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拒絕不良嗜好 「我十六歲 我不吸菸」

拒絕不良嗜好 「我十六歲 我不吸菸」#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南市立醫院強調,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國人吸菸現況發現,青少年吸菸有增加的趨勢;國中生吸菸率約7%,到了高中職則增加一倍,高達14%,問題相當嚴重!因此希望透過「做十六歲」這項台南最受歡迎的傳統活動來達到宣導的目的。今日(15日)上午臺南市安平區「做十六歲」成年禮活動,首度由台南市立醫院結合安平區衛生所共同參加安平區公所與安平開臺天后宮所辦理的「角色扮演(cops play)祈福踩街活動」,帶領年輕學子扮演鄭成功與各朝代背景人物進行祈福踩街,另也扮成拒菸小子將道具香菸折斷,象徵「我十六歲 我不吸菸」,教導青少年要勇於拒絕外界不良嗜好的誘惑。衛生署指出,青少年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吸菸會影響學習,因為吸菸會損害大腦神經,使思慮變得遲鈍及智商減退,影響課業學習與生活;菸煙的尼古丁、焦油與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呼吸道的阻力、阻礙呼吸系統發育及降低體力,也會降低肺功能增長,增加日後罹患氣喘、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之潛在風險,台南市立醫院表示,「做十六歲」是臺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資產,讓16歲的孩子擁有一個不同的成長記憶與見證;不過,16歲青少年正處於國高中階段,對於菸品、檳榔、酒精的好奇心更需要學校及家庭的監督,尤其現在正值暑假期間,呼籲家長應多關心家中孩子的健康及交友情形,避免他們嘗試第一口菸,除以身作則不吸菸外,多陪孩子從事戶內外健康休閒活動。

青少年親善門診 兩性交往協助諮詢

青少年親善門診 兩性交往協助諮詢#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芳(化名)今年國三剛畢業,是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但卻因為月經沒有來,擔心懷孕而獨自承受著壓力,害怕又無助的撥了電話向「Teens’幸福9號-青少年親善門診」求助。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新北市共有7家親善門診,可提供青少年諮詢服務,讓生活回歸正軌。小芳最後在心理師開導下,由家人陪同到親善門診,經醫師、心理師細心協助下,不僅得到家長的諒解,也終於回歸校園生活,重新展露笑容。衛生局表示,根據內政部資料,民國100年新北市15-19歲少女生育率為3‰(全國4‰);國健局在95、97年的「全國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顯示,發生性行為的比例由2%下降為1.5%,但96、98年「全國高中、高職、五專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則顯示,性行為的比例由13.7%上升至19.4%。衛生局說明,新北市共有7站「Teens’幸福9號-青少年親善門診」,分別是永和耕莘醫院、杏春家醫科診所、陳文龍婦產科診所、楊孟達身心精神科診所、亞東紀念醫院、元程婦幼聯合診所及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與 11家「青少年健康促進資源網絡醫療院所」。Teens’幸福9號-青少年親善門診可提供青少年兩性交往諮詢、各種避孕方法及諮詢、事後緊急避孕服務與終止初期懷孕服務,並由醫師與青少年及其父母親詳談,藉由提供充分的資訊來協助其做最佳選擇,如人工流產或繼續懷孕等,且以親善獨立的空間、簡易地預約方式,由專人個案協助青少年與其法定代理人溝通並提供適當醫療服務,免去青少年直接就醫之尷尬。另外,青少年如果遇上有關身體改變、生活適應上的困難與壓力及情感等問題,亦可到青少年健康促進資源網絡醫療院所求助。衛生局特別呼籲青少年朋友,務必要採取避孕措施保護自己,但如果遇上有關感情困擾或未婚懷孕等問題,千萬不要獨自解決,可到「Teens’幸福9號-青少年親善門診」及「青少年健康促進資源網絡醫療院所」尋求協助。

拒絕菸品不抽菸 青少年尬街舞度暑假

拒絕菸品不抽菸 青少年尬街舞度暑假#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暑假來臨,青少年放下課業後,容易因為同儕及環境的影響接觸菸品,為營造青少年的健康生活型態,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與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信義分局,於7月29日下午在臺北信義威秀影城徒步區舉辦「2012青少年街舞比賽暨防治菸品稅捐逃漏及菸害防制園遊會」,陪伴市民渡過快樂、健康的假日。此次活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青少年街舞比賽,另一部分辦理「吸菸害人害己、私劣菸品沒保障、拒絕來路不明菸品」為主題的園遊會,會中邀請知名的T.P.E.C舞團熱舞帶動氣氛。此外台灣街舞推廣文化協會陳柏均理事長也藉機呼籲青少年可藉由舞蹈發洩精力與壓力,鼓勵青少年不要接觸菸品,讓青少年免於菸害及勇敢拒絕二手菸的危害。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年「大專校院學生及教職員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發現,7.6%大專學生有吸菸行為,另2010年(國中生)、2009年(高中職生)執行之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國中吸菸學生在10歲以前第一次吸菸者占32.3%;高中職吸菸學生在10歲以前第一次抽菸者則占20.7%,一旦開始吸菸,日後有較高機率使用酒精及毒品。研究顯示,以每天1包菸的青少年為例,相較於不吸菸者,未來有3倍以上的機率使用酒精及10~30倍的機率使用不同種類的毒品。又有運動的戒菸者,其戒菸成功率為不運動的戒菸者的兩倍。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自99年起即辦理一系列以青少年為目標的菸害宣傳活動,希望能一起幫助青少年戒菸,也呼籲青少年們,青春有限,多參加有益健康的休閒活動,遠離菸害,為自己規劃一個健康、安全、快樂的假期。

重視青少年吸菸問題 苗栗辦防菸體驗營

重視青少年吸菸問題 苗栗辦防菸體驗營#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苗栗縣政府衛生局與大湖衛生所,結合社團法人、台灣省大專青年服務協會,於7月24日~7月26日一連3天在大南國小,舉辦「防菸體驗營」活動,共計有50名學童報名參加,達到拒菸從小做起的功能,激發青少年的反菸興趣及意願,進而影響同學、師長與家人,推廣無菸校園、無菸家庭。衛生局局長羅財樟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每年全球約有500萬人口死於和吸菸有關的疾病,而若沒有實施適當而有效的菸害防制策略的話,則因菸害而遭受的生命損失將在20年內暴增一倍;而過去10年,超過3000萬人口死於菸品相關之疾病,其中有一半發生在70歲以前,可見吸菸對健康有相當大的危害性。而研究也顯示出,青少年群中12歲~14歲是第一次吸菸的重要年齡層,而同時,許多的社會理論與研究顯示:透過同儕力量去影響朋友不吸菸或幫助吸菸同學戒菸是青少年較容易接受的方式。 有鑑於此,衛生局計劃於學童未進入國中生涯以前,藉由本防菸體驗營的活動,讓學童能深入了解菸品造成的健康危害,進而深切體認菸害防制工作的重要。

想不開?12歲以下學童出現自殺想法

想不開?12歲以下學童出現自殺想法#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自殺通報資料顯示,101年上半年接獲17歲(含)以下學生自殺未遂或具自殺想法的通報數為92人,不僅較去年同期增加10人,更出現極少數12歲以下的學童有自殺想法的出現,推測現代學子面對情緒挫折而有自殺想法的年齡層正在逐漸下降。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呼籲,現代家長應從小注重孩子的情緒管理與面對挫折的態度,來避免青少年期學子以自殺來解決情緒挫折!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9年針對248所國小、國中、高中職(合計57,475人)的調查顯示,有51%的父母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到5小時,顯示現代父母的忙碌,已開始壓縮到陪伴孩子的時間,拉大了親子的心理距離,許多父母更錯將孩子長期的情緒困擾當成一時的任性或是鬧彆扭,而輕忽了情緒累積的長期影響!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更進一步分析101年1~6月接獲的17歲(含)以下企圖自殺者的自殺原因顯示,高達89%的學生是因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而自殺,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則佔29%,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因素則有15%;有57%的學生是同時因兩種以上的原因而採取自殺行為。再者,造成12~17歲者的自殺因素則是感情問題為首,家人相處困難次之,而12歲以下的學童則以家人相處與同儕人際困擾為主;顯示青少年學子很容易因一般生活事件中所引發的人際關係挫折而衍生自殺想法,所以,父母透過平日的家庭親子互動、校園人際互動,協助青少年學習面對情緒挫折的技巧會是最好的開始。

娛樂場所普及 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吸毒

娛樂場所普及 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吸毒#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隨著網咖、夜店、KTV等娛樂場所的普及,且目前也剛好正逢暑假期間,莘莘學子紛紛卸下課業重擔,展開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致青少年接觸毒品的管道增加,如果又出現同儕的誘惑,或是好奇心、追求刺激下的驅使,青少年很容易掉入毒品的危害世界。根據臺南市政府針對高中職以下高風險學生進行尿液篩檢結果,清查陽性人數於99年為48人,100年提升至74人,可見施用毒品的人口年齡層,已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其中, K他命、搖頭丸以及新興毒品-喵喵等三、四級毒品是青少年族群中常見的濫用藥物,而藥物的濫用除使青少年容易出現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外,亦會導致中毒症狀、戒斷症狀、情緒障礙及認知功能障礙,進而影響學業、工作及人際關係等,從此深陷毒害泥淖中,終生與毒對抗。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特別呼籲家長,在暑假期間應多觀察、關懷青少年,並鼓勵及陪同青少年參與正當休閒活動,另青少年應避免出入不良場所,且面對友人毒品的誘惑時,應勇敢堅定的表示拒絕毒品,勿因好奇心或追求刺激而嘗試,以成功遠離毒品危害。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為協助家長及早發現青少年用毒問題,進而及時處理,指出若是青少年出現情緒易怒不穩定、鬼鬼祟祟、對長輩及親人迴避、作息不正常,或經常徹夜未歸、身體有異味、目光呆滯、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經常向家長親友要錢等,都可能是青少年施用毒品的徵兆,提醒家長多注意孩子。

暑假倡拒毒拒菸 青春專案提升參與度

暑假倡拒毒拒菸 青春專案提升參與度#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假到來,據往年統計,學生在放暑假時吸毒、販毒的比率提高,且吸毒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基隆市衛生局及各衛生所將於七月一日起,聯合警政及社政單位,因應暑假開始為期兩個月宣傳青少年反菸反毒活動,藉由宣導活動讓避免青少年誤觸毒品、菸品,活動中設計有獎徵答,提高青少年參與度與宣導效果。反毒的重點工作是從校園、從學生、從反K他命開始做起,因為K他命是管制藥品,孩子如果接觸了K他命,就等於是吸毒,青春專案3大主軸包括淨化青少年成長環境、辦理熱力青春活動、擴大預防犯罪宣導等,這些業務在警政、教育及衛政單位平日都已努力執行,希望暑期能合併更多單位結合各方資源,加強提高宣導能見度及執行成果,讓青少年、家長都熱情參與。 在為期兩個月的活動中,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將結合轄區內的國高中舉辦反菸毒宣導活動,活動過程將會利用有獎徵答方式讓青少年能夠更記憶深刻並勇敢拒絕,有意願辦理活動的各學校單位均可洽中正區衛生所電話與護理長黃靜怡聯絡。相關的防治工作不單只是政府機關單位的責任,更是要家長們共同合作。青少年反毒反菸絕對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必需徹底嚴格執行。

暑假健康玩 青少年反毒做夥來

暑假健康玩 青少年反毒做夥來#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青少年在暑假期間喜歡呼朋引伴,一起享受夏日美好時光,但卻有部份青少年因為好奇而與朋友共同嘗試施用毒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新興傳染病及藥癮防治科在進行監所毒品個案出監訪談時發現,有29.97%的個案早在10~19歲就開始接觸毒品,根據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資料,目前19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的毒品則以K他命為主。根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100年度「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分析中得知,19歲以下的青少年(通報:1,017人次)以K他命為主,佔62.6%。藥物來源由朋友取得,佔63.4%。由於青少年喜歡群聚一起狂歡,往往只看到毒品所帶來的短暫快樂,而尚未見到它的長期傷害,K他命流通快速且方便取得,再加上價位便宜,往往讓他們在狂歡時,濫用K他命因此成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護理師詹豐銘表示,K他命雖然不會有戒斷症狀,但卻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噁心嘔吐、複視/視覺模糊、暫發性失憶及身體失去平衡等症狀,也會使人產生無助、對環境知覺喪失,並伴隨著嚴重的協調性喪失及對疼痛感知降低,令使用者處於極度危險狀態,長期使用甚至會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變得頻尿、尿急、小便疼痛、血尿、下腹部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尿量減少、水腫等腎功能不全的症狀。詹豐銘護理師指出,但從近日訪談中則發現,現在青少年一開始接觸毒品多半是好奇或是追求刺激,可能先從菸酒進而使用愷他命(三級毒品),再來則可能接觸安非他命(二級毒品),甚至海洛因(一級毒品)來獲得快感,終導致自身陷於毒癮中無法自拔。台中林新醫院江淑惠藥師更表示,社會案件上經常可見在聚會場所禁不起朋友慫恿吸毒,最後導致死亡的案例。她也提醒青少年不要碰毒品、隨時提高警覺並遠離是非場所,才可以保護自身安全、避免毒害,也呼籲所有民眾應做自己最大的主人,勇敢向毒品說「不」,邁向擁有健康身心的幸福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