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腸病毒重症發展快速 把握黃金治療期

腸病毒重症發展快速 把握黃金治療期#腸病毒

近三週持續有腸病毒重症案例發生,疾管局提醒民眾,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幼兒有重症前兆務必立即送大醫院就醫。隨著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學童的互動增加,感染腸病毒的機會也因此上升,同時可能把病毒從學校帶回家,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兒;不論家長及學童,皆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時時正確勤洗手,學童如果生病,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課」的防疫觀念,以有效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臺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每年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歷年以腸病毒71型為造成重症及死亡之主要型別,今年8例重症個案皆由該型病毒造成,並有2人不幸死亡。目前急診就診的腸病毒個案比率雖呈現下降趨勢,但今年疫情較往年延後,且近期陸續仍有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發生,民眾及醫師千萬不可輕忽。疾管局提醒民眾,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病毒一旦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病程發展將十分迅速,所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務必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出現上述症狀時,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及時接受治療,以降低後遺症與死亡發生的機會。疾管局已建構完備腸病毒重症醫療網,指定全臺共71家責任醫院,院際聯繫順暢,必要時衛生署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將參與協調,確保醫療資源調度無虞,責任醫院名單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腸病毒專區的「治療照護」項下查詢,亦可撥打免付費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

開學腸病毒入侵校園 宜蘭防堵「第二波」疫情

開學腸病毒入侵校園 宜蘭防堵「第二波」疫情#腸病毒

腸病毒再度進入流行期,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積極辦理公共場所、教托育機構洗手設備查核及衛教宣導外,並藉由麥當勞叔叔『一起洗手趣』學校、醫院親善巡迴表演等活動,喚起家長、學校和孩子,做好個人及居家、校園環境衛生,以減少腸病毒的發生與流行。 

開學防腸病毒危機! 疾管局擬措施降威脅

開學防腸病毒危機! 疾管局擬措施降威脅#腸病毒

暑假結束,開學後學童應慎防感染腸病毒!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腸病毒社區病毒監測累計已檢出24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分布於新北市、桃園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澎湖縣、高雄市、花蓮縣等10個縣市,且已造成5例重症個案,其中一人不幸死亡。疾管局已協同教育部、內政部督導校園及幼托機構落實腸病毒相關防治工作。開學期間,三部會共同製作「校園防疫守則」及「給家長的一封信」,分別對全國各小學及幼托機構的老師及學童家長指導具體預防腸病毒感染的方法,跨部會合作力求有效控制疫情不再蔓延,維護幼學童健康。疾管局表示,腸病毒以每年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學童開學後互動頻繁,感染腸病毒機會增加,也可能把病毒從學校帶回家,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兒。目前腸病毒急診就診千分比達6.23 ‰,略低於流行界線值6.28 ‰,今年天候異常,疫情較往年有延後趨勢,疾管局面對腸病毒疫情仍不敢掉輕忽。除密切監視疫情變化,疾管局指出,將再次啟動教托育機構的洗手設備查核與衛教宣導行動,加強兒童常出入的公共場所如遊樂場、百貨賣場、餐廳等地的衛生督核工作,輔導機構管理者與業者落實環境清潔與重點消毒,盡力消弭生活週遭可能助長腸病毒傳播的條件。面對腸病毒可能危機,教育部和內政部亦行文縣市政府,督導國小、幼稚園及托兒所等機構進行環境消毒工作總體檢及落實病例通報,必要時將採取停課措施,全面防堵腸病毒的傳染。疾管局特別呼籲,不論家長及學童,皆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時時正確勤洗手,以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學童如果生病,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課」的防疫觀念。疾管局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若家中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務必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該局已建構腸病毒重症醫療網,並於今年3月指定全台71家責任醫院,各醫院間聯繫暢通,醫療資源調度無虞。民眾如有疑問,可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

預防腸病毒 環境消毒可用漂白水

預防腸病毒 環境消毒可用漂白水#腸病毒

隨著暑假進入尾聲,腸病毒疫情可能在開學後引發流行。醫師提醒,家長應多注意家裡孩童健康,並且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以免感染腸病毒。日前嘉義縣通報一名腸病毒重症個案,是今年全台第四起腸病毒重症確診案例,今年四起腸病毒重症確診案例中已造成一名患者死亡。大林慈濟醫院小兒感染科王俊隆醫師表示,根據疾管局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雖然目前重症個案數和往年同期相比較低,但由於今年腸病毒疫情較晚,且暑假即將結束,開學後的腸病毒群聚感染不可不慎,提醒家長須密切注意家中五歲以下的孩童的情況。該如何避免感染腸病毒,王俊隆醫師強調,腸病毒是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造成幼童感染,建議家長先洗手再抱小孩。此外,玩具也常是幼童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絨毛玩具易提供病毒藏身的機會,容易在幼童把玩時,讓病毒有機會經由口鼻進入人體而感染,應加強絨毛玩具的清洗。成人患者通常都是無症狀帶原,容易在不自覺下傳染給家中幼童。延伸閱讀「預防腸病毒」: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968

北市加強稽核托育機構腸病毒通報 1托兒所挨罰

北市加強稽核托育機構腸病毒通報 1托兒所挨罰#腸病毒

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監測本市學校腸病毒感染人數及停課家數資料顯示,今(100)年度累計至第30 週共通報2,461人次,停課學校累計162家次;依據疾病管制局第30週(7/24~7/30)監測資料顯示,全國急診腸病毒就醫比率已達千分之6.78、臺北市為千分之7.48,疫情尚持續上升中,臺北區已出現第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案例,其中1例死亡,預估開學後學童彼此接觸互動更頻繁,將出現另一波腸病毒疫情。衛生局近日接獲民眾陳情松山區某托兒所幼童罹患腸病毒未通報,經該局查證屬實後,已進行處罰。衛生局再次提醒臺北市教托育機構,應依臺北市政府公告腸病毒通報規定落實通報作業,如發現有疑似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之學童時,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完成通報。鑑於部分補習班收置學齡前兒童,亦屬腸病毒易感染族群,故臺北市政府於7月19日新增公告將該類機構列為腸病毒通報對象。腸病毒具有高度傳染力,但藉由確實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可有效預防腸病毒感染。衛生局另呼籲家長若家中寶貝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一週,除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學童。如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專線23753782或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通報及諮詢服務專線1922;或至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疾病防治資訊/腸病毒疫情通報)查詢。

腸病毒進入高峰 家長該準備全面防堵

腸病毒進入高峰 家長該準備全面防堵#腸病毒

繼上周新增一重症死亡病例,衛生署疾管局發出警告,正式宣布腸病毒已進入流行高峰期,由監測資料顯示,北部及台北地區最為流行,皆已突破警戒值,並又新增一例腸病毒重症71型確定病例,患者為年僅3個月大的男嬰且住在台北地區,顯示腸病毒都是在人口密集區流竄,家長必須警惕並對家裡的孩童進行陸海空防疫大作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