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

肺腺癌無聲殺手奪命 婦人提早篩檢救回

肺腺癌無聲殺手奪命 婦人提早篩檢救回#肺腺癌

根據衛生署統計,肺癌已經成為國人健康第一殺手,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其中有超過五成是肺腺癌。根據萬芳醫院腫瘤科醫師梁永昌的文章中提到,肺腺癌的可怕在於早期毫無徵兆。加上因腫瘤長得慢,但會往別處擴散,因此被形容為「無聲殺手」。台南麻豆新樓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陸希平建議,如果民眾超過45歲,應該每2~3年就做一次低劑量的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陸希平醫師表示,有一位李姓婦人15年前發現胸部X光有陰影,經過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有1.5公分、雲絮般模糊病變,結果李姓婦人接受陸希平醫師建議,提早驗出肺腺癌並治療。陸希平說,肺癌若在第1期發現,活過5年的機會約50%,第2期約30%,第3期只有15%,第4期幾乎不可能長期存活,但是200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證實,透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可以有效診斷肺癌,不過國內目前仍屬自費檢查,每次約5千元。而近來國外研究也發現,在所有的肺癌患者當中,同時有糖尿病的人,較容易存活。挪威的科學家分析了1677個肺癌案例後發現,同時罹患肺癌與糖尿病的病患,比起罹患肺癌卻沒有糖尿病的病患,存活機率多了約一倍,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可以提供肺癌治療一個新的方向,說不定可以發現新的治療方式。梁永昌醫師在文章中提到,雖然目前並沒有確實預防肺腺癌的方法,但是根據一些調查發現,有幾個方式可以預防肺腺癌,像是多喝綠茶、保持廚房通風、避免使用化學芳香劑、預防並避免三手菸的傷害、保持好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陸希平醫師建議,有效的篩檢預防政策,不再只是靠運氣好提早發現,才能迎向健康人生。睡眠有障礙!專家:入眠環境可減輕睡眠睏擾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44長期便秘致大腸癌?不太會!醫師強調更容易痔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51媽媽吃皮蛋安啦! 乳汁含鉛濃度低寶寶不會中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50

老菸槍不明原因消瘦 小心肺癌作祟

老菸槍不明原因消瘦 小心肺癌作祟#肺腺癌

嘉義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冠群表示,一位60歲的蔡姓男子,兩年前受不明原因肺炎困擾,陸續住院治療,肺部切片確認是肺腺癌,原本生活需他人協助,經六次化療病情也未改善,因此改用口服標靶藥物,六個月後已能自行前往醫院看診。蔡姓男子剛發病時,左下肺葉反覆性發炎,肺部X光檢查,只能看出肺部有異狀,經切片化驗後,才確定是肺腺癌第三期末,林冠群醫師指出,首先對病患採用傳統的化療,經過六次治療,病情並沒有改善,因此報健保局核准後,改採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每天服用一顆。林冠群醫師強調,服標靶藥物三個月後,患者咳嗽、喘都有改善,血氧濃度達92~93%(正常值>90%),也不需再吸氧氣,六個月後已經能自己騎機車來看門診,不需要坐輪椅,X光片檢查發現肺部的癌細胞,正逐漸消失。林冠群醫師指出,針對肺癌第三期末及第四期局部晚期以及遠端轉移的病人,院方提供化療、標靶藥物治療、癌症營養諮詢及專責癌症個管師提供諮詢服務,針對病情惡化的病人,也設有安寧療護專區,提供患者完善的服務。抽菸為肺癌頭號禍首,據相關醫療研究,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10~13倍,愈年輕開始抽菸、菸齡長及菸癮大的人,罹肺癌的機會愈大,吸二手菸者得肺癌的危險也會增加30%。林冠群醫師表示,蔡姓患者應是長期吸菸才會得肺癌(抽菸超過40年),目前配合治療,不再抽菸。根據衛生署公布98年十大死因的第一位是惡性腫瘤,其中肺癌占19.9%,位居癌症死亡因素的第一位,40歲以上民眾,最好一年接受一次X光片,若咳嗽超過三週,或是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必須至胸腔科門做進一步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肺癌,早期治療。延伸閱讀「圖示說明」: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718

肺腺癌末夫婦攜手抗癌 如願看到女兒披婚紗

肺腺癌末夫婦攜手抗癌 如願看到女兒披婚紗#肺腺癌

62歲的李瑞艷家住宜蘭羅東,與結縭三十七年的吳先生育有三個子女,夫妻倆非常恩愛。本是虔誠基督徒的李瑞艷夫婦,由於兒女漸漸長大獨立,正是規劃退休生活,好好享受人生的時刻。沒想到二年前一場持續三週的乾咳,意外讓李瑞艷發現罹患肺腺癌,從羅東轉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接受肺癌團隊治療時,己是肺腺癌第四期。李瑞艷並沒有被打倒,先生的支持讓他們決定擕手對抗病魔,他們要跟時間賽跑,他們還要一同參加二位女兒婚禮,看著她們披上白紗,步入禮堂的那一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連允昌主任表示,李瑞艷從羅東轉來就診時,X光檢查顯示肺部已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小白點,經手術取樣證實為非小細胞肺腺癌第四期。連允昌主任與肺癌團隊建議李瑞艷夫婦,由於癌細胞已擴散瀰漫至二邊肺葉,為免病情快速惡化,並考量病患的狀況,建議她手術時即取樣進行基因定序檢查分析,確認她為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有突變者,對標靶治療會有較大的反應,這樣可以為她爭取較多的治療時間。連允昌主任說道,非小細胞肺癌常會產生過量的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會讓癌細胞快速生長、轉移,而李瑞艷的基因篩檢結果顯示,標靶藥物對像她這樣EGFR有突變的病患有不錯的效果,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增生,讓病患跟癌細胞和平共存。肺癌團隊副召集人蕭世欣醫師進一步指出,李瑞艷是一位特殊的個案,從基因檢測結果來判讀,她的TS、ERCC1及RRM1等基因的活性都增加,一般化療常用的Platinum, Gemcitabine等藥對她都不會有很好的反應率,因此除了標靶藥物之外,僅有溫諾平加紫杉醇的化療藥可以較好的反應率,在治療用藥上多一種選擇,是「SMART智療」。連允昌主任表示,「SMART智療」透過基因檢測幫助醫生找對藥,同時減少錯誤嘗試,讓病人少受苦,對症下藥達到優化治療。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副院長表示,基因定序檢驗是個人化治療的開端,解開每位癌症病人對化學藥物的抗藥性或有效度的密碼。以往同一種的化療藥物,A病人可能有很好的反應,但在B病人身上反應卻不是那麼顯著,透過基因檢測能對症下藥,減少副作用影響,讓病人少受苦。他進一步指出,肺癌基因檢測是針對代謝基因、修補基因及突變組合基因等共8個基因所做的檢測;TS, RRM1及CDA等三個代謝基因決定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代謝能力,若是代謝強,藥物就無法產生很好的效果;反之若代謝活動較差,化療藥物就有足夠的時間毒殺癌細胞。而ERCC1, XRCC1, XPD, XRCC3等四個修復基因則掌管人體細胞的修復工程,若是癌細胞的修復基因變異,就會導致被殺死的癌細胞很快就被修復重生,治療反應率自然也就不高了,而每種化療藥物都會對某種肺癌細胞基因有反應,如Platinum的化療藥是針對XRCC1基因,但該病人的XRCC1基因剛好活動旺盛,那治療反應率自然就不高。邱仲峯副院長認為,世上沒有任何的病例是一模一樣,個人化治療是透過基因定序檢驗,可以找出每個人影響癌症的基因並對症下藥,事前預測藥物療效,這就是SMART智療(Smart Therapy),找到符合每個人的優化治療,是未來癌症治療的趨勢。肺癌團隊副召集人蕭世欣醫師指出,肺癌近年高居死亡癌症第一名,主因是肺本身沒有痛覺,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當有症狀出現時,通常已經有點晚,甚至移轉到其它部位了。肺癌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只有一~三成,但遺憾的是,被診斷出的肺癌者,以第三期居多。胸腔內科鍾啟禮主任也進一步指出,由於發現的晚、存活率低,因此肺癌的治療往往是跟時間賽跑,「SMART智療」能為每位病患找到最有效、副作用最少的藥物,為病患爭取時間。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副院長表示,醫者視病猶親,每一位病人都應得到最適切的治療與照護,每一位病人都是VIP。「個人化SMART智療」是符合這樣理念的未來癌症治療趨勢,是北醫積極推動的目標。為服務更多飽受癌症之苦的病患及家屬,北醫癌症醫院也將在本月成立基因定序實驗中心,透過基因檢查為病患找到最符合個人基因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擬定個人化治療計書,對症下藥讓癌症病友少受苦痛之苦,達到個人優化治療的目的。延伸閱讀何謂「基因定序篩檢」: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18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