措施,強調預防肥胖唯有透過生活型態與行為的改變,特別需自飲食控制、增加運動量及長期控制體重等多方面並行,才能有效改善。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希望縣民能健康管理體重、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生活技巧,舉辦「臺灣101 躍動躍建康」健康活動,活動主要以推動健康飲食、生活化運動及強化國人健康自我管理意識為主,以維持健康體重及健康減重。藉以帶動健康飲食及動態生活新風潮,增進身心社會健康,預防肥胖及慢性疾病,促進整體國人的健康及福祉。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也在今天宣誓減重的公斤數,其中署立澎湖醫院宣誓減重700公斤、三總澎湖分院600公斤、健康營造中心共310公斤,警察局、消防局不落人後宣誓200公斤。澎湖縣鄭局長為縣民健康著想,且鼓勵民眾參加活動,決定在活動結束後,舉辦一場抽獎大賽,凡是報名參加的民眾都有機會得到大獎!

慢性腎臟疾病照護 解答病友疑惑

慢性腎臟疾病照護 解答病友疑惑#飲食控制

經全國腎臟醫學會認證成為腎臟保健推廣機構的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腎臟照護團隊,提供完整照護流程、隱私的衛教環境及淺顯易懂的衛教內容,使腎臟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將正確護腎知識傳給民眾、帶給他們健康生活及快樂。根據最新的醫療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洗腎患者發生率與盛行率一直是世界第一,進一步分析發現南台灣民眾洗腎的情形尤其居高不下,特別是台南縣市更排名全台透析人口前三名。為何台灣洗腎人口如此多?主要是疏忽對腎臟疾病的認知與預防。高達九成民眾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腎臟已出了狀況而延誤治療,不知尋求適當的醫療途徑,亦不會採取相關預防措施,甚至有許多民眾聽信偏方,採用不適當的治療方式,反而加速導致末期腎衰竭的發生,致使罹患慢性腎臟病之人數急遽攀升。這或許是台灣尿毒症的發生率在全世界排名佔第一位的原因之一。郭綜合醫院深深感受慢性腎臟病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因此如何減少及延緩慢性腎臟惡化是極重要的工作,由於慢性腎臟病患多為老年人且病患多為不識字或視力不佳,單靠門診醫師治療及衛教單張,無法達到預防治療目的,該院腎臟內科醫護團隊致力於腎臟疾病的整體性照護,設立慢性腎臟疾病(CKD)照護機構,由腎臟內科主任蔡明松、醫師林孟德、家醫科主任吳俊鋒等十名醫師、與社工師、營養師、衛教師組成的堅強醫療團隊,細心的為病友服務,協助不少個案了解關於慢性腎臟病的疑惑。該院也有明確照會轉介流程,由腎臟醫師看診收案後,再由慢性腎臟衛教師及營養師,依病患個別需求加以衛教。除了提供照護與治療,CKD團隊更深入社區與中西區、南區衛生所、社區醫療群的聯繫,藉由驗尿及腎臟功能檢查,篩檢高危險族群,提供早日照護幫助病患延緩腎臟功能惡化。多數腎臟病友最大的疑惑是如何控制自身飲食,民眾可能好奇,然而到底要吃些什麼?CKD病人多數的問題是蛋白質攝取過多以及熱量攝取不足,郭綜合醫院營養師以實際生活上常用的餐點製作了「低蛋白點心食譜(補充熱量食譜)」,教導病患及家屬如何準備日常飲食。

影音/拒當小胖子! 吃對食物最重要

影音/拒當小胖子! 吃對食物最重要#飲食控制

早上一到學校,先做跳繩運動30分鐘,再把每天睡眠及飲食寫在健康日記上,幾個月下來,不少國小學童都覺得,自己精神變好,也長高不少。由於國內6到18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盛行率,已經達到26.8%,為預防兒童肥胖問題,有學者針對基隆市六所小學,總共1372位、四年級學童做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童,每天吃早餐、每天運動30分鐘,天天吃五種蔬菜和水果,並少吃油炸食物和糕餅點心,八個月下來,比對照組、完全不受飲食控制的學童,過重肥胖比率,減少0.7%。學者說,從實驗發現,學童生活作息和飲食會影響肥胖,吃對食物、比少吃更重要,因此建議家長,每天至少讓孩子睡足8小時,不必刻意減肥,就能讓學童快樂長高變聰明,也可減少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優活聚焦:●更勝臍帶血!羊水幹細胞可治缺陷胎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02&HN_Yr=0&HN_Mon=0●歲末「血」不夠 醫護人員捲袖捐愛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15&HN_Yr=0&HN_Mon=0●砰!微波生雞蛋變炸蛋 英文老師燙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13&HN_Yr=0&HN_Mon=0

別再當「餓」人 健康輕食餐

別再當「餓」人 健康輕食餐#飲食控制

提到減重,相信大部份民眾都會說「少吃多動」。但有許多人做法卻是「餓肚子」,堅持只要不吃就一定會瘦。尤其各類媒體常報導或在親朋好友間聽到,某某人用斷食法減多少公斤、某某女星只吃肉類瘦很多公斤,恢復窈窕身材…等。但是不正確飲食習慣會日積月累對身體造成傷害。「意志力偶爾也需要放假」,既然不可能一直ㄍㄧㄥ著餓肚子,與其少吃不如學習如何吃得正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護理科護理師葉雪萍說,輕食餐減重乃是教導民眾別去想「不能吃」,而是「可以怎麼吃」,享受美食不應該有壓力,腦筋轉個彎還是可以愉快享用雞腿便當。輕食餐的特色同樣強調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但藉由食材替換及烹調方式,可輕鬆降低熱量,增加飽足感,並提高營養攝取及代謝能力。陽明院區配合國民健康局「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特別設計並提供一系列輕食午餐提供民眾選擇。葉雪萍表示,當初設想減重者每日飲食攝取熱量約1,300大卡(分配為早餐300大卡,午晚餐各500大卡),故將輕食餐設定為男女適宜的500大卡。為達到均衡飲食又有減重效果,除六大類食物皆依照衛生署建議量設定外,更以低油高纖多蔬果方式來減低熱量卻不減少營養。葉雪萍指出,自4月份推出後,剛開始提供給職場減重班學員食用,原本還有人說吃不飽,但經由正確建立飲食技巧,慢慢輕食餐訂購數量也逐漸攀升,口碑越來越好,甚至該院區眼科主任張延瑞持續吃2個月輕食餐,維持原來生活方式,順利減少約5公斤。專家說,每日減少500大卡熱量,每週可減少0.5公斤體重。葉雪萍說,其實減少熱量攝取不困難,500大卡熱量可以經由減少飲食攝取熱量300大卡,或增加運動消耗200大卡來達成。她舉例說明每餐減少100大卡的作法為:將可頌麵包換成2片全麥吐司、將白飯改成五榖飯、戒掉全糖飲料,都可以輕鬆減掉100大卡。康健雜誌125期提到,研究發現一個人平均每天必需做出跟食物有關的決策超過200個,但錯誤飲食選擇會造成日後肥胖問題。所以到底應該吃什麼?怎麼吃?答案是:什麼都可以吃,只要吃對份量、時間、地點和方法。葉雪萍提醒民眾,除了要輕食健康吃外,用餐速度更應慢慢來、輕嚼慢嚥。她最後強調,維持健康體位比減重更難,這是對健康的自我承諾。「減重成功」並不是指減到理想體重的那一天,而是每天在生活中堅持不懈的「終極維持者」。備註:為考生打量的輕食建議考生的腦力、體力及續航力是應考致勝的關鍵!醣類正是腦部主要的能量來源。除了醣類還要補充:維生素B群:幫助醣類正常代謝轉換能量供大腦利用。優質蛋白質:多種胺基酸幫助維持思緒清楚、集中精神。卵磷脂:神經傳導更靈活,增進考生記憶力與學習力。輕食搭配:建議多使用五穀雜糧、白肉及大豆製品等提供考生獲取豐富的維生素B群及優良蛋白質來源,充足的蔬菜水果可攝取豐富的抗氧化營養素與植化素,幫助對抗氧化壓力。提醒:咖啡主要是利用咖啡因提神,無法作為大腦的能量來源,建議溫一杯無糖豆漿,添加五穀粉調和成的飲料作為提神醒腦又營養的健康食品。

斤斤計較聰明吃 健康減重不麻煩

斤斤計較聰明吃 健康減重不麻煩#飲食控制

根據國民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4.1%,兒童則每4人就有1人為過重及肥胖,顯示肥胖已逐漸對人民健康造成威脅。「飲食控制」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法門,但在許多人的觀念裡,「減重」總與「餓肚子」劃上等號,讓人覺得痛苦不堪。其實,只要學會「聰明吃」,把握健康飲食原則,既能享受美食也能健康減重,國民健康局在此提供您每週減重0.5公斤「聰明吃」健康飲食秘訣。每週減少0.5公斤的體重,需減少熱量攝取約3500大卡,約等於每日減少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取300大卡,並以運動消耗200大卡。其實減少熱量攝取並不難,只需把握下列重點便可輕鬆達成:少油、少鹽、少糖分:避免選擇油炸及過度醃製的食物;少喝含糖飲料,若一時無法戒掉,則可由減糖開始做起。多蔬、多果、多咀嚼:多攝取各種蔬菜水果,提供身體所需纖維質及各種維生素,幫助體內環保;每口皆充分咀嚼,讓腦部有足夠時間產生飽足感,避免過食。減少熱量小秘訣:減少100大卡熱量,約等於少吃三分之一碗飯,或將炸排骨改滷排骨,或少喝1瓶三合一罐裝咖啡,或半杯連鎖茶飲店之全糖飲料。減少200大卡熱量,約等於少吃半個太陽餅,或一個鳳梨酥,或一個桂圓蛋糕,或少喝一杯連鎖飲料店之全糖飲料。減少300大卡熱量,約等於少吃炸雞排的裹粉油炸皮(兩個巴掌大),或少吃三球冰淇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提昇國人的營養及熱量知能,於本(100)年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歡迎民眾與親朋好友揪團參加,一起實踐「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技巧,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擁有美好人生。延伸閱讀「100大卡熱量食物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603

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二)

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二)#飲食控制

鉀的控制原則                           腎衰竭會降低排泄鉀離子的能力,但只要腎臟病人排尿量達一千毫升以上,即使飲食未限制鉀離子的攝取通常也不會產生高鉀血的發生。若慢性腎衰竭病人有尿量減少、少尿症、酸血症、感染、手術、創傷致分解代謝增加,或使用類皮素均可能造成高血鉀。飲食中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因而造成身體組織蛋白的分解,也會間接造成血鉀高。鉀離子易溶於水,普遍存於各種食物中,蔬菜切小片以熱水燙過撈起,再以油炒或油拌,可以減低鉀的攝取量。食物經熟煮後,鉀會溶解於湯汁中,故少喝菜湯或避免生食蔬菜。含鉀高的食物,包括太陽瓜、草莓、哈密瓜、奇異果、桃子、芭樂、釋迦、香蕉、榴槤、龍眼、棗子、乾燥水果、堅果類、巧克力、梅子汁、蕃茄醬、濃肉湯、雞精、中草藥燉品、人蔘精、咖啡、茶、運動飲料等。市售低鈉或薄鹽(醬油)或半鹽、低鹽等,常將鹽份中的鈉離子以鉀離子取代,不宜任意食用。   除非必要,勿任意限鉀,因為鉀離子攝取量減少與高血壓有相關性。限制水份原則體內水份過多會導致呼吸急促、高血壓、充血性心衰竭及肺積水。當少尿及水腫時要限水,每日水份量為前一天尿量再加上500 ~ 700毫升的水份來估計。可用固定容器裝好一天所需的水量平均分配飲用。解渴方法:A.用水漱口後,再將水吐出B.將開水或檸檬水結成冰塊止渴C.食用冰水果切片D.嚼清涼口香糖或含檸檬酸硬糖熱量補充技巧多利用油煎、油炸、加糖等烹調方法以提高熱量的攝取。攝取低蛋白甜湯點心時,限制水分的患者,則需注意水份的攝取量。利用市售低蛋白澱粉產品取代一正餐如炒米粉(冬粉)、蘿蔔糕,將米(麵)食集中其他二正餐攝取,可以豐富當餐主食飽足感。烹調用油選擇低飽和度的植物油為主,如沙拉油、芥花油、橄欖油。低蛋白產品介紹(作者 / 營養師 陳羿云)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一)

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一)

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一)#飲食控制

當腎臟發生病變時,無法有效將含氮廢物排出,以致造成過多含氮廢物堆積在血中,引起中毒現象(如尿毒症),嚴重時尿液排泄減少,致過多的鈉離子及鉀離子無法靠腎臟排出體外。此時期應配合腎臟科醫師的治療建議,同時搭配營養師依據個人狀況評估所設計的個別飲食計畫,給予足夠熱量,適度調整飲食中的蛋白質、磷、鈉、鉀、水份以保護殘餘腎功能、減緩腎臟功能的衰退或減輕臨床症狀與併發症的產生。如何預防腎臟病喉部、扁桃腺等發炎(鍊球菌感染),必須立即根治:抗生素服用要徹底,不可中途而廢,否則鍊球菌容易感染腎臟發炎。亂服成藥與止痛劑殘害腎臟,未經醫師處方嚴禁使用。暴飲暴食有害腎臟健康:人體吃下大量的動植物性蛋白質,最後產生尿酸及尿素氮等等皆需由腎臟負擔排除,故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將增加腎臟的負擔。婦女懷孕前需作腎臟功能檢查:婦女懷孕時,會加重腎臟負擔,如果有相當程度的腎臟病時可能馬上惡化演變成尿毒症,到達﹝洗腎﹞之程度。有腎臟病時,請看專科醫師,不亂吃草藥偏方,加速惡化。適量(充分)喝水,不憋尿。尿在膀胱裡太久很容易繁殖細菌,細菌很可能經由輸尿管感染到腎臟。嚴格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尿酸。喝乾淨無污染自來水,不喝成份不明井水或河水,不吃、不飲用不合格加工食品。每年需做腎功能檢查(尿液、血壓檢測)。控制蛋白質原則早期腎功能不全時,給予限制飲食中蛋白質,可以減少尿毒的產生,進而延緩腎功能的衰退,故蛋白質攝取量以每天每公斤理想體重0.6~0.8公克為宜。控制蛋白質的同時,須配合足夠熱量的攝取,因為熱量攝取不足,會引起身體組織蛋白質的分解,增加含氮廢物的產生。每日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其中50~75%需來自高生理價的動物性蛋白質,如:雞、鴨、魚、肉類、雞蛋、牛奶、黃豆製品(豆腐、豆包、豆皮、豆干)。米、麵類及其製品均含有相當量的低生物價蛋白質,不可隨意食用,如:‧豆類:毛豆、紅豆、綠豆、蠶豆、皇帝豆、菜豆、豌豆仁等。‧麵筋製品:麵筋、麵腸、烤麩等。‧堅果類:花生、瓜子、核桃、腰果、杏仁等為避免限制蛋白質下可能產生熱量不足的營養問題,可利用葡萄糖聚合物及低氮澱粉,做出可口且熱量高的低蛋白點心。(1)精緻糖:砂糖、白糖、冰糖、蜂蜜、薑糖、水果糖(2)葡萄糖聚合物:糖飴、粉飴。 (3)植物性油脂:大豆油、花生油、橄欖油、花生油…等。 (4)低氮澱粉類:澄粉、玉米粉、太白粉、冬粉、涼粉、粉皮、西谷米、粉圓、蓮藕粉、冬粉、米粉…等。 限磷原則腎功能不全者,適當限制飲食中磷含量至最低需要量:600~800毫克/天,可以減緩腎功能的衰退。若使用磷結合劑如醋酸鈣、碳酸鈣應於餐中與食物一同咬碎服用,才能達到比較好的降磷效果。含磷高的食品:‧全穀類:全穀類、全麥製品、薏仁、蓮子、紅豆、綠豆、小麥胚芽、糙米(麩)。‧乳製品:鮮奶、奶粉、羊奶、優酪乳、養樂多、起司。‧豆、蛋、肉類:黃豆、黑豆、豆皮、蛋黃、魚卵、動物內臟、軟骨類(蝦米、吻仔魚)、魚丸、貢丸、肉鬆。‧堅果種子類:花生、瓜子、腰果、核桃、芝麻、松子、杏仁、開心果、栗子、葵瓜子、山粉圓。‧其他:健素糖、酵母粉、可樂、汽水、可可粉、巧克力、卵磷脂、肉汁、雞精、濃湯、火鍋湯、濃茶、花粉、啤酒、咖啡。限制鈉原則若有水腫、高血壓或充血性心臟病時,需配合限制鈉飲食,應禁食任何醃製及添加鹽的各種加工食品、濃縮食品,每日鹽份攝取量須依照指示食用,烹調時可用白醋、蔥、薑、蒜、肉桂、五香、花椒、胡椒粉、八角、香菜、檸檬汁等,來增加食物的風味。醬油、味精、味噌、沙茶醬、辣椒醬、蕃茄醬等含鹽量高的調味品須限量食用。(作者 / 營養師陳羿云)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