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讓EYE亮起來 聯醫眼科造福馬祖長者

讓EYE亮起來 聯醫眼科造福馬祖長者#眼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視力不良常造成老人家生活上很大不便,且馬祖地區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不少,再加上該地區因為醫療資源有限,過去老人家如果要動白內障手術,都要舟車勞頓前往臺北。因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10月前往馬祖提供白內障眼科手術,讓長者重見光明,且讓老人家可以當天就回家休養,方便子女就近照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主任蔡景耀表示,馬祖地區老年人視力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白內障,佔所有視障人口的三成以上;其次是青光眼、老年黃斑部問題。此次「2013讓EYE亮起來-白內障手術復明活動」,已是第3度舉辦,主要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和平婦幼院區與仁愛院區共同組成的專業團隊,為13位患者進行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與水晶體植入手術,所有過程相當順利,病患及家屬相當滿意。值得分享的病例,是一位居住在南竿鄉高齡86歲阿嬤,四年前她的右眼在「2008讓EYE亮起來」活動中接受白內障手術後大放光明,這次她的家人再次牽扶著她前來接受左眼的白內障手術,她說上次手術讓她可以「一目瞭然」,等了四年之後,趁著這次難得機會,終於可以雙眼明亮。 

北市守護學童視力 防止醫療不肖業者

北市守護學童視力 防止醫療不肖業者#眼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近來坊間宣傳配戴角膜塑型片,許多家長關心此治療方式是否適合近視學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奇宏局長表示,角膜塑型片使用存在一定風險,須經由相關訓練眼科醫師評估及執行,且不宜於9歲以下兒童使用。7月1日上路的「臺北市學童高度近視防治計畫」除提供學童全面性免費專業檢查外,診治須回歸專業常規醫療,若有合作醫療院所借此名義做不當行為,經查獲,將依醫療法相關規定處罰外,衛生局亦會中止防治計畫合約,並追討補助費用。衛生局呼籲,並非所有近視者都適合使用角膜塑型片之治療方式,尤其不建議9歲以下兒童使用此種治療方式。角膜塑型片屬於醫療器材,需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申請許可證後,才可進行輸入與製造,業者若要刊登廣告,亦應於刊播前將所有文字、圖畫或言詞,向中央或直轄市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核准,若業者有違法輸入與刊登廣告者,衛生局將依藥事法條處理。「臺北市學童高度近視防治計畫」,今年由臺北市政府補助就讀北市國小1升2年級學童進行全面性免費專業視力檢查,若學童經由檢查發現近視,常規治療方式包括正常生活作息、注重視力保健、配戴眼鏡,或是使用睫狀肌鬆弛劑等。

三分鐘護眼操 看圖就可以抗老花?

三分鐘護眼操 看圖就可以抗老花?#眼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看報紙看手機簡訊,不知不覺地就把報紙手機越拿越遠,才能把字看清楚,那你的眼睛,可能已經陷入老化的泥沼裡頭!但是,要讓眼睛變年輕,竟然看兩張圖片就可以解決?日本眼科醫生本部千博在書中提到,只要看著「藏輪圖」、「雪結晶圖」,就可以簡單做做護眼操,防止眼睛老化!那怎麼才能鑑定,自己的眼睛有沒有老化的現象呢?本部千博說,以下幾項症狀,如果你有超過三項以上,就要小心自己的眼睛已經沒那麼年輕了!而症狀如下,不知不覺間會把報紙拿遠閱讀;很難把線穿進針裡;拿下眼鏡,就覺得看得很清楚;感覺房間比以前更暗;總覺得景色看起來霧霧的;經常看錯數字或文字;覺得夜晚的燈光很刺眼;看書的時候,不經意地望向遠方時,不容易對焦。覺得眼睛愈來愈疲勞;很難看清楚手機的簡訊;白天沒問題,但早晚看報和看書很吃力;經常因為眼睛疲勞而造成肩膀痠痛;愈來愈沒辦法長時間進行精細作業;看不清楚洗潔劑和化妝品上的瓶身說明;看不出行駛中的電車或汽車上的文字;一點高低差都容易被絆到;想不起來早上看到的報紙頭版內容。如果,你經過簡單檢查,發現眼睛出現老化現象,那可以趕快做做藏輪圖護眼操。本部千博說明,循著藏輪圖或結晶圖看,可以同時訓練到眼中負責水晶體對焦的睫狀體肌,以及移動眼球本身的眼外肌。而這種「看」與漫不經心地看東西不同,不但可以帶給大腦充分的刺激,還能增加送往大腦的血流,活化腦細胞。那要怎麼看,才能看出年輕眼睛?他解釋,先把圖片放在距離眼睛十五公分處不戴任何眼鏡,眼睛靠近圖片至十五公分的距離。如果怎麼樣都無法對焦的話,可以稍微拿遠一點,做一些調整。然後,依序遮住左右眼,用單眼順時針的方式,眼睛動頭不動,朝著圖片的輪廓,看2~3分鐘,早晚各做兩回,就可以簡單避免眼睛過勞,而漸漸變老!(圖片來源:由皇冠出版社提供)

併發症低於千分之一!近視雷射安全性受國際肯定

併發症低於千分之一!近視雷射安全性受國際肯定#眼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近視雷射手術到底安不安全?自從有位眼科醫師公開宣布「封刀」後,民眾對近視雷射手術的安全性抱持著觀望的心態。且眼科醫學界對這位醫師的動機,也抱持著懷疑的看法,是否無能力添購新儀器,或其他個人因素,僅憑個人不算多的雷射手術臨床經驗就提出評論,實在有失公允。日前在大陸南京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十七屆中國眼科學術大會,與會的醫師超過五千人,其中有近十場針對近視雷射手術安全性的議題進行討論。經過來自國際及兩岸的專家學者討論後達成共識,雷射近視手術是目前風險低且值得信賴的矯正方式,其併發症發生率低於千分之一,只要術前謹慎評估、術後定期追蹤,民眾可以安心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參與本次南京學術會議的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屈光手術協會(ISRS)委員,眼科醫師張朝凱指出,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台灣雷射近視手術於1996年核准後己有16年歷史,全台核可的專業手術醫師已有500名,所施行的案例更超過20萬人;全世界接受雷射近視手術的病例也已超過三千萬名患者,滿意度高達九成五以上。此外,根據兩岸眼科醫師的臨床觀察,以及澳洲墨爾本大學眼科於2010年發表於《白內障與屈光手術雜誌》(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的報告,在長達13年的術後長期追蹤,顯示接受雷射近視手術的病人,其度數在術後一年已達穩定,並且不論術前近視度數高低,都有相同的觀察結果,更證實了雷射近視手術後的穩定性。至於這位醫師反應,進行近視雷射手術,患者的眼角膜瓣根本沒有癒合,可能產生移位。在本次學術會議中,專家學者也針對「角膜瓣移位」的情形進行討論。討論結果學者們達成共識,認為「角膜瓣移位」的情形相當罕見,除非是重大事故撞擊才有可能發生,但也可以在妥善處理後恢復視力。但其實任何器官或組織的手術傷口,遇到重大意外及傷害也可能發生同樣的情形,器官移植包含角膜移植術後也有可能發生。此外,角膜的疱疹感染更與雷射近視手術無絕對關係,反而與個人免疫體質等有關,在治療上也與一般人相同。接受近視雷射的患者,事實上在術後幾天內角膜瓣的癒合已達八成以上,九成以上的患者術後視力可以回復接近一點零。與會的學者認為,少數病人術後十幾年後感覺視力下降,除了近視回歸的因素外,極有可能因為這些族群本身就是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的好發族群,且隨著年紀的增加,這些疾病產生的可能性逐漸升高。對此,張朝凱醫師也說,本身就有特定眼疾的患者,不適合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正常病人接受近視雷射手術之前,只要經過合格的眼科專科醫師詳細評估及術後定期追蹤,應可保障近視雷射手術的安全及穩定。國際上對於台灣日前的近視雷射新聞事件一致認為,嚴謹的醫療資訊發表,需要經過長時間觀察追蹤大量案例,研究報告必須經過國際學術認可,並透過國際期刊發表,才能算是正確的醫療訊息。若是因為醫師個人長期沒有機會接觸或吸收新科技,僅憑數年前接觸用早期科技矯正的少數案例,缺乏嚴謹的研究條件及追蹤過程,以偏概全的評論,會因個人手術條件及忽視病人體質的因素,導致觀點有所偏差,部分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或正準備接受手術的患者可能因此感到焦慮,甚至放棄了接受治療的權益。張朝凱醫師提醒,台灣眼科醫師專業度已經很高,但仍應持續進修並吸收新知。目前飛秒及前導波雷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大幅提高病人術中的安全,及術後的品質。同時,張醫師也建議民眾,在目前資訊發達的時代,可於術前多方蒐集全球資訊,可對近視雷射手術的新知更徹底的瞭解。當然,客觀慎選醫療機構包括醫師專業與手術設備等,充份和醫護人員進行溝通,才是對雷射近視手術的期待有最大保障。

賞雪時直視雪地 恐會引起角膜炎

賞雪時直視雪地 恐會引起角膜炎#眼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最近有一位29歲男性到眼科求診,主要是因為雙眼疼痛畏光、淚流不止、視力模糊症狀,經過醫師詢問之下,發現到他在8個小時前曾經使用電焊,但是卻沒有配戴護目鏡,就直視電焊時所發射出來的刺眼強光。眼科醫師許人化表示,這名病患得到的是光害性角膜炎,又稱為紫外線角膜炎,這是因為短時間接觸到強光,所引起的角膜損傷。一開始這名男子表示自己沒有外傷、沒有戴隱形眼鏡,但是眼睛卻畏光、淚流不止,經過醫師檢查後,發現患者雙眼內雖然沒有異物,但結膜充血泛紅、角膜水腫、並且多處有點狀破皮,醫師立即診斷是雙眼光害性角膜炎,經開立眼藥水及口服藥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許人化醫師表示,光害性角膜炎是因為角膜受到紫外線照射傷害所引起,越強烈的光線在越短時間內就可以造成角膜傷害。許人化醫師也提醒,會引發光害性角膜炎的環境,包括從事電銲工作卻沒有配戴護目鏡、在烈日下或是晴空下的雪地,卻沒有配戴太陽眼鏡等,都是引起光害性角膜炎的兇手,而且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雪地,因為積雪的物理性質,會將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大量反射,因而直視雪地反而會受到傷害。許人化醫師表示,光害性角膜炎的治療,除了可以在醫師診視後開立適合的眼藥水及口服藥治療以外,還需要一段時間讓破損的角膜上皮復原,通常光害性角膜炎至少需要一至兩天的治療時間,並建議患者再度至眼科門診追蹤,以確認沒有引發如角膜感染等進一步的眼部併發症。藥物吃不完亂丟 恐污染河水變藥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66愛心天使捐髮傳愛 幫助癌症病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51&HN_Yr=0&HN_Mon=0「美魔女」林葉亭 不整形外表卻像少女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64&HN_Yr=0&HN_Mon=0

眼科治療新契機  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

眼科治療新契機 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眼科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近年來在眼科視網膜主治醫師招募與視網膜相關檢查儀器與手術器械及設備的汰舊換新上有相當的成效,已讓奇美醫學中心眼科成為台南地區視網膜疾病的重鎮,視網膜玻璃體疾病的相關手術比重亦增加許多。以往對於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等視網膜病變,傳統的手術方式須將眼球結膜大範圍切開,穿刺三個約○.三公分的鞏膜切口,依序置入液體灌注管、光源管及玻璃體切除探頭來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手術結束後,再依序拔除相關器械組、縫合三個鞏膜切口、縫合大範圍結膜傷口。整個過程不僅耗時,術後的傷口癒合及異物感、紅腫、流淚等不舒服的現象,通常需要二週以上才會好轉,大部分患者手術後也得住院恢復觀察。奇美醫學中心眼科引進「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的手術器械及設備,可以提供眼睛視網膜剝離與玻璃體出血患者,除了傳統的手術方式外,新的一項選擇。這項手術的優點,具有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病患的不適感、術後復原較快、縮短住院時間,病情單純的患者甚至無須住院,已成為國外大型醫學中心眼科在有關視網膜玻璃體疾病上的主流手術方式。奇美醫學中心眼科視網膜主治醫師柳景豑指出,病患隨著年紀增加,眼睛功能會開始退化,視網膜玻璃體疾病、視網膜剝離機會都將會增加。若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病患眼睛更容易發生相當複雜的視網膜病變,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混濁、玻璃體出血、視網膜黃斑部裂孔、視網膜黃斑部皺折及複雜之視網膜剝離等等重大視網膜玻璃體疾病。「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是視網膜玻璃體手術的重大突破,因為傳統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相當複雜,透過「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不需要切開結膜,也不需縫針。利用一個特殊的套管設計固定手術切口,透過微創性(23號)的手術器械(微細液體灌注管、玻璃體切除探頭、光源管、剪刀、鑷子、吸引器、雷射探頭、電燒探頭)及設備(玻璃體切除儀),達到微小傷口的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術後傷口不需要縫線,傷口與視力功能恢復時間較快,單純疾病患者也不需要住院,大約80%左右的傳統視網膜玻璃體手術皆可以此採用此新方式。「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適用於下列視網膜剝離症狀:如「看不清視網膜情況」、「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所致視網膜剝離」、「巨大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復發性視網膜剝離」及其他如「白內障術後發生之視網膜剝離」或「裂孔較多較大之視網膜剝離」等病狀。「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容易產生之併發症包括:角膜水腫、白內障、玻璃體出血、青光眼、新的視網膜裂孔、眼內炎(較少見)、交感性眼炎(十分罕見)及復發性視網膜剝離等。提醒患者,該項手術應經專業醫師仔細評估。

輕忽飛蚊症,小心危及視力

輕忽飛蚊症,小心危及視力#眼科

「飛蚊症」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是指眼前的黑點或半透明浮游物體,這些懸浮物或“蚊子”打不到、揮不去,隨著眼球轉動而漂動,令人困擾。雖然多數飛蚊症都是生理性的「玻璃體退化」,並不會影響視力,但也可能是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等病變先兆。眼科醫師說,在詳細檢查視網膜和玻璃體之前,不能認為飛蚊症都是不實在而無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施智偉指出,一位五十歲的女性患者,因飛蚊症到院求診,患者描述視野中央出現數個黑點一星期,雖然視力沒有明顯受損,但令她感到焦慮困擾。經散瞳後詳細的視網膜檢查發現,在周邊視網膜有一處裂孔,所幸並無伴隨視網膜剝離,病患隨即在門診接受視網膜局部雷射治療,雷射後恢復情況良好,視力也不受影響。施智偉說,若這位病患忽視飛蚊症警訊而未及時就醫,可能會因視網膜裂孔引發視網膜剝離,如此就需要較複雜的手術治療與較久恢復期,也有可能影響視力。他解釋,飛蚊症是眼球「玻璃體」內可移動的混濁物。玻璃體佔了眼球五分之四的體積,原本是澄清透明的蛋白狀物體,位置在視網膜前,是光線投射到視網膜之前的主要介質之一。若是玻璃體內有混濁物出現,投影在視網膜上,便會讓人產生陰影的自覺症狀。這陰影可能是一個或多個,外型可能是點狀、蟲狀、線狀、環狀,或是蜘蛛網狀等。這些浮游物一般在光線充足和均勻的環境下較容易被查覺。飛蚊症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施智偉表示,生理性的飛蚊症一般是無害而不影響視力的,在近視與年紀較大的人身上較常見,它是一種自然的玻璃體退化產生的混濁物。病理性的飛蚊症原因很多,有可能伴隨視網膜撕裂、視網膜剝離,或是因為視網膜血管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引起的出血所導致,這些病理性的飛蚊症則會危及視力,需要作即時治療。施智偉指出,飛蚊症患者都應散瞳做詳細視網膜及玻璃體檢查,確認飛蚊症來源。若是生理性的飛蚊症而無伴隨視網膜或玻璃體病變,一般是不用治療的,患者要有與飛蚊症和平共處的心理準備,這類飛蚊症也有機會隨時間而改善,但仍需定期檢查眼底。若是病理性的飛蚊症,則須視病因以藥物、雷射或手術等方式治療。另外,病理性飛蚊症的患者可能會有一些自覺症狀,例如飛蚊急遽增加,閃光或亮點出現,及視力減退等,若有這類症狀更應及時就醫。如同上述視網膜裂孔的個案,病理性的飛蚊症如果能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患者仍能保有優良視力。

飛蚊症 眼睛玻璃體開始退化

飛蚊症 眼睛玻璃體開始退化#眼科

許多人常抱怨在視線中出現小黑點或絲狀、網狀漂浮物,隨著眼球轉動而跟著移動,尤其當注視白色牆或藍天時更為明顯,這種症狀稱為「飛蚊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眼科 陳伶伎醫師表示,其成因是玻璃體的退化造成的,玻璃體在眼球內是一團蛋白狀的清澈膠質物,隨著年齡的增加,玻璃體便會開始退化,而產生細微的凝結物,這種玻璃體凝縮與退化的現象稱為「後玻璃體剝離」,這是造成飛蚊的主要原因。陳伶伎說明,當光線進入眼睛,這些凝結物便會投映在視網膜上,我們就會看見一些飄浮物在視野出現,而造成心理的恐慌。有時更因玻璃體在眼球內晃動而摩擦或拉扯視網膜,甚至會出現「閃光」的症狀。若拉扯力量過大,有時會造成視網膜裂孔而少量出血,這時若忽視它,就有可能會發展成視網膜剝離。出現飛蚊症或閃光視覺時,大部分都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不需要特別治療,但陳伶伎提醒民眾,少數人會有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此時就需進一步治療,因此若有飛蚊症狀時,最好找眼科專科醫師詳細檢查眼底,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