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

有解!研究:晚期肺腺癌抗藥性 不再無藥可醫

有解!研究:晚期肺腺癌抗藥性 不再無藥可醫#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國肺癌人數節節升高,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2013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肺癌以及肝癌,分居發生率前三名。雖然肺癌發生率位居第二名,但值得注意的是,肺癌的死亡率25.3,遠高於肝癌24.2和腸癌14.9,躍居第一名!歸咎原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在服用標靶藥物後,可能產生抗藥性讓治療失敗。但好消息是,研究發現,晚期肺腺癌抗藥性不再無藥可醫,透過抽血驗癌DNA,可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續命。上周舉辦的的歐洲肺癌年會,討論聚焦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研究進展及用於第一線治療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成效和安全性。而有出席歐洲肺癌年會的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強調,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而言,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為目前標準治療方案。然而,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後產生抗藥性,常常是治療失敗的原因之一,大約有九成的患者,用藥9至11個月後出現抗藥性,這是因為癌細胞透過突變和改變生長方式來產生抗藥性,目前這些患者可以接續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或化療治療,但治療效果有限!因此,今年歐洲肺癌年會最令人訝異的研究,就是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做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第一線治療使用,受試的60名患者中,有近八成的患者可預期腫瘤獲得良好的控制,值得注意的為無惡化存活期19.3個月!存活期較其他一線標靶藥物增加將近1倍。此外,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針對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是目前標準的治療方案,但陳志毅說,臨床約有9成患者,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11個月後產生抗藥性,常導致治療失敗。他也提道,另一項研究也發現,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拿來治療出現抗藥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有將近7成的患者腫瘤縮小,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延長至11月。但要注意的是,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適用於T790M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患者,病患需先檢測基因,一旦確認基因產生突變,才適合用藥。陳志毅也說,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去年已經在美國,歐盟及日本上市,但目前台灣還沒有此藥物,推測未來若引進,應會作為晚期肺腺癌的第二線藥物,給患者延命希望。

女性肺腺癌比率高 廚房油煙、空汙是主因

女性肺腺癌比率高 廚房油煙、空汙是主因#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肺癌為國內癌症死亡率之首,不分男女皆為第一位,近十年有年輕化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衛生福利部2014年資料顯示,女性肺癌患者肺腺癌比率高達8成2,等於每 5人就有4人為肺腺癌。醫師分析,環境因素不可忽視,包括香菸、廚房油煙,還有空氣汙染等,都是致病因子。肺癌年輕化!PM2.5 威脅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不論室外或室內空汙都導致各約6%的肺癌形成。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醫科暨職業醫學科許良豪醫師表示,近來最受重視的就是小於PM2.5的懸浮微粒,沾附空氣中有害物質後,進入肺部會造成血管發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更將PM2.5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與二手菸同等級。「要預防肺癌,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接觸汙染源。」許良豪說,包括汽機車、寺廟燒香與金紙、農田燃燒稻草、工地揚塵;以及在家燒蚊香、抽菸、油煙,或是郊遊烤肉等,都會危害肺部。另外,工作常接觸石棉、重金屬、煤、焦油、煙草等,也易誘發肺癌。許良豪建議民眾盡量不開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果一定要開車,避免開柴油車或跟在柴油車後方。提醒當新聞報導有霾害紫爆狀況,出門記得戴口罩,又以N95防護力最佳。居家可多種些盆栽減碳,下廚時一定要開抽油煙機,三餐多吃綠色蔬菜抗氧化,已患肺癌者則不建議吃含胡蘿蔔素的食物,會加重病情。早期肺癌不明顯 定期檢查不能少由於二手菸比一手菸更易致癌,許良豪提醒民眾遠離二手菸,如無法阻絕二手菸飄入室內,居家可準備空氣清淨機。但最好仍是吸菸者戒菸,不要覺得開窗讓菸飄到戶外就沒事,因為沾附在衣服、手上的「三手菸」,也會讓家人、特別是小朋友健康受影響。而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出現長期咳嗽、咳血、聲音沙啞、胸部或肩膀疼痛等症狀,通常已是晚期。許醫師也指出,胸部X光較易發現大於1公分以上的腫瘤,小於1公分的則要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才可及早診斷。 

婦人咳了兩個月沒好 竟是晚期肺腺癌

婦人咳了兩個月沒好 竟是晚期肺腺癌#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中市一名六旬婦女,因為左胸反覆出現疼痛,而且咳嗽超過2個月,就醫檢查發現她的左胸肋膜大量積水,卻無法找出病因,而後以肋膜腔鏡切片檢查是肺腺癌第4期,因腫瘤轉移至肋膜才會造成積水。2成肺癌 以惡性肋膜積水表現中國附醫支氣管鏡診治中心陳家弘醫師指出,肋膜積水的起因來自多種可能,包括細菌感染引起的膿胸,或是結核菌導致的肋膜積水,以及腫瘤帶來的惡性肋膜積水。事實上,2成左右的肺癌,是以惡性肋膜積水表現。 為確切掌握惡性肋膜積水的來龍去脈,傳統方法有幾條途徑。譬如抽取樣本後送細胞病理學檢查,、採取切片,診斷率約5~6成。至此還得不到確定診斷時,只能求助外科醫師,進行全身麻醉後,經由胸腔內視鏡取得組織檢體,提供後續的病理診斷使用。但胸腔科涂智彥醫師也說,若是不明原因肋膜積水,可考慮以肋膜腔鏡診斷,協助找出病因,也可免除開刀風險。 

揪出早期肺腺癌 台大找出關鍵基因

揪出早期肺腺癌 台大找出關鍵基因#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肺癌一直高居於國人癌症死亡率之冠,因初期無明顯症狀且容易復發,造成診斷與篩檢上頗有難度,特別是腺癌,所以,台大校長楊泮池特地跨校組成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體組高速定序技術研究肺腺癌相關遺傳基因突變,歷經3年,終於發現華人肺腺癌高危險的關鍵,在於遺傳基因YAP1異常,只要揪出早期,就可以降低5.9倍的罹癌的風險,並及早接受治療。基因異常者 罹癌率不僅提升還有早發性研究團隊首先將一個高度發生肺癌的家族其成員,進行全基因體組定序,分析高速定序產生的巨量數據後,找出與肺腺癌相關的基因異常,再利用1000多例肺腺癌病人、健康者資料進行驗證,結果發現,位於基因YAP1上的1個位點異常與肺腺癌相關,異常相對於未攜帶者肺腺癌風險為5.9倍。此外,研究也發現,相較於一般肺腺癌的發病年齡55~65歲,攜帶YAP1基因異常的肺腺癌23名病人中,有12名發病年齡小於60歲,由此可見,攜帶YAP1基因異常亦有早發性肺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期望在未來不僅能做為參考指標外,也能實際運用於臨床篩檢,預計1~3年後民眾可至醫院抽血檢查,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腫瘤學期刊》。

標靶藥物治肺腺癌 80歲老奶奶完成願望

標靶藥物治肺腺癌 80歲老奶奶完成願望#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人因夢想而偉大!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罹患肺腺癌被宣判只剩幾個月存活期,老奶奶說,自己的夢想就是期待三年後能親自參加孫子的畢業典禮,她很怕無法圓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主任褚乃銘醫師聽到老奶奶的夢想,與肺癌團隊共同為她量身打造治療計劃,褚乃銘醫師說:「這位老人家經過上市十年的標靶藥物治療後,多了七年多的存活期,不只順利看到孫子畢業,甚至連孫子結婚、生小孩都看到了!」基因檢測+標靶藥物 延長存活期褚乃銘醫師表示,依據臨床經驗,約有55%肺癌病人就診時已是第四期,以往在沒有標靶藥物治療的情況下,病人僅剩九個月至一年的存活期,但自從有了基因檢測加上標靶藥物治療後,存活期平均可延長至兩年,更有許多病人延長五至十年,仍可以正常工作、四處遊玩,顯示標靶藥物的出現在治療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至於為何在標靶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褚乃銘醫師表示,台灣約有六成的肺腺癌病人有表皮生長因子EGFR突變,檢測後為陽性的病人,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的效果明顯較佳。「而且,有些病人會因為排斥化療副作用而拒絕治療,除了會造成肺癌快速惡化,做動作會喘、臥床時間長、甚至無法出門,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口服的標靶藥物除了治療成效外,副作用也較小,讓病人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最貴藥物不一定最適合 維持病人生活品質為首要由於EGFR基因檢測陽性的肺腺癌病人用藥選擇較為多元,有些病人會要求醫師使用「最貴」的藥物。對此,褚乃銘醫師強調「貴不代表有效,這是一種迷思。」在抗癌療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病人的生活品質,其次是延長存活期。每一種藥品都有副作用,必須評估病人的需求、營養情況與體力,給予病人最適合的治療。褚乃銘醫師提到,有位鄰居老太太因肺腺癌而長時間無法出門,連走到隔壁巷子打招呼的力氣都沒有,使用上市十年的標靶藥物治療後,除了副作用症狀改善,晚間可以至附近學校散步,至今持續服用藥物,偶爾產生輕微皮疹,但病情控制情況相當不錯。褚乃銘醫師表示,治療歷程中,如何降低副作用的影響相當重要,盡量讓病人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因為好的治療效果,延長存活期才有意義。至於標靶藥物可能造成皮膚癢、甲溝炎或拉肚子等副作用,褚乃銘醫師表示,副作用與病人體質有關,不一定會發生,只要積極與醫師討論,皆有方式可緩解改善。隨著醫療的進步,肺腺癌不再那麼可怕,未來也將有第三代的標靶藥物上市,對於已有標靶藥物抗藥性的癌細胞會有較好的抑制能力,對肺癌病人而言,是治療上的福音。

肺腺癌晚期莫灰心 標靶治療提供一線生機

肺腺癌晚期莫灰心 標靶治療提供一線生機#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一旦檢測出肺癌,過去往往只能進行傳統的化療,不僅成效不佳,還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近年來,隨著標靶藥物的出現,針對個別病情做個人化的治療,能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及治療效果。以往僅有致病基因EGFR的標靶藥物,所幸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發現了基因ALK對於肺癌也有重大的影響;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何景良醫師表示,當EGFR檢查為陰性的患者,應盡速進一步檢查ALK是否突變。EGFR陰性晚期患者 不要放棄希望癌症形成原因相當複雜,往往不是單一因素就能產生。其中對於肺腺癌來說,何景良醫師說明,過去發現肺腺癌的產生與基因EGFR息息相關,透過基因檢測若篩出EGFR陽性,就可利用EGFR標靶藥物給予治療,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臨床發現,肺腺癌患者大約有60%會檢測出EGFR陽性。倘若檢測出EGFR陰性的患者,過去並無任何標靶藥物可提供治療,僅能進行傳統的化療或電療。何景良醫師表示,所幸醫療科技的進步,發現了另一個致癌基因「ALK」:ALK陽性約占整體肺腺癌比例5%,而研究更發現,EGFR陰性患者中,約有10%的人為ALK陽性,使部分EGFR陰性患者晚期也有接受標靶治療的機會。ALK標靶藥物 可延長病患存活約1年在標靶藥物尚未出現前,ALK陽性基因的肺腺癌患者主要治療方式為化療。何景良醫師說,因化療沒有專一性,體內的好壞細胞會一起被攻擊,因此治療效果比較差,病患的副作用也較明顯;然而,ALK標靶藥物則是直接阻斷作用的激酶,抑制癌細胞的活化,因此治療效果較佳,副作用也降低。他也指出,在治療效果比較上,最新的研究論文指出,傳統化療可延長病患沒有惡化的存活期約7個月,而標靶藥物則是長達11個月,甚至有些病患可延長到1年沒有惡化的存活期。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癌友都會關心ALK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何醫師表示,常見的副作用是視力問題,病患可能會有畏光、閃光的情況;再來就是腸胃問題,可能會有胃口差、噁心、嘔吐、拉肚子、便秘等症狀,另外有些患者肝功能指數也會異常。但他也表示,比起傳統的化療,標靶藥物的副作用還是少了許多。

不菸不酒、愛運動 婦人竟罹患肺腺癌

不菸不酒、愛運動 婦人竟罹患肺腺癌#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注重養身、愛運動,她竟然罹患肺腺癌!日前,一名69歲的女性,不僅維持每天運動的良好習慣外,也注重養身,不煙不酒,一生中也沒生過什麼大病,更別提住院甚至動手術,是人人稱羨的老當益壯。直到有次的偶然機會,她接受了子女的建議,進行第一次的全身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她的左側肺部有個約0.8公分的小結節,後來決定以胸腔鏡手術的方式取得確切的診斷,而術中也確診為第一期的肺腺癌,因此,她最後接受了標準的胸腔鏡肺癌手術,目前術後追蹤了六年,沒有任何的復發跡象。肺癌發現晚 五年存活率僅5%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陳百璽醫師表示,肺癌之所以可怕,在於無法及早發現,根據統計結果指出,約略有七至八成的病患,在發現肺癌的同時,已無法手術治療,只能單純靠化學治療或者標靶藥物來控制疾病,結果至今仍無法令人滿意,若以五年的存活率來說,約只有5%。因此,肺癌和其他的癌症一樣,最好的處理方式仍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其近年來的資料也發現,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往上提升,且發生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甚至一些未曾抽煙的年輕女性也患有此病,因此,如何早期篩檢,實為改善肺癌癒後的一大課題。內視鏡治療肺癌 可降低副作用發生率隨者影像檢查的進步,除了較為普遍的胸部X光片檢查外,目前各大醫院或是健檢中心有電腦斷層可提供更詳細的胸部檢查,所以,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然而,在治療方面,陳百璽醫師表示,過去傳統的肺癌手術需要在胸壁上劃一個15~20公分的刀口,甚至需將肋骨切斷,病患在術後常需忍受劇烈的疼痛,也因為傷口的關係,導致了其他不樂見的併發症,但現在由於胸腔內視鏡手術的純熟,對於肺癌的診斷、摘除,及胸腔淋巴節的清除,皆可以經由內視鏡來完成,也因此,幫助民眾減少感染的可能性,以及手術相關之畏懼與焦慮。

晚期肺腺癌 口服標靶量身訂「治」

晚期肺腺癌 口服標靶量身訂「治」#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約60歲的中藥店老闆,因為腦部腫瘤壓迫造成單邊手腳無力就醫,經由外科手術將腫瘤取出,進一步檢查竟然是晚期肺腺癌腫瘤轉移到腦部!經由基因檢測,醫師發現他的癌細胞具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基因變異,適用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後疾病控制良好,從原本半邊身體都癱軟無力,恢復到可以在廟裡擔任總幹事服務人群,還行有餘力開車接送弱勢鄰居外出擺攤賣手工藝品,到各地行善助人。口服標靶適用肺腺癌EGFR變異患者,治療選擇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洪仁宇醫師表示,肺腺癌治療近年來因為標靶藥物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在診斷為晚期肺腺癌時,醫師通常都會建議患者先進行基因檢測,若發現為EGFR變異的患者,目前衛生署已核准三種口服標靶藥物,相較於傳統化療,在副作用與治療成效上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由於治療的選擇變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標靶藥物成為醫師與病人溝通的一項重點。洪醫師指出,不同的標靶藥物在臨床上常見的副作用不太一樣,有的藥物產生肝毒性的機會較高,有的則是腹瀉的機會比較大,另外有的藥物副作用主要表現在皮膚方面。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醫師會有不同考量與建議:若病人本身為肝炎帶原者,不僅病人會擔心藥物傷肝,醫師也會盡量避免肝毒性較強的藥物,並密集抽血監控病人的肝指數;若是遇到原本就體重過輕、或是因為疾病而體重大量下降的病人,醫師就會避免可能會造成嚴重腹瀉的藥物,或輔以止瀉藥來減緩腸胃道不適;而針對比較重視外觀的女性,醫師則會透過皮膚科給予協助,減緩藥物可能造成的皮疹問題。對抗晚期肺腺癌,量身訂作適合的治療策略每位肺腺癌患者的狀況不同,所適合的標靶藥物也不盡相同。洪醫師舉例,像是腫瘤已經轉移到腦部的病人,雖然目前有三種口服標靶藥物,但是其中一種特別可以在腦脊髓液中達到較高濃度的標靶藥物,在文獻中有較多的證據,顯示對於腦部轉移的腫瘤也有治療的效果,他就會建議病人選擇這個藥物。除此之外,醫師也會透過問診來了解病人在使用標靶藥物時遭遇的副作用,並透過減藥、暫時停藥或是其他的治療來減緩病人的不適,讓癌症治療不只延長病人生命,更可以為病人帶來好的生活品質。另外,洪醫師指出,營養固然對於癌症患者相當重要,但是當疾病控制已經很穩定時,病人其實要回到正常的飲食。癌症患者應該要注意均衡飲食、保持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才有足夠的體力來對抗疾病。洪醫師也呼籲,患者若遇到副作用時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應充分與醫師溝通尋找緩解副作用的方式,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肺腺癌治療策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