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增進親子感情 來場自助旅遊吧

增進親子感情 來場自助旅遊吧#學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來,網路資訊的快速流通,讓國人出國旅遊的風氣更盛以往。許多喜歡自主、自由的年輕朋友,紛紛選擇加入背包客的行列,出國自助旅行。由於這些人結婚前出國,多採取自助旅行的方式,當他們結婚生子,往往也比較願意帶著小孩一起去國外旅遊、經歷見聞,這就是近來旅遊界方興未艾的「親子旅遊」。和孩子一起投入準備 引發求知欲一般人認為,只要是帶孩子出國就可以算是「親子旅遊」。但我認為真正「完整的親子旅遊」應該要包含孩子的行前參與、旅行途中體驗和旅行結束後的餘韻體會。旅行前──引領孩子一起行前參與從決定要帶孩子出國自助旅行開始,帶著孩子一起投入準備旅行的行列,透過各種不同的工具與方式,與孩子一起看地圖、一起看書、一起畫畫、一起討論,藉著即將要出國旅行的興奮及期待,引發出孩子的求知欲,讓孩子主動的投入學習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而家長還能在這段準備的過程中,多方觀察孩子比較感興趣的領域,彼此再做更深入的討論與學習。體驗旅行途中的各樣經歷帶著孩子在異國生活,體驗與台灣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與國土民情,讓孩子拿著指南針看地圖找景點、拿著自己的車票打票,或是提著購物袋到超市採買等等,搭配行前參與的內容實際造訪,可以讓行前學習能用親身遊歷加強體會;也因為他們在行前參與、準備,孩子對於旅遊的國家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使得他們能很自在自信的與當地所碰到的人聊天玩耍。期待讓孩子的學習效果更好當孩子知道即將要出國玩時,他心中的期待感絕對不亞於大人。因為,大人還可能因為機票票價太貴、訂不到理想價位及位置的住宿、行程安排難產等種種原因,進而對旅行心生疲憊或倦怠;但小朋友可不會,他一心只會想著:我要出國玩了!他們會因此一直處在亢奮歡樂的狀態下,此時的孩子多半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爸媽給予這趟旅行有關的資訊,他們統統都可以吸收得很好,爸媽講什麼、要求什麼,孩子的配合度也都很高。行前準備階段可增進親子感情而這個狀況,正好是孩子和爸媽一起完成「完整的親子旅遊」的最佳動力!大家不要有旅行就是去玩,談學習太多餘等先入為主的想法。說壓力大,其實並沒有,說沉重,我更是一點也不覺得。以我和我的孩子Ryan的出遊為例,我並沒有打算給Ryan多深入、多複雜的知識,我們反而在行前參與準備階段,兩人討論了許多議題、玩了許多遊戲,也讓我們親子之間有著更多相同的話題,不但增近了親子感情,而且也因為彼此有共同目標而積極前進。「有期待的時候,學習效果最好」,當我們在台灣拿著指北針,學習如何看方位、看地圖,然後想著到時候我們一家就會親身站在地圖所標示的旅遊地上,那種期待與興奮的感覺,可以激發出孩子對旅行學習的專注力與學習熱情!所以,此時當然要好好把握與孩子一邊學習、一邊旅遊的大好機會!(本文摘自/用旅行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太雅出版)

男孩學習差?17歲後趕上女孩!

男孩學習差?17歲後趕上女孩!#學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若說男孩和女孩有所不同,是因為他們天生如此?還是教養方式不同所致?這個傻問題我們強調很多次了,答案顯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專家絕不會給你一個明確的數字,說後天教養和天生差異各占多少比例,也不會告訴你哪一種影響男孩或女孩比較多。男女差異是天生使然 非後天教養所致雖說一定程度的懷疑是好的,但若忽略了所有的科學卻會適得其反,如果女性們特別在天生差異或教養之間爭辯,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過去資訊不足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受傷最重的就是她們。近年來,在許多科學(神經科學、進化心理學、遺傳學和神經內分泌學)領域的關鍵發展,證實了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有許多不同之處,換句話說,科學家們一致認同,男女的差異是天生使然,而非後天教養所致。差距大約會在3歲出現 到男孩17歲結束首要關鍵是:女孩的大腦比男孩早熟──那正可說明女孩在許多方面的發展都比男孩來得快,尤其當我們談到閱讀、說話和寫作時,這個差距大約會在3歲時出現,直到男孩17歲左右結束,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學齡前都能接受這個事實──似乎人人都知道這點,隨之改變對孩子的期望。但到了幼稚園,父母和老師們都小心地對孩子們因材施教,或容許自己因孩子性別差異而給予不同的期望,加上幼教趨勢一開始就著重孩子們課業上的學習,而非活動(這點女孩比男孩吃香),再者,一般採大班制教學(通常會導致些許混亂,而女生比男生來得容易適應),而小學裡缺乏男老師(容許無謂的偏見,就像認為男孩缺乏耐力、容易扭動不安)。男孩們天生的活力被視為不正常以下再加入另一項關鍵因素:男孩比女孩容易衝動,且比女孩活動力強,只要父母和老師可以接受的話,這都不是問題,但由於小學男老師的數量正逐漸減少,而一些消耗精力的活動,如藝術、體操、話劇,甚至休假也都減少,男孩們天生的活力被視為不正常。隨著大腦發展 男孩可迎頭趕上男孩的大腦終究還是會隨語言能力提升,迎頭趕上,那麼,當孩子們有大腦發展遲緩問題時,如何對待他們,就變成一項課題,因為發展遲緩問題,在高中即將結束時會完全地消失,到那時,我們只剩些微的機會來彌補所失去的一切。創造學習環境 耐心陪伴父母所能做的,是給男孩們更自然的學習環境,給他們更多休息時間,並竭盡所能地給予支持和鼓勵,直到和女孩們沒有差距,這樣一來,男孩們就不會被冠上笨蛋、懶惰的罪名,或甚至放棄,換句話說,當男孩們學習閱讀或寫作時,我們需要的是耐心,而在男孩們還沒準備好之前,就讓他們自己閱讀,可能會收到反效果。(本文摘自/閱讀,逆轉男孩學習力/大好書屋出版) 

沒騙你 手勢助幼兒認更多字!

沒騙你 手勢助幼兒認更多字!#學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示意動作是指我們雙臂、雙腿或頭部的動作,我們做這些動作是為了不用言語而溝通,或是用來強調我們所說的話,通常我們在說話時雙手會跟著動,這也不足為奇,因為掌管語言和手部動作的中心位在大腦的同一個區域,也就是說,甚至就連對方看不見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會比手勢,亦即在打電話時,而從未見過旁人打手勢的盲人在說話時也會做出手勢。手勢有助於兒童學習語言我們用手勢來支持我們的念頭(例如我們會用手指向一份重要文件,藉此來強調其重要),但是這也能反向起作用,心理學家高丁─梅多(Susan Goldin-Meadow)是研究手勢的知名專家,2009年,她和芝加哥大學的同事羅威(Meredith Rowe)發現手勢有助於兒童學習語言。這2位女士首先觀察了14個月大的幼兒和父母玩耍,如果父母親受過高等教育,那些幼兒雖然還不能把話說得更好,但顯然格外強烈地使用手勢:在90分鐘裡,他們平均使用24次手勢,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幼兒則只使用13次。做出更多手勢 懂得的字彙也更多幾年之後,這2位科學家讓這些孩童做了一個字彙測驗,結果發現:幾年前做出更多手勢的孩童如今懂得的字彙也更多,因此在學校裡具有較佳的成功機會,換句話說:手勢也有助於學習。手勢與頭部動作 往往不是舉世通用大多數的手勢是無意識的,還是說你去抓鼻子或是把頭髮塞到耳後時會去思索?有意識的手勢當然也有,可是要小心!手勢與頭部動作往往不是舉世通用的語言,隨著各地文化的差異可能會有全然不同的意義。舉例來說:點頭在世界各地都被理解成「好」,但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卻不然,那裡的人要表示「好」會把頭來回搖晃,這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誤會!(本文摘自/你的身體,正在洩漏你的秘密:3個步驟,解開肢體語言的密碼!/平安文化) 

高效學習法 猶太爸媽都在用

高效學習法 猶太爸媽都在用#學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請試著寫下紅綠燈的燈號順序,無論是要過斑馬線或十字路口,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紅綠燈,特別是駕駛人,更必須經常注意紅綠燈。紅綠燈因燈號差異有不同的種類,有2個燈號、3個燈號及4個燈號等不同的類型。生活中學習 再發表看法關於4個燈號的紅綠燈,你能夠回想起它的燈號順序如何排列嗎?請嘗試由左至右寫出對應燈號,我們見過無數次紅綠燈,照理來說應該能夠記得燈號順序,但真的記得嗎?很多時候不管我們多努力回想,就是想不起來。為什麼看過無數次紅綠燈,卻想不起來燈號順序呢?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紅綠燈時,完全不去質疑它的排列順序,猶太人卻會從生活周遭尋找學習素材,他們讓大家觀察紅綠燈,然後進行討論,找出燈號的排列原理,再發表各種看法。紅綠燈順序 危險到安全交通首重安全,「安全」的相反詞是「危險」,紅綠燈的排列順序是先針對「危險」提出警告,也就是依「從危險到安全」的順序排列,只要知道這個原理,就不需要特別記住紅綠燈順序。2個燈號的紅綠燈排列順序為紅燈(危險)到綠燈(安全),3個燈號的紅綠燈則在中間加上警告燈號黃燈,至於4個燈號呢?一樣很簡單,分別是危險的紅燈、警告的黃燈及2個安全的綠燈,2個綠燈中,圓形綠燈較箭頭綠燈安全,於是在圓形綠燈前放置左轉或右轉指示燈,因此排列順序為紅燈→黃燈→左轉或右轉指示燈→綠燈。了解原理 想忘都忘不了即使我們硬背紅綠燈順序,1個月後也很容易忘得一乾二淨,但是只要知道原理,不需背誦,10年後也可以回答出正確的順序。(本文摘自/大聲發問,用力思考:猶太爸媽都在用的「哈柏露塔」高效學習法/大好書屋)

孩子睡覺狂打呼 影響白天情緒、學習

孩子睡覺狂打呼 影響白天情緒、學習#學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會覺得小朋友打呼很可愛,或是覺得打呼代表睡得很熟,但其實打呼可能暗示著小朋友睡不好,或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因此醫師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睡眠常中斷、打呼,早上不易叫醒,白天精神情緒不好或有學習問題等,都要注意是否有睡眠問題需要處理。打呼≠熟睡 恐是睡眠呼吸終止症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張詠森醫師表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兒童盛行率約1~4%,主要是因為睡眠時,上呼吸道間斷性的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症狀包括經常性打呼、睡眠中呼吸突然暫停又恢復、睡得不安穩或夜間會醒來、鼻塞或張口呼吸、早上不易叫醒等。別忽視!長期恐造成心血管疾病若不治療可能導致孩童情緒起伏大、易怒、沒耐心、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及學習問題等,長期還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異常。通常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需要到睡眠檢查中心睡一晚,做多層次睡眠檢查才可確定診斷;至於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手術及使用呼吸器等。另外,張詠森醫師強調,要讓小朋友睡得好,平時的睡眠保健也很重要,例如固定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時數、適度運動、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保持安靜幽暗的睡眠環境等,而睡前2~3小時也應避免使用3C產品。也提醒家長,若發現小朋友仍有睡眠問題,則應即時帶小朋友至專門的兒童睡眠門診就醫。

嬰幼兒長期缺鐵 恐影響認知、學習力

嬰幼兒長期缺鐵 恐影響認知、學習力#學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缺鐵是世界各國小朋友最常見的營養缺乏問題,也是引起缺鐵性貧血的主因,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約有1/4的人口有貧血;特別是學齡前兒童、青少年及婦女。醫師指出,缺鐵會使人易疲勞、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另外鐵也是中樞神經細胞合成與傳遞的重要元素,因此在胎兒及嬰兒時期,鐵的不足會影響日後學習能力、認知及情緒。不只營養問題 情緒、學習、認知皆受影響郭綜合醫院兒科林愛惜醫師解釋,幼兒缺鐵會造成血紅素合成有缺陷,使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紅素減少,進而演變成「幼兒缺鐵血性貧血」,這不僅是營養問題,更是會影響到動作表現、認知及學習。據研究,嬰兒時期缺鐵也會影響其社交情緒發展,甚至可能造成注意力降低、過動症的問題。而造成缺鐵的常見原因,包括母親缺鐵、早產兒、鐵質攝取不足、偏食、在6個月後極少添加副食品、1歲後喝過多的牛奶;亦或是腸胃道疾病造成。臨床上,輕度貧血不會產生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大部分是生病時經抽血發現,中度至重度缺鐵性貧血會發生疲倦、臉色蒼白,同時可能伴隨口角炎,且導致運動耐力降低、免疫力下降。補鐵首重飲食 搭配維生素C助吸收林愛惜醫師建議家長,可讓孩子攝取含鐵質豐富的食物,如紅肉、肝臟、蛤蜊、蛋黃、黑芝麻、紅豆、葡萄等。動物性食物含鐵質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是植物性食物的3倍,通常顏色愈紅,含鐵量愈高,而維他命C可促進鐵質的吸收,但值得注意的是,茶和咖啡中會妨礙鐵質吸收。他也提醒,若孩子有缺鐵和缺鐵性貧血,除改善飲食習慣之外,還需搭配醫生開的口服鐵劑直到血紅素回復正常。其實幼兒缺鐵是可預防的,6個月大後的嬰幼兒對鐵質的需求大增,須從食物上加強補充,且每天應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而1 ~ 5歲幼兒每天牛奶量不可超過600ml。

研究:嬰兒睡眠充足 可增強學習能力

研究:嬰兒睡眠充足 可增強學習能力#學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我們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吋」。由此可見,睡眠對嬰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且英國的科學家也表示,在嬰兒階段,充足的睡眠可使孩子增強記憶力和學習新知的本領。嬰兒最佳學習時間:睡覺前英國雪菲爾大學的科學家,針對216名0~1歲的嬰兒做了測試,發現寶寶如果沒有好好睡覺,就不能夠記住新的知識。研究人員以教6到12個月的嬰兒,玩手指木偶的3個方式,發現有一半的寶寶在學習後的4個小時睡了一覺,但是另外的寶寶則沒有睡覺或只短暫休息不到30分鐘。結果顯示,有充足睡眠的寶寶,能記住1.5個玩耍方式,但是沒有睡覺的寶寶,則一項本領都沒有記住。專家們表示,睡眠對於嬰兒比其它年齡階段要重要很多。而且,研究團隊也指出,嬰兒最佳學習事物的時間為睡覺前,因此他們認為晚上睡覺之前的學習或閱讀非常重要。

研究:含糖飲料恐影響青少年記憶力與學習

研究:含糖飲料恐影響青少年記憶力與學習#學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炎炎夏日,人手一杯手搖飲料雖能立即達到消暑、涼快的效果,但放眼望去,有多數的飲料店所使用的糖,幾乎都是透明無色呈黏稠狀的高果糖漿。《優活》過去曾報導「肝炎、癡呆都與高果糖漿扯上一腿」,董氏基金會尤宣文營養師就特別指出,高果糖漿比起一般天然糖類,例如蔗糖、紅糖等,傷害更劇,除了引起肥胖之外,肝炎、肝硬化、老人癡呆症都能與它有關。含糖飲料除了會增胖外 更會影響腦部日前,美國南加州大學有項最新的研究指出,青少年若每天都飲用含糖飲料的話,可能會影響腦部記憶、學習力,此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研究報告表示,含糖飲料對身體是有害。該研究主要利用成年及青春期的老鼠做為實驗,持續1個月每天餵食牠們高果糖漿玉米糖漿,結果發現成年老鼠沒有特別的影響,但對於青春期的老鼠而言,除了記憶力表現不佳外,在負責學習與記憶方面的海馬迴也出現了發炎現象,所以提醒各位民眾,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減少飲用含糖飲料,以避免影響體重及腦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