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

新北抽驗睫毛化妝品 2款標示不合格下架

新北抽驗睫毛化妝品 2款標示不合格下架#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轄內30件假睫毛膠水、睫毛膏等化粧品的防腐劑甲醛含量,檢查結果皆合乎規定,僅有2件未標示全成分,明顯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規定,除要求業者立即下架外,還可處10萬元以下罰鍰。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日前針對美容美髮材料行、藥粧店、便利商店等場所,抽驗假睫毛膠水10件、睫毛膏化妝品20件,產品之甲醛含量全部符合規定;但「貝麗瑪丹雙眼線膠」及「貝麗瑪丹假睫毛膠」2款外包裝未標示全成分、不符規定,已移請製造廠所轄當地衛生局續辦。化學物質甲醛 恐致癌!衛生局說明,過量甲醛恐對人體皮膚及黏膜造成強烈的刺激作用,且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也可能引發慢性呼吸道疾病,導致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等嚴重症狀,還可能造成新生兒染色體異常、白血病、青少年記憶力和智力下降等後遺症,千萬不能輕忽。最後,衛生局提醒民眾,在選購化粧品時,除了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外,要特別留意產品的來源、標籤、仿單,包裝上是否有完整標示品名、製造商、進口商的名稱及地址、全成分、用途、用法、重量或容量、批號、出廠日期等,產品外包裝也不宜有誇大不實或誇大療效等字句,確保自身安全與權益。

還石蠟清白!醫師:護唇膏致癌 恐誤會一場

還石蠟清白!醫師:護唇膏致癌 恐誤會一場#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什麼?護唇膏有石蠟(凡士林)會致癌?去年化妝品、保養品出包事件屢傳,引起民眾恐慌,到底化妝品添加的成分安不安全,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邱品齊醫師將作詳細的說明。「石蠟」它是從石油精煉過程取得的碳氫化合物,依照分子大小、鏈長及結構不同,分為油、膏及蠟狀,常見產品如礦物油、凡士林及微晶蠟都屬於此成分。邱品齊醫師解釋,石蠟依照不同原料標準,可分為工業用、化妝品、或醫療用,目前化妝品中所含的石蠟,已是化妝品等級、甚至是醫療等級的原料。研究指出,精煉過後的石蠟,使用在化妝品上是無害、且無致癌性的,且這樣的原料使用在化妝品和藥品中亦合法;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醫師亦表示,精鍊過的石蠟品質較佳,合法使用對身體並不會造成危害,民眾無須過度擔憂。邱品齊醫師說明,精純的「石蠟」成分在化妝品中,被當作是油性鎖水保濕劑使用,其惰性相當高,幾乎不會跟其他物質產生化學變化,其結構也相當穩定,幾乎不會氧化和變質,真相並非如謠傳所說,化妝品中的石蠟會致癌,其實是要看添加的成分,有無符合精煉標準、或安全品質。若不慎過敏 讓皮膚多作休息此外,邱品齊醫師亦不建議自行製作護唇或保養產品,因民眾大多不清楚成分的功用,貿然做出品質不良、或不懂成分正確用法的產品,恐徒增安全困擾,化妝品其實只要合乎規範、正確使用,並不會引發嚴重的身體危害。但若是擦保養品、化妝品不慎引起皮膚過敏,邱品齊醫師建議,應立即停用產品,尋找專業醫師問診,找出過敏原並治療;提醒民眾,若不小心過敏、或皮膚嚴重到有傷口,不要作多餘的保養,簡單清潔即可,讓皮膚多休息。

誇張!5成民眾竟不知檳榔子會致癌

誇張!5成民眾竟不知檳榔子會致癌#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研究顯示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罹患口腔癌風險機率高達123倍,而咀嚼檳榔更是首要的危險因子,但仍有5成民眾不知檳榔子會致癌,正確認知還需推廣。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在92年公布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即檳榔子不加任何配料就對人類具有致癌性,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1年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男性民眾對「嚼檳榔即使不加配料,也會導致癌症」的檳榔認知率為51.5%,還有將近5成仍不知檳榔子會致癌。調查資料亦顯示,每10名口腔癌患者,就有9位有嚼檳榔的習慣,這也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要原因。為此,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拒絕嚼檳榔及定期口腔癌篩檢,是遠離口腔癌威脅的不二法門。● 戒除檳榔/所謂的檳榔是以檳榔子為主要成分,佐以荖葉、荖花和石灰作為配料,檳榔子中所含的檳榔素和檳榔鹼成分,具有潛在的致癌性,而檳榔鹼在口腔中會硝化產生亞硝胺,這些硝化衍生物會誘導腫瘤產生。而添加物如荖花,因為含有黃樟素、丁香油等毒性成分,可能會導致口腔表皮細胞層萎縮變薄,誘導發炎反應;其他配料如紅灰、白灰也會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加重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 定期口腔篩檢/國民健康署自99年起將口腔黏膜檢查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中,針對有吸菸或嚼檳榔的30歲民眾可進行2年1次的免費篩檢。透過定期篩檢,讓專科醫師診視確保口腔健康,發現病兆提早轉介治療,減少癌症死亡的風險。

回鍋油食品 吃多恐危害心血管系統

回鍋油食品 吃多恐危害心血管系統#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昨日嘉義市爆出回鍋油事件,衛生局接獲民眾檢舉,突襲稽查一家專門生產豆枝和豆棗的食品工廠,發現工廠環境衛生髒亂,且確有使用回鍋油,責令業者3日內改善。今日,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去年度全國總計稽查13,217家餐飲業之環境衛生,另稽查及抽驗油炸油品13,326件,檢驗結果計有3件油品之總極性化合物含量不符合規定,不合格業者已令其限期改善,並已複查合格,顯示餐飲業者均能落實把關油炸油衛生安全。針對餐飲業,包括夜市攤販、路邊攤、小吃店、自助餐店及觀光旅館餐廳等10種業態,用油炸油之品質及衛生安全,將持續責成各縣市衛生局執行餐飲業環境衛生管理與油炸油稽查工作,除以酸價進行初步檢驗外,凡酸價超過2.0者,另抽驗進行總極性化合物之檢驗,進一步保障國人健康。回鍋油食品 動物實驗發現有致癌疑慮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也表示,回鍋油屬重複使用油品,會使炸油酸價變高,容易產生過氧化物;長期食用恐會危害心血管系統,且於動物實驗中發現有致癌疑慮。但一般所食用的炸物,多已添加醬料調味,民眾恐較難從外觀及味道分辨。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再次重申,若經查違規,可依違反新食品衛生管理法第8條之「食品良好衛生規範」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即可直接命其歇業、停業,不以一年內再次違反為限。

巴西蘑菇治癌?致癌?專家:原料品質是關鍵

巴西蘑菇治癌?致癌?專家:原料品質是關鍵#致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面對癌症,你準備好了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2年統計,癌症連續29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民眾無不聞「癌」色變。然而,在醫療資訊提升下,除了正規的治療,民眾對於保健食品輔助醫療的詢問度也日漸增高。藥師王唯正表示,像是巴西蘑菇一直以來就都是癌症輔助食品中的重要角色,在許多免疫學研究上也發現它對於人體的整體健康的幫助,但不管是哪一種營養補充品,都必須考慮原料的來源以及是否經過妥善的品質把關,才能確保使用上的安全。巴西蘑菇到底是什麼呢?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正雄說明,巴西蘑菇(俗稱:變種原茸)最早被發現在巴西聖保羅市郊皮耶達提高地,日本人稱之為姬松茸。1960年代美國賓州大學的免疫學調查研究結果揭露了皮耶達提地區長壽健康的秘密。此外,醫界與學界對巴西蘑菇的研究也時有發表,在美、日各地激起一股巴西蘑菇保健風潮。而日本每年大概生產100-300噸的巴西蘑菇,其中大概有30-50萬人將巴西蘑菇當作養生食品。然而,過去曾有部份廠商使用過於誇大及不實的廣告案例來引誘消費者,加上2005年發生不肖商人為了降低成本,採用受污染原料進而造成死亡病例,使大眾對於巴西蘑菇產生不良印象。對此日本首先成立「巴西蘑菇協議會」的團體(NPO法人),並實施訂立品質與安全性的獨立評估標準。藥師王唯正也表示,安全就是必須符合「科學根據」及「產銷履歷」等兩個要素,因為光是市面上的巴西蘑菇就有三十多種類型。而目前日本東京藥科大學大冶尚仁教授研究使用的品種中,最接近野生菌株生長環境的為KA21菌株。王唯正提醒民眾,無論是巴西蘑菇或是其他營養補充品,都應以食品安全為第一考量,才不會治病不成反傷身。想了解更多關於巴西蘑菇與癌症的治療內容嗎?即日起至5月15日參加優活健康網所舉辦的「優活調查局-巴西蘑菇『治』癌?『致』癌?」活動,看提示回答關於巴西蘑菇的問題,就有機會得到精美獎品。活動網址http://www.uho.com.tw/event/201303/index.asp

糖精吃多恐致癌 抽檢蜜餞8件超標

糖精吃多恐致癌 抽檢蜜餞8件超標#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市面上的零嘴點心琳瑯滿目,為使民眾食用安心,嘉義縣衛生局會進行年度食品衛生安全抽驗工作,針對市售食品添加物過量高風險食品,如蜜餞及調味豆干等共計抽驗65件,蜜餞製品檢驗項目為人工甘味劑(糖精、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等4項)及規定外色素,調味豆干則檢驗其防腐劑(苯甲酸等12項)是否添加過量,,不符規定業者已公布在衛生局網站,衛生局已通知食品販賣業者下架違規產品。 檢驗結果為8件皆為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過量(蜜餞類製品標準:1g/kg);環己基(代)磺醯銨酸鹽(Cyclamate),又稱甜精,是代糖的一種。曾經有醫學研究發現,特殊體質的人如大量食用,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但至今世界各國尚無任何有關癌症發生及危害人體的實驗研究報告,僅管如此,行政院衛生署為維護國人健康,仍規定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Cyclamate)可用於瓜子及蜜餞用量在1.0g/Kg以下,碳酸飲料0.2g/Kg以下,另添加於特殊營養品需事先獲得中央主管機關之核准。 衛生局表示為了增加蜜餞風味和豆製品的保存期限,業者常會添加各式人工甘味劑以及防腐劑,過量攝取對健康會有不良影響。為確保吃的安心,衛生局鍾局長明昌再次呼籲民眾,儘量選擇包裝標示完整與顏色自然的產品較為安全。民眾若有任何食品衛生疑慮,可至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相關主題專區查詢,或洽詢衛生局藥物暨食品管理科。

少吃油炸、高脂食品 內含高量丙烯醯胺可能致癌!

少吃油炸、高脂食品 內含高量丙烯醯胺可能致癌!#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澎湖縣衛生局指出,英國檢驗發現番茄醬、洋芋片、餅干、咖啡等13項產品中,含有高量丙烯醯胺(acrylamide)。根據動物試驗的結果得知,長期讓老鼠暴露於丙烯醯胺中,會使其產生腎上腺與睪丸等部位的腫瘤,所以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明確地將丙烯醯胺歸類為Group 2A的物質,指該物質在有限的證據下,可能會對人類具有致癌性。 丙烯醯胺是由食品中胺基酸與醣類在高溫加熱(100度C以上)下作用反應所產生,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於2005年所召開的聯合專家會議中指出,可在7,000種以上的食品中發現丙烯醯胺,尤其是薯條、洋芋片及咖啡等食品最多。澎湖縣衛生局局長鄭鴻藝表示,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目前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還不致對人體造成任何神經毒性的危害,國際上亦均未對食品中的丙烯醯胺含量訂定限量標準。食品藥物管理局針對國內食品進行丙烯醯胺含量調查,以油炸類及烘焙類食品檢出含量較高,但與國外資料相較,還沒有偏高的情形。 由於目前還沒有實際有效的方法,可以完全避免食品於加熱過程中產生丙烯醯胺。在此情況下,鄭鴻藝局長建議,民眾平日宜多注意飲食均衡,攝食豐富且充足的蔬果,並減少食用油炸、烘焙及高脂食品,避免文明病上身。

空氣品質再提升 新增細懸浮微粒管制

空氣品質再提升 新增細懸浮微粒管制#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主要來自車輛、工廠之廢氣;燒香、燒金紙、點蚊香所產生的煙;花粉、昆蟲糞便、人及寵物皮屑等,可深入人體自由穿透,微粒越小越容易致癌,因細懸浮微粒約僅為頭髮直徑的1/25寬(2.5微米),這些細懸浮微粒易伴隨呼吸進入人體,鼻毛和肺部纖毛也無法過濾,這些微粒深入肺泡,甚至沉入肺泡的微血管中,對人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有鑑於此,環保署認為細懸浮微粒(PM2.5)有納入管制的必要,為此特別修正空氣品質標準,除原有6項空氣污染物,總懸浮微粒(TSP)、粒徑小於等於10微米(μm)的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及鉛(Pb)等類別外,特別新增細懸浮微粒(PM2.5)此一項目。 環保署考量國內細懸浮微粒(PM2.5)對於健康影響評估研究結果、社會經濟發展現況及未來推動管制後可行的減量策略,目前已訂定的細懸浮微粒標準為24小時值35微克/立方公尺,年平均值15微克/立方公尺,此標準值與美國2006年及日本2009年發布的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品質標準值一致,且為目前國際間納入法規規範中最嚴格的標準。過去幾年國內細懸浮微粒濃度變化改善幅度約為7.5%,顯示在政府及民間積極推動各項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削減工作後,細懸浮微粒管制已展現初步成效,雖然細懸浮微粒管制工作非常困難,但只要持續推動相關管制工作,必然可以獲致成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