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機指

手指不卡關 一針搞定板機指

手指不卡關 一針搞定板機指#板機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名中年婦女近日常有大拇指彎下去彈不回來,卡住不能動現象,就醫後確診為「板機指」,經「經皮穿刺療法」解決手指卡關及疼痛困擾,目前已經可以自由活動。右大拇指彎下去就彈不回來其中一名從事剪髮業的6旬婦人,長期使用剪刀,另一名年近50歲的婦人,則是不斷重複包水餃的工作,這2位婦人都是右大拇指彎下去就彈不回來,需要用手扳直,還會伴隨「喀喀」的聲響,大拇指關節疼痛不堪,連帶的食指、中指加上半個手掌都非常疼痛,痛到睡不著,更別說早已影響工作。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醫師鐘毓婷表示,板機指的學名是手指屈肌的「狹窄性肌腱鞘炎」,最常發生在大拇指、中指及無名指,可能是在從事大量抓握的動作之後出現,也可能是無預警出現,原本手指關節都有肌腱來支配活動,在彎曲手指的時候因為肌腱腫脹發炎,導致活動不順暢甚至卡住,需要用力才能伸直,因為伸直時出現的喀拉聲類似扣板機,所以才稱作板機指。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 易出現板機指基本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作,40-60歲為好發族群,同時有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系統相關疾病,有較高的比例出現板機指,亦好發於手指過度使用及長期需要抓握出力者,包括從事園藝者、農夫、音樂家、做手工生產線、長期用電腦、家庭主婦等。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洪豐建指出,板機指在治療上,可先口服消炎止痛藥,再來則是局部注射類固醇,同時避免重覆使用手指及握拳的動作,如此,約有7、8成的病人會獲得改善。調整日常生活作息 早晚泡熱水洪豐建醫師表示,如果上述的治療無顯著效果,就需考慮手術治療,為克服照顧傷口的困擾,可使用一根針的「經皮穿刺療法」,在門診手部局部麻醉下,以針直接劃開,傷口僅針孔小,半天後傷口即自然癒合,隔天可碰水並開始輕便工作,鐘毓婷醫師表示,調整日常生活作息,早晚泡熱水、或是利用輔具如副木減少手指活動,仍有機會痊癒。

卡卡!扳機指免開刀 中醫一「針」解救

卡卡!扳機指免開刀 中醫一「針」解救#板機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長期敲鍵盤,平時手機不離手,醫師提醒,長期過度使用之後,許多人手指伸直時喀喀作響,或是早上起床時手指「卡住」,彎曲時無法伸直,要注意可能已患了「扳機指」。手指過度使用   當心卡住難伸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周文程醫師說,扳機指是手指肌腱腱鞘的慢性發炎,常發生在拇指與中指。當手指過度使用時,肌腱腱鞘不斷摩擦環狀韌帶,刺激腱鞘發炎腫脹,與外覆的環狀韌帶卡住,造成手指彎曲伸直時有彈動感、喀喀作響,因此被稱做扳機指。而嚴重者彎曲後無法自行伸直,需要藉助外力將手指伸展。一般來說,扳機指治療應減少手部勞動,可減輕發炎。而早期、症狀較輕者可以在手部泡溫水或熱敷,並進行手部伸展拉筋,幫助舒緩症狀。但如果上述治療無效,則需在手指注射類固醇,嚴重者就得考慮手術。周文程醫師說,中醫治療嚴重扳機指有妙方,可用小針刀鬆解,小針刀是中醫傳統針灸療法,因小針刀針尖處是很細的刀刃,以鬆解扳機指的腱鞘與韌帶,傷口僅有一個針孔大,經小針刀治療,可讓肌腱活動平順,手指能屈能伸。

年關近「動手」時間多 小心手麻、疼痛上身

年關近「動手」時間多 小心手麻、疼痛上身#板機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年關將近,許多人工作會格外忙碌,或是需要大掃除,「動手」的機會多,容易造成手部過度使用,產生不適、疼痛!對此,醫師提醒民眾大掃除或工作時,應避免重複姿勢、過度用力,且不要長時間維持相同動作,要適度休息,以免疼痛上身。台南市立醫院骨科邵崇榮醫師表示,日前就有一名36歲男性前往骨科求診,他長期在大陸工作,因從事餐飲業、手部過度活動,造成手指卡住及活動不良,在大陸醫院求診時,卻被告知可能需要截肢,嚇得他趕快回台求醫;經過醫師確診為扳機指,立即安排施以超微創手術,很快解決不適,術後一週便可返回大陸工作。邵崇榮醫師說,扳機指若在保守治療方法無效的情況下,就需考慮開刀治療,確保生活品質。過度使用造成手麻、疼痛 提醒民眾不要維持同姿勢過久 邵崇榮醫師指出,手部工作過度,容易造成腱鞘或韌帶發炎、腫脹壓迫到神經或肌腱,容易發生手指麻、無力或活動受限等情況,提醒民眾不要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與動作;若是不慎手部出現麻、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確實找出病症或原因,不要讓手部不便影響生活品質。

自我評量!是否有”網路成癮症”

自我評量!是否有”網路成癮症”#板機指

網路成癮的問題越來越普遍,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陳麗卿醫師表示,在門診中經常可見各式各樣的案例。例如:一個發展遲緩的學童,其父親說母親整天沉迷於線上遊戲,完全不管小孩,甚至放任學齡前的小孩,一直看電視或玩電腦一整夜到清晨,小孩因缺乏人際互動之刺激,已有發展遲緩及自閉傾向。另一位工程師,每天上班離不開電腦,一上班就偷偷上網站聊天,不僅延宕工作,其日常生活亦完全被拖垮,例如其作息紊亂、家中髒亂無比,直到女友回國後,發現其異狀,才逼其就醫。陳麗卿醫師表示,隨著科技變革,現代年輕人將電腦、上網視為生活必需品,未來的生活也勢必越來越依賴電腦及網路。其實每個人實在有必要定期檢視一下自己的「網路偏好指數」,看看自己有沒有陷入網路成癮之高危險群。以下編譯自Young, Kimberly S.的網路成癮評量表可以提供民眾作為自我檢測的工具。 1.你會發現上網時間超過原先預計的時間嗎? 2.你會放下該完成或執行的事而將時間用來上網嗎? 3.你對上網的興奮感或期待遠勝於其他人際互動嗎? 4.你會在網路上結交新朋友嗎? 5.你會因為上網而被他人抱怨或指責嗎? 6.你會因為上網而上學或上班遲到早退或缺勤嗎? 7.你會不自主的檢查電子郵件信箱嗎? 8.你會因為上網而使工作表現失常或成績退步嗎? 9.當有人問你上網做些什麼時,會有所防衛或隱瞞嗎? 10.你會上網尋求情感支持或社交慰藉嗎? 11.你會迫不及待的提前上網或一有機會就上網嗎? 12.你會覺得少了網路,人生是黑白的嗎? 13.若有人在你上網時打擾你,你會憤怒嗎? 14.你會因為上網而犧牲晚上的睡眠嗎? 15.你會在離線時仍然對網路活動的內容念念不忘嗎? 16.當你上網時會一再延長自己上網的時間嗎? 17.你曾嘗試縮減上網時間或不上網卻失敗的經驗嗎? 18.你會試著隱瞞自己的上網時數嗎? 19.你會選擇把時間花在網路上而不想出門嗎? 20.你會因為沒上網而心情鬱悶、易怒或心神不寧嗎? 根據上述評量表,將每題分數相加(幾乎不會1分、偶爾2分、常常3分、幾乎常常4 分、總是如此5分),所得的總分就是「網路偏好指數」。分數之結果分析如下:1.正常級(20-49 分):屬於正常的上網行為,雖然有時候會花了些時間在網路上消磨,但還有自我控制的能力。2.預警級(50-79 分):正遭遇到因網路而引起的問題,雖然並非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還是應該正視網路帶來的人生衝擊。要有警覺,並改變上網習慣!3.危險級(80-100 分):網路使用情形已成為嚴重的生活問題,應該評估網路帶來的影響,並且找出病態性網路使用的根源。或許已經成為成癮者,恐怕需要很強的自制力才能回覆常態。建議趕快找專家協助。陳麗卿醫師呼籲,若民眾做出來的「網路偏好指數」落在50分以上,即應多加注意;尤其是落入危險級的朋友,建議及早尋求專業的醫師或心理師協助。

解密謠言》天氣改變會影響關節疼痛?!

解密謠言》天氣改變會影響關節疼痛?!#板機指

長久以來老一輩都有一種傳說,即關節炎病患 (尤以肩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具有預知未來天氣的能力,而且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他們可以在大晴天的日子,摸著疼痛的肩膀說「明天將會”翻風下雨”」,有這樣想法的人為數不少,他們深信關節炎的疼痛確實受天氣變化的影響。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王子康主任指出,由於長期執行膝關節、髖關節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亦發覺部份病患常提及天氣變化前,關節炎的關節會預先有疼痛的表現,有如天文台般預告天氣。由於醫學講求科學證據,要證明兩者的相關性,確需經精確廣範的研究分析。王子康主任稱,在他的關節炎病患中,約有10-15%的人會提及他們的關節痛與天氣改變有關,然而是否有因果關係,對他們而言並非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減輕他們的關節嚴重疼痛,他們說「不管明天天氣如何改變,我只希望有個行走無礙的膝關節!」王子康主任表示,在天氣與健康的眾多研究指出,天氣改變而引發的各種症狀,除關節疼痛外,其他諸如過敏、鼻竇炎、偏頭痛以及肌膜炎等,均被提出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的結果並無確實有力的因果相關,而詳細分析氣壓、濕度、氣溫等細部改變的情況下,受測者均無法穩定的表現出天氣對他們的關節疼痛是有所影響。換言之,某一次的相關,也許是偶然的結果,使得以後該病患就深信不疑,而一再口語相傳,造成了根深蒂固的信念。王子康主任指出,從許多驗證中發現「天氣致痛」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如:於天氣改變的前後抽取關節內抽取液進行化驗,結果證明抽取液之化驗並無差異且無發炎現象的改變;另有病患認為天氣氣壓的改變是致痛原因,不過在高速升降電梯的實驗顯示,並無任何關節炎病患有致痛反應,這一論說亦不攻自破;再者,人是恆溫動物,氣溫對關節溫度的改變並不能成立。在上述種種科學證據的支持下,一般醫師多持反對天氣致痛的說法,但有些病患認定其有預知天氣的能力,如果病患仍深信天氣與關節痛的關連性,醫師亦不妨尊重他們的想法。王子康主任提及,另有一種說法「也許是天色陰暗,病患無法出門,一直待在沙發或床上,於是造成僵硬更疼痛的關節,此時病患就認為天氣改變讓他們的關節增加疼痛」。他認為此種說法尚有一些學理上之依據,因此,他建議病患若憂慮天氣一變,關節就疼痛,不妨預先進行深度熱敷治療,以避免不活動所引起的僵直;另可預先使用外用止痛藥膏;不進行不必要的劇烈運動,即可遠離關節疼痛。但如果膝關節、髖關節因為嚴重關節炎而引起持續關節痛,以致舉步為艱,則應至骨科門診作詳細檢查,是否有關節置換的必要,因目前這類手術己是十分穩定且成功率相當高,病患均可得到相當滿意的術後效果。

十種伸展運動 輕鬆改善姿勢不良

十種伸展運動 輕鬆改善姿勢不良#板機指

姿勢不良症候群是常因長時間維持不當坐姿或工作壓力造成的緊張所致,大里仁愛醫院復健科主任 - 陳巧萍醫師提供以下十種運動可於工作休息時,換換姿勢、多活動、保健康。其動作要領,都是以緩慢的速度伸展起,伸展到關節附近的肌肉適當繃緊即停住,保持繃緊狀態約15秒左右,過程中要進行緩和的呼吸,工作期間大約每隔1至2小時之間最好能選擇三~五個動作伸展,有益健康! 1.頸部運動:身體坐穩,背挺直,頭由正中位置分向六個方向緩和的動:前彎、後仰、左、右及兩側旋轉,每個方向動五下、每下停五秒、回到正中位置,再換下一個方向; 要注意頭向後仰時,力量要放輕些,頸椎感覺較舒適。 2.手臂伸展:手指交錯,手掌外翻朝前,手臂前平舉並儘量往前推出,感覺手臂外側繃緊。 3.舉臂後展:身體坐穩,背部靠緊椅背。手指交錯,手掌外翻向上,手臂儘量往上推,並往後展開肩膀。4.站立坐下變換:站起來、坐下,交替重複數次。5.站姿旋轉:手肘貼著身體旁彎屈90度、手心向上握拳,腰往右轉、還原、往左轉、還原。 6.背靠牆站:枕部、臀部及腳跟呈一直線貼緊牆壁,腰背挺直、縮小腹、 縮下巴、維持站姿15秒後、放鬆15秒,再重複。此動作對長期姿勢不良者更重要。   7.坐姿前彎:坐姿,雙腿分開略寬於肩,身體漸漸向前彎,直到背部繃緊為止。雙手可以抓住腳踝,並儘量放鬆肩膀。 8.手腕及腳踝伸展:坐姿下,手自然下垂、手腕、腳踝腳趾頭同時向下、還原到水平位置,重複數次。 9.手腕及腳踝背屈:坐姿下,手自然下垂、手腕、腳踝腳趾頭同時向上、還原到水平位置,重複數次。10.肩部運動:兩側肩膀輪流由前往後旋轉、再由後往前旋轉,如以肩膀前後畫圓一般。

電腦族手指「喀喀響」 當心肌腱炎作祟

電腦族手指「喀喀響」 當心肌腱炎作祟#板機指

現代人生活方式不同於以往,傳統的勞動方式被長時間電腦操作取而代之,常需久坐及反覆重複某些動作或姿勢,以致出現「上肢過度使用症候群」、「姿勢不良症候群」等文明病。大里仁愛醫院復健科 - 陳巧萍醫師表示,「上肢過度使用症候群」,常因上肢關節及肌肉用力不當、重覆次數過多、或使用時間過長等,所造成的肌腱炎等相關症候群,包括媽媽手、板機指、腕隧道症候群等。一、媽媽手(De Quervain’s syndrome)媽媽手的症狀常見於手腕外側接近大拇指下緣處,出現疼痛、無力、局部腫脹,當大拇指想向外張開或豎起時,常無法伸直或很難張開。「媽媽手」俗稱的由來,大多發生在初次當媽媽的人身上,帶小孩時因經驗不足又緊張又忙碌下,許多不當的抓握:如幫寶寶洗澡、拿奶瓶、換尿布時傷害到大拇指外展肌肌腱;其實媽媽手就是大拇指外展拇長肌肌腱炎(有時合併大拇指伸拇短肌肌腱炎)。陳巧萍醫師指出,「媽媽手」常因工作上或日常生活中的不當的抓握、反覆過多所致,除上述新手媽媽外,另外如家庭主婦單手拿水壺、鍋子、反覆用力切、剁、水電工修理工作時須用拇指協助使力或取物、上班族反覆抽取檔案夾、銀行行員數鈔票等皆可能發生。治療上採口服或外用止痛抗發炎藥物,建議病患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必要時使用副木6週,強迫肌肉休息;或局部物理治療,如熱療(超音波、紅外線、水療)、電療或局部注射少量類固醇。二、板機指(Trigger finger or Snapping finger)板機指症狀常見於手指近掌心處疼痛、腫脹,尤其在一大早起來洗臉時更明顯,手指一彎起就劇痛、有阻力或是卡住伸不直,甚至須另一手來幫忙才能伸直、且有「喀」的聲響。手指屈指肌腱炎併腫脹後,發炎的肌腱在手指近掌心部位產生腱鞘沾黏,導致手指彎起後無法伸直、疼痛、甚至有卡住、或像扣板機時的「喀」的聲響。常因工作上做精緻手工業者、日常生活中常用手指勾起重物或彎著手指提重物、園藝剪花材、電腦族常須按滑鼠左右鍵、按釘書機、綁中國結…皆可能發生,另有些小孩的板機指屬先天性、很少見。陳巧萍醫師指出,治療板機指除了口服止痛抗發炎藥物,建議要多休息,避免引起疼痛及手指卡住的動作或工作。必要時使用副木:將彎曲沾粘的屈指肌腱伸展拉長,避免不當的手部使用方式,強迫手部休息。另外,還有局部物理治療,如熱療(超音波、水療、蠟療)、電療;或局部注射少量類固醇。

手指彎曲"喀啦"響 板機指作祟

手指彎曲"喀啦"響 板機指作祟#板機指

您的手指常常會卡在屈曲的位置無法自行伸直,當用手去扳動的時候它會像扣板機的情況突然彈起嗎?這是因為肌腱鞘的肥厚,導致肌腱於曲屈時不順暢引起類似卡住的情形,臨床上又稱為板機指。臺安醫院骨科醫師指出,板機指發生的原因,包括急性受傷、因從事工作或運動反覆輕微之創傷、腫瘤、感染發炎、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或代謝性的障礙等,有些是原因不明的。症狀依嚴重程度又可分為四級,從最輕微的手掌處疼痛或有關節彈響,必須用另一手把手指扳開,到最嚴重時可能造成指節間關節的屈曲攣縮,或是永久性的伸直僵直。好發的年齡層有二個族群:1. 中年婦女(約30─35歲)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的病人會合併其他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有時也會同時有兩、三指發生,百分之二十五會兩隻手同時發生也常常合併媽媽手或是腕隧道症一起出現。2. 新生兒,約有1/4是一出生就可發現到的,但若無適當的治療,可能會持續到二歲,另外新生兒型的板機指特徵,就是一直持續的彎曲,拇指一直緊握著無法伸直,而非僵硬嵌崁感,這種先天性板機指的成因目前不大清楚。臺安醫院骨科醫師表示,板機指好發部位在拇指,診斷主要靠臨床的檢查與病史,並不須要X光的檢查或其他的檢驗。但須要與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腱鞘囊腫、手部攣縮症等作區別。治療上,以口服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發炎為主,並配合適當的休息,佩帶適當的手部護具,以保持患處指掌在正確的位置;或是注射少量的類固醇於肌腱鞘內,如果症狀持續則三、四週之後還可以打第二劑的類固醇。臺安醫院骨科醫師提醒,類固醇注射治療一般只用於急性期,反復的打針可能會引起肌腱的斷裂,也可能造成血糖的升高、指神經的受傷或是併發細菌感染。長期服用藥物也可能造成胃潰瘍或其他的副作用。一般而言打針超過兩次還未痊癒,則最好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很安全且有效,在局部麻醉下,手術時間約十分鐘,門診安排手術即可不須住院。手術後傷口的疼痛輕微傷口約1-2公分,只須休息幾天便可,且不易再復發。新生兒板機指的治療,一歲前建議父母親每天為小嬰兒掰開拇指做運動,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先天性板機指會自然好起來。太小的兒童,神經、血管等構造細小不易辨認,手術傷到組織的機會較高。因此,建議如須手術時,一歲之後再接受手術比較不會造成功能障礙或後遺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