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

老人家下腹反覆疼痛 腸道病變機率高

老人家下腹反覆疼痛 腸道病變機率高#大腸直腸癌

近年來,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日漸攀升,民眾聞之色變。花蓮慈濟醫院推動腹腔鏡手術,不但能夠縮小傷口,降低疼痛度,對於老人的術後復原也特別有利,近年來已有多位八十多歲罹患大腸直腸癌的老人家受惠,其中高齡九十六歲的陳阿嬤就是腹腔鏡手術個案中最年長的病人。 花蓮慈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大腸直腸癌好發於高齡老人,但是很多家屬聽到要動手術,都會覺得年紀大動了手術會更糟,因而放棄開刀治療,真的非常可惜。一般來說,為了考量患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手術會依照患者的狀況進行評估,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方式可分成三種,分別為直接切除腫瘤;或是切除腫瘤並裝置人工造口;若是患者的年齡太大也可嘗試改以不切除腫瘤的方式利用人工造口取代排便的功能。 傳統的大腸直腸癌切除手術需要將整個肚子打開,傷口較大、恢復速度也較慢;若可以進行腹腔鏡手術割除癌細胞,手術時間只需二個小時,也將傷口縮小為三公分左右,並能夠降低併發症的發生,術後約五至七天就能復原得非常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腹腔鏡手術的傷口小,相對的對於腫瘤大小也有一定的限制,最好是以不超過五公分為宜。 糠榮誠指出,家裡老人家一旦有下腹反覆疼痛的情形,一定要到醫院檢查,通常會與腸道病變或長腫瘤有關,愈早發現,治癒的機率也愈高。另外,若發現排便習慣改變或是排便異常出血,都是屬於不正常的現象,應盡快就醫找尋答案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糠榮誠說,大腸直腸癌幾乎都是由息肉演變而成,若在初期息肉發現時將它切除可降低癌症發生,且文獻報告顯示透過大腸直腸癌篩檢,有將近60%的病患可以免死於癌症。他建議,年過五十歲的民眾至少實施ㄧ次大腸鏡檢查,直接掛大腸直腸外科門診,透過簡單的腸癌篩檢,即可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威脅,確保健康的生活品質。

腸道手術後休養 首重飲食保健

腸道手術後休養 首重飲食保健#大腸直腸癌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在96年的統計,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已經高居癌症的第三位;因為現代人飲食偏好精緻食物、高脂肪、高熱量等等食物,增加了罹患大腸癌的機會。然而腸道是我們身體內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是人體中消化及吸收營養的最主要場所,需要我們好好愛護我們的腸道系統。萬一我們的腸道出現了問題?生病了!如腫瘤、潰瘍、阻塞等等病灶問題時,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做手術切除,在手術後需要有一段的時間讓腸子傷口癒合,逐漸地讓腸道功能恢復。然而在手術後營養恢復的過程,是決定病患能否早日恢復健康的關鍵,護理人員此時扮演相當重要角色,這個過程需要靠病人本身、家屬、醫生、護理人員共同來努力。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三樓外科病房 - 陳美秀護理長表示,在病房照護接受腸道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後,都會有一條鼻導管來引流胃腸道的分泌物及血水,避免脹氣,一般都會存放3-5天左右(因人而異),這一段時間只可以喝一點水潤潤喉;雖然有管子經過喉嚨很不舒服,但是千萬要忍耐,此時是攸關腸道傷口的癒合,重點是讓胃腸道可以充份的休息;如果順利度過這幾天,接下來醫護人員會視各人習慣及適應情況隨時調整飲食內容,讓你順順利利的恢復正常飲食,回復正常的體力。陳美秀護理長提醒,此外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如下:1.喝水或吃東西需要搖高床頭30度,避免嗆到。2.食物調配須採漸進方式,由清淡而濃稠,漸進採用低渣,體積小,易消化、溫和性的飲食為主。3.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產氣的食物,勿吃太鹹或太油的食物。4.飲食攝取量應採少量多餐、細嚼慢嚥,視腸胃道適應情況,增減攝食量。5.體重不足或攝食狀況不佳,可利用巿售的營養配方來補充熱量。6.當出現腹脹、痙攣、腹痛、噁心、嘔吐等現象,應告知醫護人員。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大腸直腸癌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已成為國人主要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則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每年造成的死亡數約4000人左右,佔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0%,且大腸直腸癌的罹患人數在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間,增加了約七成,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約有1/3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在確定診斷時,已出現轉移(第四期),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低於5/%,相對地,若能早期發現,則存活的機會相當高,第一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達90%,因此認識大腸直腸癌的致癌因子,且定期接受篩檢或監測,是遠離大腸直腸癌最佳的方法。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彥志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形成是多重因子所造成,包括遺傳、基因突變、致癌物質及飲食、生活習慣等交互作用而成。李彥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形成的主要模式,是從正常黏膜階段至腺性瘜肉,再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近年來已証實經由大腸鏡瘜肉切除及其後的監測,可大大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達90%。 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應多吃蔬菜、水果、穀類等高纖食物且多運動、少吃脂肪類或卡路里高的食物,避免抽菸、少喝酒,將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李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包括: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疾病、先前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及二位(或以上)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等,應更密切篩檢或監測及給予必要的處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