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

醫閃醫閃亮晶晶 小小醫師營課程生動有趣

醫閃醫閃亮晶晶 小小醫師營課程生動有趣#急救

每年的暑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原衛生署新竹醫院自7.1起改制)都會為新竹地區的學童舉辦極富教育意義的一日體驗營活動,自88年開辦迄今已舉辦了第十二年的活動,今年舉辦「醫閃醫閃亮晶晶-小小醫師營」,期望透過系列生動有趣的課程、實地演練及參訪活動等,讓孩子在快樂動態的氣氛中學習,不僅學到基礎的保健知識,並對醫療環境及醫學常識有所認識,進而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此次課程內容安排有「認識腸病毒」、「急救概論及CPR」及「分類一夏,你我都是大贏家」,並有急診室及加護病房的參觀,讓孩童不僅認識醫院的環境,更從課程中學習到相關的保健知識及疾病之相關醫療內容。本次活動共提供50個名額,有來自兒福聯盟及新竹縣市的的小朋友參與,並獲得新竹城中扶輪社的熱情贊助,該社彭昇志社長一早即親臨現場勉勵致詞。早上才八點,醫院大廳就擠滿了許多家長與孩童,喧囂的嘻笑聲替一早的竹醫帶來夏日的熱情。活動一開始首先由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的鍾元強副院長開場表示,醫院的功能是多元化的,除了救治病人之外,還包括學術研究、預防保健推廣及社會教育等工作。新竹醫院是社區民眾的好朋友,讓小朋友們有機會參訪並認識醫院、了解醫院是團隊的工作,有醫師、護士、藥師等各類專業人員,有如社會的縮影,小朋友學習健康保健的觀念、了解自己的身體及健康、增強自我照顧的能力,有了健康的身體,小朋友才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加上暑假期間對外出活動的頻率上升,出外旅遊的意外事故頻傳,夏日的飲食衛生等,醫院特別為此設計一系列課程,希望能增進學童保護自身安全的知識。期許現場小朋友歡迎未來一起加入醫療工作的行列。活動一開始是各小隊的隊呼比賽,展現出孩子們早晨滿滿的精神與活力!接著登場的是小兒科傅俊閔醫師的「認識腸病毒」課程,由淺顯易懂的內容來讓小朋友們了解腸病毒的症狀、治療以及預防方式。接著由急診室林保方主任用幽默詼諧的教學方式,讓小朋友學習到夏天到戶外遊玩與運動時,若發生意外及受傷,應該如何自救且救人,甚至遇到家人發生危及生命時,也可以臨危不亂,以CPR緊急救命,大家並親自上場實地的操演CPR安妮。中午享用美味午餐之前,由胡玉卿營養師來為學童做食品上的營養介紹,藉由食物的分類,介紹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培養不挑食的好習慣,並將這些健康飲食的概念帶回家中與爸媽分享,一家人可以吃的更健康,營養及均衡。午餐過後,由社會工作室的實習生們帶領團康活動,透過動態的遊戲讓小朋友們互動認識,接下來的醫院參觀行程,參觀過程中小朋友們對醫院的儀器非常的好奇,紛紛搶著要操作,透過醫護人員的介紹,孩子們認識了呼吸照護中心、加護病房、急診室等科室的角色與功能,也讓孩子們瞭解急診的緊張與救人的不容易,更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參觀結束後活動安排了緊張刺激的有獎徵答,現場也都很踴躍的舉手搶答,孩子們展現出在今日的活動中受益良多,對於每個安排的活動、課程都很認真的學習參與。最後的結業式由王銘杰秘書主持,並頒發結業證書與小禮物,小朋友們都表示學習到很多也很好玩,希望自己明年可以再來參加。活動在熱鬧中圓滿結束,也讓小朋友們在暑假有個不一樣且收穫滿滿的回憶。

推動高品質CPR   創新多媒體影像輔助急救教學

推動高品質CPR 創新多媒體影像輔助急救教學#急救

美國心臟學會於2010年10月公告最新版的2010年心肺復甦術(CPR)與緊急心臟照護準則,行政院衛生署也在100年一月公告了新版CPR的急救指引,如果要將一個人由鬼門關搶救回來,最重要的就是落實生存之鏈,什麼是生存之鏈呢? 所謂生存之鏈就是:(1)立即確認心臟停止並啟動緊急應變系統(2)儘早心肺復甦術CPR,並強調先作胸部按壓(3)進行快速電擊去顫(4)有效高級救命術(5)整合的心臟停止後照護。以上五個環,環環相扣、順序重要、缺一不可。當中的CPR很重大的改變是將CPR的急救順序由原來的”叫叫ABCD”改成了”叫叫CABD”,新版急救指引的流程「叫叫CABD」就是生存之鏈當中的前三項。一般而言,當病人發生心律不整時,若能在一分鐘內電擊除顫,約90%可成功痊癒,隨後每晚一分鐘,活命的希望就減少7-10%。由以上流程可知CPR加上電擊去顫實為搶救心臟猝死的重要關鍵指標之一。 國內外的研究指出影響一般民眾進行CPR最大的阻力為(1)對CPR學習與自信心不足(2)擔心法律問題。在法律層面方面已有緊急醫療救護法的保障,其中CPR教育訓練的落實與如何全民推廣才是最關鑑的問題。縱觀現況,行政院衛生署目前要積極推動新版「全民CPR」的運動,必須有賴更全方位的策略才能有效落實「高品質CPR」。新版急救指引非常強調「高品質CPR」,這是能夠有效將瀕死的病患拯救回來的利器。高品質CPR的定義為:(1)用力壓--胸部按壓5公分深(2)快快壓--胸部按壓每分鐘至少100-120次速率(18秒完成30下按壓約100/min速率, 15秒完成約120/min速率(3)確保每次按壓後胸部完全回彈(4)胸部按壓不可中斷10秒鐘(5)不可過度通氣(每口氣一秒鐘)(6)每2分鐘輪流胸部按壓如何落實高品質的CPR呢?其中創新的急救教學是一項利器,根據目前全世界的急救教學趨勢,傳統上的課堂講授效果不如以多媒體影像輔助急救教學來得好,以多媒體影像輔助教學比較能夠引起學習者的興趣。同時能夠在現場以情境模擬實測的方式對於急救的自信心與技能更有加分效果。以上兩種創新方法是有效能夠落實高品質CPR的策略。三軍總醫院為落實國家推動「全民CPR」運動,積極投入急救教育,創新多媒體影像輔助急救教學與現場情境實測模式,獲得院內員工一致好評,是有效提升醫院員工急救水準之策略,目前三軍總醫院已經計劃由實施效果良好的汀州院區水平展開至內湖院區、基隆院區與澎湖院區,以落實2010年新版急救指引。

避免悲劇發生 掌握黃金急救時間

避免悲劇發生 掌握黃金急救時間#急救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 小兒科謝德貴主任表示,日前由救護車送進一位僅六個月大的嬰兒至該院急診室,只見嬰兒全身軟趴趴,由救護車人員邊做心肺復甦術,邊送進急診室。原本嬰兒的血壓偏低、血液酸鹼值為PH7.0,經醫護團隊急救後恢復生命跡象,並住院進一步治療,狀況穩定後已出院。謝德貴主任指出,此案例沒有留下後遺症,重點在於媽媽掌握了黃金急救時間。一般窒息若超過五分鐘,就會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而留下後遺症,甚至死亡。由於這位媽媽不慌亂,將所學的急救術應用上,在發現寶寶趴著,口鼻被棉被悶住,立即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及心肺按摩,等到救護車來後,再由救護員接手急救。由於掌握了黃金急救時間,故沒有造成缺氧後之神經併發症,是不幸中的大幸。謝德貴主任表示,「六個月大的嬰幼兒已會翻身,有些家長會以為,小寶寶趴著時若仰頭累了會自己翻身。其實,如果是趴在比較軟的床上或是厚棉被上,寶寶可能無法翻身的。」因此,家屬要多加注意!謝德貴主任說,萬一發生窒息的情形,家屬也必須要掌握救護車到之前的黃金時間給予急救處置。如果是噎到,可以做「哈姆立克急救」;如果沒有呼吸心跳,則施行「心肺復甦術」。近年來,急救處置除了醫生在醫院急救外,也已推展「到院前急救」。目前救護車人員多經過「緊急醫療救護人員急救訓練」(簡稱EMT),也呼籲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民眾參與學習急救訓練,在急救推廣協會、紅十字會、衛生局及各大醫院都有辦理相關急救訓練課程。謝德貴主任鼓勵民眾學習相關急救術,以避免家庭悲劇的產生。

學習徒手救命術 把握黃金急救期

學習徒手救命術 把握黃金急救期#急救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意外常無預警就發生了,心臟呼吸停止4到6分鐘以上,腦部開始缺氧,可能導致腦細胞壞死。如果能正確即時的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急救,對腦部造成損傷的機會就相對減少,可能因此挽救寶貴的生命,此由最近發生實例:70分鐘CPR 救活猝死學生,可知即時CPR 之重要性。大安區里鄰長是社區熱心服務的守護者,也是居民遇到問題第一個想要求救的首選人物,所以學會CPR是責無旁貸的任務。因此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於3月11日(星期三)至3月17日(星期二),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上班時間持續1週,於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15號2樓),舉辦「里鄰長心肺復甦術訓練」活動,當社區面對意外發生時,在就醫前搶救黃金時間,里鄰長不需要任何工具,只需一雙手、一張口、一顆熱忱的心,執行救命術,可提昇存活率,歡迎全民共同參與體驗徒手救命術。活動中運用案例及實際操作方式,讓學員在瞭解短時間急救步驟間環環相扣的微妙關係及實用技巧外,認證通過者也能成為社區急救志工種子,讓社區運用赤手空拳拓展急救認知及技能,發揮自救互救之功用,以維護生命之安全,進而減少醫療成本之負擔。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洽詢專線電話:27335831轉233 龔美文小姐或網址:http://dan-tpc.doh.gov.tw  查詢。◎ 里鄰長心肺復甦術訓練時間:98年3月11日~98年3月17日/上午08:30點~12:30點;下午13:30點~17:30點共10場地點: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2樓大會議室諮詢專線: 2733-5831轉233龔美文小姐

新增社區關懷服務車 東基行動更有力

新增社區關懷服務車 東基行動更有力#急救

長期關心東基及台東的台北市東億獅子會(國際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台北市第125(東億)分會),繼十年前捐款幫助台東基督教醫院興建醫療大樓後,十日再度捐贈一輛「社區關懷服務車」給東基。捐車儀式上,東基院牧室主任李明福牧師、東基副院長馬堅毅醫師、東億獅子會會長陳尚耀、台東縣長鄺麗貞、東億獅子會前任會長陳良通、台東縣議會議長李錦慧等六人共同為新車剪綵。 東基副院長馬堅毅醫師表示,感謝東億獅子會對東基的支持,以及對台東的關心,這輛車將投入社區關懷服務之用,例如:獨居老人送餐服務、獨居老人繄急救援連線、居家護理、居家照顧員到宅協助、社區型老人日托關懷服務站、社區型兒童課後輔導、青少年得勝者課程、大武線假日及夜間急診醫療等服務。 東億獅子會一行廿七人從台北專程前來台東參加捐車儀式,隨後參觀東基日前啟用的「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

危險!天冷嬰幼兒棉被蓋過頭,導致腦性麻痺

危險!天冷嬰幼兒棉被蓋過頭,導致腦性麻痺#急救

天氣變寒冷,大人們在加穿衣物的同時,也習慣為小孩子加穿一件衣服;夜晚睡覺時,為了防止凍著,也習慣幫年幼的孩子蓋上又厚又重的棉被保暖。這樣看似自然的舉動,其實隱藏著十分可怕的危險!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暨小兒早期療育門診 - 賴彥廷醫師表示,一位父親帶著兩歲的兒子前來求診,據家屬描述小朋友在四個月大時,因為睡覺蓋棉被沒有注意到,蓋到口鼻,發現時已經沒有呼吸,送到醫院急救,雖然被搶救回來了,但因缺氧過久,導致腦部嚴重受損。兩歲的年紀卻還不能正常坐起來,漫長的復健、早期療育過程,需要投注家長、醫療團隊很多的時間和心力,這影響的不只是孩子的人生,還影響了整個家庭的未來,層面是非常深遠的。在此,賴彥廷醫師也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多加注意且避免「嬰幼兒蓋過頭」的悲劇,賴彥廷醫師也另創「七個口訣」,提供給民眾參考: 1.「獨立睡」:無論是否與成人同房間,也記得讓嬰幼兒自己睡在一邊(或嬰兒床上),自己一個位子,個別一條棉被;避免緊挨著成人睡覺、共同蓋被,嬰幼兒容易讓棉被蓋到口鼻,或被成人不小心壓傷。2.「蓋剛好」:覆蓋嬰幼兒的棉被不可過於厚重,適度保暖即可。也可使用暖氣系統取代厚重棉被。3.「露出頭」:替嬰幼兒蓋棉被宜在肩膀以下,不要高過脖子,也不要任其掩面而睡(有缺氧的危險),嬰幼兒的頭部要完全露出在外面才安全。4.「置床中」:嬰幼兒應置於床中央睡覺,不可將其頭部擺放太接近床頭或柵欄限制處,以免因缺乏活動空間,身體往下移動而讓棉被蓋住口鼻或頭部,導致缺氧、窒息的憾事。嬰幼兒身體往上移動、離開被窩,頂多受寒感冒。5.「清除危險」:嬰幼兒的睡床不可過軟或有凹陷情形,勿放置有衣物、抱枕、絨毛玩具等雜物在頭部附近,以免發生危險。6.「流通空氣」:天氣冷也不可將門窗完全緊閉,要讓嬰幼兒睡覺的房間保持空氣流通,提供良好空氣品質、避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7.「巡視安全」:嬰幼兒處於睡眠狀態時,負責監護的成人仍應該每隔一陣子巡視其安全。最後,賴彥廷醫師呼籲,家有嬰幼兒的民眾要謹記上述七口訣,避免「嬰幼兒蓋過頭」,發生悲劇,不可不慎!

合歡雪季 愛的醫療元旦上路

合歡雪季 愛的醫療元旦上路#急救

花蓮縣秀林鄉合歡山每到雪季,遊客多、意外也多。花蓮慈濟醫院今年承辦合歡山雪季醫療任務,將自元旦起與門諾醫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在元旦、春節及週休等假期,在合歡山莊及南投縣的昆陽派出所設置醫療服務站,希望透過緊急醫療照護,保障病人的權益並減少災難帶來的傷害。 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風景區內的合歡山國家森林風景區是夏天避暑、冬天賞雪勝地。合歡山雖不是台灣最高的山,卻是台灣最容易下雪的山區,因為地理位置匯聚立霧溪的水氣,只要溫度夠低就會降雪,在今年十二月五日,已降下入冬以來第一場瑞雪。 合歡山在還沒有設置醫療站以前,幾乎每遇到雪季,都會有遊客死亡的不幸事件發生。八十七年十二月底,花蓮慈院急診部主任胡勝川應太魯閣國家管理處邀請,首度來到合歡山莊進行假日雪地醫療。胡勝川主任說,當時因為高山症、墜落往生者時有所聞,而墜落的原因往往多是因高山症引起頭暈所致,因此唯有預防高山症才能治本,保護遊客生命免受威脅。 當時扛起假日雪地醫療的胡勝川主任,儘管面臨只有交通費、沒有任何經費支援的情況下,仍以慈濟人「哪裡有難哪裡去」,結合個人的力量、人脈和慈濟資源,執行合歡山雪季假日緊急勤務,直到九十四年冬天,由衛生署提出「醫療發展基金獎勵」,經花蓮縣衛生局向衛生署申請,由花蓮縣四家醫院共同守護高山醫療,並連續有兩年在雪季的每一天提供二十四小時待命。 今年經評估因合歡山遊客仍多集中在假日,在考量有效運用資源等條件下,雪季醫療的服務也以週休二日等假期為主。胡勝川主任表示,歷年在合歡山雪季醫療的診斷統計仍以高山症最多,約有六成,再加上常見疾病感冒、腸胃炎、暈車等病症即達九成的病人,病人中以高山肺水腫最嚴重,幸經在供氧、投藥,在醫療站觀察一夜,通常隔天早上即可恢復體力。 花蓮慈院院長石明煌指出,花蓮慈院出勤的人員除了自假參加外,不僅出勤的醫師都是完成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訓練,護理人員也完成急診創傷訓練課程(ETTC),都是專業的急救醫護人員。石明煌還背起裝滿加護急救器材的背包,他強調,在寒冷的高山,醫療諮詢缺乏,因為有醫療站,萬一有傷患無法移動,醫護人員也可就近協助。 醫療站有可依攜帶式的呼吸急救裝備、創傷急救裝備、加護急救裝備、生理監視器、心電圖、電擊去顫器、頸圈、頭頸部固定器組、軀幹固定器組等,以及氧氣製造機及相關配件。胡勝川說,非假日期間雖然沒有醫護人員駐站,但氧氣製造機等相關配備仍留在醫療站,遊客萬一發現有頭暈、無力、想吐等高山症症狀,也可趕快到醫療站使用氧氣,改善不適。 花蓮慈院承辦今年合歡山雪季醫療任務,自元月一日起到三月一日,元旦連續假期、春節連續假期、及週休二日假期,將由慈院、門諾醫院、署立花蓮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的醫護人員輪流出勤,守護合歡山上遊客的健康。昆楊急救醫療站由埔里基督教醫院承擔。

傻瓜電擊器聰明又安全 跨年晚會與您見面

傻瓜電擊器聰明又安全 跨年晚會與您見面#急救

您聽過傻瓜電擊器嗎?說它傻瓜?其實它可聰明的呢!正確的名字是「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將在今年跨年晚會的大型活動中讓它與您見面。根據衛生局統計室資料顯示,臺北市民96年度死亡人數1萬4,486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由95年的第3名,躍居第2名(惡性腫瘤居首位)。而心臟疾病中常見之急性心肌梗塞及突發性的心臟停止,近半數在送達醫院前就死亡了,致死的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而心室纖維顫動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電擊。大家都知道CPR口訣是「叫叫ABC」,今年行政院衛生署修正成「叫叫ABCD」,所謂的「D」也就是「電擊(Difibriator)」,大部份成年人突然心跳停止的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其最有效的方式是在5分鐘內儘速給予去顫電擊,可以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目前北市衛生局已積極推動本市人口密集且人口流量大的大型公共場所(如捷運站、臺鐵、高鐵、地院、機場、超高大樓等)設置AED,並將輔導有意願之大型公共場所設置,且已辦理該等場所工作人員教育訓練課程【97年10月份辦理2梯次CPR加AED教育訓練,訓練對象包含捷運公司、臺鐵、松山機場、故宮、臺北地院及市政府一級單位之職場工作人員,共計164人參訓,合格147名(通過率達90%)】,另完成「公共場所設置全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管理規範訂定,供設置關機依循。即將到來的大型活動-跨年晚會,鑒於每年跨年演唱會群眾聚集,為使預估40萬人潮能歡渡倒數,特於晚會週邊的7處醫護站增設由飛利浦公司捐贈3臺及中興保全集團贊助4臺,共7臺AED,讓參與活動現場之民眾及工作人員更安全。97年度臺北市衛生局辦理急救技能心肺復甦術(CPR)訓練共計1,474場次,參訓人數達8萬7,704人,其中里鄰長急救技能心肺復甦術(CPR)訓練,共計122場次,參訓人數5,216人,通過認證授予獎牌名單共計326人。期望98年度里鄰長參訓心肺復甦術(CPR)時配合加入「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之訓練,以達建立社區資源里鄰安全網絡,藉由推廣社區救命志工,維護市民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