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重視青少年吸菸問題 苗栗辦防菸體驗營

重視青少年吸菸問題 苗栗辦防菸體驗營#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苗栗縣政府衛生局與大湖衛生所,結合社團法人、台灣省大專青年服務協會,於7月24日~7月26日一連3天在大南國小,舉辦「防菸體驗營」活動,共計有50名學童報名參加,達到拒菸從小做起的功能,激發青少年的反菸興趣及意願,進而影響同學、師長與家人,推廣無菸校園、無菸家庭。衛生局局長羅財樟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每年全球約有500萬人口死於和吸菸有關的疾病,而若沒有實施適當而有效的菸害防制策略的話,則因菸害而遭受的生命損失將在20年內暴增一倍;而過去10年,超過3000萬人口死於菸品相關之疾病,其中有一半發生在70歲以前,可見吸菸對健康有相當大的危害性。而研究也顯示出,青少年群中12歲~14歲是第一次吸菸的重要年齡層,而同時,許多的社會理論與研究顯示:透過同儕力量去影響朋友不吸菸或幫助吸菸同學戒菸是青少年較容易接受的方式。 有鑑於此,衛生局計劃於學童未進入國中生涯以前,藉由本防菸體驗營的活動,讓學童能深入了解菸品造成的健康危害,進而深切體認菸害防制工作的重要。

想不開?12歲以下學童出現自殺想法

想不開?12歲以下學童出現自殺想法#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自殺通報資料顯示,101年上半年接獲17歲(含)以下學生自殺未遂或具自殺想法的通報數為92人,不僅較去年同期增加10人,更出現極少數12歲以下的學童有自殺想法的出現,推測現代學子面對情緒挫折而有自殺想法的年齡層正在逐漸下降。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呼籲,現代家長應從小注重孩子的情緒管理與面對挫折的態度,來避免青少年期學子以自殺來解決情緒挫折!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9年針對248所國小、國中、高中職(合計57,475人)的調查顯示,有51%的父母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到5小時,顯示現代父母的忙碌,已開始壓縮到陪伴孩子的時間,拉大了親子的心理距離,許多父母更錯將孩子長期的情緒困擾當成一時的任性或是鬧彆扭,而輕忽了情緒累積的長期影響!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更進一步分析101年1~6月接獲的17歲(含)以下企圖自殺者的自殺原因顯示,高達89%的學生是因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而自殺,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則佔29%,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因素則有15%;有57%的學生是同時因兩種以上的原因而採取自殺行為。再者,造成12~17歲者的自殺因素則是感情問題為首,家人相處困難次之,而12歲以下的學童則以家人相處與同儕人際困擾為主;顯示青少年學子很容易因一般生活事件中所引發的人際關係挫折而衍生自殺想法,所以,父母透過平日的家庭親子互動、校園人際互動,協助青少年學習面對情緒挫折的技巧會是最好的開始。

娛樂場所普及 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吸毒

娛樂場所普及 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吸毒#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隨著網咖、夜店、KTV等娛樂場所的普及,且目前也剛好正逢暑假期間,莘莘學子紛紛卸下課業重擔,展開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致青少年接觸毒品的管道增加,如果又出現同儕的誘惑,或是好奇心、追求刺激下的驅使,青少年很容易掉入毒品的危害世界。根據臺南市政府針對高中職以下高風險學生進行尿液篩檢結果,清查陽性人數於99年為48人,100年提升至74人,可見施用毒品的人口年齡層,已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其中, K他命、搖頭丸以及新興毒品-喵喵等三、四級毒品是青少年族群中常見的濫用藥物,而藥物的濫用除使青少年容易出現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外,亦會導致中毒症狀、戒斷症狀、情緒障礙及認知功能障礙,進而影響學業、工作及人際關係等,從此深陷毒害泥淖中,終生與毒對抗。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特別呼籲家長,在暑假期間應多觀察、關懷青少年,並鼓勵及陪同青少年參與正當休閒活動,另青少年應避免出入不良場所,且面對友人毒品的誘惑時,應勇敢堅定的表示拒絕毒品,勿因好奇心或追求刺激而嘗試,以成功遠離毒品危害。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為協助家長及早發現青少年用毒問題,進而及時處理,指出若是青少年出現情緒易怒不穩定、鬼鬼祟祟、對長輩及親人迴避、作息不正常,或經常徹夜未歸、身體有異味、目光呆滯、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經常向家長親友要錢等,都可能是青少年施用毒品的徵兆,提醒家長多注意孩子。

暑假倡拒毒拒菸 青春專案提升參與度

暑假倡拒毒拒菸 青春專案提升參與度#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假到來,據往年統計,學生在放暑假時吸毒、販毒的比率提高,且吸毒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基隆市衛生局及各衛生所將於七月一日起,聯合警政及社政單位,因應暑假開始為期兩個月宣傳青少年反菸反毒活動,藉由宣導活動讓避免青少年誤觸毒品、菸品,活動中設計有獎徵答,提高青少年參與度與宣導效果。反毒的重點工作是從校園、從學生、從反K他命開始做起,因為K他命是管制藥品,孩子如果接觸了K他命,就等於是吸毒,青春專案3大主軸包括淨化青少年成長環境、辦理熱力青春活動、擴大預防犯罪宣導等,這些業務在警政、教育及衛政單位平日都已努力執行,希望暑期能合併更多單位結合各方資源,加強提高宣導能見度及執行成果,讓青少年、家長都熱情參與。 在為期兩個月的活動中,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將結合轄區內的國高中舉辦反菸毒宣導活動,活動過程將會利用有獎徵答方式讓青少年能夠更記憶深刻並勇敢拒絕,有意願辦理活動的各學校單位均可洽中正區衛生所電話與護理長黃靜怡聯絡。相關的防治工作不單只是政府機關單位的責任,更是要家長們共同合作。青少年反毒反菸絕對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必需徹底嚴格執行。

暑假健康玩 青少年反毒做夥來

暑假健康玩 青少年反毒做夥來#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青少年在暑假期間喜歡呼朋引伴,一起享受夏日美好時光,但卻有部份青少年因為好奇而與朋友共同嘗試施用毒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新興傳染病及藥癮防治科在進行監所毒品個案出監訪談時發現,有29.97%的個案早在10~19歲就開始接觸毒品,根據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資料,目前19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的毒品則以K他命為主。根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100年度「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分析中得知,19歲以下的青少年(通報:1,017人次)以K他命為主,佔62.6%。藥物來源由朋友取得,佔63.4%。由於青少年喜歡群聚一起狂歡,往往只看到毒品所帶來的短暫快樂,而尚未見到它的長期傷害,K他命流通快速且方便取得,再加上價位便宜,往往讓他們在狂歡時,濫用K他命因此成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護理師詹豐銘表示,K他命雖然不會有戒斷症狀,但卻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噁心嘔吐、複視/視覺模糊、暫發性失憶及身體失去平衡等症狀,也會使人產生無助、對環境知覺喪失,並伴隨著嚴重的協調性喪失及對疼痛感知降低,令使用者處於極度危險狀態,長期使用甚至會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變得頻尿、尿急、小便疼痛、血尿、下腹部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尿量減少、水腫等腎功能不全的症狀。詹豐銘護理師指出,但從近日訪談中則發現,現在青少年一開始接觸毒品多半是好奇或是追求刺激,可能先從菸酒進而使用愷他命(三級毒品),再來則可能接觸安非他命(二級毒品),甚至海洛因(一級毒品)來獲得快感,終導致自身陷於毒癮中無法自拔。台中林新醫院江淑惠藥師更表示,社會案件上經常可見在聚會場所禁不起朋友慫恿吸毒,最後導致死亡的案例。她也提醒青少年不要碰毒品、隨時提高警覺並遠離是非場所,才可以保護自身安全、避免毒害,也呼籲所有民眾應做自己最大的主人,勇敢向毒品說「不」,邁向擁有健康身心的幸福人生。

禁賣菸品給青少年 防染上菸癮

禁賣菸品給青少年 防染上菸癮#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期即將到來,為防止青少年染上菸癮,遭受菸品的毒害,花蓮縣衛生局特別在動員主要菸品零售業者、學校校長代表、以及關心青少年健康的社會團體等,舉辦「疼惜我們的孩子~禁止提供及販售菸品予未滿18歲青少年」記者會,宣誓花蓮縣保護青少年健康的決心,將全面杜絕未成年人取得菸品的管道。徐祥明局長表示,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花蓮縣100年高中職生吸菸率為15.7%,雖比98年的19.2%下降了低3.5%,但仍然高於全國(14.7%)。另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7年國中學生吸菸行為調查顯示,青少年的菸品來源有高達七成的比例是購自商店或檳榔攤;以及10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本縣65.3%的學生未因年齡不足遭拒售菸品,表示絕大多數的青少年都可以輕易在店家買到菸品。徐祥明局長特別提醒業者,販賣菸品給未滿十八歲民眾,這類販售行為已違反菸害防制法,最高可處新臺幣5萬元罰鍰,呼籲所有販售菸品業者應確實遵守國家法律,並善用拒售菸品四策略,非但可提升企業形象,更能與家長同步共同防止青少年染菸癮及避免菸毒殘害。徐祥明局長表示,禁止提供販售菸品給青少年是有技巧的,衛生局提供業者拒售菸品實用四策略,當看到小朋友或青少年宣稱是為家長來買菸時,直接拒絕販賣;穿著學生制服或顯然年齡未滿十八歲者,直接拒絕販賣;當有疑似為滿18歲之消費者,請出示學生證或身份證明確認年齡是否滿十八歲;當您遇到消費者買菸不願意出示證件時,應當拒絕販售菸品,並說明無法販賣原因。花蓮衛生局也指出,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花蓮未來的希望,唯有避免青少年染上菸癮,才不會讓花蓮青少年的健康輸在起跑線上。

嚴格把關菸品販售 防治青少年吸菸

嚴格把關菸品販售 防治青少年吸菸#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對違規提供菸品給未滿18歲青少年,今年迄今已裁罰2件,其中1件為超商違規賣菸。衛生局指出,根據菸害防制法第13條規定,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青少年,違者可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另未滿18歲吸菸者被查獲須完成戒菸教育,未完成戒菸教育者,其父母親將遭裁罰2千至1萬元罰鍰。衛生局表示,去年以喬裝少年秘密客測試菸品販賣業者是否賣菸給青少年,共測試951家,不合格有397家,其中違規業者以檳榔攤佔6成4最高。測試時也發現許多傳統雜貨店及檳榔攤,明知買菸者是著制服青少年,還是直接賣菸,甚至對青少年說「把菸藏起來,不要讓警察看到!」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99年因違規供應菸品給青少年被裁罰案件共計27件,以便利商店違規販售佔最多有12件,其次檳榔攤6件,其餘是朋友間互相提供;而100年共裁罰了13件,其中便利商店違規4件、雜貨店及檳榔攤各1件,其他7件為朋友提供;101年迄今已裁罰2件,其中1件為超商違規賣菸。為杜絕青少年容易取得菸品管道,衛生局今年將委託專業團隊,擴大執行菸品販賣場所測試作業,並已結合教育局於校外聯巡時向校園周邊商家宣導不得販售菸品予青少年及與警察局加強取締違規業者。衛生局呼籲業者切勿以身試法,一旦查獲違規事證,則對售菸店員開罰,如果是打工的店員,1張罰單薪水就沒了,故籲請業者能確認購菸者年齡,以免誤觸法規。衛生局並呼籲各販賣菸品場所業者應強化第一線人員教育訓練,加強購買菸品者年齡確認,切勿心存僥倖。另也提醒家長們多些關心與陪伴小孩,減少觸及菸品的可能,希望社會大眾一起支持關懷,共同為青少年健康把關。衛生局更發現未滿18歲吸菸案件亦查獲200件,依法完成戒菸教育有49件,目前尚有150件持續接受戒菸教育中,衛生局呼籲若未完成戒菸教育父母親將遭裁罰2千至1萬元罰鍰。

新北辦反毒拒菸飆舞大賽 籲青少年對毒品說不

新北辦反毒拒菸飆舞大賽 籲青少年對毒品說不#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與黎明技術學院合作,將於5月25日(週五)在校方舉辦「暉灑青春 反毒拒菸飆舞大賽」廣邀新竹以北地區各高中職及大專院校25隊參加,此外除了舉辦校園舞林大會,今年衛生局將安排過來人現身說法,到校園與青少年朋友分享自身經驗、告誡毒品的危害,期盼讓發育中的青少年能勇敢對毒品、吸菸、喝酒等說不!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多起因於好奇或尋求感官刺激,從吸菸、喝酒、使用3、4級毒品到安非他命至海洛因的漸進式刺激,走上吸毒不歸路;因此如何讓青少年平日就能有正常的休閒娛樂,並懂得如何拒絕誘惑就很重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將藥物(毒品,drug)定義為「是指任何一種會造成腦部功能的變異而導致情緒或行為異常的化學物質稱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88),台中林新醫院江淑惠藥師說,常見的毒品嗑藥可分類為鎮靜劑、興奮劑、迷幻劑。而常見的毒品包括,大麻、海洛因、FM2、K他命、古柯鹼、安非他命等,任何一種毒品都有其潛藏的致命性。衛生局心理衛生及長期照顧科長黃翠咪說,以往會誤認為跳舞的孩子容易出入不正當場所且被帶壞,其實,練習舞蹈可讓青少年們發洩精力與壓力,創意舞蹈比賽更能讓青少年透過良性競爭,進而取得身心靈全方位發展及成就感,使青少年們有正確紓壓概念,遠離菸與毒品的誘惑! 而衛生局也提供拒絕菸與毒6招式,包括表明態度,堅持拒絕;肯定友誼,但做自己(如衡量朋友的邀約是否正當及合理);自我解嘲,幽默一下(如當卒仔總比當吸毒仔好!);轉移話題,移開注意;逃之夭夭,走為上策。此外,周遭朋友如有使用成癮物質,應發揮同儕力量,勸對方回頭是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