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3C成癮險被退學 親子陪伴不迷網

3C成癮險被退學 親子陪伴不迷網#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管是通勤列車上、校園裡,甚至是餐桌上,到處可見低頭族,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人甚至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打電玩、逛網站、與人聊天。近年因網路遊戲或網路不當使用而求診身心科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粟寧醫師表示,曾有名高三男學生由家長陪同看診,男學生不論在家或上學整天手機不離手,沉溺在網路遊戲中,連上課時也在打電玩,造成課業表現不佳,甚至被記過險被退學。個案的父母都有工作,對小孩管教態度不一致,造成個案無所適從。夫妻長期意見分歧而時有爭執,對彼此也產生不滿,更難對小孩有一致的約束目標,因此有「電玩失調」也有輕度憂鬱症的個案,覺得這是他可以掌控的世界,包括掌控「玩遊戲」這件事,藉由電玩逃避凝重的家庭氣氛。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11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已經正式將「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或稱為遊戲障礙)定義成一種疾病。2018年國衛院首次進行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沉迷於電玩 是轉移注意力的精神寄託粟寧醫師表示,大部分「電玩失調」的個案,可能合併其他身心狀況,比如憂鬱症、社交焦慮症、過動症等,藉電玩紓解自己情緒困擾或人際壓力。此外,由於現今社會多為雙薪家庭,加上工時長、壓力大,親子間相處陪伴越來越少,電玩反而變成子女情感上的寄託。當孩子接受輔導的同時,父母也應進行伴侶諮商,將管教態度趨於一致,和小孩達成共同約定的目標。建立合理使用網路的習慣1.)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2.)約定每日上網時間或時段。3.)父母主動了解和參與陪伴兒少的網路活動。適當的電玩是娛樂 切勿過度沉迷不僅是大人,就連小朋友們也都人手一機,只是過度的使用3C產品,除了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外,對眼睛、身體來說也會跟著受到傷害。粟寧醫師認為,適當的電玩是娛樂或是社交話題,建議家長不需要刻意禁止,但要多了解小孩在玩些什麼,增進親子溝通;和小孩討論玩電玩的時間、頻率等,避免過度沉迷。如發現難以控制遊戲時間,且優先程度已超越其他興趣或日常生活,甚至影響課業、工作、人際關係,則可找醫師進一步評估。

設限三步驟 拉近親子心距離

設限三步驟 拉近親子心距離#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原因進行分析顯示,前三名分別為兩性婚姻、親子關係及憂鬱。越來越多民眾因為「親子溝通與互動」來尋求心理專業協助,顯示這是生活中重要的課題之一!根據艾瑞克森(Erikson)提出的發展階段及任務,3~6歲的孩童正處於積極主動與退縮,此階段的幼童已經開始從事多種活動,也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慾,並開始學習和別人接觸,如何能讓他學會自動自發及學習如何遵從生活規範,在親子互動上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家中有3-6歲孩童的親子可以透過角色互換及情境融入,讓孩童懂得尊重自己、體貼他人;利用親子勞作,活化孩子的小肌肉,激發親子的創意與合作,貼近彼此的心、拉近親子的距離,也協助孩子認識與處理自己的情緒,建立正向的人際互動。點亮心燈諮商中心的蔡澄心理師建議,家長們面對孩子的違規行為,可以用國際遊戲治療大師Landreth提出的【設限三步驟】:「同理-設限-替代方案」來幫助孩子學習適應社會規範。舉例來說,小孩間玩遊戲時常互相推來推去,一開始是鬧著玩,但後來突然就打了起來,這時如何運用設限三步驟:1.)同理:父母可以看著孩子眼睛輕聲說:「我知道你生氣了!」,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2.)設限:父母可以說:「無論如何,我們不應該打人或推人喔!」,說明設限的範圍。3.)替代方案:父母可以跟孩子說:「如果你還是很生氣,可以過一會兒再回來玩或是我們先玩別的遊戲。」,提供替代方案讓孩子選擇。

講座/快樂坐月子、輕鬆生產

講座/快樂坐月子、輕鬆生產#親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甫成為新手爸媽,常面臨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為什麼寶寶一直哭?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哄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12/8(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兒護理部周亞璉護理長主講「快樂坐月子-產後不憂鬱」及「輕鬆生產-呼吸、放鬆、漫舞」。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12月8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安撫孩子不再有用 從6原因改善

安撫孩子不再有用 從6原因改善#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時候家長就是沒辦法在孩子發脾氣時使孩子平靜下來,孩子反而會愈來愈大聲,有時會吵上幾個鐘頭。原因可能在哪裡呢?1) 孩子沒有感受到我們的同理心在進行鏡射時,主要在於讓孩子察覺我們是真心感到同情。如果我們其實對孩子的吵鬧感到煩躁,甚至是在心裡翻著白眼,那麼孩子有可能從我們這兒感受不到真正的同情,那麼他會繼續覺得自己沒被理解,而仍舊大聲發脾氣。這個練習對大人來說並不容易!2) 鏡射的方向錯誤如果我們所做的鏡射是:「你在生氣!生氣!你說:餅乾,媽媽,餅乾!餅乾!」而孩子沒有平靜下來,反而哭嚎得更厲害,脾氣發得更大,那麼有可能是我們沒有正確理解孩子發怒的原因,而孩子試著用更強烈的哭泣來告訴我們這一點。這時我們就要換個角度思考,想一想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有時並不容易,因為大人往往就是無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為什麼哭。但我們可以相信孩子生氣肯定是有理由的。要破譯出孩子生氣的原因,我們必須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下述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孩子想要獨自做某件事,因為爸爸或媽媽想替他做而生氣。●孩子想要某件東西,而媽媽不明白那是什麼,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夠好。●孩子不想做某件事,而爸媽堅持要他做。●孩子想要自己做某件事,但卻無法如他所願地完成。●孩子把某件東西拿在手裡,結果不小心弄破了。●孩子以為媽媽不願意給他某件東西,在他們根本還沒談起這件事之前,孩子先哭了(這種情況特別棘手)。●孩子以為爸媽故意做錯某件事,或是做得和孩子想要的不一樣。關於我小孩發怒原因的這類誤會經常發生,但是我們一起經歷過的發怒情況愈多,要理解孩子發怒的原因就愈容易,因為我更加了解我的孩子了。一如在他們還是嬰兒時,我學習解讀他們哭泣的原因,現在我學習解讀孩子發怒的原因,以便在改變不了的事情上給他們支持,或是在有可能妥協時找出解決之道。3) 孩子太累了如果孩子太累了,那就誰都沒法再跟他溝通。這時,我們再怎麼努力去做鏡射,再怎麼費盡唇舌,孩子還是會繼續發脾氣。這時就只有一個解決辦法:把孩子抱上床,和爸爸或媽媽摟抱著入睡。4) 父母必須充當「避雷針」的日子孩子在滿一歲以後仍然會有跳躍式的成長,只不過其階段和間隔因人而異,因此比起在孩子一歲以前,要從中推論出規則比較難。此外,在每個月裡總是會有一天,在這一天裡孩子從早到晚都被困在一連串的發怒情境中。要認出這種日子很容易,當孩子在早晨不像平常一樣咿咿呀呀愉快地醒來,而是一醒來就嘟嘟囔囔地抱怨。接著在刷牙時就有發了一頓脾氣,因為牙膏從管子裡擠出來的方式不對,之後他覺得他心愛的那條褲襪摸起來糟透了,無論如何不能穿,在吃早餐時則因為牛奶的顏色太白而神經崩潰,而情況就這樣一直繼續下去。如果我們成功地把孩子從一場危機當中拯救出來,孩子馬上又會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爆發下一場脾氣。有趣的是,在這種日子裡,孩子大多會提出十足荒謬的要求,或是為了他們本來很能容忍的事情而發飆。這種日子很難忍受,因為家長覺得孩子是為了發脾氣而故意挑釁。我們猜想事情的確是這樣,因為孩子的大腦在這種日子裡重新形成網路,就像電腦在清理硬碟一樣。因此孩子覺得渾身不對勁,就像嬰兒在跳躍式成長期間一樣。而一如嬰兒,孩子的反應是更多的抱怨、哭泣和纏住大人不放。他們的合群程度也比平常降低很多。如果孩子本來已經很能夠接受妥協,以避免爭吵,這時若有另一個孩子想拿走他們的玩具,也許他們又會打人。為了擺脫那種奇怪的感覺,孩子會不自覺地到處惹事,以求最後能得到哭著崩潰的機會。藉由哭泣,那種不舒服的感覺至少會暫時消失,而爸媽在這場情緒風暴中就充當了「避雷針」。在這種必須扮演避雷針的日子裡,父母能做的其實就只有親切地陪伴孩子,哪怕那真的很難。試圖對孩子百依百順,讓孩子的脾氣根本不至於爆發,這樣做幫助有限。家長反而應該要平靜而堅決地堅持界線,以給孩子機會去哭泣和發怒。這種跳躍式成長和父母必須扮演避雷針的日子很少會持續超過三天。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用這個念頭來鼓勵自己勉力撐下去:這種情況很快就會過去。5) 家長全都做對了,但孩子在連帶處理舊日的情緒有時候會出現的情況是,鏡射起初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在我們懷裡似乎漸漸平靜下來,但接著卻又突然大聲起來,仍舊繼續哭泣。這可能會使大人感到煩躁、挫折,因為他們本來已經快要化解孩子的怒氣而使孩子平靜下來。這時家長應該要了解孩子喜歡利用類似的情況去處理仍存在於他們心中的舊日傷痛。當孩子察覺有人真心誠意地關心他們並且全心接受他們的憤怒和悲傷,他們就把此人當成安全的港口。如果此刻舊日的傷痛在他們心中浮現,是他們先前沒有能夠處理、因此仍壓在他們心上的,他們就也會為了這份傷痛而在這個安全港的臂彎裡補哭一番。此舉對於促進孩子的心理衛生極其有效,因此大人最好不要表現出拒絕,例如說:「現在夠了啦……」而是繼續給孩子安慰和支持。孩子在哭個痛快之後雖然會筋疲力盡,但也會很快樂。(本文摘自/可以把他塞回肚子裡嗎?:要解決孩子的脾氣,先安撫自己的怒氣!一本寫給全天下崩潰父母的情緒教養指南!/平安文化出版)

孩子常回嘴?揭開挑釁回答的真正意義

孩子常回嘴?揭開挑釁回答的真正意義#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孩子做出「放肆」的回答,身為父母的我們首先當然會感到傷心憤怒,因為我們的規定或禁令通常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只可惜孩子往往看不出我們那句「不行」背後的好意,儘管我們費盡唇舌去解釋,孩子還是認為那很蠢,於是就對我們說出一些直率傷人的話語,使我們火冒三丈。我們也許會覺得孩子不愛我們,也害怕這種放肆顯示出我們的親子關係有著更深層的問題。聽起來放肆的回答,就像置若罔聞和挑釁一樣,是孩子的一種策略,想告訴我們某件事。只可惜這不是個好辦法,因為它往往會傷害到別人。傷人之處主要在於我們在那一刻會覺得孩子不夠尊重我們。遺憾的是,由於身為父母的我們通常也沒有學到更好的辦法,因此往往做出同樣傷人的回應。然而,當孩子說「笨蛋媽媽!」,他們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在此我們將列出孩子常對爸媽說出的一些侮辱話語,並且試著加以翻譯,也將針對父母通常會做出的反應加以分析,並且思考這些反應會讓孩子有什麼感受,然後將提出協助性的回答,也許更能夠讓我們打破這個彼此傷害的惡性循環。在此我們要特別強調,我們並不想用書中所舉的例子來評斷任何人或是令任何人感到不安。如果您在家長所說的那些話裡看見了自己,您也不必感到絕望。每個家長肯定都曾說過類似的話語,我們自己有時候也會未經思考地脫口說出一、兩句。我們的用意在於讓大家更敏感一點,意識到某些話語在聽者耳中的意義可能不同於說話者想表達的意義,而這些無心的話語可能會很傷人。因此,身為父母,我們應該試著在使用言語時更加謹慎,如果我們能以身作則,孩子就也能學會在溝通時不使用暴力。「Blah blah blah」聽在父母耳中:「我才不管,我根本不要聽你說話。」孩子的意思其實是:「媽媽,妳罵得太多了。妳一直在唸我,雖然我早就明白了妳想要我做什麼。別再說了,我已經感覺很糟了,就算我沒有表現出來。為了在妳面前保住面子,至少稍微表現出一點自我主張,所以我說『blah blah blah』,這樣妳的感覺就也會有點糟,跟我一樣。」爸媽回答:「你給我小心!你最好別再打斷我!」孩子聽到的是:「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這是你想要的嗎?」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我大概是罵你罵得太多了。好吧,有可能是這樣。我只是因為浴室裡被弄得亂七八糟而生氣。現在我會先做個深呼吸,再數到十,也許我就會覺得好過一點。在那之後,我們要一起讀一本書嗎?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去把浴室整理乾淨,同意嗎?」為什麼呢?小孩子非常擅長回應和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孩子摀住耳朵,用「blah blah blah」來回答,那麼明智的做法會是好好去聆聽,因為在許多情況下,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確罵得太快、太久,或是太大聲。孩子的回應固然是沒有禮貌,但是可以在童年的過程中慢慢改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嘗試在內心後退一步,跳脫出來觀察這個情況。事情真有那麼糟嗎?我們那樣罵孩子是合理的嗎?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責罵的確太過火或是不公平,那我們也可以坦然告訴孩子,或許也可以道個歉。身為成年人,如果想要表示出我們明白自己反應過度了,一個有趣的好辦法是讓這個情境「倒帶」一下。就像我們可以把一部影片倒帶,把一幕戲再看一次,在真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對孩子說:「等一下,事情現在進行得不太順利,我但願自己剛才做出了不同的反應。等一等,讓我倒帶回去,再試一次。」然後我們可以誇張地轉動眼珠,發出倒帶的聲音,倒著走出門去,等個一分鐘,再正常地走進來,然後對這個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媽媽是笨蛋!」/「爸爸是大便!」父母聽到的是:「我討厭你不准我做這件事,除非你允許我做,我才愛你。」孩子的意思其實是:「我聽見你說不行,而我氣你這麼做。在這一刻我覺得你是個笨蛋,希望你會說『好』。我討厭當個小孩,必須聽從你說『不行』。你妨礙了我想做的事,我覺得這實在很討厭。但我當然還是愛你。」爸媽回答:「笨蛋爸媽就有笨蛋小孩!笨蛋爸媽也不會讀睡前故事給小孩聽。」孩子聽到的是:「你自己是個大便小孩。你說這種話,我就根本不喜歡你了,也不會讀睡前故事給你聽。」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你生我的氣,因為我說了『不行』。這我能夠理解。不行就還是不行,但是我了解你為什麼生氣。」為什麼呢?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詞彙,還無法用別種方式來表達他的失望,除了用「笨蛋媽媽」。如果成年人也用傷人的話語去回答,那就失於幼稚。畢竟我們在人生中已經學到「以牙還牙」從來就無法使情況緩和下來。單純只是把孩子的傷人話語翻譯出來,就幫助了孩子在將來能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惱怒。同時我們也對孩子的怒氣表現出理解,讓孩子知道他可以放心地表達出各種情緒。但我們仍然要明確地說「不行」,否則孩子就會認為他這個策略成功了,並且在腦中儲存下來。「那你就不再是我的朋友」父母聽到的是:「如果你不准我去做這件事,我就跟你斷絕關係。」孩子的意思其實是:「我實在很生你的氣,所以我說出了我最強烈的威脅。其實我當然還是希望你是我的朋友,但是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能表達出我有多難過,因為你不讓我去做那件事。我很失望,真的很生氣。」爸媽回答:「我也不必是你朋友,我是你媽/你爸。」孩子聽到的是:「哈哈,你說這種話根本就不會讓我生氣。我沒聽到你氣我替你設下界線,只聽到你想要傷害我,所以現在我也反過來傷害你:在這一刻你想跟我斷絕關係,因為你生我的氣,但是這根本做不到,因為我永遠是你媽媽/爸爸,永遠會替你設下界線。活該!再說,媽媽/爸爸和朋友本來就不一樣。」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好吧」(用同情的目光看著孩子,表示出我們理解他有多生氣),或是「你現在真的很生我的氣,是吧。」為什麼呢?孩子要把誰當作朋友是孩子的決定。母親也可以是朋友,但是孩子在這一刻不想把媽媽當作朋友,這我們也得要接受!成年人不該因為孩子把友誼收回而覺得受到侮辱,再加上孩子想表達的其實是另一種意思。最好是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孩子學會在幼稚園裡碰到朋友做出類似威脅時能冷靜地處理。孩子的粗魯反應其實只是一種瞬間的情緒激動,再加上一句未經思考、轉眼就不再有效的話語。如果我們能夠看清這一點,就能向孩子顯示出他無須對這種話語感到害怕。我們可以輕鬆地接受這些話語,並且等待那場情緒風暴過去。「我偏不要──算你倒楣」父母聽到的是:「你根本管不到我。如果我不想做,你說得再久,我也不聽。就這樣。」孩子的意思其實是:「現在你知道每次我想要做某件事而你不准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了。現在你有求於我,而你也得不到。現在你知道那種感覺有多糟了,在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握有了一點權力。」爸媽回答:「如果你現在不馬上去做,你就要倒楣了……」孩子聽到的是:「我的權力比你大得多,而我也會加以利用──如果你現在不馬上照我說的話去做。不要讓事情走到這一步,聽見了嗎?」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是啊,如果你現在不做這件事,我就真的很倒楣。我不想強迫你,但是我覺得你……(去刷牙)這件事很重要,不然我擔心……(你會有蛀牙)。我們可以怎麼做,來讓我們兩個人都覺得好過?你有什麼主意嗎?」為什麼呢?承認自己因為不想對孩子施壓而無計可施並不丟臉。仔細說明我們究竟為什麼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並且請求孩子一起來替這個僵局找出解決之道,往往會引出意想不到而又實際可行的答案。在這種時候,家長必須行使「保護孩子的權力」。不管是在吃飯、睡覺、上廁所或是在衣物的選擇上,我們雖然很贊成讓孩子自我調整,但是基於前文中對孩子大腦特性的描述,我們也深信要讓孩子自行決定看電視的時間超出了孩子大腦的能力。(本文摘自/可以把他塞回肚子裡嗎?:要解決孩子的脾氣,先安撫自己的怒氣!一本寫給全天下崩潰父母的情緒教養指南!/平安文化出版)

小小孩別亂吃!常見3類食物過敏反應

小小孩別亂吃!常見3類食物過敏反應#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食物過敏就是食物中的種種過敏原,所引發的一連串免疫反應。常出現的食物過敏反應1) 皮膚/像是急性蕁麻疹,且通常是在數分鐘內表現出來的反應,其他像是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也都可能為食物過敏的表現。2) 呼吸道/約有百分之六十的食物過敏病人會表現這方面的症狀,包括流鼻水、鼻炎、打噴嚏、喉嚨不適及聲音沙啞等,甚至可造成嚴重威脅生命的急性喉頭水腫及氣喘等呼吸道阻塞的症狀。3) 胃腸道/胃腸道常見的是腹瀉及嘔吐,這在因食物過敏引發小腸結腸炎的年幼小孩身上尤其常見,最為相關的食物則為牛奶及黃豆。有些嬰兒在餵奶後出現哭鬧不安、腹瀉及嘔吐,此時必須把嬰兒對牛奶蛋白過敏列為考慮。但是因為「過敏」二字,造成許多孩子被禁止吃魚、蛋、蝦、蛤蜊、帶毛水果,因為身邊的人都說這類食材容易過敏,所以建議不要嘗試,使得能嘗試的範圍有限,可能造成營養不均的情形發生。吃低敏食材也不一定安全吃高敏食材不一定會過敏,吃低敏食材也不一定安全。這是K力從兩個異位性皮膚炎孩子身上學到的經驗,無論是食物、吸入性過敏原還是環境,甚至汗水或壓力,都有導致過敏發生的機率,尤其是在0 至1 歲時期,多半是因為嬰兒接觸新的事物,免疫系統尚未適應,因此引發過敏的現象。進入副食品之後,每一次記錄食材時,我發現孩子對食物的適應性其實很好,但是對空氣裡的灰塵、床墊裡的塵、老舊的布沙發、天氣變化差異大時,就常常會在固定皮膚區域出現紅疹結痂脫屑的過敏反應(濕疹)。這種過敏有可能不會再發生,或者也有可能隨著對該事物越來越習慣而逐漸適應;但也有可能不會適應,日後接觸仍然會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如果家有敏兒,除了需要詳細記錄食材之外,也要做到以下的保護:1) 家具/居家環境盡量打掃乾淨、保持通風,盡量不要使室內環境過於悶熱、避免厚重的窗簾、絨毛玩具、布質沙發及地毯;床鋪部分可以改用木板床取代彈簧床墊、或是依自己的經濟考量選用防滿抗敏的寢具,較可避免塵滿引發呼吸道之過敏症狀。2) 空氣/如果寶寶對空氣有過敏現象,爸媽可考量是否購置空氣清淨機與降低濕度的除濕機,以改善居家空氣品質與濕度。此外,建議家中大人不要抽菸(二手、三手菸也不行),因為香菸尼古丁比較容易誘發過敏反應。3) 衣著/服飾是寶寶的第一道肌膚防線,所以最好穿著棉質,舒適且透氣的衣服。4) 沐浴/洗澡水不宜太熱(28 至32 度C 為佳),以免讓皮膚表層失去水分,讓皮膚的狀況更嚴重。5) 保濕產品/宜選用無香料、無防腐劑、無刺激性、保濕度較高的寶寶專用乳液,或塗抹適量凡士林亦可,來增加皮膚保濕度。6) 食物/比較高敏的食材為帶穀海鮮、堅果、雞蛋、花生、芒果、草莓、柑橘、奇異果等。此外,蛋白質也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來源。最重要的是,所有副食品製作食材要以新鮮為主。但是,食物過敏也不一定是由食材本身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製作過程中的食品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氧化劑、香料等化學物質,都可能是引發食物過敏的兇手,所以要盡量少吃加工的食品,以健康天然飲食為原則。而如果寶寶嘗試新食材之後,真的發生過敏了也不用太擔心,首先第一步要先停止餵食,再來如果是少數的紅斑點、疹子,因為只餵一次難以確認,不妨過幾天再少量餵一次試試看,或者也可以等大一點再嘗試看看,以便掌握確實過敏食材。如果是嚴重的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建議立即找鄰近小兒科就醫,以拿到適合的藥物來抑制過敏。(本文摘自/史上最強、最貼心K力副食品影音教學全書/新手父母出版)

新手爸媽快收藏!寶寶副食品食用指南

新手爸媽快收藏!寶寶副食品食用指南#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什麼是副食品?出生後一直喝母奶或配方奶的寶寶,因為腸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無法像成人一樣,立即轉換成進食固體食物。因此,在轉換成固體食物的過程中,喝奶之外的寶寶飲食,就稱為副食品或者是輔食。1歲前的母奶或配方奶是寶寶的主食,也是寶寶主要的營養來源,而其它飲食,則是副食品;1 歲後母奶或配方奶則變成是寶寶的副食,跟著大人吃的三餐飲食,才是營養主要的來源。市面上有些米麥精雖然方便,但是以咖啡來說,即溶包的味道一定沒有現沖咖啡來得香。副食品也是一樣,用口感、香味、營養綜合來比較,一定是現做>冰磚>市售即溶包,所以建議父母可以在這階段稍微用點心思,就能提高小孩對天然「好食物」的接受度,未來也能減少挑食或偏食的壞習慣。有些寶寶天生吃得多、有些寶寶天生吃得少,但是主食與副食的比例要依照寶寶的月齡作調整,適當變化食材的大小與烹飪方式,訓練牙齦、牙齒壓碎與咀嚼的能力,更均衡攝取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是打造健康寶寶體魄的重要根基。何時開始吃副食品?寶寶出生滿4 個月後,就可以開始準備吃副食品。有些寶寶會出現厭奶(奶量突然降低),或者是一直看著大人吃的食物,並會舔舔自己的嘴巴,表達強烈的興趣,這些都是想吃副食品的表現。初期──出生滿4 至6 個月:(米糊)4、5 個月的寶寶,因為腸胃系統較弱,所以吃一餐副食品,一次約30~80ml,盡量每次嘗試一種新食材就好,並且三至五天更換一種食材,以免增加腸胃負擔。要用湯匙餵食,因為這階段是在訓練孩子從「吸吮」到「吞嚥」的過程,而且澱粉一定要由口水中的澱粉酉每一同分解,才有利於孩子的吸收及消化。過渡期──滿6 至7 個月之間:(轉換葷食與顆粒)吃一餐副食品加一次點心,副食品約30~80ml,點心約30~50ml。不管是蛋白質葷食或顆粒米粥,都需要前面兩個月的訓練,有更好的消化功能後,才適合進入下一階段,所以這一個月可以練習。中期──出生滿7 至9 個月:(米粥)吃兩餐副食品加一次點心,副食品約90~150 ml,點心約30~50ml。可以開始給生水果,也就是指未加熱的水果。如香蕉、火龍果、木瓜、酪梨、桃子、葡萄等等,因為經過叉匙壓泥的水果沒辦法像攪拌器一樣打得綿密細緻,這也代表寶寶要自己試著用牙齦壓爛、咀嚼再吞嚥。「七坐八爬九發牙」,這階段的寶寶通常好奇心豐富,甚至會想搶媽媽手中的湯匙了,所以可以準備手指食物讓孩子學習抓握。後期──出生滿10 至12 個月:(稠粥或軟飯)這時期寶寶因為活動力大,所以已經需要三餐副食品加兩次點心, 副食品約100 ~ 150ml, 點心約50 ~80ml,粥要能三倍粥至軟飯,不需要打泥,食材也切至0.4cm 大小即可。完成期──滿1 歲過後:(熟飯)滿1 歲後的寶寶,只要咀嚼能力訓練適當並且食材料理處理得宜,已經可以和大人同餐了。通常都只剩早晚奶或不需喝奶,並且可以改喝鮮奶。這時期的幼童營養攝取均衡、足夠的活動、作息規律及良好睡眠品質,就能擁有健康的體魄。飲食部分和成人的攝取組合六大類食物相似(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蔬菜類、水果類),其熱量建議分別是1,350 大卡~ 1,150 大卡。(本文摘自/史上最強、最貼心K力副食品影音教學全書/新手父母出版)

講座/嬰兒常見問題、親子瑜珈

講座/嬰兒常見問題、親子瑜珈#親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甫成為新手爸媽,常面臨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為什麼寶寶一直哭?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哄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11/10(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兒科陳淑惠醫師主講「小寶貝常見的問題」,以及外聘老師黃千蕙教導「生產圓舞曲-一起做瑜珈」。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11月10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