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男童染腸病毒 併發重症險奪命

男童染腸病毒 併發重症險奪命#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歲以下嬰幼兒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務必小心。阿凱3歲時,參加小朋友野餐後的隔天,出現輕微發燒、頭痛及昏睡,家長雖發現小腿有疹子,但還是以為只是一般感冒,直到第二天中午出現胡言亂語、意識不清的狀況,火速送急診,此時的阿凱不僅燒到40度,也開始出現肌躍型抽搐,醫師評估懷疑是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立刻收治加護病房密切觀察。新北市衛生局指出,阿凱住院期間因狀況反覆不定,醫師診斷有急性心衰竭,急性肺水腫,手足口症,疑腦膜炎與疑左上葉肺炎,家長甚至已有轉院接受葉克膜治療的心理準備。所幸在醫護人員一一努力克服下,阿凱的病情終於好轉,4天後轉一般病房,9天後痊癒回家。勿輕忽!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重則要命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邱南昌醫師表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主要經由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潛伏期約3到5天。感染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或只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但有時候會出現併發症導致個案出現重症,甚至死亡。衛生局諶立中副局長指出,疫情監測顯示,新北市第18週腸病毒門診就診病例千分比為2.87‰,且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易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場所,如家庭、校園及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應注意洗手5時機,如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看病前後等,避免腸病毒有機可趁。 

流行期來了!腸病毒上週就診人數已破萬

流行期來了!腸病毒上週就診人數已破萬#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腸病毒來勢洶洶,日前國內門診、急診就醫人次持續增加中,若以門診來說,近四週就診人數分別為5,426、6,672、8,025、10,340,由此可見,腸病毒已即將進入流行高峰期。因此,疾管署呼籲,學齡前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家長、教托育人員要特別注意衛生習慣,並留意嬰幼兒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降低重症發生的機會。腸病毒傳染力強 特別是家庭、學校傳播率高腸病毒傳染力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特別是家庭、教托育機構更為常見,所以,民眾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幼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應時常清洗消毒,並應教導幼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當幼童生病時,應立即就醫,遵照醫師建議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生病期間不要到學校、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傳播病毒的機會。發燒、手腳無力 皆為病徵之一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18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均呈上升趨勢,目前急診就診病例千分比高於預警值2.70%,主要流行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而今年共計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最後,疾管署提醒,一旦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腸病毒未即時通報 衛生局重罰幼兒園

腸病毒未即時通報 衛生局重罰幼兒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情況呈現上升趨勢,而桃園市衛生局接獲民眾陳情桃園某幼兒園未通報腸病毒,當日立即派員前往稽查,查核結果顯示該幼兒園所內小班於4月16日及21日各有1位小朋友被醫師診斷為腸病毒,園方雖於104年4月23日至104年4月29日辦理停課,但未依桃園市政府公告腸病毒防疫措施進行通報,已對該幼兒園裁罰處分新臺幣1萬5千元,這也是桃園市今年第一例因幼童發生腸病毒感染事件,未即時通報受裁罰的案件。 落實通報 防範腸病毒校內肆虐衛生局提醒,依桃園市104年3月30日公告腸病毒防疫措施規定,若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幼兒園、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及托嬰中心,有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或疑似腸病毒感染,機構應於發現病童時起48小時內,通報至桃園市學校暨機構傳染病通報系統。如同1班級於1週內有2名以上病童,該班級應停課(托)7天。 衛生局呼籲幼教保育機構仍應加強腸病毒防疫措施,並落實通報及停課機制,防範腸病毒在校園內肆虐。

國內外腸病毒疫情 皆呈上升趨勢

國內外腸病毒疫情 皆呈上升趨勢#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並已進入流行期,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17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均呈上升趨勢,目前急診就診病例千分比高於預警值2.70%,而主要流行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今年共計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至於國際間的腸病毒疫情,則呈上升趨勢,日本、新加坡的累計病例數,高於近五年同期平均,以歷年疫情推估,7~8月可能將達疫情高峰;越南疫情約於每年5至6月及9至10月各有一波疫情高峰;中國大陸疫情緩升,今年截至3月累計逾15萬例,5至6月達疫情高峰;馬來西亞疫情於3月底達高峰後略降,依每3年週期估算,不排除今年有再遇高峰之可能性。摟抱、餵食嬰幼兒前 應先洗手防感染最後,疾管署呼籲民眾,應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或帶至安親班,並留意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立即送醫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蠢蠢欲動 上週就診人數增2成

腸病毒蠢蠢欲動 上週就診人數增2成#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腸病毒門診就診人次共6,647,較前一週就診人次增加兩成,加上時序已逐漸進入夏季,腸病毒將更為活躍,國內適逢缺水旱象,部分地區已實施第三階段限水,為防範腸病毒感染,因此,提醒民眾在限水期間,應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觀念,別因省水忽略手部衛生,才能降低腸病毒感染機會。限水期間備兩桶水 氯漂白水+清水更衛生疾管署表示,限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請民眾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洗手,勿塗抹過多肥皂或清潔劑,並在沖洗時,留意水龍頭的水量勿轉到最大。至於在無自來水,但仍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的情況下,可準備兩個附有水龍頭的儲水桶,其中一桶裝入3至5ppm含氯漂白水,另一桶裝入,並依下列步驟洗手即可。1)打開裝有含氯漂白水的儲水桶水龍頭,以小水量沾濕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以少量漂白水進行第二次沖洗。2)打開裝有清水的儲水桶水龍頭,將手部殘留的漂白水洗掉後,再以乾淨毛巾或紙巾將雙手擦乾。防範腸病毒 勤洗手很重要疾管署再次提醒,正確勤洗手才是防範腸病毒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法,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學校、幼兒園及托育機構要特別注意防範,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防止密切接觸時造成病毒感染或傳播。

限水防疫不可少!勤洗手遠離腸病毒

限水防疫不可少!勤洗手遠離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內缺水問題日益嚴重,現在部分地區已紛紛進入第三階段的限水,但隨著氣溫逐漸回溫,5月至6月將進入腸病毒流行季,若因此忽略了手部衛生,恐將容易引起校園腸病毒疫情。對此,疾管署提醒民眾,在限水期間應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正確觀念,雖然節約用水很重要,但手部衛生絕不能因此打折,以免腸病毒在不自覺中,悄悄找上門。腸病毒不易察覺 唯有勤洗手才能預防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中生存與傳播,多數的腸病毒感染者,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學校、幼兒園及托育機構要特別注意防範,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的機會。另外,疾管署表示,限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仍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洗手,勿塗抹過多肥皂或清潔劑,沖洗時水龍頭的水量可調整至較小的水量沖洗乾淨即可。如無自來水,但仍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時,可泡製3至5ppm含氯漂白水置於附有水龍頭之儲水桶,自龍頭流出供洗手之用,先用小水量沾濕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打開儲水桶水龍頭以少量水沖洗雙手,最後再以清水洗掉殘留的漂白水。

限水手部衛生不打折 勿讓腸病毒有機可趁

限水手部衛生不打折 勿讓腸病毒有機可趁#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內正值缺水旱象,部分地區已實施限水措施,隨著氣溫逐漸上升,5月至6月將進入腸病毒流行季,若因此忽略手部衛生,將容易引起校園腸病毒疫情。衛生福利部表示,限水期間應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正確觀念,節約用水固然重要,但手部衛生絕不能因此打折。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中生存與傳播,多數的腸病毒感染者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學校、幼兒園及托育機構要特別注意防範,落實勤洗手,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的機會。提醒民眾,限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仍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洗手;如無自來水,但仍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時,可泡製3至5ppm含氯漂白水置於附有水龍頭之儲水桶,自龍頭流出供洗手之用,先用小水量沾濕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打開儲水桶水龍頭以少量水沖洗雙手,最後再以清水洗掉殘留的漂白水。 

腸病毒疫情升溫 把握五大洗手時機助預防

腸病毒疫情升溫 把握五大洗手時機助預防#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年到了夏季、初秋,就是腸病毒猖獗的大好時機!根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疫情正持續上升中,且即將進入高峰期,因此,為了預防它找上門,除了要確實做到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外,也要把握好洗手的五大時機,包括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守護自己與他人健康。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為腸病毒病徵腸病毒是臺灣的季節性流行疾病,由於腸病毒不單是公共衛生課題,所以,校園也扮演的關鍵角色,若要成功防治腸病毒,校園需全力配合。另外,彰化縣衛生局表示,腸病毒每年對社會來相當程度的衝擊,若家中嬰幼兒被診斷為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且儘可能不讓病童與其他幼童同室,並儘量減少接觸,病患之排泄物應小心處理,處理完畢也要立即洗手;並請注意觀察家中患者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盡速到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