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

冬天就是要吃鍋?當心鈣流失 高血壓找上門

冬天就是要吃鍋?當心鈣流失 高血壓找上門#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時序漸漸進入冬天,不管氣溫冷或熱,國人對於鍋物總是情有獨鍾,根據經濟部統計,火鍋市場規模就超過百億元,然而醫師提醒,吃鍋的同時除了容易吃下高熱量外,還要注意攝取過多鈉,導致鈣離子加速流失,甚至高血壓提早報到!鈉攝取過多利尿 當心血鈣一併排出中英醫院醫務執行長陳柏臣醫師說明,鈉主要的作用是調節體內的水分平衡,當鈉攝取過多時,就會想要排尿,而血鈣也是從泌尿系統排出,所以一但鈉攝取過多進行排尿時,血鈣就會伴隨著尿液一起排出體外。血鈣不足 血管阻力上升恐致中風血鈣可以調節體內血管肌肉細胞的活動,一旦攝取不足或流失過多,會引起血管的平滑肌收縮增強,血管直徑縮小,加大血管阻力,血液為了要通過,則需要加大壓力,使血壓升高,長期下來就形成高血壓。因為長期血壓偏高,會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中風、腎臟病的機會越大,嚴重者更可能會危害性命。根據衛服部食藥署資料顯示,男性國人平均每日鈣攝取量僅504mg,女性則只有496mg,僅達建議攝取量1000mg的一半,使得鈣入不敷出的情況日漸嚴重。門診中更發現有不少民眾,平時雖注重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卻因鈣攝取不足而引起高血壓的情況。醫師呼籲,攝取足夠的鈣質,可使血鈣保持正常平衡,避免血管平滑肌的痙攣,進而達到有效預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壓的目的。稀釋湯底、醬料 預防血鈣流失另外,營養師宋明樺也表示,坊間火鍋餐廳使用的湯底,大多有非常高的鈉含量,再加上加工火鍋料,以及吃鍋不可或缺的醬料,都是容易導致攝取過多鈉的元凶,一餐吃下來可能就超過一整天的建議攝取量,她也表示,可以將湯底換成一半的含高鈣牛奶,或是把醬料加水稀釋,都是既可以吃到美味,又能預防鈣流失、高血壓上身的撇步。

雙缺!9成國人維生素D、鈣不足 骨鬆恐找上門

雙缺!9成國人維生素D、鈣不足 骨鬆恐找上門#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更年期後婦女,容易因為鈣質快速流失而導致骨質疏鬆,然而想降低骨鬆、骨折等風險,光是增加鈣質攝取還不夠,必須與維生素D同時進行補充,因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元素,卻有高達9成以上民眾維生素D及鈣質攝取不足,讓自己身陷骨鬆危機中!31歲以上 每日應攝取1千毫克鈣國際骨鬆學會在今年加強呼籲各年齡層均須重視鈣質、維生素D以及蛋白質的攝取以存骨本。根據最新調查顯示,曾發生骨鬆性骨折的停經後女性中,有高達86.6%維生素D攝取不足;但光補充維生素D還不夠,國外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須與鈣質同時進行補充,才能更進一步降低骨折發生的風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陳芳萍理事長指出,鈣質與維生素D在骨骼保健上缺一不可,但國人在鈣、D兩大骨骼健康營養素的攝取上卻仍明顯不足。根據國健署建議,31歲以上成人,一天需攝取1000毫克的鈣,但台灣成年女性卻普遍未達標,其中31歲至50歲的女性鈣攝取不足比例高達9成4;調查亦發現,19歲以上國人更有將近9成8維生素D攝取不足,與鈣質缺乏情況不相上下。維生素D助鈣吸收 不足恐致代謝症候群陳芳萍提醒,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元素,但維生素D較難透過日常膳食足量攝取,因此建議民眾應養成看產品成分標示的習慣。以國內成年女性平均一天僅攝取563毫克的鈣質來說,牛奶更能幫助國內女性補充所需鈣質,每日建議攝取2杯250毫升高鈣牛奶,幫助維持骨骼與關節的健康。此外,過去《優活》報導,國人維生素D嚴重不足,其中又以女性、越年輕者問題越嚴重,對此,心臟科蔡忠文醫師表示,維生素D攝取不足,恐增加代謝症候群、骨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所以,除了牛奶外,建議民眾也可多吃黑木耳、鮭魚、秋刀魚等,此外每天至少曬10~15分鐘的太陽,且不能防曬,才能有效補充維生素D。

補鈣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專家:兩者無關

補鈣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專家:兩者無關#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坊間盛傳,民眾攝取過多鈣片反傷身,易引發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造成民眾對鈣質攝取產生疑慮。對此,澳洲知名內分泌免疫教授Richard Prince駁斥這項傳聞,並於近期舉辦的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研討會上,發表針對鈣片與停經後婦女心血管疾病相關性所做的18份研究整合分析。內容指出,鈣質與停經後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他更進一步補充,每日攝取鈣質大於1,000毫克及4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比平日沒有習慣攝取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可能更低。提醒民眾莫因錯誤迷思,而忽略平日補充鈣質的重要性。過去有些研究指出過度補充鈣質可能提高心肌梗塞的機率。Richard Prince解釋,這些研究中有3項疑慮;第一是統計數據、第二是針對心絞痛的病因歸納及解讀不夠完整、第三則是結論不夠明確。事實上,根據Prince研究團隊10多年來收集各國報告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皆顯示鈣片攝取不會增加年長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有關攝取鈣片與心血管鈣化有關的謬誤傳聞,中華民國骨鬆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解釋可能與患者本身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有關,血管發炎進而產生血管鈣化現象,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恐慌!台灣「欠鈣」族高達9成 男性骨折率位居亞洲之冠!然而,仍有部分民眾擔心鈣補太多可能造成疾病風險?Richard Prince說:「應先擔心鈣質攝取不足。」他強調,若鈣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身體正常控制的能力,導致血中鈣濃度發生變化。當血液中鈣濃度過低時,骨骼內的鈣會被提取到血液中,以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若此情況持續發生,骨骼容易變得疏鬆、脆弱甚至引發折斷危機。陳芳萍醫師也強調,近年來觀察發現,國人骨折率仍居高不下,不僅高達9成國人為欠鈣族,男性骨折率甚至高居亞洲之冠,顯示國人的骨質問題已成未來重大健康隱憂。衛福部:每日鈣質應攝取1,000毫克根據調查顯示,國人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男性為612毫克,女性563毫克,都不及衛生福利部每日建議的攝取量1,000毫克,若鈣質攝取不足,恐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風險。陳芳萍醫師表示,尤其是停經後婦女、外食族及高齡長者,更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她解釋,婦女停經後因雌激素的缺乏,使得骨骼中的蝕骨細胞,沒有受到抑制,骨質會加速流失,最後造成骨質疏鬆症,建議婦女補充足夠鈣質及維生素D,才是保健骨骼根本之道。陳芳萍醫師建議,要瞭解自己的骨質狀況,每年可固定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飲食的部分,成人一天需攝取的鈣質約1000毫克及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鈣質的攝取以天然食物為主,但是現代人大多外食無法完整攝取足夠鈣質。建議以鈣片的方式補充,一天攝取量以600毫克鈣質加上400IU維生素D為基準,彌補飲食中鈣質以及維生素D的不足,才能避免骨質疏鬆找上門。

別亂「鈣」!6成民眾分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

別亂「鈣」!6成民眾分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吳太太今年45歲,一年前開始覺得上下樓梯困難及膝蓋痠痛,原以為是骨頭問題,因此自行攝取一堆鈣片及牛奶,反而使病情越來越嚴重,就醫後才發現是關節炎應該補充葡萄糖胺,但因錯誤的方式而使症狀加重,悔不當初。長庚醫院骨科部陳文鈐醫師表示,關節炎是軟骨磨損造成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則是骨頭強度降低,兩者症狀及保養方式截然不同。近年來,診間也發現有近6成的民眾無法完全辨別兩者症狀,導致錯誤治療。呼籲民眾,一旦發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對症下藥,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近6成民眾搞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陳文鈐醫師說明,大部分民眾容易混淆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診間統計也發現,高達6成以上的病患無法完全辨別兩者症狀。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造成關節僵硬或疼痛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症則是因為骨質流失,造成骨頭強度降低,因此容易骨折或跌倒,兩者發生原因不同,症狀表現也完全不同。走路關節會痛是關節炎、容易骨折是骨鬆症到底該怎麼分辨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呢?陳文鈐醫師解釋,分辨方式相當簡單,只要發現關節緊繃或痠痛,像是走路膝蓋會痛、上下樓梯膝蓋無力,甚至年輕族群使用電腦坐姿不正,造成頸肩痠痛等關節疼痛狀況,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而骨質疏鬆症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到後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跌倒或骨折,就好比是一棟海砂屋,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所以被稱之為無聲無息的殺手。關節炎初期可補充葡萄糖胺,骨質疏鬆多曬太陽補充鈣質陳醫師表示,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可透過葡萄糖胺,讓軟骨的增生以減低軟骨的磨損,到中後期就可能得施打玻尿酸或更換人工關節;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應多曬太陽及攝取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補充維他命D及鈣質,尤其亞洲地區年過30歲以上的女性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民眾應定期做骨質檢測,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呼籲,健康的身體維繫於良好的骨關節系統,保健應同時兼顧骨骼、肌肉與關節,三者的保養缺一不可,才能擁有靈活的活動力。

學童普遍鈣不足 補鈣首重吸收率

學童普遍鈣不足 補鈣首重吸收率#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鈣質被認為對骨骼結構與代謝最為重要,也是一般人最易缺乏而影響骨骼健康的營養素;然而現代忙碌生活型態大多外食,導致許多家長及孩童很難從一般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量。生策會表示,如果擔心從一般食物中會攝取不足,選擇補充含鈣之保健食品也成為家長維持家人骨本的方法之一。 「缺鈣」已不是中老年的健康危機,「缺鈣」不僅可能影響生長發育,並且增加日後骨質疏鬆的機率。在攝取食物容易取得的地方,SNQ推廣中心李麗美營養師建議,學齡期孩童每日應攝取2-3杯牛奶,補充每日所需鈣質(一杯牛奶240C.C.含270毫克鈣質),適當曬太陽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此外運動及充足睡眠也是骨骼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小魚乾、黑芝麻也可補鈣若孩童有乳糖不耐症或不喜歡飲用牛奶,家長也可以讓孩童多食用小魚乾、黑芝麻、海帶及芥藍菜等,含鈣質豐富的食物獲得。如果學童有諸如偏食或無法充分獲得前面鈣質來源時,那麼就建議適量的補充含鈣保健食品。生策會副執行長謝定宏指出:鈣補充應著重於吸收率,購買含鈣補充品時,不一定要看其含鈣量的多寡,而是要考慮到它的吸收率;例如檸檬酸鈣的吸收率較市面上普遍的碳酸鈣好。另外乳酸鈣多存在奶製品中,也比較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SNQ推廣中心陳宛蓉組長表示,在「SNQ國家品質標章」通過之含鈣保健食品共有28件,劑型的設計從過去大顆不易吞食到近期有軟膠囊、粉劑及飲品;甚至也為預防孩童肥胖,也設計出低脂乳製品,因應不同的飲食習慣,依照業者的設計來達到每日所需,也讓民眾能有更多的選擇性。

缺乏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防曬乳惹的禍!

缺乏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防曬乳惹的禍!#鈣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2005年至2008年國民健康局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全台七成以上女性都缺乏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其中以19歲以上44歲以下民眾最為嚴重,缺乏比率高達七成五!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缺乏維生素D的因素有很多,如未從飲食中攝取到足夠之維生素D,且愛美的女性要特別注意,天氣熱就會擦防曬,不過防曬係數只要達SPF 8就會阻止人體90%的維生素D製造,若防曬係數達SPF 30,更幾乎會完全阻止人體製造維生素D!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醫師楊榮森表示,骨質疏鬆症為骨骼本身因骨質(鈣、磷、鎂)流失,骨骼內骨小樑數目減少、瘦小化,造成骨骼本身密度減少,硬度降低、脆弱化,骨骼陷於容易骨折之現象。楊榮森說,骨質疏鬆症無明顯臨床症狀,經常被忽略,往往當家中長輩們骨折就醫時才驚覺早已罹患骨質疏鬆症,相當於乳癌末期。楊榮森進一步指出,台灣男性髖部骨折病患在一年內的死亡率為22%,女性則為15%。髖骨骨折後,未能完全自立生活而需長期照護,且經常再度發生骨折。脊椎骨折則會引起背痛、駝背、身高變矮,嚴重者影響肺功能和消化系功能,甚至死亡。而腕部骨折經常造成局部變形,影響日常生活。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詹鼎正醫師表示,台灣民眾在乎「骨鬆」也重視「補鈣」,但若缺乏維生素D,天天補鈣其實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為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吸收鈣質、調節副甲狀腺素濃度以減少骨質流失,也確保骨骼進行正常更新與礦質化,增加骨密度。此外,維生素D可促進肌肉組織發育,改善肌力並減少跌倒和骨折的風險。陳欣勵則建議民眾以食補方式補充不足的D,如乳製品或魚類。但別忘記補充維生素D時,也要搭配充足的鈣,才有相乘效果。(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撤骨鬆退骨折 就「要」D、鈣

撤骨鬆退骨折 就「要」D、鈣#鈣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骨折骨鬆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愛漂亮的女性朋友也要小心成為骨鬆骨折高危險群,俗話說「一白遮三醜」,不少女性拒絕曬太陽,但骨鬆學會秘書長詹鼎正指出,人體維生素D有80%來自陽光,建議一般民眾要預防骨鬆骨折就要注意維生素D以及鈣的攝取;而已經骨鬆的民眾則是「藥、D、鈣」,即骨鬆藥物、維生素D、鈣,三管齊下才能預防發生二次骨折。雖然鈣質是人體骨骼的主要成份之一,但若缺乏維生素D,補充再多鈣質,也無法為人體吸收,因此維生素D是提升骨密度的關鍵。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成人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800IU至1000IU。台灣雖處日照充足的中低緯度,但國人普遍日曬時間不足,或人體曝曬面積不夠,都無法攝取足夠維生素D。怎樣攝取維生素D、要攝取多少劑量?詹鼎正說,合成維生素D除了日曬之外還可以透過營養品來補充,由於維生素D直接從食物中攝取較有難度,不像鈣可以從牛奶及其它食物攝取,他特別提醒在攝取維生素D的營養品時,要注意每天不要超過每日的安全劑量上限2000mg,以免對人體器官造成負擔。另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教授表示,由於冬季進入骨折高峰期,尤其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之死亡率女性約為15%,男性則高達22%,因此「抗折」是骨鬆患者治療首要目標。建議已發生一次骨鬆骨折的患者,應立即接受骨密度檢測,考慮使用藥物的必要,另補充維生素D或使用含維生素D的複合性治療藥物,積極提升骨密度,以避免再次骨折。(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健康有「鈣」念 幫助睡眠精神好

健康有「鈣」念 幫助睡眠精神好#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睡眠品質普遍不良,根據亞洲睡眠協會調查指出,台灣成年人約78%有睡眠障礙,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許多人的睡眠問題成因除了壓力外,也跟日常飲食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營養師說,適當補充鈣質,可以有效助眠,提升睡眠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黃允臻指出,一般人提到「鈣」,除了聯想到骨質疏鬆症之外,其實「鈣」也跟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與傳遞有關,可以改善神經緊張,幫助情緒穩定,進而提升睡眠品質。倘若青春期學童缺乏鈣質,還可能易有注意力不集中,阻礙學習能力之虞。黃允臻提到,衛生署對國人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國小學童每天800-1000毫克、國中、高中學生每天12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但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鈣質攝取量普遍不足,成人與老人的鈣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五至七成,國人攝取量未達建議量者,竟高達八成以上。如何在日常飲食中,輕鬆增加鈣的攝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推出均衡美味的『鈣』高尚食譜,除了提供豐富鈣質外,還搭配一些快樂營養素,如維生素C(甜椒、油菜花、奇異果、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B群(全穀類、豆類、堅果類)、色胺酸(杏仁、起司、芝麻)、魚類(秋刀魚、鮭魚)、鎂(堅果類、豆類、全穀類、深綠色蔬菜)和錳(菠菜、豌豆、萵苣)等,讓營養更均衡豐富,活力滿分!黃允臻還提醒大家,牛奶雖然含有豐富鈣質,但也含有蛋白質,過多的蛋白質會造成身體鈣質流失,所以牛奶不可當開水喝。此外,喝過量的茶及咖啡,會因單寧酸而阻礙鈣的吸收,建議以鮮奶取代奶精粉或奶油球。含磷過高的碳酸飲料及加工食品(如香腸),也會增加鈣質排出,除了食用富含鈣質的食物外,同時也要搭配運動、曬太陽,讓身體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