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情侶,理想上會隨著對彼此熟悉增加,而更能分擔甘苦,成為互相扶持的人生伴侶,但現實中卻不盡如此,有些人反而害怕距離拉近,忍不住想逃離。韓國知名諮商心理師全美暻在《你的愛情就像你自己》書中分析,類似這樣的情況,其中一方可能有迴避型依戀的問題,若能釐清這點,找到安全感,反而能讓關係更加穩固。以下為原書摘文:
戀愛中的情侶,理想上會隨著對彼此熟悉增加,而更能分擔甘苦,成為互相扶持的人生伴侶,但現實中卻不盡如此,有些人反而害怕距離拉近,忍不住想逃離。韓國知名諮商心理師全美暻在《你的愛情就像你自己》書中分析,類似這樣的情況,其中一方可能有迴避型依戀的問題,若能釐清這點,找到安全感,反而能讓關係更加穩固。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經歷婚變風暴後,獲得了適合自己的幸福,知名皮膚科醫師蔡佳芬,於《離開,才是真幸福》一書中提醒,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社會要求做到各種理想的行為舉止、性格、能力,但順應那些好女孩指標,可能反而束縛了自己,勉強遷就不適合的對象。唯有先認清自己的本質,重視自己的需求,才能與對的人相遇。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情感關係中患得患失,是談戀愛時必經的心理過程嗎?韓國暢銷作家金月在《你的深情是因為你很好,不是他很好》中提醒讀者正視「我」的重要性,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了感情而失去自己,並分析6種類型對象,讓你在相遇初期就能仔細觀察,對方是否值得進一步往來,以免一再遇到錯的人,陷入不平等關係。以下原書摘文:
理想的戀愛關係或許就是無話不談,然而你聽得出來對方的「話中有話」嗎?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說話洞察人心》建議戀愛中的人如果要好好經營關係,可以試著理解情話背後隱藏的需求和暗示,才能有效察覺對方的心意,加深彼此認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感情中你是積壓委屈再一次爆發的人嗎?韓國知名諮商心理師全美暻在《你的愛情就像你自己》書中提醒,與其一直「體諒」、「包容」把話埋在心裡,反而讓對方失去了解你的機會,適時地溝通,把感受說清楚,更有助於經營感情。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何相愛的兩人,走入結婚後卻一切都變了?女人在婚姻關係中,必須同時扮演「好太太」、「好媳婦」、「好媽媽」的多重身分,不知不覺陷入自省自責的無限迴圈。知名皮膚科醫師蔡佳芬經歷兩段婚姻,在《離開,才是真幸福》中,鼓勵困在傳統婚姻框架中的女性,應該重新檢視自己的需求,勇敢離開不適合的關係、擺脫傳統框架對女性的標籤。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有繼子女,不管他們幾歲,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你丈夫。簡單來說,在繼親情境中,你會不會幸福(或你是否將活在悲慘世界),主要得看這個隊友夠不夠力。為人繼母這條路,一路上不免遭遇困難,顛顛簸簸。丈夫怎麼做、丈夫的態度,將決定你的生活品質會是壓力破表,或者基本上可以忍受,甚至還挺不錯的。此外,繼子女與繼母之間的關係,不論是好是壞,其實是由你先生定調,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你怎麼做。男人如果能清楚告訴你、告訴他的孩子(不論四歲或四十歲),他把你們的婚姻擺在第一順位,就算你和他意見不合,他也在孩子面前支持你(即便事後私底下不認同),並且讓孩子看到他愛你、珍惜你,你將一直留在這個家,你的丈夫是在向孩子示範,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對你,要有禮貌、要尊重。碰上常見的繼親障礙時,像是繼子女不曉得該站在誰那邊、他們討厭你、他們憤怒父親的人生已經向前走,此時問題能否解決,你的先生百分百是關鍵。他如果堅定地站在你這邊,就連碰上不合作的生母挑撥離間,帶來免不了的影響,你們兩個人也能減輕傷害。事實上,離婚後再婚的父親,太常做不到站在新妻子的陣營,內心糾結,一下子站在A那邊,一下子站在B那邊;一下子支持對妻子發脾氣的孩子,一下子又替自己辯護,堅持自己選對了結婚對象。這一類的衝突,大多在男人的腦海中上演,很少真的說出口,但幾乎所有原配過世或離婚的父親,無不感到在新妻子和孩子之間左右為難。事實上,這種原始的內在衝突,正好能讓你趁機檢視與了解你的丈夫。除非他解決了自己內心的混亂,要不然他扮演的雙重角色(既是你丈夫、又是孩子的父親)將決定了他會怎麼做,耗光他的精力,讓他自己和你的幸福蒙上陰影。此外,我訪談的男性還談到另一種左右為難,他們覺得對兩邊的孩子都有責任──來自前後兩段婚姻的親生子女,或是親生子女與繼子女。男人在離婚後,特別容易沉溺於罪惡感之中,甚至刻意不讓自己忘掉。如果他們當上繼父,他們會和繼母一樣碰上角色矛盾。繼母通常感到被誤解、被折磨、被批評、被塞進刻板印象,而娶了她們的男人則通常感到無力與恐懼,不管怎麼做都不對。消極以對,只會愈來愈糟關於再娶的父親,有一種老掉牙的講法:男人被愚弄了,他原本是很好的人,只是被新妻子「挾持洗腦」。父親是完完全全的老實人,被蒙蔽、被脅迫,和邪惡的繼母形成對比。每一個刻板印象的象徵性力量,都源自另一個刻板印象,每當有人和安妮一樣,談起身為繼女的經驗,刻板印象之間更加糾纏不清。許多我訪談的繼子女都會說,他們的父親很慈愛,很好相處,新妻子利用他們這樣的人格特質操控他們,故意在男人和子女之間從中作梗,「分開他們」,「好獨占男人」。這些男人的妻子同樣也講著可預期的話,自己是好人,繼子女是壞人,老公「很容易受騙」,受不懂分寸的成年子女操控。男人不但「沒注意到問題」,還不願意起衝突,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男人被動,與穿著閃亮盔甲的騎士相反。有繼子女的女性,通常感到先生全然缺乏紳士作為,發生和繼子女有關的衝突時,先生留她們一個人「在風中孤立無援」。其實離婚後再找伴侶的有子男性典型回應:只要他們覺得左右為難,一邊是孩子,一邊是老婆,他們就會突然間什麼都聽不見。雖然不管事和逃避是很常見的情形,卻對繼親關係有著很大的殺傷力。許多時候,情緒來得又快又猛,但父親/丈夫沉默以對,彷彿身處無風無雨的風暴中心,他是被所有人圍攻的好人。然而,到底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男人會「沒能力要孩子聽話」?為什麼男人「在蠻橫的妻子不讓他見孩子時」,不願意「勇敢對抗」?男人的懦弱無能,男人的不肯有所作為,這些指控到底來自何方?此外,這個男人除了是你能不能幸福、能否成功與他的孩子相處的關鍵,他究竟是誰?(本文摘自/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時報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感情中有處灰色地帶,叫「曖昧」。你眼中只有他的這一刻,他的存在是讓你看到整個世界,還是令你捨棄了你的世界?想愛卻無法放手愛,分手了斷不開思念,你到底愛得多委屈?曖昧像上癮般難戒,因為我們往往以想像填補愛的缺憾,說穿了,當局者迷。因為對曖昧心軟,就是對你自己殘忍。先從小事拒絕對方,看他的反應在曖昧關係中,我們或多或少會盡可能去迎合對方,滿足對方的要求。你可以試試找藉口拒絕對方的小請求,看他的反應如何。如果他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冷落你,那很明顯是個給你足夠理由走出這段曖昧關係的證明,因為一個喜歡你、在乎你的人,不會讓你變得這樣卑微,更不會只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為難你。若繼續來往,要堅持守住「朋友」的界線其次,與你的曖昧對象只能以朋友方式往來,超越範圍的舉動就不要做了。許多曖昧中的人會像戀人般約會,甚至牽手、擁抱,這些已超越朋友關係的行為就要停止。當他見你態度有變,而他要是想進一步、怕失去你,你劃出界線的做法,反而會激起他追求及向你表白的勇氣。他是如何對待你的?具體寫下,釐清事實雅如就是想弄清一段如霧裡看花的曖昧關係,前來詢問我的意見。她覺得對方忽冷忽熱,捉摸不到對方的心思,卻發現自己對這段關係愈陷愈深,快要崩潰了。聽了我的建議,她照著去做,首先,為自己訂下界線,不讓對方做越軌的行為,不再讓他牽手,也不再對他有求必應。對方察覺這個轉變後,起初很緊張地詢問雅如,問她是不是不開心或者有心事,就算雅如拒絕了他的請求,他也回應說沒關係,他自己去做便可。然而,過了一個星期,他減少了與雅如聯繫的頻率。原本每天會傳訊息給她,並且時常有互動,但是如今即使雅如主動發訊息,他有時會已讀不回,也沒有再主動邀約。這些就是「客觀事實」。我請雅如在紙上列出了對方的種種,她寫下來後,再細閱一次,同時思考兩人之前的互動,確實沒有任何實質的事情,讓她相信對方是真心喜歡自己,有意與自己發展下去。對曖昧心軟,就是對你自己殘忍現實或許殘酷,但是,如果選擇逃避、選擇拖延,時間過得愈久,只會愈把痛苦延長,更加讓你離不開眼前的曖昧。若你早已察覺不對勁,就應及早離場,不要留下來被對方利用,也不要變成對方的「備胎」。(本文摘自/戒斷曖昧: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分不開的偽愛迷思/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