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食品不安全 天然料理降洗腎發生率

食品不安全 天然料理降洗腎發生率#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高達13%,可謂是台灣新國病,且目前正值於食品安全不斷出問題的時刻,更要食用簡單健康料理,減少使用加工製品,降低洗腎發生率並注重腎臟保養,可由定期檢查開始做起,建立保健觀念、輕鬆愛腎。內科部暨腎臟內科主任陳殷正表示,食安屢出包,因此選擇天然食材,加蔥蒜等自然調味的簡單料理,可大為降低腎臟負擔,且減少食用加工製品,就能減少化學成分的傷害;台灣洗腎的高發生率,和不當食品添加物直接、間接造成腎臟的損傷,恐脫離不了關係。除了政府需加強食安的查察,以確保國人食的安全外,民眾對吃的選擇也要反璞歸真,不要一味追求名貴好吃,「天然ㄟ尚好」吃得簡單、也能吃得健康。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林水龍表也表示,慢性腎臟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等到發現時,腎臟已有相當程度受損,沉默的殺手常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定期篩檢的觀念就顯得十分重要,民眾可透過醫院舉辦的衛教宣導活動,更清楚深入的瞭解慢性腎臟病,進而降低發生率。三高和腎臟病友 日常應力行病情和飲食控制腎臟內科吳明燦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病友平時應注重腎臟保養,包括水分、鹽分的攝取、天然食品的使用、慢性病的控制與適量蛋白質的補充,如此一來,就能減少腎臟負擔,做到基本的腎臟保養。且三高族群之高危險群,也應定期進行驗血、驗尿、量血壓、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並規律的追蹤檢查,預防腎臟病的發生,若能有效控制病情、及早發現腎臟功能異常,及早開始腎臟防護,就能改善腎臟病預後,減少洗腎的發生。

食安連環爆 成立「學界聯盟」守護

食安連環爆 成立「學界聯盟」守護#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食安事件層出不窮,為杜絕不良產品,食品藥物管理署擬成立「食品安全守護聯盟」,將結合各大專院校食品與營養相關學系及政府的力量,共同維護國人健康及食品安全。近年來,由台灣一波波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發現,食品安全把關工作單靠政府力量是無法達到全面性的防護,食藥署將於明年初邀請各大專院校食品與營養相關系所青年共同成立「食品安全守護聯盟」,運用其所學專業知識,希望除了促使業者自律外,更能使不良產品無所遁形,提升食品衛生及安全。納入學界專業知識與力量 提升食安統計指出,全台食品與營養相關大專院校計37所學校、139個系所,學生人數約1萬8633人。食藥署成立的「食品安全守護聯盟」,主要任務包括:協助訪查各項販售通路的食品標示、協助食品衛教宣導活動、協助訪查食品場所是否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和市面上違規產品是否確實下架、與協助衛生局稽查人員相關業務等項目。 食藥署表示,食品衛生管理法於今年6月21日修正施行,違者最重刑責無期徒刑,得併科最高2000萬元罰金,並希望透過食品與營養相關科系專業人員參與的力量,讓食品安全向上提升。

消基會舉辦研討會 為台食安把脈

消基會舉辦研討會 為台食安把脈#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今年5月起至今,台灣已發生5起重大食品安全風波,如毒澱粉事件、過期工業用原料違法添加至食品、胖達人香精風波、山水米以劣質米偽賣販售等,曾幾何時國人引以為傲的「MADE IN TAIWAN」,變成了黑心商品的代名詞?!為此,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將於16、17日舉辦為期兩天的「食管法修正後的食品安全再出發」研討會,希望能為台灣食品安全問題把脈、替消費者找回信心。研討會將邀請衛生福利部、行政院農委會、行政院消保處等行政主管機關、司法立法機關(法務部、立法院等)、學術界及產業界,以及關心此議題的各界社會人士,一起深入研討,從台灣食品安全管理上的盲點與缺失、食品標示、檢驗制度的檢討、各主管機關的行政管理、食安事件中法律問題等層面進行討論,彙整具體可行的建議,供政府單位與產業界參考。業者、行政機關雙面進行檢討 提供消費者知的權利一連串的食品業者使用問題原料、食品認證把關不嚴、宣稱不實等問題,讓台灣食品危機震撼彈一枚接一枚,不只消費者心慌意亂、更炸得政府有關單位措手不及。從上述食安事件可以發現,台灣向來足以為傲的食品產業,其實對於食品衛生與安全管理,打從生產源頭開始的每一個環節,都存有產業道德淪喪、紀律敗壞、依法行政意志薄弱與執法不力的種種重大缺失,亟待整頓與改善。消費者面,從接連的食安問題事件觀察,所謂老字號、大廠牌、通過認證的商品並非百分之百品質保證,造成消費者人心惶惶,面對市售琳瑯滿目的食品不知從何下手,更擔心「毒從口入」,消費者「知的權益」與「食的安全」面臨蕩然無存的危機。在政府相關單位與司法體系方面,近來重大食安問題都是已經存在一段時間才被發現,表示政府機關在抽驗商品、對食品原料供應商的管理與查驗之責等工作,未能全面落實,才讓台灣充斥食品危害。因此消基會特舉辦研討會,擬出具體可行的建議,讓產業、官方、消費者有法可據,提升台灣的食安防護網。

中秋是集體腹瀉日?小心烤肉食安

中秋是集體腹瀉日?小心烤肉食安#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秋節是集體腹瀉日?根據衛生署公布集體中毒的統計指出,中秋節當週平均腹瀉急診比例均比前一週增加,顯示出中秋節烤肉活動和腹瀉案件恐有關聯!因此萬芳醫院舉辦健康講座提醒民眾中秋烤肉時,更應注意食物處理與保鮮,讓中秋佳節過得開心又健康。腹瀉人數多 恐是烤肉流程出包 往年統計指出,2009、2010及2011年中秋節當週平均腹瀉急診百分比分別為4.21%、5.05%和5.56%,均比當年中秋節前一週增的急診率增加;萬芳醫院消化內科姚振榮醫師表示,烤肉食材若保存不當、肉品沒有烤熟或生熟食未分開處理,容易感染各式病毒和細菌,造成腹瀉。姚醫師說明,中秋節不只是烤肉節,更是一年一度的集體腹瀉日,食材處理不當、未烤熟或生熟食交互汙染所造成常見感染源,如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腸炎弧菌以及霍亂弧菌等,會造成腹痛、水瀉、頭痛、發燒和嘔吐的相關症狀。食材新鮮、處理得宜、避免交叉感染 中秋快樂又健康因此提醒民眾,烤肉前需將食材洗淨、肉品烤熟食用,減少食物中毒的機會,並將肉類、海鮮、蔬菜等分開處理、生熟食應區隔,降低食材交互汙染的機會;未使用完的食材也應冷藏保鮮處理,再次食用時充分高溫加熱,讓烤肉佳節吃的安全健康。若是不幸感染腸胃道細菌或病毒,務必盡快就醫,並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和電解質不足;除此之外,烤肉和烤肉醬多為高熱量和高鈉食品,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恐是一大負擔,應酌量攝取。

吃熟食小心! 便當大腸桿菌超標

吃熟食小心! 便當大腸桿菌超標#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熟食買了隨手吃好方便,可是食品安全實在堪慮!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查50件即食熟食,檢驗超商關東煮的防腐劑含量及其他產品的衛生指標菌含量,結果有2件便當食品初抽、複抽都不符合衛生標準,不合格率為4%。初次抽查結果共有5項產品不符規定,其中3項產品業者在期限內改善,複查時以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的規定。唯有大潤發的和風雞腿便當與家樂福的排骨便當,在複查時仍驗出大腸桿菌超標,台北市衛生局依法開罰,可處新臺幣3~300萬元罰鍰。大腸桿菌不易致病 但可檢測產製過程衛生如果食材、器具、包裝過程遭受汙染,或水源不潔,都可能造成大腸桿菌數超標。衛生局表示,雖然大腸桿菌不是食品中毒病原菌,不至於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作過程是否有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衛生局呼籲熟食業者做好衛生管理,應選用新鮮食材、生食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開,避免交叉汙染。民眾在購買的時候也應該觀察食品外觀,注意色澤和氣味是否正常,購買後應立即食用完畢,以免細菌在常溫之過度滋生,影響身體健康。

又檢出動物用藥殘留! 烏骨雞、鐵蛋下架

又檢出動物用藥殘留! 烏骨雞、鐵蛋下架#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繼上個月知名超市洗選蛋驗出動物用藥殘留,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屬與衛生局執行102年度市售食品殘留動物用藥監測計畫,檢驗112件禽畜產品,又有18件不符規定,其中包括烏骨雞、雞蛋、鹹鴨蛋、鐵蛋及滷蛋等產品。不合格產品已下架,衛生與農政單位繼續追查上游廠商。不合格的檢驗名單已通知各地農業單位與衛生局,地方衛生局繼續追查供應來源,以及動物用藥殘留原因,並檢查禽畜養殖環境是否遭受汙染。已有3家雞蛋業者遭農政單位開罰3萬元,其他15家業者仍在追查當中。為了確保飲食的衛生與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在選購處禽水產品時,最好選擇來源標示明確、有產銷履歷驗證標章的產品,也呼籲養殖戶應遵守動物用藥管理法用藥,讓民眾能夠安心食用。

你家塑膠容器耐熱嗎?產品標示報你知

你家塑膠容器耐熱嗎?產品標示報你知#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家裡沒吃完的飯菜放在保鮮盒裡,隔天可以直接加熱嗎?隨身帶水壺補充水分,最高可以裝到幾度的熱水呢?這些每天都會遇到的小問題,其實在器具上都應該能夠找到答案。食物藥品管理局近年來逐步要求塑膠類食物器具業者,必須要產品上清楚標示材質、產地、耐熱程度等資訊,避免消費者不當使用,產生中毒危機。繼101年推動重複性使用之塑膠類食品容器的標示管理,今(102)年7月21日起,第二階段的一次性使用之塑膠類食品器具標示管理即將上路。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塑膠類的食品器具、食品容器、食品包裝,日後都應清楚標示產品名稱、使用材質、耐熱溫度、原產地、重量/容量,及製造日期等。只要產品資訊透明化,就不怕消費者勿用、過度加熱,產生中毒疑慮。依標示正確使用 就不怕中毒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標示字體的長度與寬度不能小於2毫米,印刷及打印的方式也不能退色或脫落,違者可依法辦理。民眾日後購買奶瓶、保鮮盒、水壺等塑膠類容器,可以注意包裝上的印刷或打印、壓印標示,了解每種產品的使用方式。另外,食藥局提醒,若食品容器已經標明是「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就不應該重複使用。

服貿協議=黑心食品輸入?食藥局:非事實

服貿協議=黑心食品輸入?食藥局:非事實#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兩岸服貿協議開放中國餐飲業盡入台灣市場投資,民眾憂心大陸的黑心食品會因此流入台灣食品市場。食品藥物管理局澄清,服貿協議並非無條件打開進口大門,食品在輸入市場之前,必須經過查驗合格,才能在台販賣,因此籲民眾勿擔憂。食藥局說明,服貿協議是打開餐飲業的投資通路,並不等於「食品輸入」,任何國家食品要入境我國前,都必須申請查驗,若不符合台灣食品衛生管理法的相關規定,食品仍不得輸入販賣。因此,中國大陸的食品輸入並不會因簽署服貿協議而有任何特殊標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