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減脂

運動前後怎麼吃?營養師增肌減脂秘方

運動前後怎麼吃?營養師增肌減脂秘方#增肌減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是不是不能吃東西?更容易胖?」「運動後是不是要喝乳清蛋白?」「增肌減脂該怎麼吃?」近年來民眾運動比例越來越高,營養師總會被問運動前後要怎麼吃才對,像是很多人追求運動前後的補充,開始吃低碳運動沙拉、運動後喝乳清蛋白等。以下破解常見的迷思,還要和大家分享哪些營養素容易被忽略。迷思1:每種運動都需要補充營養嗎?這是最常見的迷思,很多人看了網路資料或教練的分享,就覺得「對!運動就是要補充!」如果只是快走個20分鐘、舉啞鈴練二頭肌練個5組各10下,這樣還需要吃嗎?沒消耗多少大卡就吃多了熱量,反而容易造成負擔喔!所以重點在於你的運動強度,如果運動強度大於心率130-140,總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消耗的卡路里在200-300大卡以上,才真的需要運動補充。迷思2:運動前該吃嗎?該吃些什麼?一般而言,運動前會需要吃一點點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是小餅乾類,整體熱量不要超過100大卡,這些餅乾不會佔據太多胃部空間,避免劇烈運動造成胃部不適感,而且小餅乾類會慢慢釋放碳水化合物進入血液中,補充運動時所需要的血糖。營養師也建議在運動期間,除了需要持續少量的補充水分外,也可以考慮喝無糖黑咖啡,黑咖啡中有咖啡因可以促進運動表現,讓你可以運動的更久。迷思3:想增肌減脂,運動後又該怎麼吃?吃高蛋白就夠嗎?健身房裡幾乎人手一瓶乳清蛋白飲,彷彿只要吃蛋白質就夠了,但這個是錯誤的想法,要視運動的目的是減脂還是增肌而定。減脂族群在運動後的飲食要有優質的蛋白質,但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才可以好好的減掉脂肪,像是便利商店賣的茶葉蛋或一塊舒肥雞胸肉、無糖豆漿或半包隨手包的堅果,不會有太多碳水化合物,又有充足熱量,都是減脂族群很好的補充來源。若是要增肌,人體需要快速的汲取胺基酸到肌肉中才能修補和促進肌肉生長,因此應該更重視足夠且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約為2-4:1,才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幫助胺基酸快速進入肌肉中利用,建議可以攝取含糖豆漿、優格和香蕉,或是在運動後搭配堅果食用。堅果中的優質蛋白質,可以幫助我們在運動後修復肌肉,也是運動後不錯的選擇,例如含有果乾的堅果,或是買一盒含糖優格並撒上半包的堅果,也符合運動後增肌的補充原則,除此之外,營養師提醒大家,運動族群不只要關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更要注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取。補充堅果預防抽筋 更能強化運動成效堅果不只是營養素補充,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堅果含有oleic acid(油酸)、α-linoleic acid (α-亞麻油酸)等優質脂肪酸,研究顯示,補充α-linoleic acid(α-亞麻油酸)可以與EPA等脂肪酸能協同降低發炎反應,並可能有助於增加肌肉強度和影響細胞對能量的利用效率,多吃一些堅果更是運動補充的好方法。有研究指出攝取堅果有助於提升運動的成效,讓運動員每天吃75克的杏仁果,並進行公路車訓練,結果發現有吃杏仁果的組別在同樣時間下可以騎更遠,代表吃杏仁果可以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且提高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運動族群一定有「鐵腿」和「抽筋」的經驗,鐵腿其實不是網路謠傳的乳酸堆積,而是發炎的症狀,過去也發現常攝取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避免鐵腿的症狀,像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E,就可有效降低這種延遲性肌肉痠痛的問題。除了常見的鈣質不平衡會導致抽筋外,鎂缺乏也很容易發生抽筋問題,堅果的鎂含量也十分豐富,長期攝取可以幫我們補充鎂離子,預防運動抽筋的問題。堅果是我們最常忽略的食物種類,維持平常和運動後都來吃點堅果,能幫助補充微量營養素,預防運動的問題,讓運動成效更好!營養師建議,挑選時要選擇包裝完整,才能避免油耗和脂肪酸氧化的問題,另外也要選擇有安心履歷標章,這代表食品廠可以做到溯源管理,讓消費者更安心。(文章授權提供/好食課)

吃對助增肌減脂!營養師教運動全飲食

吃對助增肌減脂!營養師教運動全飲食#增肌減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運動風潮正盛,運動產業的蓬勃發展,也連帶使營養補充成為關注焦點。健身民眾無不想透過正確攝取營養,為自己努力運動的效果加乘。健身界流行的高蛋白飲,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喝?營養師提醒,運動前、中、後的營養補充,還是要依照每個人的訓練強度及時間決定,攝取過度反而累積熱量。運動前2小時先進食 防低血糖、飢餓感民眾最常有運動後不吃東西才瘦得快的迷思,然而臨床營養師梁家瑋提醒,運動後反倒應儘快補充營養,最好1小時內進食。運動後是肌肉獲取養分的最佳時機,越快進行正確營養補充,可加倍輕鬆達成運動目標。飲食內容以低油脂、高蛋白質為主,幫助修補肌肉組織。運動前約2小時,建議攝取完整的一餐或小點心,不僅可以(1)防止運動過程發生低血糖狀況;(2)防止出現飢餓感,影響運動表現;(3)有助累積肝醣,提升運動表現;(4)還能代謝更多脂肪。運動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及礦物質,如長跑運動應適量飲用運動飲料,也可以吃能量棒來補充醣類。運動後同時補充蛋白質及醣類 營養師推薦3組合運動後蛋白質的補充很重要,如牛奶、蛋、牛肉及高蛋白飲等,幫助修復肌肉。此外還需要適度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才能讓身體代謝更穩定恢復平衡。運動後的飲食最佳比例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 3:1至4:1,梁家瑋營養師特別分享3種運動後的點心組合建議:1)椰棗乾數顆+鮮奶/椰棗為富含果糖的椰棗樹果實,中東國家視為勞力或運動後補充體力的水果,台灣較少看到,但近期較常在健身中心或健康餐點中發現使用。若將椰棗乾泡入鮮奶,為運動後能同時補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點心的方便好選擇!2)香蕉+含糖豆漿/如果不喜歡乳製品或有乳糖不耐症,豆漿也是蛋白質補充的飲品選擇,外加一根香蕉補充來自水果的糖分,是不錯的搭配組合。3)柳橙汁+茶碗蒸/如果喜歡溫熱的食物,可以選擇茶碗蒸作為蛋白質補充的選擇,再搭上一杯新鮮柳橙汁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運動後痠痛 可補充維生素D、鈣、鎂等紓緩一般而言,建議每日攝取熱量以每公斤體重乘以25至30大卡,例如60公斤的成人建議每日攝取1500至1800大卡熱量。但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運動強度、目標、運動時間來訂定飲食計畫,可以尋求專業營養師的協助,以更精密個人化的營養食譜,幫助達到運動表現。運動後如果感到痠痛,可以補充維生素D、鈣、鎂等元素,不僅幫助肌肉放鬆,還能維持心臟功能。梁家瑋營養師表示,運動不要心急,假使一、兩餐沒有遵照飲食計畫也不要過於自責,長期堅持努力後的體態更不易受到影響,肌肉累積起的基礎代謝量更收穫了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