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寶寶真的有胎內記憶?醫:無稽之談

寶寶真的有胎內記憶?醫:無稽之談#寶寶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每一個寶寶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天使,日本曾有專家出書表示,寶寶擁有在媽媽子宮中,甚至在來到媽媽肚子前的記憶,消息一傳出,有不少新手媽媽爭相實驗在自家寶貝身上,並開心表示驗證成功,聽起來溫馨感人,但實際上醫師卻表示,根本是無稽之談。感官發展不完全 記憶力更是瞎扯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鄭博仁醫師表示,胎兒在子宮中發育尚未完全,且感官系統分為好多階段,而不同階段也有不同面貌,因此,在小朋友五官都還看不清楚,手腳也尚未發展完全的情況下,能夠有胎內記憶的可能性不高,而目前也沒有能夠證實此說法的學說出現。一般來說,寶寶在出生後即有聽力,但在子宮中寶寶所聽到的聲音,可能是媽媽腸子的蠕動,亦或者是羊水與寶寶間磨擦所產生,所以,不太可能聽得到外面世界的聲音,且感覺與記憶是非常短暫的東西,當寶寶出生到會講話後,其實是很難記得在媽媽肚子中發生的事情。胎教要做好 提供好的生長環境最重要很多人都認為胎教是媽媽聽到什麼或做了什麼,寶寶就會有相同感受或作為,但醫師表示並非如此,所謂的胎教指的是媽媽在懷孕期間,聽輕音樂或是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時,促進良性荷爾蒙的釋放,例如:腦內啡等,使得子宮環境受到調整,此間歇性的方式,可以使寶寶日後的生、心理發展更健全。另外,也有些家長認為,想讓小朋友學什麼,就從媽媽懷孕期間培養起,但就算聽了再多古典音樂,也無法生出一個莫札特,這道理就跟胎內記憶如同虛構是一樣的。分辨幼兒童言童語 胎內記憶太荒謬由此可見,網路上流傳著媽媽們的實驗結果,可能只是孩子的童言童語,不要太放在心上,鄭博仁醫師也指出,根據科學角度來看,胎內記憶實在是一項不合邏輯之事,民眾無須太過認真。

每次哭就餵奶!七周大男嬰竟被餵成「大肥嬰」

每次哭就餵奶!七周大男嬰竟被餵成「大肥嬰」#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嬰兒哭聲響徹雲霄,滿屋迴盪,許多新手爸媽的第一想法,肯定是「哎呀!一定餓了」,隨即拿起奶瓶塞到寶寶嘴裡,好止住哭喊不停幾乎是刺耳的哇哇聲,但如果每次哭,每次就只有餵奶這招,除了會把寶寶養成大胖嬰,未來罹患三高且肥胖的風險恐怕因此暴增!僅僅出生七周 體重竟暴增一倍以上就有一名才出生七周還早產的男嬰,每次哭鬧不停,爸媽就拿奶瓶塞嘴,而除了哭鬧之外,平日還有常常吐奶的症狀,家長驚覺不對,帶到小兒科就診後竟發現,男嬰是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僅2300公克,但出生七周後,男嬰體重竟然爆增了一倍之多,達到4700公克,儼然已成大肥嬰,而男嬰猛吐奶的原因,則是父母過度餵食所致。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葉勝雄說明,一般寶寶在四個月大時的體重為出生時的兩倍,一歲時為出生時的三倍,這位寶寶明顯成長過快,加上他是早產兒,以原本的預產期來算,這時候的體重若和其他剛出生寶寶一樣,就算及格了,但他比平均還要多一公斤,體重已明顯過重。每次奶量要控制 超過範圍寶寶會愈長愈歪有些家長會不知道要為多少奶給寶寶,他計算,新生兒的胃容量其實不大,第一天約5cc,第四天約25cc,一週後為50cc,第十天約為60~81cc,家長猛餵對寶寶也是一種負擔。此外,以配方奶來說,每次奶量約為體重乘於20~30cc,建議不要超過此範圍。葉勝雄指出,如果硬要餵,或是餵奶過多,導致體重在短時間內異常超標,會影響到往後的成長發育,他說,許多家長都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但根據統計,每四個胖童,就有一個長大後更胖,而這樣的影響,事實上從嬰兒時期,就可能會發生。整體而言,新手爸媽餵奶時,以一周到三個月大的嬰兒來說,每天應少量多次,每天約餵六到八次,每次20~30cc乘上體重數,就是餵奶的粗估量,而葉勝雄也提醒,寶寶哭鬧的原因很多種,切記別一哭鬧就餵奶,反而對寶寶發育有負面的影響。 

秋冬季節病毒環伺!寶寶玫瑰疹病例暴增

秋冬季節病毒環伺!寶寶玫瑰疹病例暴增#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時序進入秋冬換季,許多病毒將隨機四起,民眾可要多加擔心!根據童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高佳慧醫師的觀察發現,近日遭玫瑰疹病毒感染的嬰兒愈來愈多,十月開始一連診對二十多名的玫瑰疹病例,玫瑰疹好發於秋冬季節,提醒家長應多注意家中小孩的清潔。高佳慧表示,玫瑰疹是病毒感染,也是小寶寶常見的感染疾病,好發於六個月到兩歲的寶寶,特別是一歲左右為高峰期,上周單周即診斷十多名玫瑰疹寶寶。玫瑰疹多由大人傳染 應多加洗手預防高佳慧指出,玫瑰疹主要以皰疹病毒第六型及第七型感染,因病毒出現在感染兒童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中,所以感染途經應為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所造成,而多數大人在兒童時期都感染過引發玫瑰疹的皰疹病毒,小寶寶可能是經由無症狀的成人傳染給嬰幼兒,醫師提醒,家長要與寶寶親密接觸時,多注重清潔、加強洗手。高佳慧說,玫瑰疹初期症狀很像感冒,可能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涕之類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呼吸道與腹瀉的症狀多不明顯,但令家長憂心的是寶寶反覆發燒,因玫瑰疹會引發三到五天的高燒,且溫度高達三十九度到四十度,多數三天後會自動退燒。寶寶的臉及身體軀幹部位陸續發出玫瑰色丘疹,四肢的疹子較少,耳後、眼睛後方、腹部與背部出疹最多及明顯,但玫瑰疹與麻疹、德國麻疹不同,多數寶寶出玫瑰疹不會痛也不會癢,兩天內自然消失,且寶寶身上出現玫瑰疹時,也代表疾病到了尾聲,家長不用太擔心。高佳慧強調,多數感染玫瑰疹的寶寶都能健康痊癒,幾乎不會有什麼併發症與後遺症,但因為第六型人類疱疹病毒可能引起兒童熱痙攣,加上嬰兒玫瑰疹合併持續性高燒,所以約一成的小朋友會出現熱痙攣的情形,萬一寶寶發生抽搐,家長也不用太過驚慌,多數熱痙攣發作會在數分鐘內自動停止,不會造成腦部傷害,家長要保持鎮靜安撫寶寶,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試管嬰兒也有黃金期 35歲以下成功率佳

試管嬰兒也有黃金期 35歲以下成功率佳#寶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由於國人女性自主性提升,晚婚族的年齡逐漸攀升,出現越來越難孕的狀況,此時,想藉由試管嬰兒求好「孕」的比例也開始增加。婦產科李孟儒醫師表示,根據統計,每年20萬的新生兒中,試管嬰兒約佔2~3%。但醫師提醒,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最佳黃金期建議在35歲以下,成功生育的機率較佳。怎麼努力都無法懷孕?醫:晚婚是難孕主因根據內政部統計,2013年女性初婚的年齡目前平均為29.5歲,且這個趨勢每5年會改變一次,所以預估近幾年的數據會落在30歲左右。面對這樣的變遷,首要衝擊的就是生育問題。李孟儒醫師表示,目前統計不孕原因,男性因素與女性因素分別為20%與54%,女性不外乎是因為排卵、輸卵管等問題,由於晚婚及晚孕,卵子數量、品質下降,難孕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此時,而主動詢問試管嬰兒的比例也逐漸提升。醫師也分享診間曾經碰過的案例,一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媽媽,雖已擁有一位可愛的女兒,還是想讓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手足陪伴,雖已屆高齡,加上身體狀況一直都難以成功受孕,在家人的陪伴下,最後決定嘗試試管嬰兒。過程中共取出的25顆卵子,並將品質好的3顆胚胎做冷凍,於身體狀態較穩定後,解凍2顆胚胎植入,終於順利懷孕,現在是一家四口幸福美滿。試管成功率非百分百 43歲以上活產率恐低於8%然而,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事實上,隨著年齡增加卵巢的功能會逐漸下降,而胚胎成功著床的機率也較低。李孟儒醫師解釋,40歲以前做試管嬰兒的活產率約19-35%、40歲以上則降至5-10%,到了43歲以上,活產率甚至不到8%。而造成活產率下降的原因,推斷主要還是因為年齡增加導致卵巢功能下降,或是胚胎的染色體異常機率上升,而無法繼續在母體內生存至生產。試管前染色體檢測 避開遺傳性疾病面對這樣的情況,目前在試管嬰兒的技術上,發展出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在胚胎未著床前先取得遺傳物質做診斷,推測懷孕的成功率;及診斷遺傳性疾病,以防孕期因為懷有問題的胎兒而面臨身心的折磨。醫師最後呼籲,年齡對於女性來說是重要的懷孕因素,因為有健康的卵子才會有健康的胚胎,建議想懷孕的女性,在35歲以前就要開始規劃,最晚不要超過40歲;若有試管嬰兒需求,建議可先藉由抽血檢測瞭解卵巢狀況,如:抗穆勒氏管檢測(AMH),就是女性卵子庫存量的指標之一,來幫助女性掌握自己卵子的剩餘數目,掌握未來「孕」勢。

輪狀病毒夏季現蹤 寶寶1人感染全家「輪」陷!

輪狀病毒夏季現蹤 寶寶1人感染全家「輪」陷!#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吳美瑤/採訪報導)夏季氣溫屢創新高,各種病毒也在暗處蠢蠢欲動,準備侵襲家中寶貝。其中,大多數父母以為只有在冬季才會出現的「輪狀病毒」,其實在盛夏也會威脅幼兒健康,若再合併感染腸病毒或沙門氏菌,恐使病情加重,讓嬰幼兒倍受苦楚。輪狀病毒夏季現蹤 小病患住院高達5天大安婦幼醫院小兒科卓郁皓醫師表示,嬰幼兒在初次感染輪狀病毒時,病情會最為嚴重。門診就曾出現,哥哥在幼稚園感染後,回家又傳染給1歲的弟弟,導致弟弟產生嚴重的下吐下拉,還出現抽搐、體重減輕等現象,整整住院5天。卓郁皓醫師提醒家長,夏季仍不得輕忽輪狀病毒,一旦嬰幼兒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應立即帶孩子就醫檢查。輪狀病毒平均住院3~7天 家長應重視預防接種安安婦幼中心小兒科方鵬程醫師表示,由於輪狀病毒的傳播力太強,一旦感染發病只能給予打點滴、口服藥物等支持性治療,且平均需住院3~7天左右,對於家長及幼兒來說,無不是精神與經濟上的一大負擔。因此,提醒家長應要有「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及早讓寶寶接種疫苗,避免輪狀病毒的威脅。目前輪狀病毒疫苗有二種,方鵬程醫師指出,以五價疫苗為例,在嬰幼兒出生後8個月內接種完畢即可,對於許多不了解嬰幼兒疫苗接種時程的新手父母而言,時間掌握上較彈性;再者,五價疫苗除了對常見病毒型別G1、G2、G3、G4、G9病毒提供直接保護力外,對過往曾在台灣造成大流行的G2病毒防護力,更高達8成以上。最後,方鵬程醫師提醒家長,由於輪狀病毒傳播力太強,若單純仰賴勤洗手、清潔消毒,實在難以防堵。因此建議,應及早幫孩子依醫囑接種疫苗,除了可間接保護其它小孩,避免遭受病毒攻擊外,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還可減少因小孩感染住院,家長請假照顧、住院費用等精神與經濟上的負擔。

嬰兒髖關節脫臼不痛不癢 恐延誤就醫須動刀

嬰兒髖關節脫臼不痛不癢 恐延誤就醫須動刀#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般民眾若是關節脫臼,肯定痛到幾乎昏頭,但在嬰兒的身上,髖關節脫臼卻是不痛不癢,無任何症狀,直到學走路,並且有長短腳且一跛一跛的現象,父母才會驚覺寶寶出現問題,帶至醫院看診,但此時往往為時已晚,需進行難度較高的的髖關節脫臼復位手術治療才能治癒。小妹妹行為正常 竟有髖關節脫臼台中就有一位一歲兩個月大的李小妹出生之後,成長發展都十分正常,不過近來李小妹開始學走時,家長竟發現孩子蹣跚走路搖晃的十分厲害,好像有長短腳。經大甲光田醫院小兒骨科鄭本岡醫師診斷,發現李小妹是罹患了「新生兒髖關節脫臼」,且因為出生至今已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延遲發現已無法穿背帶矯正,只好接受難度高的髖關節脫臼復位手術治療。鄭本岡醫師表示,在台灣,大約每一萬名新生兒就有15名有髖關節脫臼的問題,其中, 女嬰因為女性荷爾蒙的關係,骨關節更柔軟,所以發生脫臼的比率又比男嬰高。台灣新生兒髖關節脫臼大部份可經由物理檢查加上超音波診斷出來。若能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通常只要穿著背帶數月就可以痊癒。但因為寶寶可正常翻身爬行,站立,較不易發現異常,一歲之後開始學走路時,可能所有嬰兒都是蹣跚走路,所以容易被忽略,等到父母發現好像有長短腳、跛行,此時才就醫通常為時已晚,必須要經由手術才能痊癒,而且手術難度高,術後仍可能留下如長短腳、髖關節發育不良及半脫位等令人遺憾的後遺症。台灣多數髖關節脫臼嬰兒 發現早已晚期 大甲光田醫院王迺輝醫師也強調,在台灣,新生兒髖關節脫臼被延遲診斷的比率及手術治療率都偏高,大甲光田醫院過去17年,約有400多位幼兒髖關節脫臼接受手術治療,被延遲診斷出及接受手術治療的數量很大,對醫療充沛的台灣而言,是一大諷刺。王迺輝醫師特別呼籲新生幼兒之家長還有小兒科及婦產科醫師都要對此疾病提高警覺。家長若發現小寶貝有兩腳不對稱,疑似長短肢或有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或大腿內側皮膚皺摺不對稱時,要儘快去醫院檢查,早期治療,以期減少手術之發生率,別讓寶貝留下終生跛行的遺憾。

醫訊/如何DIY寶寶的副食品

醫訊/如何DIY寶寶的副食品#寶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寶寶前3個月因生理機能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是吃母乳或配方食品的月份,而當寶寶4~6個月大時則需開始添加副食品。對此,亞東醫院特邀欒家菁營養師主講「如何DIY寶寶的副食品」,本次講座中營養師將告訴您添加副食品的必要性為何?添加之時間、種類、份量以及注意事項有哪些?如何製備副食品?餵食副食品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哪些?也期望透過講座的介紹,可以解決幫寶寶添加副食品時面臨的困擾,讓孩子吃的營養又健康,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如何DIY寶寶的副食品時間:5月21日(三)15:00~16:00地點:亞東醫院四樓4B討論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1001

健康食品未經核准宣稱功效 將依法辦理

健康食品未經核准宣稱功效 將依法辦理#寶寶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自由時報報導購物台賣減肥產品,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起訴,經法院判定無罪。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依健康食品管理法,早已公告包括調節血脂、不易形成體脂肪等13項保健功效及其評估方法,若業者擅自宣稱產品有保健功效,卻未經科學驗證並由主管機關核可,可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送辦。食藥署進一步說明,若業者宣稱的功效與13項保健功效類似、但非完全一樣,則可能產生類似這次案內情況,但這並不代表業者就可以逃過罰責,該案還是可能退回轄區衛生局,連同代言人的部分,若誇大療效部分很明確,還是會一併依據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且獨立單一判決並不會影響過往裁罰。切勿聽信不實廣告 均衡飲食為上策最後,食品藥物管理署再次重申,若產品未經核准,擅自宣稱13項保健功效,可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論處。此外,不論是一般食品或健康食品,均屬食品,不具醫療效能,其標示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內容,亦不得涉及醫療效能,以免遭到罰鍰。另外,食品藥物管理署並提醒消費者,勿聽信誇大不實的廣告,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加上持續運動,才是最好的保健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