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預防腸病毒 環境消毒可用漂白水

預防腸病毒 環境消毒可用漂白水#腸病毒

隨著暑假進入尾聲,腸病毒疫情可能在開學後引發流行。醫師提醒,家長應多注意家裡孩童健康,並且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以免感染腸病毒。日前嘉義縣通報一名腸病毒重症個案,是今年全台第四起腸病毒重症確診案例,今年四起腸病毒重症確診案例中已造成一名患者死亡。大林慈濟醫院小兒感染科王俊隆醫師表示,根據疾管局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雖然目前重症個案數和往年同期相比較低,但由於今年腸病毒疫情較晚,且暑假即將結束,開學後的腸病毒群聚感染不可不慎,提醒家長須密切注意家中五歲以下的孩童的情況。該如何避免感染腸病毒,王俊隆醫師強調,腸病毒是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造成幼童感染,建議家長先洗手再抱小孩。此外,玩具也常是幼童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絨毛玩具易提供病毒藏身的機會,容易在幼童把玩時,讓病毒有機會經由口鼻進入人體而感染,應加強絨毛玩具的清洗。成人患者通常都是無症狀帶原,容易在不自覺下傳染給家中幼童。延伸閱讀「預防腸病毒」: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968

北市加強稽核托育機構腸病毒通報 1托兒所挨罰

北市加強稽核托育機構腸病毒通報 1托兒所挨罰#腸病毒

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監測本市學校腸病毒感染人數及停課家數資料顯示,今(100)年度累計至第30 週共通報2,461人次,停課學校累計162家次;依據疾病管制局第30週(7/24~7/30)監測資料顯示,全國急診腸病毒就醫比率已達千分之6.78、臺北市為千分之7.48,疫情尚持續上升中,臺北區已出現第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案例,其中1例死亡,預估開學後學童彼此接觸互動更頻繁,將出現另一波腸病毒疫情。衛生局近日接獲民眾陳情松山區某托兒所幼童罹患腸病毒未通報,經該局查證屬實後,已進行處罰。衛生局再次提醒臺北市教托育機構,應依臺北市政府公告腸病毒通報規定落實通報作業,如發現有疑似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之學童時,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完成通報。鑑於部分補習班收置學齡前兒童,亦屬腸病毒易感染族群,故臺北市政府於7月19日新增公告將該類機構列為腸病毒通報對象。腸病毒具有高度傳染力,但藉由確實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可有效預防腸病毒感染。衛生局另呼籲家長若家中寶貝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一週,除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學童。如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專線23753782或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通報及諮詢服務專線1922;或至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疾病防治資訊/腸病毒疫情通報)查詢。

腸病毒進入高峰 家長該準備全面防堵

腸病毒進入高峰 家長該準備全面防堵#腸病毒

繼上周新增一重症死亡病例,衛生署疾管局發出警告,正式宣布腸病毒已進入流行高峰期,由監測資料顯示,北部及台北地區最為流行,皆已突破警戒值,並又新增一例腸病毒重症71型確定病例,患者為年僅3個月大的男嬰且住在台北地區,顯示腸病毒都是在人口密集區流竄,家長必須警惕並對家裡的孩童進行陸海空防疫大作戰。

手腳掌心出現小水泡又嘔吐嗜睡 當心得了腸病毒

手腳掌心出現小水泡又嘔吐嗜睡 當心得了腸病毒#腸病毒

疾管局日前發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合併死亡個案,一名1歲10個月女童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致死,疾管局預估今年9月開學後,可能會是腸病毒流行的高風險期。衛生署台東醫院小兒科20日表示,家長必須注意小孩的日常衛生,當孩童出現手腳掌心起小水泡、持續嘔吐、嗜睡等症狀,就要特別當心,要送醫觀察。衛生署指出,該名女童於5日發病就醫,經醫生診斷為疱疹性咽峽炎,出現發燒且食慾下降,8日住院時明顯出現活動力降低、嗜睡等症狀,9日凌晨多次咳嗽合併嘔吐,之後還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因為已經連續2年沒有明確的流行,以致於相當多的小朋友身上沒有71型的抗體,疾管局擔心今年9月可能會是腸病毒71型流行的危險期,提醒家長當心。衛生署台東醫院小兒科指出,腸病毒是經由口沫、或吃下含有遭病毒所污染的食物而傳染,因此家長要提醒小朋友在飯前飯後都要洗手,因為小朋友可能沒有洗手而抓食物吃,連帶將病毒吃下肚。台東醫院小兒科表示,當孩童出現手腳掌心起小水泡、持續性嘔吐、嗜睡、喉嚨痛吃不下東西、晚上睡覺時手腳會抽筋,甚至發燒等症狀,就要特別當心,必須送醫觀察。疾管局也開始進行相關的管制措施,並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的家長,要注意勤洗手、清潔以及各種玩具的消毒,盡量不要讓小朋友去公共場所玩耍,以免感染腸病毒。馬偕醫院提供資料顯示,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民眾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維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尤其是家有準媽媽或新生兒、幼兒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防範。˙酒精對腸病毒無效!洗手才是避免感染的王道˙醫師呼籲:腸病毒變身了,請小心!˙腸病毒好發期 手腳出現紅疹應注意

女童因腸病毒致死!家長應提高警覺 注意前兆病徵

女童因腸病毒致死!家長應提高警覺 注意前兆病徵#腸病毒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1日接獲1例1歲10個月女童腸病毒併發重症通報個案,衛生局發現該女童於5日因發燒就醫,8日再因出現活動力不佳、肢體無力症狀就醫,惟出現病情急速惡化,雖經醫院緊急搶救,仍不幸於9日死亡,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結果判定為受腸病毒71型病毒感染而引發重症死亡案例。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本年度截至第27週(7/3~7/9)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率已達千分之5.93,目前腸病毒疫情仍持續上升,社區中仍檢出腸病毒71型個案,且適逢暑假期間,衛生局提醒家長勿輕忽此波腸病毒疫情,應持續注意寶貝的個人衛生及加強洗手;而為減少可能與疑似病患密切接觸之機會,應避免幼童進出擁擠之公共場所。衛生局也已提醒臺北市各醫療院所加強腸病毒診治,及對營業場所提醒應加強兒童遊樂設施之清潔與消毒;並請幼托機構加強環境消毒與通報,以維護幼兒健康。衛生局特別提醒家長,如寶貝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特別注意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等,若有務必攜幼童前往各大醫院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通報及諮詢服務專線1922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專線23753782,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或至衛生局網站(腸病毒疫情通報)查詢。

今年首例 一歲女童染「腸病毒71型」死亡!

今年首例 一歲女童染「腸病毒71型」死亡!#腸病毒

夏季時家長常帶小孩出外遊玩,不過要特別注意衛生,避免快樂外出卻染疾回府!衛生署疾管局15日日公佈,台北市1名1歲10個月大女童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經醫生搶救和葉克膜治療仍回天乏術。據衛生署透露,該名女童於本月5日發病就醫,經醫生診斷為疱疹性咽峽炎,出現發燒且食慾下降,8日住院時明顯出現活動力降低、嗜睡等症狀,9日凌晨多次咳嗽合併嘔吐,之後還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疾管局指出,目前腸病毒急診比例有上升的趨勢,其中社區流行病毒株以約占90%的克沙奇病毒為主,而腸病毒71型僅占1%。但過去重症或死亡個案多為感染腸病毒71型,因此提醒民眾千萬不可輕忽,尤其家中若有5歲以下幼童更應隨時注意健康與衛生狀況。衛生署建議,家長可教育孩童洗手5時機,包括「用餐前」、「如廁後」、「擤鼻涕後」、「看病後」、「與小朋友玩之前」,並落實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便可大大減少罹患腸病毒的機率。由於腸病毒在50℃以上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以有效減少腸病毒傳播,當然最省錢的方式就是照射太陽光殺菌滅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