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

單親母圓兒子生前心願 器捐遺愛人間

單親母圓兒子生前心願 器捐遺愛人間#器官捐贈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單親媽媽李淑茹,為車禍中不治的兒子,圓滿器官捐贈的心願,年僅十八歲的李韋,奉獻了他的心、肝、腎、眼角膜、皮膚、骨骼後,讓六位生命垂危的病患重生,所捐贈的骨骼、皮膚日後能嘉惠更多病患。這份捨得,讓母親對孩子的愛得重生,李淑茹期待每個人都能顧好自己的身心,直到生命盡頭的那一刻,當離開陪著我們這輩子的軀殼時,能將最重要的器官,捐贈給等待一線生機的人,讓生命更有意義。「安寧療護」是近代醫學新興的專業領域,善生與善終的目標來自於醫療團隊「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周全照顧。「器官捐贈」則是付出大愛,延伸生命的奉獻。在臺中市衛生局指導下,由中醫療區域管理委員會、臺中慈濟醫院共同主辦「安寧療護暨器官捐贈家屬支持團體論壇」。臺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指出,此次邀請中區醫療機構參與活動,活動目的是透過經驗分享,促進末期病患得到更先進、積極、人性化的醫療照護模式,提供器官捐贈者的家屬更完整、更符合其需求的陪伴與協助,進而達到慈善醫療及生命教育目的。 在臺灣,有勇氣作下器官捐贈決定的病人家屬並不多,有感於捐贈者家屬極需要一個友善的捐贈環境以及安全聯誼交流平台,擬以捐贈者家屬的需求為基礎,結合衛生主管機關、中區器官勸募移植醫院以及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之社工關懷及社區宣導資源,讓中區的器官捐贈者家屬們日後無論在中區任何一家醫院,均可以在捐贈過程中獲得更完整、更符合其需求的陪伴與協助;同時亦能在關懷支持團體中結交新朋友、互相鼓勵支持。

器捐遺愛人間 腦死女捐心、肝、腎

器捐遺愛人間 腦死女捐心、肝、腎#器官捐贈

一位來自高雄因腦中風腦死的的葉女士,在親友的祝福下,捐出心臟、肝臟和兩枚腎臟,在花蓮慈濟醫院圓滿助人的心願。年過五十歲的葉女士,日前陪同友人到花蓮旅遊,在民宿被發現倒臥在地,轉送到花蓮慈院,經神經內科醫師劉安邦檢查為腦幹出血所引發的中風,隨即轉到加護病房治療。但是因為她的中風部位在生命中樞,造成腦死。她的家人決定幫她捐出可救人的器官,延續她喜歡助人的好心肝。因緣巧合,葉女士遠嫁瑞典的小妹,剛好在這段時間返回臺灣探視親友,她說,在與姊姊餐敘時,姊姊在言談中透露希望能多做好事的心願,而家人也深知器官捐贈不僅可以救人,也可以延續捐贈者的大愛在人間。於是,經家族兄弟姊妹討論後,由妹妹忍住悲傷代表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在完成腦死判定程序後,葉女士在弟弟、妹妹、女兒等親友祝福下,完成器官捐贈的助人心願。依照器官分配原則,捐贈者分別捐出心臟、肝臟、腎臟給臺大醫院、大林慈院、花蓮慈院的病人。這是花蓮慈院今年的首例器捐,去年度計有七例器官捐贈個案遺愛人間。根據器官移植登錄中心公布資料,目前全臺灣有效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病人總數為7737人,其中等待心臟有138人、肺臟24人、肝臟1056人、腎臟5981人、胰臟74人、眼角膜 526人。

器官捐贈感恩 延續生命真諦

器官捐贈感恩 延續生命真諦#器官捐贈

奇美醫學中心於民國88年完成第一例器官捐贈移植手術,至今已12週年。為感念器官捐贈者大愛無私之精神,特別於日前舉辦「愛‧傳承‧生命」感恩追思會活動。在活動中邀請「天籟之音」室內樂團進行音樂演奏,以音樂表達對器官捐贈者之感恩與追思。另外也邀請歷年器官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出席,會中林勤益首席副院長致贈許文龍親自雕塑的桂冠小天使雕像,感謝器捐者的大愛精神。器官捐贈者家屬陳明輝代表致詞,表達得以幫助他人及回饋社會的喜悅。而受贈者的代表也感謝這些善心人士的大愛,並由受贈者團體獻唱,以傳達內心對捐贈者的感恩及感動。最後活動移到第三醫療大樓一樓的器捐紀念牆前,此面器捐紀念牆是由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於98年為了紀念器官捐贈者的奉獻所題字打造。活動的尾聲由器官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共同獻花向紀念牆上的捐贈者致意,表達無限的追思及感謝之意。沒有這些人的大愛奉獻,就無法有新生命的重生。移植外科主任孫定平表示,奇美醫學中心可執行的移植項目為心、肝、腎、角膜及骨髓移植。自民國88年第一例腎臟移植,為奇美醫院開啟了移植的里程。從88年起,奇美醫學中心完成了共76位病患器官(組織)捐贈、遺愛人間,估計約有370位病患受惠。外科部主任田宇峰強調,奇美醫學中心至今約完成120多例腎臟移植,活體腎臟移植約佔十分之一,整體腎臟移植成功率約97%,三年存活率約95%,成果令人滿意。田宇峰主任指出,通常腎移植手術的腎臟來源有二種,一是腦死者的器官捐贈,另外是活體移植,也就是病患五等親內家屬經配對符合者。若等待腦死者捐腎,依目前已登記等待腎移植的6000多位洗腎病患中,每年只有約200位可以獲得換腎機會,多數病患在漫長等待中煎熬,但若能經由五等親內家屬自願捐腎,只要配對符合,即可找到新生的希望。當國人一直有對往生後保持全屍的傳統觀念之際,所有器官捐贈者願無償喜捨捐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受贈者藉此得以獲得新生,繼續貢獻社會,令人深表敬佩。器官捐贈者以身作則的告知大家,人間大愛的精神、社會傳承的示範及延續生命的真諦。

台灣之光蕭智謙 器捐救人登美花車

台灣之光蕭智謙 器捐救人登美花車#器官捐贈

第123屆玫瑰花車遊行將於美西時間明年元月2日舉行,從1890年開辦以來,玫瑰花車遊行已經成為全美新年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花車裝扮正如火如荼在進行,今年來自台灣的這個家庭,將登上美國花車,接受大家讚揚。他是蕭智謙,6年前,年僅18歲的他因車禍過世,他捐出全身器官,造福6個家庭。媽媽說,兒子生前非常喜歡幫助別人,因此決定捐出器官讓生命延續。蕭智謙的龍鳳胎姐姐則表示,她與弟弟的感情很好,她也很驕傲弟弟能幫助這麼多人。國際器官捐贈組織今年參加花車遊行,並首度邀請全球71個器官捐贈家庭一起登上花車,蕭智謙家人是台灣唯一受邀的捐贈家庭。蕭智謙的照片也將登上玫瑰花車,接受全美民眾的讚揚。※公視新聞提供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198667

健保卡加註器官捐贈意願 立院三讀通過

健保卡加註器官捐贈意願 立院三讀通過#器官捐贈

昨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部分條文」。未來民眾如欲捐贈器官,可加註在健保IC卡上,等同於器官捐贈的書面同意書。先前台大誤植愛滋器官事件震驚社會,為確保受贈者的醫療院所能完整掌握器官擷取的情況,立院增修條文規定,未來在移植手術前,捐贈者所在醫療院所必須提供完整記錄及檢驗報告予受贈者之醫療機構。由於捐贈者不太可能隨身攜帶書面意願書,因此修正法案中增加健保卡可以加註器官捐贈意願,這次法案經過三讀之後,衛生署將委託專業機構,把器官捐贈同意書用電子檔存入健保卡系統,參與修法的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指出,此次修法可改善部分缺失,除了要提供受捐贈者醫療機構書面報告之外,將捐贈者的意願標註在健保IC卡上,且臨床過程中若意願改變,則以捐贈人當下表示之意願為主。優活聚焦:愛吃醃漬物、有家族史 小心胃癌上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07衛署「自殺通報」 及早關懷避免遺憾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HN_Yr=0&HN_Mon=0&aid=14006&sor=1狗飼料不但添加防腐劑 牛肉罐頭中竟沒有牛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95&HN_Yr=0&HN_Mon=0

「健保卡加註器捐」初審通過 立委增訂台大條款

「健保卡加註器捐」初審通過 立委增訂台大條款#器官捐贈

台大醫院移植愛滋器官引發社會震驚,也引發社會對器官捐贈的關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在今天(25日)初審修正通過「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未來民眾如有捐贈器官的意願將可於健保卡上加註,委員會初審也通過,若改變器捐意願時,可以隨時自行以書面撤回意願,並通報中央主管機關廢止註記,若是在醫療過程中明確表示不願捐贈器官,和健保卡註記不同,產生衝突時,以「當場明確表示的意見」為準。民間推行器官捐贈卡已有多年,但民眾隨身攜帶捐贈卡的現象並不普遍,導致緊急狀況發生時,時常讓醫護人員無所適從,甚至延誤了摘取器官的時機,提案的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提案指出,有鑑於國外先進國家多以駕照作為民眾表達死後捐贈意願的載具,國內民眾隨身帶健保卡的機率高,將器捐意願註記在民眾隨身攜帶的健保卡上,法律效力等同於同意書,讓醫療機構及醫事人員能夠及時了解死者的意願,醫護人員遇到緊急醫療狀況,也可透過健保卡確認,讓器捐流程更順暢有效率。由於台大醫院日前發生因為資訊傳遞有誤,誤將愛滋病患器官移植給病人的事件,委員會也贈訂「台大條款」,規定醫院摘除器官時,必須提供捐贈者病歷、完整的相關檢驗報告給受移植者的醫療機構,而受贈醫院也必須先取得報告後才能開始施行移植手術,避免口語上的誤會,導致悲劇再度發生。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 重罰買賣器官行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7器捐中心董事長換血 移植專家李伯璋出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3感恩器官捐贈 串起生命的緣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351

換了心個性跟著變?健康搜查隊直擊「器捐」問題

換了心個性跟著變?健康搜查隊直擊「器捐」問題#器官捐贈

之前台大醫院進行器官捐贈手術時,竟發生誤植愛滋感染者器官的烏龍,引發軒然大波;由台大事件可見器官捐贈過程必須嚴謹、片刻都不能馬虎。本周公視「健康搜查隊」帶大家來了解器官捐贈,並邀請器官移植的兩位權威─魏崢醫師和李伯璋醫師,一起來談談國內器官捐贈現況,另外器捐形象大使傅娟以及藝人洪都拉斯也會聊聊自己對器捐的看法。根據調查,2011年國內等候器官的病友一共有7671人,其中等待換腎的病友占大多數,共有5840人,而最後等到腎臟移植的只有少少的164人,換到腎臟的機率低到只有3%,且洗腎的病友幾乎要等30年才能等到換腎的機會,國內器官捐贈的風氣似乎尚未推廣的很好。李伯璋醫師表示,換腎比長期洗腎的存活率更高,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雜誌》就說,以腎臟移植來說,如果成功移植者與未換腎者比較,平均壽命可以差十年。魏崢醫師指出,讓大家了解什麼叫器官捐贈是很重要,這也是社會關懷的一環,當然如果政府能更出力幫忙推廣會更好。他說,器捐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組織,一個是器官,從頭到腳包括我們的心臟、肺臟、腎臟、肝臟、胰臟等都可以捐贈,組織包括小腸、血管、骨骼、皮膚、眼角膜等,也都可以捐給其他人使用。不過也是有人體器官與組織無法捐贈的,器捐形象大使傅娟之前罹患子宮頸癌,她說子宮頸、子宮是不能移植的,子宮有問題拿掉就好;另外洪都拉斯曾罹膽結石,膽裡面共有14顆結石,他描述當時真的痛起來很難過,加上膽也無法移植,因此最後只好將膽拿掉,他還開玩笑說自己現在是「無膽之人」。 「健康搜查隊」還找到一個發生在美國的離奇案例,罹患充血性心臟衰竭症的桑尼,多年來飽受咳血、呼吸困難等症狀的折磨,必須要靠心臟移植才能挽回他的性命,很幸運的他等到了一顆33歲的年輕心臟,換心成功後,桑尼的身體恢復健康,開始嶄新的人生,還與捐心者的遺孀結婚,但4年後桑尼竟開槍自盡身亡,讓人震驚的是,當初那位捐心者正好也是飲彈自殺!器官捐贈學問大,一顆300公里外的腎臟,如何在時限內抵達病人的腹腔?心臟移植手術如何進行?換了心臟後,個性也會跟著改變嗎?五位有故事的朋友,現場分享器官移植的心路歷程;而思想比較傳統的洪都拉斯,在深入了解器官移植後,會改變他的想法嗎?精彩的節目內容都在本周「健康搜查隊」,請於11月13日晚間19:00準時收看,看完後或許讓你在思考生命終點時,有不一樣的想法。 ●小心「肝」爆掉了! 「健康搜查隊」追蹤無聲器官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04 ●想當爸媽這麼難嗎?白冰冰求女失敗大哭!「健康搜查隊」解救不孕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96

超難小腸移植手術實驗成功 正式成為器官捐贈項目

超難小腸移植手術實驗成功 正式成為器官捐贈項目#器官捐贈

台灣每年約有超過100位短腸症或腸蠕動不良等小腸衰竭患者,世界上施行小腸移植總數已超過2600例。近年來,亞東醫院成功執行5例小腸移植,脫離人體實驗階段,亞東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芸欣慰地表示,小腸移植終於成為台灣的常規手術,未來小腸將列入器官捐贈項目。陳芸表示,末期小腸衰竭而需要依賴靜脈營養維生,因此小腸移植是挽回病人生命的唯一機會;但過去醫師對這些需要小腸移植的患者完全束手無策,而且過去要取得健康的小腸做移植並不容易。目前可移植小腸仍以腦死病患捐贈為主,需要小腸移植的病人60%是兒童,3歲以下的沒有腦死判定便無法捐贈,導致許多幼童等不到合適的小腸而死亡,留下遺憾。開放小腸捐贈後,可使器官的來源可以更加穩定。經過亞東醫院自07年成功移植的案例,使小腸移植的技術更上一層樓。5位人體試驗的患者,有3例是因為短腸症,有兩例是因為腸蠕動不良,這五位病患從年齡最小的8歲10個月到年紀最大的64歲。在亞洲類似手術不多見,在日本與中國也僅有少數,以美國為例,移植後1年存活率達9成、5年存活率也可達6成,可為末期小腸衰竭病患提供一線生機。小腸移植雖然通過衛生署審核,列入器官捐贈的登記項目之一,但院方表示,小腸是器捐移植中最難的手術,因為小腸淋巴組織最多,移植時容易排斥,術後感染管控和排斥照護很重要,平均每移植1例都需200名醫護人員待命。另一方面,健保針對手術及部份醫材尚無給付,目前仍需一些自費負擔。掃描小腸移植 哪些人適合手術?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252男度蜜月在機上中風! 國際緊急醫療轉送救病患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0&HN_Yr=0&HN_Mon=0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0&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