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退流行?腸病毒可威脅整年

退流行?腸病毒可威脅整年#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老虎發威,溫度到10月中旬都還居高不下,腸病毒疫情也維持高峰,罹患腸病毒就醫的病童人數沒有趨緩,兒童病房每周都會收到8~10名因腸病毒住院的患者,一名1歲多王姓男童半夜在家裡開始發高燒,同住的堂姊因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在家休養,媽媽警覺男童可能遭傳染腸病毒,醫師確診腸病毒手足口症。手腳、臀部出現圓型淡紅色斑疹與水泡男童除了反覆發燒外,手腳與臀部也出現了大大小小圓型淡紅色的小斑疹與水泡,另外嘴巴周圍也有小水泡疹,造成男童發病期間因疼痛不適不斷哭鬧並且無法進食的狀況,為典型的腸病毒手足口症病癥,進行藥物與點滴注射治療後,病童逐漸康復,住院4天即返家。水泡不要抓破 嚴重易導致腦膜炎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高佳慧表示,腸病毒主要為呼吸道、腸胃道、接觸病人水泡分泌物而感染,初期有時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大多數病患都是出現突然發高燒現象,最近腸病毒的臨床表現多以腸病毒手足口症為主,不像過去的皰疹性咽峽炎,病患大都出現有手腳嚴重水泡脫皮的情形。照顧上除注意觀察腸病毒危險症狀,心跳快,肌跳躍反射,嘔吐,嗜睡外,皮膚水泡的護理也注意不要抓破皮,造成細菌感染患,腸病毒感染嚴重時則會導致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狀況危及生命安全,需要密切注意。勿認為流行期已過而掉以輕心高佳慧醫師呼籲,雖然腸病毒的流行期為大多4月到9月氣溫偏高的濕熱季節,但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四季變化不明顯,每個時期都還是會有腸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醫師與家長勿認為流行期已過而掉以輕心,大人與幼童都要注重居家環境衛生,務必落實勤洗手,並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病童接觸過的器具避免感染腸病毒。

防疫3步驟 驅蚊防腸毒

防疫3步驟 驅蚊防腸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梅姬颱風肆虐,造成路樹倒塌、洪水氾濫,衛生福利部疾管署持續與各縣市衛生局通力合作,監視災後傳染病情形,並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理與防治工作,提醒臨床醫師,如有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加強環境整頓 清除積水容器梅姬颱風挾帶豐沛雨量襲台,造成多處地區及道路積水,提醒民眾務必加強環境整頓,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做好「清除、清潔、消毒」防疫3步驟:1) 清除病媒蚊孳生源 /民眾應於災後主動巡視居家環境,並清除戶內外孳生源,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減少登革熱病毒傳播。2) 勿赤腳及穿拖鞋 /災後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3) 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 /淹水地區之蓄水池如遭受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  

腸病毒升溫 2歲女童染重症亡

腸病毒升溫 2歲女童染重症亡#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為北部2歲女童,該名個案已完成署外兒科專家複審確認為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考量目前整體疫情仍屬平緩,且腸病毒71型尚無明顯大流行跡象,現階段暫無須提升防治層級,疾管署將持續維持高度警覺,密切監測疫情發展。高燒、咽喉軟顎水泡、抽筋、意識不清個案本身有腦部發育不全,合併右側肢體偏癱與發育遲緩病史,8月底出現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高燒、咽喉軟顎水泡,就醫後診斷為咽峽炎,而後發生抽筋、意識不清、口吐白沫等狀,送醫後檢驗確定感染腸病毒71型,病況仍無改善呈現低體溫、低血壓與多重器官衰竭的休克現象,於9月12日因心肺衰竭及敗血症死亡。腸病毒疫情升 上周門診略增4.6%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近期腸病毒疫情略升,上周門、急診就診人次與前一周略增4.6%,目前社區腸病毒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為克沙奇A型,截至9月20日共21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20例感染腸病毒71型、1例感染克沙奇A5型。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時序雖已入秋,惟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提醒家有幼兒的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仍不可掉以輕心,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手腳無力、無故驚嚇、持續嘔吐也請民眾特別留意幼兒健康情形,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例如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醫院治療,掌握治療契機,地方政府應加強督導監控轄內教托育機構的腸病毒疫情,並指導正確之處置措施,以防疫情擴散。 

漂白水消毒 稀釋二波腸毒潮

漂白水消毒 稀釋二波腸毒潮#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新北市本月1日新增確診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新莊3歲男童8月2日出現發燒、發疹、嗜睡與嘔吐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後未改善,住院治療確認為腸病毒71型,目前病況穩定,同住的1歲弟弟於7月底確診腸病毒,推測個案可能因接觸而感染,提醒家長照顧病童時,應更注意自己的預防措施,減少家中傳染機會。逾2名幼童腸病毒 停課7日衛生局表示,今年初1月新莊已因出現腸病毒71型陽性輕症個案,而被列為本市腸病毒高風險區,區內之幼兒園、托育(嬰)中心於1星期內同1班級或無法區分班級之同一收托單位,有2名以上幼童經診斷為腸病毒應依規定停止上課7日。休息7天 稀釋漂白水消毒暑假結束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小朋友在校園裡接觸較為密集,腸病毒容易傳播,每年開學後常有第2波腸病毒疫情升高情形,教托育機構如發現疑似感染腸病毒的幼學童,務必請病童在家中休息至少7天,落實「生病不上學」以避免傳染給同一班級的同學,針對校園內環境也要加強以500ppm稀釋漂白水進行消毒,減少環境中腸病毒存活機會。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衛生局說明,若孩子有精神不濟、呆滯狀態、肢體麻痺、活動力下降、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手腳無力、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或意識不清等症狀,應立即送醫確認是否為腸病毒。疑似感染48小時未通報 罰15,000衛生局提醒,國小、幼兒園、補習班、課後照顧中心、收托非住宿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應於發現或得知幼學童有感染或疑似感染腸病毒時,要在48小時內完成通報,否則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新臺幣3,000至1萬5,000元罰鍰。

開學潮當心! 腸病毒又來了

開學潮當心! 腸病毒又來了#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即將進入開學潮,新北市衛生局提醒家長檢視小朋友的兒童健康手冊,針對即將就讀幼兒園及小學的孩童,如有未接種的疫苗,請於8月底開學前帶孩童及健康手冊、健保卡,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醫院診所接種,可完整保護學童的健康及順利入學,萬一手冊遺失,應儘快去衛生所申請列印施打紀錄。幼童易互相傳染 應按時接種行政院衛生局副局長許朝程也提醒,由於幼兒園與校園皆屬學童聚集的密集場域,加上幼童互動頻繁更易互相傳染疾病,除了按時完成常規疫苗接種外,對於目前無疫苗預防但又易侵犯幼兒的腸病毒,也請家長要提高警覺,工作回家抱小孩之前,要落實洗手,以保護幼童,每當暑假結束開學後常會出現第2波腸病毒疫情,家長切勿輕忽。嗜睡、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衛生局指出,今年截至8月15日為止,新北市腸病毒重症確診個案已有3例,共7個行政區檢出EV71型腸病毒,家長務必落實正確勤洗手、生病不上學,如出現嗜睡、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持續嘔吐等重症前兆病徵,務必儘速送醫治療。「濕、搓、沖、捧、擦」20秒衛生局表示,腸病毒主要經由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勤洗手為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洗手,並應使用肥皂且搓洗時間至少20秒,使腸病毒遠離,即將入學的新鮮人只要依照時程完成施打,就能獲得有效的保護力,這是保護幼童健康最有效益的方式。

腸病毒威脅整年! 勤洗手為上策

腸病毒威脅整年! 勤洗手為上策#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值暑假期間,腸病毒高峰期已過,雖然仍處流行期,預估疫情將持續下降,上周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15,521人次,較前一周20,602人次下降24.7%,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確定病例,為高雄市2歲男童,治療後已康復出院。疫情過高峰期 呈下降趨勢今年累計13例確定個案,其中12例感染腸病毒71型、1例感染克沙奇A5型病毒,近期鄰近多國疫情已過高峰期,呈下降趨勢,其中澳門已降至基礎值,日本今年疫情明顯低於去年,近期呈微幅上升趨勢。加強注意衛生 1周可痊癒腸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腸病毒等種類,為幼童常感染的疾病,5歲以下幼童危險群,目前小兒麻痺病毒在台灣已在2000年全面根除,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3到5天,一般來說,感染後只要加強注意衛生,約1周後即可痊癒。腸病毒無疫苗 全年皆有感染風險5、6月是台灣的梅雨季,7至9月是颱風季,連續溫暖潮濕的氣候正是給予病菌活化的溫床,氣象預報近期南部地區氣候以高溫炎熱、局部大雨或短暫雷陣雨,致積水容器增加,本土疫情風險提升。由於腸病毒沒有疫苗,全年皆有感染腸病毒的風險,因此最好方式就是勤洗手,腸病毒是一種病毒體,只要有活體就能寄生,因此即便12月後逐漸入冬,腸病毒也不會因此停滯活動,更要小心防範,另外,大人也有可能感染腸病毒,在教導家中幼童勤洗手的同時,也要隨時注意個人衛生。  

力抗腸病毒 疾管署嚴陣以待

力抗腸病毒 疾管署嚴陣以待#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已進入高峰期,近來連日高溫又適逢端午連假,疾管署提醒幼童照護者及幼童至相關兒童遊戲場所時,應注意該場所是否每天至少消毒、清潔相關設施一次,使用設施前後應以肥皂洗手,幼童生病應在家休息勿出入遊樂場所,此外幼童照護者在幼童遊玩時應定時帶幼童如廁,保持環境清潔。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4、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2人均居住於台中市,皆已康復出院,第4例為15個月大男嬰,經診所診斷疑似腸病毒後,出現雙下肢站立不穩、四肢抖動,收治加護病房並通報,個案另有2歲姐姐亦出現紅疹、發燒症狀,第5例為3歲女童,嘴巴出現小紅點就醫診斷為腸病毒,後有持續嘔吐且四肢虛弱無力,經查女童發病前班上有另1幼童因腸病毒請假,推測其感染源為班上同學。腸病毒64例 其中5例感71型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25,192人次,上升20.5%,於新北市、桃園市、 雲林縣、花蓮縣共新檢出7例腸病毒71型個案,共檢出52例腸病毒71型個案,今年截至目前累計通報腸病毒重症64例,其中5例確診感染腸病毒71型,38例排除,尚有21例檢驗中。疾管署與各縣市政府一起動員,加強督導各縣市轄內之兒童遊樂場所環境清潔與消毒,並透過查核,積極輔導業者改善,以確保兒童健康。本次輔導查核重點包含:每日以稀釋漂白水(500ppm)消毒場所及設施,球池應即時清除目視可察的髒汙,並建議每週至少清洗、消毒球池1次,出入口處應有足夠洗手設備(含洗手乳或肥皂、擦手紙),並張貼正確洗手步驟,場所應張貼(腸病毒)宣導海報或公告,提醒入場者勤洗手、注意衛生,並於入口執行健康監測管理,避免生病者進入。 

5大洗手時機 降低腸病毒感染率

5大洗手時機 降低腸病毒感染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每年到了夏季、初秋,就是腸病毒的好發時期,根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疫情正持續上升中,為了預防腸病毒找上門,除了要確實做到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以外,也要記住一定要洗手的五大時機,像是吃飯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因腸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所以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的最佳方法,,並使用肥皂,搓洗時間至少20秒,洗手時的搓洗動作,可以有效減少病毒數量,洗完後記得將手擦乾,減少再沾附病毒的機會。稀釋漂白水消毒 防治疫情流行腸病毒流行期間,多加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居家環境應定期清洗消毒,像是常常碰觸的門把、桌椅、樓梯扶手等,以500PPM稀釋漂白水擦拭消毒,靜置1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可以有效防治腸病毒疫情流行,以一般市售漂白水來說,與清水比例1:100即可,戶外紫外線、紫外線殺菌燈、氯及煮沸等方法均能有效殺滅腸病毒,衣物等物品可使用沸水浸泡或曝曬等消毒方式。個人的飲食衛生也應注意,保持衛生遠離病源,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空氣不流通容易被傳染,出外配戴口罩並且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兒童的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必須經常清洗消毒,也需教導兒童避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及摸嘴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