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

3C產品當保母 恐養出過動孩子

3C產品當保母 恐養出過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科技進步,電腦、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琳瑯滿目,有些家長照顧孩子時,會使用3C產品防止孩子大吵大鬧,尤其在外聚會時,只要將平板或手機交給孩子滑動或觀看影片,孩子就能立刻安靜。3C產品看似是優秀保母,但可能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傾向等更大的傷害。一名4歲戴小弟被幼稚園老師寫聯絡簿反映,上課期間會有擅自離座的行為,無法專心聽課,建議家長協助就醫。媽媽看了相當擔心,心想兒子會不會是過動兒?趕緊帶孩子至復健科門診,經醫師評估確實有過動傾向,轉介復健治療後,專注能力明顯改善。工作繁忙難帶孩子 「3C保母」易使孩子過動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何政峰表示,評估發現戴小弟無法久坐,專注力持續度不夠並有衝動行為。藉由團體的動態感統活動並搭配有趣認知教具,滿足孩子的動態需求並提升專注力。另外戴小弟的父母忙於工作,又有2歲妹妹要照顧,因此常讓戴童看電視或是玩平板,形成「3C保姆」情形。長期下來,戴小弟活動量不足,又不斷接受聲光刺激,造成上課期間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衝動等行為。2歲前不應該讓孩子看電視或影片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2歲前不應該讓孩子看電視或影片。人類2歲以前的大腦發展迅速,會先大量隨機製造出神經元連結,之後會依照其真實的感官經驗,自動修剪、消除用不到的連結,只保留需要用的。孩子接觸數位媒體的時間愈長,從事其他活動時間相對少。根據研究顯示,孩子最好每天能有1個小時左右的運動量,而且強度要夠。提升孩子的活動量 制定合理使用網路時間臨床上,職能治療師設計一連串的動態活動,藉由彈跳、攀爬、翻滾、衝刺、搖動等豐富的動態刺激,來提升孩子的活動量。畢竟動得夠,才靜得下。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人手一機的時代浪潮難以避免,陪伴孩子面對網路是一場長期抗戰,父母必須教導孩子培養使用網路的正確價值觀,制定合宜的使用時間,才不會讓孩子的症狀加劇,造成學習落後、人際互動不佳。

情緒會傳染!正向朋友讓負能量退散

情緒會傳染!正向朋友讓負能量退散#注意力不集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感恩節即將到來,是否有陪伴自己走過難關、分享喜怒哀樂的朋友,想跟他們道聲感謝呢?常與朋友共享快樂或難過的時光,朋友是陪伴支持的力量。然而朋友心情的好壞,亦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朋友負面情緒易傳染 自身情緒難改善根據研究指出,情緒會透過朋友網絡產生影響,結交較多情緒較差的朋友,出現心情低落的可能性較高、情緒改善的可能性較低。有較正向社交圈的青少年,情緒狀態較佳。情緒可能透過傳遞給他人,情緒低落者無助或失去興趣時,會對友人造成影響,但不至於讓身邊的朋友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心理師李筱蓉表示,罹患憂鬱症的兒童、青少年不僅出現對事物失去興趣、失眠、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更是重要症狀,常被誤解為青春期叛逆或脾氣不好。一同正向聊天、運動 降低憂鬱症風險李筱蓉心理師建議,可以對憂鬱症或情緒困擾患者適度陪伴與傾聽,邀請一同從事運動、戶外踏青、看電影等正當休閒活動,有助情緒轉換。憂鬱症並不會因為朋友或同學間的相處而傳染,鼓勵有憂鬱情緒的兒童青少年多結交正向能量朋友,可以幫助自己感染於正向情緒氛圍中。當朋友出現負面情緒,若發現自己也跟著難過、想法悲觀,必須提醒自己適時發洩,需要空間整理心情。暫時不再和這朋友深談,並且消化自己的情緒。平時透過友誼網絡,可增加支持的力量。聊開心、感恩的事,邀伴從事運動,相互傳遞正向能量。社會干預能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還能減少負向情緒的傳播。

用嘴呼吸半年 聽力障礙害的

用嘴呼吸半年 聽力障礙害的#注意力不集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學四年級的黃小弟半年來出現鼻塞、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的問題,成績直直落,因此老師懷疑可能是聽力問題,就診後父母表示黃小弟平常都用嘴巴呼吸,醫師確診為學齡前兒童最常發生聽力障礙的「積液性中耳炎合併腺樣體肥大」,黃小弟兩耳聽力損失約40分貝,術後黃小弟恢復正常聽力,學習狀況也逐漸好轉。 因為腺樣體肥大會出現鼻塞、嘴巴呼吸花蓮慈院副院長、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表示,一般老師講課的音量約60分貝。黃小弟因中耳積水導致聲音無法傳入,透過聽力檢查,兩耳聽力損失約40分貝,聽到的授課內容不僅小聲,且不清晰,導致學習障礙。積液性中耳炎若不治療,可能演變慢性中耳炎、膽脂瘤,若是成人發生單側的積液性中耳炎,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狀。6到7成中耳積水的病人,能透過藥物治療痊癒,在內科治療仍無明顯改善後,就要考慮手術治療。難集中注意、學習力降低 恐為聽力問題腺樣體位於鼻咽部與耳咽管相接的部位,小朋友感冒發炎後,常會因為腺樣體肥大會出現鼻塞、嘴巴呼吸的狀況。除了2、3歲的幼童,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不建議進行腺樣體切除手術外,腺樣體切除手術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陳培榕副院長提醒家長,小朋友一般不太能準確表達身體的不舒服,家長可以觀察孩童的學習狀況、日常表現,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降低、叫他卻不太有反應等情形,就要考慮是否為聽力問題,盡早就醫治療。

容易衝動 原來腦部少了這個

容易衝動 原來腦部少了這個#注意力不集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個躁鬱症高一男生,因為情緒的擺盪,曾經有連續幾天精力旺盛、晚上很難入眠,一直想找人講話,且腦中出現源源不絕地想無法與人互動,但是在情緒的作用下,開始容易與人爭吵,人際互動中被孤立,陷入憂鬱,缺乏情緒出口,心中覺得孤單,進一步割腕自殘,治療上應給予情緒穩定的藥物及給予溫暖的環境。有品行疾患的人 腦部血清素較少在過去許多社會案件中大家關切的是所謂「反社會人格」,但是許多人不知道反社會人格的前身,許多人在青少年的時候,有行為疾患(又稱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在許多人關切反社會人格的不可救治的問題,然而更應該關切的是,有沒有可能早期辨認與處理。運用躁鬱量表,可以預測未來青少年的危險行為,有品行疾患的腦部造影檢查中,他們腦部的血清素比正常健康控制組較少,最新研究指出,血清素不僅調節情緒,也與衝動控制有關,在有衝動控制的行為疾患(conduct disorder),他們本身會有從小比較容易違規、破壞的行為、甚至有許多這樣的人有反社會(antisocial)行為。衝動、注意力不集中 恐持續到成人在我們研究的14名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行為疾患的患者中,幾乎全部小時候都有過動症狀,之後長大發展出來行為問題,他們比一般人有較多的衝動問題,甚至到了長大20多歲之後也都還有成人過動症狀,研究也發現除了衝動症狀、過動症狀之外,他們的生活品質也不好。有行為問題的年輕成人,有腦部上功能的問題,另外,研究也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不足,與腦部的前額頁(prefrontal lobe)的血清素不足有關,說明了衝動問題與注意力問題可能在未經治療的人,這些症狀會持續到成人之外,腦部功能缺損也可能延續到成人。

越罵越故意? 妥瑞氏症在搗蛋

越罵越故意? 妥瑞氏症在搗蛋#注意力不集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4歲國中生小凱,上課經常聳肩、對同學擠眉弄眼,重覆清喉嚨以及發出「ㄟ」的聲音,但小凱自己卻無法控制,遭老師指責為故意破壞上課秩序,座位被調到最後一排,父母責罵制止後,症狀反而越來越嚴重。注意力不集中、搖頭晃腦、吸鼻子救醫後經詳細問診及評估,確認小凱為妥瑞氏症病人,妥瑞氏症病人不是故意製造動作或聲音,而是不自主的身體反應,妥瑞氏症患者的症狀會隨時間改變,可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搖頭晃腦等症狀出現,大部分的患者在18歲以後症狀會逐漸消失。8歲左右,小凱偶爾會出現吸鼻子、眨眼睛等不經意的小動作,家長覺得奇怪,偶爾稍加提醒制止,好像就會消失,父母也不以為意,近一學期,奇怪的動作與聲音愈來愈明顯,同學都排擠他,孩子也變得不敢出門,家長說「叫他停都不會停,罵他也罵過了」結果卻是每下愈況,就醫才知道是「妥瑞氏症」。頭會反覆向後摔 無法專心上課經半年協助改善家屬對疾病理解以及學校師生的態度後,小凱狀況一開始良好,之後頭會反覆向後摔,晃到沒辦法專心上課,連他自己也不好意思跟人互動,蕭醫師提供輔助性的短期低劑量用藥,合併行為治療,幫助他度過不舒服的階段。連續、快速的眨眼、聳肩、舉手18歲以前,若有出現連續、快速、反覆的動作或聲音,包括眨眼、聳肩到舉手、提腳,或像單純清喉嚨,複雜的髒話等,稱為「妥瑞氏症」,小凱的爸媽誤以為用責罵可以讓他自我控制,反而可能讓症狀更嚴重,不理解的孤立對他們來說,也可能是更嚴重的傷害。 

「聰明藥」好神?吃多恐妄想、幻聽

「聰明藥」好神?吃多恐妄想、幻聽#注意力不集中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吃了聰明藥就會變聰明,頭腦清晰、記憶力驚人?到底什麼藥那麼厲害,可以使專注力提升,做事情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歐美國家流行好一陣子的「聰明藥」,許多學生在大考前會服用,以提高自己的成績,企業家也仰賴這種藥物來提升做事效率,然而精神科醫師表示,這其實是一種用來治療過動症的藥。聰明藥原是治療過動症 屬管制藥品過去也曾報導指出,有補習班老師給學生服用聰明藥,希望他們集中精力,不要吵鬧,對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所謂聰明藥其實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會促進腦中的多巴胺分泌,可用來治療注意力缺損過動症或者是嗜睡症等疾病,屬於三級管制藥,並不是所有人想用都可以拿到。必須經醫師診斷為過動症,或經過專業測試,例如CPT注意力缺失測驗,結果為注意力缺乏者,才可使用此藥物,且過度使用還可能會帶來副作用。副作用嚇人 妄想、幻聽好困擾聰明藥有這麼多厲害的功能,許多學生以及白領階級人士都爭相使用,但其背後的「附加價值」,可能就不是那麼受人喜愛的了,楊聰財醫師指出,一般人吃了這個聰明藥,可能會有食慾減低的副作用,若超過傍晚6點吃,容易造成失眠的問題,對體質敏感的人來說,更可能產生幻覺、妄想、幻聽等症狀,未經醫師處方千萬勿隨意服用。

我就是不想上課!小一生無法控制的過動

我就是不想上課!小一生無法控制的過動#注意力不集中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小安(化名)今年8歲,目前是小一生,上了1個月的課後,突然生氣的告訴媽媽:「我不想去上課,我不要去上課。」詢問原因後,才發現小安因為在課堂上無法守規矩,喜歡站起來走動,有時還不小心碰到同學的桌椅,所以學校老師跟同學都不喜歡小安。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江惠綾醫師表示,後來小安來到精神科時,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積極治療2個月後,小安過動、衝動的狀況大幅降低,與同學的相處也越來越融洽。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江惠綾醫師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指有明顯地注意力不足或集中困難、過動,及衝動的狀況,有些人可能只有注意力問題,沒有過動症狀;而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混合型症狀,如果孩子在兩個以上的情境,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或衝動的現象,且持續6個月以上,就有可能是ADHD。講都講不聽!孩子究竟是過動還是好動?事實上,過動還好動有時的確不易分辦,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一些線索。活潑好動的孩子有一些特質,比如:可能在可以自由活動的場所很好動,但在需要遵守規距的場所卻可以表現乖巧;對於該做的事情可以靜下來認真做;或者是孩子本身特質就是比較活潑,這樣的孩子雖然較好動,但做事情是有目的、有順序,會用大腦去思考的。而真正過動的孩子,則是常常不經過思考就先做再說、很衝動,即使場合不對,或是都一直被提醒了,還是常常不由自主的無法配合。ADHD治療:藥物治療+行為治療 孩子改善最明顯江惠綾醫師指出,目前過動症治療分為兩大方式,分別是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行為治療指得是有原則的行為約定,比如要求孩子達到某些實際可行的行為後便有獎賞或稱讚;相反的,若做出一些某些不合適行為時就有處罰,透過行為的約定,增加孩子好的行為。至於藥物治療的方面,根據研究指出,透過藥物治療合併行為治療,孩子改善的幅度最大,藥物治療一般適用於6歲以上的孩子,若孩子的行為已經影響到課業學習、學校表現,或者是發生人際衝突時,一般就會建議家長使用藥物治療。而部分家長對於藥物治療可能會存在疑慮,針對這個問題,江醫師也表示,的確臨床上約有20%的孩子,會出現胃口不佳的情況,家長也許會擔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但其實透過劑量及生活安排的調整,孩子胃口不佳的情況可以有一些改善;再者,經過藥物積極治療一段時間後,若孩子的各方面情況都有進步,可逐漸減藥甚至停藥。錯過孩子黃金治療期 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在過動症的治療上最擔心的狀況是,家長對過動症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迷思,認為孩子可能長大就會自己好,或者擔心藥物的副作用等狀況,事實上,一旦錯過孩子最佳治療期,等到孩子學習結構變得複雜時,或者已經衍生出心理問題(如:自信心不足、憂鬱、叛逆等)後再介入治療,其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呼籲家長不可不慎!

治療注意力過動缺陷症 把握小學黃金期

治療注意力過動缺陷症 把握小學黃金期#注意力不集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有些小朋友在進入幼稚園、小學團體生活後,上課、寫功課都無法專心,做起事來拖拖拉拉,甚至到進入職場工作後,仍然粗心大意、常有神遊現象,小心這可能是「注意力過動缺陷症」,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李幸蓉醫師說,許多家長常以為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等這些行為,只是成長過程的調皮搗蛋,因此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李幸蓉醫師提醒,當小學求學階段發生相關問題,最好能把握小學治療的黃金階段。李幸蓉醫師說,若是錯過黃金治療期,將來考高中、大學都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或是將來出社會,進入職場工作後,可能也會無法得到預期的期待,常被家長、主管責罵,甚至未來可能產生自卑、挫折感重的傾向。他也舉例一位患有「注意力過動缺陷症」的患者,直到22歲才考上大學,上課時常常感到恍神,無法記住老師上課的重點,而工作上也常被老闆、同事皆視為天兵,後來確診有「成人注意力過動缺陷症」,搭配正確的藥物使用後,症狀減輕,成績也明顯進步,這位病患非常高興的說「像換了一個腦袋般的靈活」,現在的他很有信心地將挑戰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李幸蓉醫師指出,罹患「注意力過動缺陷症」的孩童,其實有將近60%的機會會延續到成人,成人時的表現常以做事沒有效率、缺乏組織規劃、逃避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項目、漫不經心、常感到無聊、喜歡刺激度高、危險又冒險的活動、挫折忍受度差、做事衝動、不加思索常做出危險的事情、沒有耐心、常發怒,有時症狀甚至會終其一生,。此疾病常和菸、藥物、酒精成癮共病,也常合併憂鬱症以及躁鬱症,以及自殺自殘行為出現。不少成人因長期治療憂鬱症或躁鬱症而不見起色,常因忽略了表面下的注意力過動缺陷症狀,所以這些症狀若能及早發現,把握小學治療黃金期,配合藥物治療,大約在12歲後就可得到緩解,未來也能擁有較好的發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