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

口腔想顧好 牙刷牙線不可少

口腔想顧好 牙刷牙線不可少#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3歲的職場新鮮人,沒有餐後刷牙的習慣,即使早晚各刷1次,仍會感到口中殘留味道刷不乾淨,有時甚至感到有牙齒附著物、舌頭上也有舌苔,因此口腔不清晰的問題即使在刷牙後仍未改善。台灣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齲齒」即俗稱的「蛀牙」,在台灣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追蹤中,因為衛生問題、飲食習慣及清潔方式等原因,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預防齲齒也是台灣口腔衛生教育推廣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紀智文表示,齲齒的發生主要有3個因素,包含細菌、食物以及時間,若食物殘渣沾附在牙齒的表面,經細菌一段時間的分解,產生的酸性物質導致牙齒腐蝕即為蛀牙。飯後潔牙、睡前潔牙 有效降低齲齒發生紀智文醫師提醒,落實飯後潔牙以及睡前潔牙,可以有效地降低齲齒的發生,因為進食後牙齒表面容易沾附許多食物殘渣,飯後進行口腔清潔可有效移除鬆動與初期沾附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提高清潔的效果,此外,睡眠時間較長,也可能提高齲齒發生的機會。牙縫的前後2齒皆需清潔才算完成紀智文醫師說明,正確與有效的潔牙方式,是避免齲齒的不二法門,對於齲齒好發的位置,首要就是2顆牙齒的鄰接面,不論是前牙門齒區或是後牙臼齒區,都是齲齒發生比例高之處,而且通常伴隨鄰近2顆牙齒的齲齒。除了牙刷外,牙線的使用能夠預防鄰近2顆牙齒的互相感染,每一個牙縫需使用乾淨的牙線清潔,將牙線順著牙縫進入鄰接面後,調整牙線角度順著牙齒的鄰接面上下來回刮動5至10下,牙縫的前後2個牙齒鄰接面皆需清潔才算完成。

不打不動氣 讓孩子乖乖刷牙

不打不動氣 讓孩子乖乖刷牙#刷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問題1) 孩子非常討厭刷牙,甚至會大叫「我不要!」怎麼辦?孩子還沒辦法自己刷牙,所以每天都要提醒他「來刷牙吧」,可是他每天的反應都是大叫「我不要」,必須不斷要求他「乖乖地別亂動」!問題2) 每次餵孩子吃藥,就會變成一場「母子追逐戰」?孩子討厭吃藥,即使容易入口的糖漿他都很排斥。只要孩子一感冒,餵他吃藥就要追趕跑跳碰,簡直令我一個頭兩個大。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運用體力優勢 教孩子別任性不管遇到任何一種不想讓孩子亂動的狀況一樣,可以先把孩子的頭夾在大腿之間,這時候若是孩子的手能自由活動,就容易跑掉,所以要用大腿壓住孩子的手。總之,設法避免孩子暴走。這時必須注意,雖然要確實抓住孩子,但絕不能擺出一臉可怕的神情。就算孩子哭鬧大叫,也不要大聲斥責。反而應當更溫柔地微笑說:「乖—嘴巴張開。」如果這時候媽媽一副兇神惡煞壓住孩子,他更會感到討厭而反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如果孩子不再掙扎扭動,媽媽也要稍微放鬆力量。就像剛剛牽手的例子一樣:「當孩子習慣這種牽手方式,不會再甩開你的手,而且能夠好好地和你一起走路時,就稍微放鬆手的力道。」這是相同的道理。反抗沒用 才能養成好習慣當孩子放棄掙扎時,媽媽也斟酌減輕力道,讓孩子處於輕鬆的狀態。這麼一來,討厭刷牙及吃藥的抗拒感就能降低。當然,刷牙和吃藥之後,一定要好好地給予讚美。只要經常重複這個練習,有一天不需要再費力固定孩子他也不會亂動,能自己乖乖刷牙,或乖乖讓媽媽餵他吃藥了。當然,要是孩子中途又開始亂動、想要逃走,爸媽就要再用點力氣固定他。這是父母和孩子的毅力比賽,看是父母先放棄,還是孩子先放棄。當然,父母的毅力一定要比孩子強,直到孩子放棄為止。忍耐是矯正壞習慣的必要方法刷牙或吃藥對孩子來說並非有趣的事。和其他好玩的事搭配利誘雖然也很有效,但是這些「一定要讓孩子養成的習慣」,必須讓孩子經歷「即使反抗也沒用」的學習。像這樣有效運用成人體力、體型的優勢,能夠讓孩子當場記住「必須要忍耐」。這是矯正孩子令人在意的壞習慣或行為時,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摘自/不打、不罵、不動氣的「優雅教養術」/采實文化出版)

刷太大力 牙根外露恐致敏感

刷太大力 牙根外露恐致敏感#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7歲女士,平時都有注意口腔保養,但長期都為牙齒敏感困擾,喝冷水或刷牙時也會比較敏感,原以為是有蛀牙,但去診所檢查後,醫師告知並沒有蛀牙,是過度用力的不當刷牙習慣造成牙齦萎縮,經過軟組織手術與部分樹脂填補合併治療後,不僅大幅緩解了敏感問題,也同時回復了牙齦健康。牙周病、過度刷牙 牙齦都可能萎縮牙齦萎縮有許多原因,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意萍表示,隨著年齡增長,牙齦本來就會緩慢的萎縮之外,因牙周病或過度刷牙造成牙肉損傷,都有可能造成牙齦更快速的萎縮與喪失,當這些保護牙根的牙齦逐漸喪失時,外露出的牙根就容易有敏感的症狀。牙根無牙肉保護 容易有蛀牙情況林意萍醫師表示,由於牙齦萎縮常常會合併齒頸部的缺陷同時出現,所以一般牙科最常見以樹脂填補、或使用抗敏感藥物表面處理,然而,如此雖可暫時緩解敏感問題,填補在牙根上的樹脂往往容易脫落,並且牙根因無牙肉的保護,牙根的磨耗日益嚴重,甚至容易有牙根蛀牙的情況。軟組織手術 提供牙齒或植牙更佳保護經牙周病科醫師評估後,可以透過軟組織再生手術,補回失去的牙齦,回復牙周的健康,重新再保護曾經裸露出的牙根,林意萍醫師進一步說明,軟組織再生手術雖然在一般牙科較不常見,軟組織手術常常能適時提供牙齒或植牙更佳的保護,讓治療能達到更穩定的預後。並沒有一種治療方式適合所有病症醫師提醒民眾,並非所有失去的牙齦都可以透過軟組織再生手術補回來,並沒有一種治療方式是所有病症的萬靈丹,譬如牙縫之間因為嚴重牙周病而造成的牙齦萎縮,就不易透過軟組織手術進行再生,民眾若有牙周問題時,應尋找適合的牙周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與適切的治療。

日刷1次牙 5旬男重度牙周炎

日刷1次牙 5旬男重度牙周炎#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3歲曾先生長期口腔衛生維護不佳,每天只有早上起床刷1次牙,也沒有定期看牙醫的習慣,偶爾刷牙會流血,一直不以為意,但近半年開始出現牙齦化膿、腫痛、及咬東西牙齒疼痛現象,才求診進行全口牙周X光檢查,才發現罹患了重度牙周炎。惡化會疲勞、睡眠不足、牙齦退縮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牙科醫師陳勇利說,牙周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隨病情惡化,或是身體抵抗力減退,如疲勞、睡眠不足等,等到牙齦退縮、腫脹化膿、或牙齒動搖等問題產生時才來求診,當身體抵抗力較強時,症狀又會自然緩和下來,反覆拖延等到牙周病進行到中、末期時再治療,往往已為時過晚,喪失不少寶貴的牙齒。預防重於潔牙、定期口腔檢查陳勇利醫師指出,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簡單的說是口腔衛生不良造成某些特定牙周致病菌侵犯牙齒周為組織的1種發炎性疾病,進而造成支持牙齒周圍的齒槽骨流失,牙周病的預防首要著重於正確的潔牙,包含牙刷、牙線的使用抑制牙菌斑的生長及配合定期口腔檢查,牙周病經醫師評估需要進一步治療,主要分為3個階段:1) 齒齦下刮除術將口內細菌作機械性的移除。2) 手術性治療包含深層清創和牙周再生治療。3) 牙周定期性維護性治療。牙周破壞是累積性、不可逆陳勇利醫師最後強調,牙周病的破壞是累積性的、不可逆的,也就是牙周破壞3分、3分就沒有了,我們能做的就是穩住現有的7分,讓它不要再繼續惡化,預防重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乃牙周治療的金科玉律。

認真刷牙仍發炎?年輕人小心

認真刷牙仍發炎?年輕人小心#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1歲的女性病人老是牙齦流血,總以為是火氣大或是睡眠不足,經過牙醫門診,口內檢查及放射線攝影的評估,發現口內牙齒已經部份被拔除,而牙肉腫脹流血、伴隨著動搖度增加,周圍齒槽骨也遭受破壞,診斷後確診牙周病,透過牙周基本治療並配合抗生素的服用後,接受牙周再生手術,讓破壞嚴重的組織重建。好發年長病人 只是其中1種奇美醫學中心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表示,一般民眾聽到牙周病,大多聯想到是屬於中老年人的疾病,其實牙周相關的疾病,根據1999年國際牙周病研討會的決議,共有8種分類,常見好發在年紀稍長病人的慢性牙周炎只是其中1種,李小姐的牙周炎稱作侵犯性牙周炎。沒有徹底將周圍的牙齒清潔慢性牙周炎簡單的說,是由細菌或牙菌斑堆積在牙齒周圍,造成組織發炎而破壞造成,基本上此牙周炎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因為慢性牙周炎破壞的速度相對慢,破壞程度與細菌量有關,因此往往好發年齡層以成年人為主,主因經年累月沒有徹底的將周圍的牙齒清潔。身體防衛系統當中的噬菌功能異常侵犯性牙周炎不同,其破壞的速度很快,因為侵犯性牙周炎破壞牙周組織之原因並非只是牙菌斑,而是身體防衛系統當中的噬菌功能異常,在門診當中常可發現病人年紀輕輕的,也都很認真刷牙,但牙周仍有嚴重的破壞,因這類型牙周病破壞的嚴重程度與細菌量不成相關性,除此之外,要注意侵犯性牙周炎有遺傳的傾向。牙周炎 易發生在30歲的年輕人侵犯性牙周炎又分為局部及廣泛性,局部侵犯性牙周炎好發在青春期,主要牙周破壞發生在第1大臼齒及門齒,而廣泛性侵犯性牙周炎易發生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甚至有些在更年輕就出現了,除了影響第1大臼齒和門齒外,其他處多顆恆牙也有較廣泛的牙周破壞。

每次刷牙至少10分鐘 有效預防牙周病

每次刷牙至少10分鐘 有效預防牙周病#刷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高齡化為社會帶來影響,其中最嚴重的是醫療開支。年紀增長後身體總有些不聽使喚,使得跑醫院的頻率增加,這點直接影響健康保險的財政負擔。NHK新聞曾經報導某間電機大廠健保公會採取的措施。該公會每年要支出四百億日圓,其中牙科診療費佔百分之四十以上,高達一百六十多億日圓。牙科診療費佔的比例甚至比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還要多。這一百六十億日圓大部分用在治療牙周病。因此該健保公會發給九萬名員工一人一套潔牙組合。那是附提把的淺藍色小包包,裡面有牙刷、牙膏等。大家透過電視螢幕看到中老年男性員工拿著一樣的潔牙組,吃過午飯後在洗手檯一起刷牙。由此可見牙周病盛行導致鉅額醫療花費。但如果牙周病還在牙齦炎的階段,透過仔細刷牙就能痊癒,不必看牙醫也能復原。自我預防牙周病的四大要點1)清楚掌握細菌行蹤,刷牙時集中清潔。2)少用牙膏,盡可能用牙刷一顆一顆仔細清潔牙齒,至少刷十分鐘。牙齦容易受傷,橫向刷動會使牙齦萎縮,讓牙周病原菌由此入侵。所以刷動的幅度要小,並使用牙間刷或牙線仔細清潔牙齒間隙及牙齒內側。3)體認到牙醫只能幫忙恢復牙齒功能,預防牙周病必須靠自己仔細清潔。4)下定決心不管年紀再大,都要靠自己的原生齒吃飯。嚴格遵守以上四點就能避免陷入掉牙的窘境。牙科治療中以牙周病的負擔最重,而且會引發全身性疾病,要是防治有成,便能大幅減輕個人負擔。請各位一定要記住,預防牙周病的首要之務是刷牙,不刷牙什麼都不用談。(本文摘自/90%的病,從牙齒開始/采實文化出版)

正確刷牙+治療牙周病 口氣保清新

正確刷牙+治療牙周病 口氣保清新#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牙齒在健康的狀況下,刷牙是不會流血的,若是刷牙或使用牙線時會流血,當心是牙周病初期徵兆,代表可能有牙齦發炎的現象,建議趁早找牙醫報到。醫師也提醒,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預防牙周病的不二法門,以正確的方法刷牙,並搭配使用牙線;增強個人的抵抗力,以減少細菌作亂的機會。也要定期找牙醫師做檢查,愈早發現問題,治癒成功率愈高。治療以去除牙菌斑、牙結石為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李宛柔醫師說,牙周病主要成因是殘存的食物殘渣,長期累積在齒齦交界處,經口腔內牙周致病細菌分解後,導致牙周支持組織發炎而被破壞與流失,牙齒鬆動。由於口腔內隨時存在著細菌,因此治療主要目標在於去除牙菌斑及牙結石,病患必須持之以恆的使用牙刷及牙線或牙間刷,徹底清潔牙齒表面。療程包含基礎治療及進階修復與重建。首先透過非手術性清創,包括超音波洗牙、深部牙結石刮除等治療項目控制發炎,經過足夠的修復時間,再針對必要區域輔以牙周手術。此外,醫師會持續評估病患是否擁有穩定,且正確的刷牙技巧以維持治療成效。牙周手術即是將牙齦切開,以利牙根表面的徹底清創,並在合適的骨頭缺損處鋪置骨粉及再生膜,達到骨充填並增加牙齒支持組織的目標。

樂閱讀/錯誤迷思:培養孩子從小自己動手刷牙

樂閱讀/錯誤迷思:培養孩子從小自己動手刷牙#刷牙

有時候在診間看到小朋友的牙齒,牙齒狀況沒有照顧的很好,詢問父母:「平常有刷牙的習慣嗎?」家長振振有詞地說:「有啊,我每天都有『叫』他刷!」事實上呢?許多大人都不見得知道如何正確地清潔牙齒,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別以為只要「叫」孩子刷牙,孩子就能自動刷乾淨。刷牙的學習是漸進的,3歲以下的孩子,清潔的工作完全由家長負責。3~6歲時,可以開始培養刷牙習慣,邊玩邊學,因年紀尚小,無法清潔乾淨,所以家長仍需再為孩子徹底清潔一次。6歲以後,孩子可以開始學習正確的刷牙方式,再由家長檢查,並加強容易刷不乾淨的死角。10歲以後,孩子的手部靈巧度足夠後,便可開始學習使用牙線。所以,誰說刷牙很簡單?要刷得正確、乾淨,才能把牙齒照顧好喔!刷牙不是孩子自己的責任/刷牙很重要,孩子自己可以練習,可是家長一定要在旁監督甚至再幫他刷一次。這樣的重責大任,不應由孩子自己承擔。(本文作者/黃立安)(摘自/100%漂亮牙齒這樣來/瑞麗美人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