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

空汙危害不容小覷 失智、肺癌、猝死風險皆激增

空汙危害不容小覷 失智、肺癌、猝死風險皆激增#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空氣汙染對身體的影響,在紀錄片「穹頂之下」的宣導下,成為近來最受討論的重要議題,也使得霾害問題再度被搬上檯面!過去普遍民眾雖然都知道長期曝露於空氣汙染中,會增加肺癌、心血管疾病、猝死率外,其實就連大腦也會跟著受到傷害造成萎縮,進而引發失智或中風。空汙恐使神經系統異常 增加中風、失智率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所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汙染源的顆粒直徑小於2.5微米時,恐會導致大腦容量縮小0.32%,並且增加46%神經系統異常率,進而產生失智症、中風、憂鬱症。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就算汙染程度小,只是長時間處於汙染空氣中,就會對大腦產生傷害,特別是老年人影響更大。PM2.5是造成全身性發炎的主因至於空汙為什麼對身體的影響這麼大,主要與細懸浮微粒(PM2.5)有關,PM2.5是種散於空氣中的一級致癌物,容易攜帶戴奧辛、多環芳香烴以及重金屬等有毒物被人體吸入且累積,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長期吸入會引起過敏、氣喘、肺氣腫、肺癌、心血管疾病、肝癌、血液疾病等,甚至會增加洗腎患者死亡的風險,尤其兒童、老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糖尿病、肥胖、孕婦更是危險族群。吸菸者家中的PM2.5 等同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但也別以為PM2.5的汙染只來自於大環境中,其實就連在家抽菸也是生活中霾害的來源,而二手菸就是室內霾害的主要來源,根據103年菸草控制期刊中的一項研究指出,吸菸者家中的細懸浮微粒濃度,是非吸菸者家中的10倍,等於住在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但若是家中沒有吸菸者,則會降低70%的PM2.5暴露濃度。所以,建議所有吸菸的民眾,除了為自己的健康著想,也要為周遭的人設想,唯有戒除菸害,才能還給家人一個健康、無慮的環境。

糖尿病控制不佳 開車意外風險激增3.8倍

糖尿病控制不佳 開車意外風險激增3.8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因國人飲食習慣偏差,生活型態大幅改變,我國糖尿病患,人數持續增加,達一百六十萬人左右;而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佳,放任其高高低低,不斷劇變,除了會引起糖尿病三大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之外,恐怕還會增加「出車禍」的風險!血糖忽上忽下 開車風險激增雖糖尿病已然成為國病,然而,多數病患對於控糖觀念,仍屬不全,進而讓不少糖尿病患,成為「危險駕駛」。國外大型研究直指,糖尿病患開車發生事故的機率,平均較常人多出兩成左右,而年紀愈大,其風險就愈高,最高達3.8倍。就有一名六十二歲的李姓計程車司機,罹糖尿病已達七年,因計程車行業競爭激烈,時時刻刻須眼觀八方,積極搶客,才能維持家計,就因為如此生活步調,導致控糖藥物時常有一顆沒一顆的亂吃,血糖也時常彷彿雲霄飛車般上沖下洗,兩年前竟併發視網膜病變,手腳也開始莫名亂抖,就連開車此等事,也變得難以駕馭,多次差點出車禍,只好被迫中斷計程車事業。耕莘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裴馰指出,未定期用餐與服藥,會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影響糖尿病患血糖控制。血糖長期忽高忽低會引起腎病變、眼病變等併發症,反而不利控制病情,甚至影響行車安全。全台糖尿病患 高達七成控糖不佳最令人憂心的是,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全台糖尿病患,高達七成血糖全都控制不佳,藥物未定期服用,食物攝取未有控管,引起併發症與車禍的風險,更是激增。醫師呼籲,每日定期服藥,是控糖的不二法門,而目前有多種藥劑可供選擇,包括,傳統上的一天服用一顆,亦或是早晚搭配正餐各一次,可與醫師討論最佳的服藥方式,進而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與提升自身的服藥順從度,才能免除血糖劇烈起伏、遠離併發症。

研究:漂白水清潔環境 恐增35%扁桃腺風險

研究:漂白水清潔環境 恐增35%扁桃腺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漂白水除了可清潔環境外,還可以殺菌消毒,預防傳染病,也因此,人人家中都有一瓶!但你知道嗎?其實漂白水也可能存在著一些健康危害,根據國外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家中太常使用漂白水的話,兒童出現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恐較高。漂白水揮發性物質 不自覺中傷害身體健康該研究主要是針對6~12歲分別來自荷蘭、芬蘭、西班牙等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共計9000多名,結果發現,常待在由漂白劑清潔環的環境下,兒童將會增加20%的流感風險,以及35%的扁桃腺風險等,不僅如此,就連出現感染症的頻率、次數也會比較多,有18%反覆出現感染症的風險。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項研究結果尚未顯示出兩者間直接的關聯,但漂白水的揮發性物質,可能存在於空氣中,進而增加對肺部的傷害、引起發炎,最後在日積月累下,身體就容易出現感染症,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職業與環境醫學》。

研究:睡超過八小時 早死風險恐增30%

研究:睡超過八小時 早死風險恐增30%#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常聽說睡得少會短命,但實際上睡太多也不一定好,根據過去的許多研究發現,只要睡太多就會增加中風、肥胖的機率,而日前更有研究發現,成人每日睡眠時間只要超過九小時,就會比一般睡7~8小時者高出3成,由此可見,睡眠時間真的是開啟人體健康的關鍵密碼。睡多睡少都不好 同樣都會增加早死風險該研究主要是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心血管醫學和流行病學教授卡布奇歐,針對100萬人進行長達10年的睡眠調查,結果發現,每晚最理想的睡眠時間應為7~8小時。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只要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就被界定為睡眠時間過長,若又睡多餘9小時的話,早死風險就會比一般睡7~8小時者多出30%,而睡眠時間若少於6小時,早死風險則會增加12%,另外也發現,不管是睡多或睡少,都會有引發抑鬱症、心臟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神經學期刊》。 

缺乏運動者 罹患糖尿病風險增4倍

缺乏運動者 罹患糖尿病風險增4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網站指出,一般人的心肺耐力自25歲以後,每年約減少1%,因此到了75歲時,心肺耐力可能只有年輕時的一半。而缺乏運動者若又與經常運動者相比,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將會增加1.5~2.4倍,發生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2~4倍,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則增加2至5倍。因此,據估計如果全民均從事適當運動,人口中因上述疾病而死亡的人,可減少三分之一,且養成運動習慣,不僅可減少疾病風險外,也可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症、高血壓、高血脂等,有益無害。每天只要15分鐘 就可邁向健康之路國民健康署自2002年起推動健走,希望民眾能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健走、健身的健康觀念,每天健走15分鐘好處多多,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然而,健走時基隆市衛生局也建議,可運用健走口訣,「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來達到控制體重,並延年益壽的功效。

穿舌環、耳洞風險多 當心感染、耳朵變形找上門

穿舌環、耳洞風險多 當心感染、耳朵變形找上門#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為了跟上時尚的腳步、增添風采,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喜歡在身上下功夫,刺青、打洞穿環等樣樣來,就算害怕也要用,但這看似酷炫的行為背後,實際上卻潛藏著許多感染風險,舉例來說,日前在台中就有名國一的少女,瞞著父母到飾品店穿舌環,不料回家後卻上吐下瀉、發高燒,經過檢查後才發現她感染了急性腸胃炎。對此醫師表示,口腔內的環境多為潮濕、細菌多,在加上舌頭上佈滿了許多神經、血管,只要一不小心,除了會傷害到味覺外,還可能會使細菌有機可乘,除此之外,也有多數民眾認為耳洞是所有部位中最安全、無慮的地方,但其實並非如此。耳朵軟骨循環差 感染問題不易控制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方德詠醫師表示,民眾通常在耳朵打洞的地方,不外乎是耳垂、小耳朵、耳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軟骨的部位,因為該位置缺乏血管、循環較差,一旦受到感染較不易控制,反之,耳垂因有軟組織,就算受到感染也多屬於局部發炎而已。且過去在門診上,醫師也曾遇過在軟骨上打滿一排耳洞的患者,但後來因為耳殼腫脹不適至醫院求診,才發現他的軟骨已嚴重發炎,最後,雖然透過清瘡手術將壞死的組織挖除外,但他的耳朵也早已經變厚、變形了。出現不適勿自行擦藥 接受檢查最重要然而,像是這種因打軟骨造成嚴重發炎的案例,在臨床上已早以見怪不怪了,因此,方德詠醫師提醒民眾,除了要避免在耳朵軟骨上穿洞外,也要多留意店家的器械與消毒,不僅器械方面應以一次性為主外,也要確定對方有徹底消毒才行。如果出現任何紅、腫症狀發生時,較不建議自行抹藥、吃藥來緩解,反而應該要盡速就醫接受檢查,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破壞了耳朵本身的樣貌。

壯陽藥摻威而鋼 亂吃恐增猝死風險

壯陽藥摻威而鋼 亂吃恐增猝死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房事經常是民眾難以啟齒的祕密,一旦遇有障礙,大多都會自行購買網路產品來解決問題,鮮少會尋求專業來協助,而日前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網路宣稱壯陽產品進行抽驗調查,共計20件,結果發現華陀神丹、stronger(強人大寶貝)及藏鞭王3件,被檢出摻有威而鋼成分,均屬擅自輸入之不法產品,除已通令撤除產品網頁,並由食安專案小組追辦刑責。威而鋼與有藥物 有交互作用風險衛生局指出,威而鋼是醫師處方用藥,雖可治療陽萎,但須避免與心血管疾病用藥一同服用,否則可能會與高血壓或心臟病用藥,產生交互作用等不良反應,造成低血壓、中風或猝死等危險。且誇張的是,此次驗出威而鋼的不合格產品,甚至標榜「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酒後均可服用」,又強調「特別適合中老年人使用」,無疑增添服用的危險性。50歲以上 有4成以上會有勃起障礙臺灣男性學醫學會秘書長廖俊厚醫師表示,勃起障礙俗稱陽痿,是男性最常見的性功能障礙之一,根據研究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有4成以上的比率會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且發生率會隨年齡而增加。然而,勃起障礙一般可分成心因性與器質性兩類,前者與心理因素有關,後者則跟血管、神經或男性荷爾蒙因素影響,兩者均可使用威而鋼、犀利士及樂威壯治療,皆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口服藥物效果不佳,可再考慮接受陰莖海綿體注射藥物或手術治療。購買藥物 應注意是否具有完整標示衛生局強調,有性功能問題應尋求醫師診治,絕大多數均可獲得改善,並維持性生活的滿意度。切莫輕易聽信誇大療效的廣告,購買來源不明的食品或藥品,尤應注意產品是否具有完整中文標示,以免發生無法預期的副作用或併發症,花錢又傷身。

一貧血就補鐵?當心攝取過多 恐增罹癌風險

一貧血就補鐵?當心攝取過多 恐增罹癌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臉色慘白、雙唇發白,每當周遭有人出現這種貧血症狀時,總不免聽到有人說「趕快去買鐵劑吃」、「你一定是缺乏鐵質才會這樣」,但你知知道嗎?其實這是普遍民眾的錯誤迷思,且鐵質補過頭,還可能會損害健康,增加罹癌風險。血鐵質超過120毫克 恐增25%罹癌率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有項最新研究指出,血液中的鐵值過高,恐會增加罹癌風險,且死於癌症的機率也會跟著提升,主要因為鐵質會從肝臟代謝,一旦血液中鐵質過多,就會增加肝臟負擔,進而引發肝癌上身。而也研究發現,在台灣缺鐵的人其實不多,反而,血鐵值普遍超標,女性超過比率就有5成7,男生則有7成7,且當血液中的鐵值,每公升超過120毫克時,就會增加25%的罹癌風險,39%的死於癌症的機率,若大於140毫克,罹患肝癌率更會增加近2倍,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癌症研究期刊》。擅自補鐵是禁忌 一不小心就會傷肝又傷心先前《優活》也曾有篇報導指出,在台灣粗估約有四分之一的民眾,罹患嚴重程度不一的海洋性貧血,書田診所家醫科何一成醫師觀察,許多人發現有貧血問題時,想到的都是可能缺乏鐵質,所以補鐵,接著就開始食補鐵質的食物或是自行購買鐵劑補鐵,雖然缺鐵是貧血常見的原因,但也有可能是海洋性貧血,若隨便服用鐵劑不但無益,甚至有害。海洋性貧血是一種會遺傳的貧血,海洋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容易聚積,若額外攝取含鐵保健食品可能造成過量,長期鐵質過量恐增加心血管疾病、肝功能異常等問題。飲食攝取易補充鐵 民眾無需額外補充綜觀上述研究與醫師的說法,民眾若非確定自己有嚴重的缺鐵問題,否則應避免自行補充,因為在日常飲食中,就會攝取到滿多鐵質,例如:菠菜、肝臟類食物等,如果補過頭,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