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

年節飲食”三少一多” 健康可口零負擔

年節飲食”三少一多” 健康可口零負擔#脂肪

過年期間大宴小酌不斷,傳統菜色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加上大量的糕點、零食,除導致體重飆升,暴飲暴食常造成腸胃不適就醫,也易使慢性病患的血糖、血壓失控,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過年期間飲食要「天天5蔬果」,注意運動,維持『健康體位』,才能健康年年。衛生局指出傳統年菜,多是大魚、大肉,忽略主食、蔬果類的攝取,不利於體重控制,對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等也有負面的影響,因此建議過年也要『天天5蔬果』,每天要吃三份蔬菜,二份水果。蔬菜一份生的淨重100公克,煮熟約半碗。水果一份,約為女生拳頭大小的橘子、柳丁或蘋果,若切好約1飯碗。此外,還要把握『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飲食原則,少用油煎、油炸的烹調方法,食材選用要多元化,蔬菜、水果及五穀雜糧不可少;油、鹽、糖適量,口味清淡。烹調時還可考慮利用蔬果、香料的原味、顏色、香氣來增加菜餚色、香、味,以避免產生「營養健康卻不可口」的批評。年節應景糕點、零食,多半屬於高糖、高油食品,例如50粒瓜子、30粒南瓜子、8粒大花生仁,都有45卡左右的熱量,民眾食用時要節制。衛生局提醒大家要掌握以上飲食原則,年節期間可以多從事戶外活動,增加熱量消耗。例如快步走(6公里/小時)每公斤體重每小時可以消耗 4.4卡,也就是說60公斤體重的人快步走1小時可以消耗264卡熱量,約等於1碗飯的熱量。跑步(16公里/小時)每公斤體重每小時可以消耗13.2卡,60公斤體重的人跑步1小時可以消耗792卡熱量,大約3碗飯的熱量。但是運動要先衡量個人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運動,並且要適量,持之以恆。   衛生局表示民眾只要能掌握飲食原則,適量運動,才能吃得美味豐富,健康「零」負擔。

糖尿病友過好年 把握健康原則:切忌通宵、過量飲食

糖尿病友過好年 把握健康原則:切忌通宵、過量飲食#脂肪

新年是長時間辛苦工作後的難得假期。可是糖尿病友的血糖控制是否也可以放假呢?是否可以小酌幾杯?是否可以通宵玩樂?或變更平日打針、吃藥的習慣?答案當然是不可以!那麼,糖尿病友應該如何度過一個健康又輕鬆的新春好年呢?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內分泌科 - 夏德霖醫師表示,其實不難,只要把握下列原則就可以很簡單地做到:首先,必須保持輕鬆心情、正常作息;其次,過年期間早晚氣溫變化大,注意保暖;第三,每天運動30分鐘,是一定要的;第四,定時服藥,注射胰島素;第五、飲食定時定量、不喝酒、不抽煙;第六,出遊訪友應注意記得要帶每日服用藥物;隨身準備餅乾、糖果以預肪低血糖;搭乘長途交通工具,每30分鐘活動一下筋骨,如按摩小腿、伸展四肢。火車是較理想的長途交通工具;打麻將等長時間活動,最好每一小時起來活動5分鐘,保持下肢血液循環順暢,切忌通宵熬夜。過年期間少不了美味的年菜上桌,夏德霖醫師說,有以下幾點也需注意:1.選擇新鮮、高纖、未加工食品;低油烹煮,量小而多變化。2.均衡飲食,零食切勿過量。3.火鍋需選擇低脂肉類、豆腐、海鮮,少吃火鍋餃類,多吃蔬菜。4.水果量要控制,因內含豐富果糖。5.鹹年糕、蘿蔔糕要用不沾鍋煎或蒸食,或切小塊與蔬菜、低脂肉同煮,適量食用即可,同餐飯量記得減少。6.甜年糕小嚐即可,切勿多食。7.至於乾果類,如花生、腰果、瓜子、開心果皆含豐富油脂,小嚐即可。此外,快樂又健康的新年是每個人的希望,如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儘速就醫,切勿諱疾延誤病情!夏醫師提醒,年假期間,各醫療院所醫院會有假期門診,急診也全年無休,千萬別把小病變大病,尤其特別在外出時,如有外傷更要就醫處理,祝福每位病友都有個健康、快樂的新年!

糖尿病患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但避免舉重

糖尿病患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但避免舉重#脂肪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好處包括:改善血糖控制,減少藥物用量,增加身體柔軟度、肌耐力、保持適當體重等。運動前評估應檢查足部、眼睛、血糖是否穩定等。至於運動型式選擇,原則上取決於個人體能狀態、興趣與客觀資源條件,以增加可行性與趣味性,才有可能規律持續進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孫丕昌建議,採用大肌肉群高反覆低負重有氧運動,如快走、太極拳等。如果關節有問題,可考慮低衝擊或非負重運動型式,如游泳、腳踏車等,以減少下肢關節負荷。適量進行肌耐力訓練,有助於改善體態、增進日常活動能力。孫丕昌還說,每天都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至少每週運動3至4次,配合規律飲食及調整胰島素劑量來控制血糖。除了增加熱量消耗與提高基礎代謝之外,也可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糖尿病患運動強度與健康人相似,通常只要能夠維持50%至70%最大心跳速率(220-年齡)即可有顯著健康促進效益。可針對使用到的關節作5-10分鐘伸展操及強度較低暖身運動,20-30分鐘主要運動以到達預設的最大運動強度,最後以5-10分鐘緩和運動結束。孫丕昌指出,一般在安全與娛樂考量下,適當增加運動強度及時間為目前糖尿病運動處方趨勢。運動時間較長時,運動強度稍低仍有相當效益,可以短時間較高強度運動並間隔穿插低強度運動。但對體能不佳,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可依上述間歇運動原則,每次運動時間較短,中間穿插休息,隨體能改善情況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減少休息時間。他提醒,血糖值在100mg/dl以下,應補充點心後再運動,外出運動必需隨身攜帶可快速吸收的糖類食物,補充足夠水分,預防脫水並留意運動造成併發症如低血糖、足部潰瘍、因運動時血壓上升或使視網膜破裂出血、心肌梗塞等等。他指出,運動前減少胰島素劑量並將胰島素注射在非主要運動肌肉(如腹部),或避免在注射完1小時內運動,以免加速藥物作用。選擇適當鞋子或保護性鞋墊,注意足部健康並避免進行高度負重、會導致憋氣運動(如舉重),以防止血壓過度上升。

糖尿病正確飲食概念-”新鮮天然尚好”

糖尿病正確飲食概念-”新鮮天然尚好”#脂肪

糖尿病飲食是以健康飲食原則為基礎,進一步對自我飲食做調整。有如金字塔的均衡飲食,仍以五榖根莖類為主要的熱量來源,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另外才是肉、魚、豆、蛋類及奶等蛋白質,最後是量最少的油脂類,儘管如此,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 - 林子又還是鼓勵大家,以新鮮自然為食物來源,減少攝取肉、魚、蛋及奶類及提煉的精緻油、人工調味料與加工食品的攝取。營養師林子又從事糖尿病營養衛教多年,發現病友們害怕見營養師的原因,主要是怕飲食受到諸多限制,但其實糖尿病飲食沒有想像中可怕,建立正確的營養知識很重要。糖尿病患者首先要維持理想體重,飲食上要「定食定量」,因為食物的種類和份量會影響血糖的高低,切記不可暴飲暴食,使血糖值起伏太大,尤其是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容易加速併發症產生。大多數人得了糖尿病後,以為再也不能吃甜食了,2000年糖尿病醫學會在營養的觀念上,重新作明確的證實修正,無論單醣、雙醣(指蔗糖)或是多醣(如澱粉),最後在身體內都會轉變為葡萄糖,所以醣類攝取的總量比種類還重要,因此病友如要吃甜食,可請營養師指導含糖的食物與其他碳水化合物互換而運用在平日的飲食中。但仍不建議病友攝取只含糖分而無其他營養素的甜食,如: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或含有大量油脂的甜食,如乳酪蛋糕、中西式西點等,因對體重、血脂肪、動脈硬化等有不良的影響,最好避免。■ 含脂肪、熱量較高的食物應儘量避免林子又指出,大家把血糖控制的焦點都放在醣量,卻忽略了油脂和蛋白質的攝取。熟不知每公克的蛋白質和醣類所產生的熱量是相同的。所以對於蛋白質類的食物中含的熱量應多加注意。另外,對於油脂份量,建議不超過總熱量的1/3,除了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應盡量減少提煉的精緻油,如:豬油、牛油、豬雞皮類、肥肉。至於烹調用的植物油,不論是多元或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豆油、葵花油、橄欖油、芥子油等),最好可採取蒸、煮、燙、滷、涼拌、燉、烤、燻的方式。此外,儘可能減少攝食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冠心病的危機。如:油炸加工、速食品、市售的植物奶油(乳瑪琳、酥油、白油)、烘焙食品、糕餅類等,會增加血中膽固醇濃度,建議盡量不要攝取。■ 限制膽固醇的攝取量,每天增加2公克植物性固醇膽固醇的攝取每日少於200毫克,膽固醇食物只含在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蛋、魚卵、及動物內臟,而植物性食品中不含膽固醇。營養師林子又建議病友,對於蛋白質類食物可由黃豆及其製品、全穀類、堅果類取代動物性食物,可減少血糖及體重的增加。而且,植物性固醇會干擾膽固醇在小腸的吸引,也會減少膽汁的再吸引,可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飲食不可太鹹,多選用新鮮食物避免使用過多調味料(醬油膏、豆辨醬、沙茶醬等)、罐頭、醃漬、加工及冷凍食品。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是不被腸道吸收的多醣類,不產生熱量、可增加飽足感及有助延緩血糖的上升。每日建議量為 20~35 公克,如:全榖類(糙米、全麥麵包)、豆類(紅豆、綠豆)、蔬菜、水果等。如果嗜甜食者,可選用甜味劑,代糖不含或只含極低的熱量,糖尿病患可利用它來替換糖調味,如:糖精、阿斯巴甜(對苯酮尿症者需禁用)、醋磺內酸鉀(對鉀排泄不良的腎臟病患禁用)。糖尿病控制不好時,禁忌喝酒。如果平均一星期必需外宴三次以上,請告訴營養師將飲酒量計劃於您每日的飲食內。千萬不可因酒的攝取而將食物減量,避免空腹喝酒,否則容易造成低血糖。營養師林子又認為,病友最好每天要有規律的運動,時間維持約40~60分鐘。對非胰島素依賴型肥胖者,運動可幫助減輕體重、降低血糖,也能減少藥物的需求量,所以運動時不需要額外補充食物,最好視個別身體狀況、年齡、生活型態,選擇最適當的方式。

年節零食熱量大公開 吃多動多才健康

年節零食熱量大公開 吃多動多才健康#脂肪

農曆新年又將來臨,也是一家人團圓日子,在這歡樂氣氛當中,大吃大喝一定避免不了,對於許多慢性病人,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等,常因為過年時,飲食過量而造成身體不適。一些較注意體態朋友,也會在放完年假後發現自己不但年歲增長,連體重也跟著增加。年關將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針對過年期間常見零食、飲料類做整理,提醒大家把握下列幾點原則才可以健康過好年。◎ 開心果、花生、瓜子…等:核果類皆屬於油脂類,例如:開心果30公克,約含2.5茶匙油脂,且市售一些核果類可能含有過多鹽份,進食過多可能造成油脂及鹽分攝取過多,加上核果類含磷離子、蛋白質較多,慢性腎衰竭患者需小心服用。◎ 魷魚絲、牛肉乾、鮪魚糖…等:一些加工肉製品,每一百公克約300大卡左右,且含較多蛋白質、鹽份,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飲食需要限制蛋白質患者需小心食用。◎ 牛軋糖、巧克力、南棗核桃糕…等:糖果類熱量高,且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精緻糖類、脂肪,每一百公克約300-600大卡左右,減重及糖尿病患者需小心食用。◎ 巧克力餅乾、洋芋片…等餅乾類熱量也不低,例如:巧克力餅乾一片約86大卡,相當於1/3碗飯,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精緻糖類、脂肪,減重及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過量。◎ 可樂、汽水、沙士…等汽水類每一瓶(350毫升)熱量約147大卡,含精緻糖類,屬於空熱量飲料,且含磷量高,減重患者需小心食用,糖尿病、腎臟病患不建議飲用。林詠霈指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患者、除了要留意上述幾點注意事項外,更需按時服藥以利疾病控制。減重患者除飲食控制外,也希望搭配運動,動多少吃多少,吃多少動多少,才不會使減重計畫功虧一簣。另外,在選購年貨方面須注意是否為合格廠商、產品標示清楚完整、食品顏色及風味是否異常等,食品顏色過度鮮豔或白皙不宜購買,因有可能添加著色劑或漂白劑,希望大家掌握以上重點一起健康過好年。

想降低血膽固醇 食用海帶芽、燕麥效果佳

想降低血膽固醇 食用海帶芽、燕麥效果佳#脂肪

是不是食物愈粗糙就含有愈高的纖維質呢?竹筍、鳳梨是不是代表高纖維呢?其實並不是的。因為現在的營養學已不再狹隘的以粗糙無營養價值的物質來定義纖維質,乃是以具有實質腸道生理與營養效益來說明膳食纖維。凡是能不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且在大腸中有部份或全部可被發酵的植物性成分或是相類似的物質,包括:非澱粉性多醣類、木質素、黏膠質,甚至看起來不像纖維質的寡醣和非植物性的幾丁質,均廣義的被包含在膳食纖維的範圍裡了。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不同的膳食纖維具有不同的功能,膳食纖維大致可分成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的,例如:果膠、黏質物、植物膠、海藻膠、寡醣等,在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蒟蒻等食物中含有相當的量。非水溶性的,包括:木質素、植物表皮質、半纖維素、幾丁質(甲殼素),木質素與植物表皮質一般存在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張靜芬指出,因著不同的特性,水溶性的比非水溶性的在胃內滯留時間較長,對腸內PH變化、與膽酸結合、發酵性、腸黏性物質影響較明顯,能進一步更有效的降低血膽固醇、緩和血糖上升。所以,對身體預防慢性疾病,水溶性纖維有較大的益處。大家常看到「XX大燕麥片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電視廣告,要宣稱醫療功能的健康食品是必須經過實驗的證明,衛生單位才能發給健康食品認證,許可其「療效」的訴求。因為燕麥比很多的全穀類含更高的水溶性纖維質,在腸道中水溶性纖維質可與膽酸結合,進而幫助膽酸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張靜芬進一步說明,膽酸是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由肝臟分泌進入腸道中,以協助消化脂肪。一旦膽酸的排除增多,肝臟為了補足需要的膽酸,就會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進而間接降低血中膽固醇。反之,腸道中未被排出的膽酸,就會經由「腸肝循環」被再吸收回到肝臟,再利用形成膽汁,如此一來膽固醇的代謝就會減慢了。美國的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不但核准燕麥為有益心臟的健康聲明,更建議每日攝取三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葡聚醣β-glucan),就可達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三公克的燕麥葡聚醣β-glucan=一碗半燕麥粥)。另外,有一個本土的研究,是以海帶芽做試驗,證明海帶芽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海藻膠)也可降低血膽固醇。嘉義縣中埔鄉的家政推廣班,選定罹患高血脂的十二位農村婦女,每日食用海帶芽廿公克連續兩個月,或四十公克連續一個月後,他們的血脂肪均下降至正常值範圍內,效果顯著。糖尿病情很在乎血糖值,研究發現水溶性纖維質,在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效果上比非水溶性纖維質好。果膠、植物膠、黏質物使得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延長,降低醣類吸收及血糖上升的速度。富含果膠的水果對餐後血糖的影響甚至比吃白飯要來得低(升糖指數:以葡萄糖為標準=100,白米飯=84、蘋果=36),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與改善。張靜芬強調,膳食纖維就因為不被腸道分解消化才能發揮其保健功效。纖維質可刺激腸黏液分泌,黏液可提供緩充和保護腸壁細胞的作用,避免有害物質的侵入。此外,益菌生也是膳食纖維的功能。水溶性纖維中的寡醣可以成為腸內乳酸菌大量繁殖的營養劑,有助於調整腸道細菌生態,抑制害菌的孳生。有健康的腸道,膳食纖維的存在功不可沒,其重要性應可與六大營養素並駕齊驅了。

深深法令紋 「線刀美容」整平無痕

深深法令紋 「線刀美容」整平無痕#脂肪

法令紋在面相學裏是權與壽的象徵,是臉上最長也最明顯的紋路,而且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深加長,甚至一直延伸到下巴,可以算是臉部老化的指標之一。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整型外科魏經岳主任表示,在生理結構上,法令紋位置的皮膚與肌膜的緊密結合,一旦兩頰的脂肪墊下垂到了這個位置上方,便造成明顯的法令紋了。對愛美人士而言,早期並沒有直接的方式改善深陷的法令紋,過去最常使用的方式是中臉拉皮,但手術風險及費用較高,傷口雖隱藏在耳朵附近,但疤痕還是明顯易見。魏經岳主任指出,現在則有「法令紋刀」,又稱做「線刀美容」,鋼絲線刀雖號稱為「刀」,卻只有針與線,操作方式是以針引線的方式將針頭推入皮膚,並引導細小鋸齒的鋼線平行滑過皮層,最後拉出針線就完成了,手術採局部麻醉即可,手術時間約20分鐘,術後除了局部紅腫並無其他不適,約5-7天就可消腫定型。鋼絲線刀的運用,原本是用於凹陷疤痕的治療,能讓明顯的疤痕顯得自然,運用於深刻法令紋及皺眉紋的成果也十分卓越,魏經岳主任說,不論是配合懸吊拉皮手術改善臉頰下垂問題的法令紋,或單獨執行都可以輕輕鬆鬆讓深刻法令紋展現平整,是項十分值得嘗試的手術。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醫學美容盛行,愛美的人應該多方諮詢,選擇值得信賴的專科整型醫師,是美容的最佳保障。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脂肪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已成為國人主要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則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每年造成的死亡數約4000人左右,佔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0%,且大腸直腸癌的罹患人數在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間,增加了約七成,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約有1/3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在確定診斷時,已出現轉移(第四期),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低於5/%,相對地,若能早期發現,則存活的機會相當高,第一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達90%,因此認識大腸直腸癌的致癌因子,且定期接受篩檢或監測,是遠離大腸直腸癌最佳的方法。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彥志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形成是多重因子所造成,包括遺傳、基因突變、致癌物質及飲食、生活習慣等交互作用而成。李彥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形成的主要模式,是從正常黏膜階段至腺性瘜肉,再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近年來已証實經由大腸鏡瘜肉切除及其後的監測,可大大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達90%。 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應多吃蔬菜、水果、穀類等高纖食物且多運動、少吃脂肪類或卡路里高的食物,避免抽菸、少喝酒,將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李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包括: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疾病、先前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及二位(或以上)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等,應更密切篩檢或監測及給予必要的處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