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

奶水不足,勿用誇大「發奶」產品 當心影響寶寶

奶水不足,勿用誇大「發奶」產品 當心影響寶寶#母乳

「促進乳汁分泌~非常好用的發奶茶/泌乳茶~哺乳必備…」,哺乳中的媽咪您心動了嗎?曾經在拍賣網站上訂購飲用了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您,這些都是誇大不實的違規廣告喔!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近1個月來接獲民眾檢舉網路上販售「發奶茶、旺奶茶、促乳茶、催乳茶…」,另有「香濃花生豬腳、旗魚湯、花草茶包(成分:葫蘆巴、馬鞭草、茴香、洋甘菊、甘草、王不留行…等)」,宣稱能提高哺乳婦女乳汁分泌,涉嫌違規廣告共計達290件之多,衛生局一發現立即行文各大拍賣網站撤除違規網頁,並以「發奶、旺奶、促乳、催乳、母乳茶、哺乳茶、增奶茶」等「關鍵字」進行搜尋,將違規內容全數撤除,以保障民眾健康。近年來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為增加收入,投入拍賣網站行列的人口增加,但是因賣家對法令不熟悉,導致刊登之違規廣告遽升,如「發奶茶」僅是ㄧ般食品,卻宣稱有「發奶、旺奶…」等詞句,來吸引哺乳婦女購買,已涉及誇大不實、易生誤解,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9條第1項規定,可處新臺幣4-20萬元罰鍰。另有一款「遠紅外線發奶機能胸罩」,胸罩屬一般商品卻誇大宣稱具有「發奶」功效,恐觸及公平交易法,衛生局呼籲拍賣網站賣家,於刊登廣告前應了解相關法令規定,如食品、藥品、醫療器材與化粧品廣告,均有法令規定及相關罰則,以免賺不了錢反而瘦了荷包。若您是哺乳期間之媽咪,有「奶水不足」之困擾,應於寶寶出生後及早哺餵母乳,做好乳房護理,促使乳腺通暢並加強飲食品質,攝取蛋白質豐富食物(如:雞湯、魚湯、牛奶…等),另鑑於市面及網路販售的各式發奶產品含有中藥材及花草茶成分,為確保食用安全,建議循正規管道求助醫師或營養師,勿聽信網路廣告購買誇大發奶功效之產品,以免錯過哺餵母乳時機。衛生局再提醒哺乳中的媽咪,應避免接觸酒精、咖啡因及尼古丁等物質,這些物質可能造成寶寶的不適,如睡眠不穩、緊張不安、噁心嘔吐等症狀,影響寶寶健康。消費者有任何問題,可電洽衛生局藥物食品服務專線: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請撥打02-27208889)轉7089,以上資料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 http://www.health.gov.tw/,歡迎查詢。

成功哺育母乳 從選擇母嬰親善醫院開始

成功哺育母乳 從選擇母嬰親善醫院開始#母乳

為創造一個讓母乳哺育成為常規的醫療照護環境及激勵本市接生醫療院所參與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於4月20日表揚16家通過行政院衛生署97年度認證之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同時鼓勵準爸媽們,多多選擇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進行產檢及生產,同時也呼籲尚未參與認證之接生醫療院所一起加入,以促使醫療院所營造親善的哺乳環境。「母嬰親善醫院」是1991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發起的全球運動,目的是藉由十個步驟的執行,創造一個以「母乳哺育」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期望能給予每個寶寶最好的開始。母乳是大自然賜給嬰兒最珍貴的禮物,無論在營養提供、疾病預防、智力提昇及健康促進各方面,母乳都是無可取代的,根據英美各國的研究,母嬰親善醫院的執行,可增加純母乳哺育率。基於餵食母乳對母親及寶寶健康影響甚遠,為讓所有的寶寶都能獲得健康的成長及生命最好的開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民國88年開始推動醫療 院所參與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作業,成功的營造一個讓母乳哺育成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在醫療院所暨全體市民的努力下,臺北市產婦住院期間的母乳哺育率,由90年的3成5,至目前已提昇到5成7。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新生兒及孩童餵食營養指南包括:1. 在出生後30分鐘內,應給予所有的新生兒與母親直接肌膚接觸,以及開始吸吮乳房的機會;2. 若非有醫療上的需求,在開始哺餵母乳之前,不可以提供新生兒任何食物或水分;3. 除非有醫療上的需求,否則直到6個月大,所有的新生兒都應該完全哺餵母乳,不應該提供他們除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或是飲品;4. 嬰兒6個月大左右,應該開始添加副食品;5. 持續哺餵母乳一直到孩童兩歲或兩歲以上。母乳是嬰幼兒的專屬食物,給嬰幼兒最好的食物,增進嬰幼兒與哺乳媽媽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本市各接生醫療院所加入提供母嬰親善照護的行列,同時也呼籲全體市民共同支持母乳哺育政策,從產前到產後,從醫院到職場,給予嬰兒及媽媽們最友善的哺乳環境,共同支持媽媽哺育母乳,營造下一代健康的未來。焦點企劃 》新手父母

配方奶營養素不足 嬰兒智能發展較差

配方奶營養素不足 嬰兒智能發展較差#母乳

過去由於配方奶提供了足夠的便利性與普遍性,孕產婦逐漸不再對母乳哺育的加以重視,研究發現配方奶風險如下:1. 提供不完整營養素:吃配方奶的嬰兒的智能發展較餵母乳者差,這樣的差別一直到成人期仍存在,營養素的不完整或許是因素之一。2. 缺乏保護因子:吃配方奶的寶寶得到嗜血桿菌感染的機會比吃母乳的寶寶高出4到16倍,因為任何細菌感染住院的機會高出十倍,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多出一倍,中耳炎的機會高出三到四倍。3. 誘發過敏引發體內發炎反應:配方奶是以牛奶蛋白為基準,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研究發現有過敏家族史的孩童,餵食配方奶後產生過敏的機會比較高。 由於過早接觸到外來蛋白質,也可能引發體內產生不當的免疫反應,日後慢性疾病如兒童期糖尿病的機會較大。 4. 含有重金屬:配方奶中的鋁及矽的含量為母乳的數十倍到數百倍,對寶寶長期的影響仍不清楚。 5. 細菌污染的機會較大:在歐美地區這兩年仍有新生兒因為配方奶中的細菌污染造成嚴重感染,甚至死亡。每一年,世界各地都有配方奶遭受到污染而被迫回收的案例。6. 配方奶中可能含有基因改造食物的成分,是否會造成新的過敏原,增加對抗生素的抗藥性等也仍是未知數。7. 經濟上的花費較大,尤其是有添加特別營養素的配方奶。8. 寶寶和照顧者有肌膚接觸的機會可能會減少,這或許也是智力發展差異的原因之一。 9. 沒有哺餵母乳影響媽媽的健康:產後子宮恢復較慢、產後出血的機會較大、身材恢復較慢、得到停經前乳房癌的機會會增加、卵巢癌的機會增加、骨質疏鬆機會較大。近來各界逐漸重視母乳哺育問題,發現母乳不僅對嬰兒的成長發育、疾病預防及認知發展,以及對母親產後子宮與身材之恢復及未來罹患骨質疏鬆、卵巢癌及停經前乳癌等疾病發生都有預防效果,甚至對於家庭、醫療系統及工作場所都有經濟上的好處,更有助於環境保護,於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即呼籲各國政府保護、鼓勵及支持嬰幼兒純母乳哺育六個月,其後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持續哺育母乳至兒童兩歲或兩歲以上。   為瞭解臺灣地區婦女之健康狀況及其對哺育母乳的看法,以做為規劃婦女健康促進及推廣母乳哺育政策之參考依據,臺中市衛生局配合國民健康局將於98年4月1日至5月31日進行「母乳哺育率調查計畫」,作為未來母嬰親善相關措施擬訂參考,受訪對象以居住臺中市在97年4月至97年9月生產的婦女為對象,預計進行抽樣訪視600案。  哺乳調查由本市衛生所工作人員及由衛生所推薦經過培訓的母乳調查訪問員,進行哺餵母乳相關資料的收集,所有訪員會配戴衛生局核發的識別證以利民眾辨示身份。本項研究將以以直接到家或邀約到衛生所的方式與受訪婦女進行面對面訪問方式進行,主要訪查項目包括受訪婦女的工作和家庭狀況,以及對母乳哺育的知識來源、看法與行為等,在訪問過程中所提供的資料,將與其他600位受訪者所提供的資料合併作整體統計分析,絕不會單獨對外公布個人的資料,衛生局相關調查訪問以及資料處理人員,也會善盡資料保密的責任,並按政府相關法律規範處理及保管本項調查所蒐集的資料,懇請惠予協助並接受訪問。執行期間對本項調查若有任何問題,可撥打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或逕洽轄區衛生所及衛生局保健科(04-23801120)確認。

餵母乳須知!寶寶「吸吮」次數決定「乳汁」多寡

餵母乳須知!寶寶「吸吮」次數決定「乳汁」多寡#母乳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營養來源,安全、衛生且含抗體,幫助嬰兒抵抗外來疾病,且可完全提供6個月內嬰兒的營養。哺餵母乳過程中,母親與嬰兒會形成一種親密的親子關係,而不只是『餵奶』而已。新生兒出生1小時內,是最清醒的時候,較容易學會吸吮,臺安醫院陳怡如護理師指出,不論剖腹產或自然產,只要母、嬰狀況許可,臺安醫院會實施產檯親子肌膚接觸,利用媽媽與寶寶相互皮膚接觸的過程,促進親子關係,也幫助母親儘早哺餵母乳。『吸吮』對乳汁產生非常重要,嬰兒每一次的吸吮,都會促使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刺激母體製造乳汁。所以,嬰兒只要吸吮的次數多,乳汁分泌就會多,相對的若是吸吮次數少,則乳汁分泌就少。所以,產後鼓勵產婦盡快哺餵母乳,實施24小時親子同室,並且依嬰兒需求哺乳,沒有時間限制。母乳包含嬰兒所需的營養及水分,純母乳哺餵者,不需另外添加其他飲料,如:葡萄糖水。陳怡如護理師表示,醫院嬰兒室,對於哺餵母乳的嬰兒,不使用奶嘴餵食、安撫奶嘴,需要時,採滴管餵食,避免嬰兒產生乳頭混淆,進而影響哺餵母乳的成功率。要讓乳汁持續分泌,且量越來越多,就要常常排空乳汁。所以,當母親乳頭破皮受傷、疼痛不適或乳房因脹奶而產生硬塊,改善嬰兒吸吮姿勢後,仍無法繼續哺乳時,護理人員會協助母親調整餵奶或嬰兒含乳姿勢,需要時進行熱敷、按摩乳房並且教導手擠奶技巧,將乳汁排出,避免造成母親漲奶不適或導致乳腺炎發生。      哺餵母乳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對於很多母親來說仍是需要學習的,通常產後一星期內,母親容易焦慮、不安、敏感或是情緒化,甚至懷疑自己無法照顧嬰兒,因此,容易因乳汁分泌不足、不正確的哺乳姿勢或是缺乏家人的支持,而停止哺餵母乳。所以,對於這些哺餵母乳的母親,除了需要有人來支持她並給予信心,同時也需要別人來照顧她。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會鼓勵並教導母親哺餵母乳,但返家後,就需要靠家人、朋友的支持,如此才能仍持續哺餵母乳。想要成功哺餵母乳,陳怡如護理師建議母親生產前,可多吸收哺餵母乳的相關訊息、選擇有通過認證的母嬰親善醫院生產,及產後施行24小時親子同室等,都是成功哺餵母乳的不二法門。臺安醫院臺安目前也提供24小時母乳諮詢電話,歡迎有需要之哺乳婦女來電諮詢,另外,每2個月舉辦『母乳支持團體』,經由每位母親的哺乳經驗分享、彼此幫助、尋求及協助,建立信心,歡迎有興趣者參與。

談「嬰幼兒便祕」(下)

談「嬰幼兒便祕」(下)#母乳

對於一個有便祕問題的孩子的處理,首先需要檢查看看有沒有「器官上」的問題。所謂器官上的問題,包括肛門的構造有沒有異常?肛門擴約肌有沒有太緊?有沒有巨腸症?(就是直腸不蠕動,使得上游大腸中的糞便下不來、堆積,而使大腸變得很大很粗)有沒有新陳代謝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是否有脊髓神經的疾病等。如果有任何一種這些問題,當然得針對這些問題去治療,便祕才有可能徹底改善。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也就可以歸類為所謂的「功能性」便祕,也就是說有便祕的「體質」。對於體質,當然我們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它,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一下症狀。 首先對於新生兒期就有便祕的,可以考慮換一種牌子的奶粉吃,因為一個小孩吃不同廠牌的奶粉,大便的性狀會有所不同。不成功的話,則可以考慮餵他一點葡萄糖水或早期便開始加嬰兒麥粉或米粉至牛奶中,或者將奶沖得濃一點也可能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吃母乳的嬰兒,大便通常較稀較常解,所以少有便祕的情形,怕孩子便祕的話應多餵母乳。 大一點幼兒,通常如果副食品吃得不夠的話,比較會有便祕的情況,因此如果有便祕的話,應該多讓他吃副食品,尤其是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類(蘋果除外)。黑棗汁(Prune juice) 是含纖維質最高的食品,可多嚐試。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孩童,最好訓練固定排便的習慣,每天可找出一到兩次的時間,讓他很舒服的坐馬桶十五到二十分鐘,但切忌強迫與指責,否則會有反效果。至於所有方式都試過,無法辦到或成效不佳時,則只好使用灌腸或口服軟便劑,不過這終究是較不合自然的方法,也不適宜長期使用,因此還是以飲食療法比較好。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是卻是一種長期困擾。本來排便是一種舒暢的解放感,但是弄不好則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處理好則會延伸到成人期,那可真是苦不堪言了。談「嬰幼兒便祕」(上)延伸閱讀:《新手父母》準媽媽手冊

多餵母乳可改善嬰幼兒便祕

多餵母乳可改善嬰幼兒便祕#母乳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卻是一種長期困擾,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有處理好,將會延伸到成人期。有不少成人,長期為便祕所困擾,甚至引起痔瘡,對日常生活影響甚大。而在幼兒時期,其實這種解便問題也並不少見,據統計可能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孩童有便祕的問題,而這種問題的發生,最早可以從出生後沒多久就開始。臺安醫院小兒科 - 卓瑩祥醫師指出,常見的情況是,才剛出生的新生兒,突然有好幾天沒有解出大便,雖然孩子食慾仍然正常,也沒有腹脹的情形,焦急的母親仍將小孩帶到醫院請醫生幫忙檢查和處理。更常見的是,孩子原來大便都很正常,但是到了五、六個月大以後,大便變得很硬,一顆顆狀如羊屎,每次要解大便時總是很費力,好不容易將硬大便排出來後,肛門口卻裂傷流血了,看得媽媽好心疼,也只好求助醫生。 所謂便祕,定義上是解大便次數太少或大便的本質太硬,不過其中以大便的本質較為重要,排便的頻率比較不必太在意。所以上述的兩種情況,後者是真正的便祕,前者則嚴格而言並不算真正的便祕。不過理論上太久不排便時,堆積在腸子中的糞便會變粗變硬,最後還是有可能便祕。卓瑩祥醫師表示,如果一個嬰兒超過三天以上未解便時,可以用肛溫表刺激嬰兒的肛門以幫助大便解出;再不成的話也可以考慮用市面上買得到的甘油球來灌腸。灌腸本身並不會使便祕變成習慣性,不過如果太常需要用灌腸來幫助排便,則需要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甚麼特殊的問題。 對於一個有便祕問題的孩子的處理,首先需要檢查看看有沒有「器官上」的問題。所謂器官上的問題,包括肛門的構造有沒有異常?肛門擴約肌有沒有太緊?有沒有巨腸症?(就是直腸不蠕動,使得上游大腸中的糞便下不來、堆積,而使大腸變得很大很粗)有沒有新陳代謝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是否有脊髓神經的疾病等。如果有任何一種這些問題,當然得針對這些問題去治療,便祕才有可能徹底改善。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也就可以歸類為所謂的「功能性」便祕,也就是說有便祕的「體質」。對於體質,當然我們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它,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一下症狀。 卓瑩祥醫師說,首先對於新生兒期就有便祕的,可以考慮換一種牌子的奶粉吃,因為一個小孩吃不同廠牌的奶粉,大便的性狀會有所不同。不成功的話,則可以考慮餵他一點葡萄糖水或早期便開始加嬰兒麥粉或米粉至牛奶中,或者將奶沖得濃一點也可能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吃母乳的嬰兒,大便通常較稀較常解,所以少有便祕的情形,怕孩子便祕的話應多餵母乳。 大一點幼兒,通常如果副食品吃得不夠的話,比較會有便祕的情況,因此如果有便祕的話,應該多讓他吃副食品,尤其是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類(蘋果除外)。黑棗汁(Prune juice) 是含纖維質最高的食品,可多嚐試。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孩童,卓瑩祥醫師建議,最好訓練固定排便的習慣,每天可找出一到兩次的時間,讓他很舒服的坐馬桶十五到二十分鐘,但切忌強迫與指責,否則會有反效果。至於所有方式都試過,無法辦到或成效不佳時,則只好使用灌腸或口服軟便劑,不過這終究是較不合自然的方法,也不適宜長期使用,因此還是以飲食療法比較好。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是卻是一種長期困擾。本來排便是一種舒暢的解放感,但是弄不好則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處理好則會延伸到成人期,那可真是苦不堪言了。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母乳

受到大陸「毒奶事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媽媽發現「天然的尚好」。母乳是寶寶最天然,最符合生理需要的食物,沒有任何一樣人工食物會比母乳更適合寶寶。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婦兒科吳淋禎護理長表示,很多媽媽都會擔心母乳的量沒有辦法應付寶寶的需求。其實,要增加奶水的分泌有10大秘訣,把握住10大秘訣,奶水一定會足夠。一、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產檢及生產。像是有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認證核可的母嬰親善醫院,可提供一個順利哺餵母乳的環境。二、出生後儘早肌膚接觸。出生後的最初1-2小時是出生寶寶頭幾天最清醒的時刻,也是寶寶和媽媽產生銘記的最佳時機,此刻與媽媽肌膚接觸可以激發媽媽的母愛及奶水分泌。三、除了母乳還是母乳。健康足月的寶寶頭幾天的需求不多,即使是剛生產後的頭三天,媽媽的初乳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了。四、不限時間且經常的哺乳。只要寶寶想吃就應該餵奶,產後經常且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五、24小時親子同室。寶寶不但需要奶水,更需要父母陪伴所提供的溫暖及安全感,並減少寶寶院內感染的機會。六、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吃到奶水。寶寶在吸吮乳房時必須含住乳頭和大部份的乳暈,下巴貼緊乳房,如此才可以有效吸吮奶水。七、吸一邊乳房後,再餵另一邊。寶寶吸完一邊乳房,如果寶寶還要再吃,再給他吸另一邊的乳房。如此兩邊乳房都受到刺激,都可製造奶水。八、適時擠奶。擠奶除了可以緩解奶脹情形外,在寶寶與媽媽分開時也時維持奶水分泌的重要方法之一。九、確認寶寶吃得夠,不隨意添加其他食物。評估的最佳表徵為每天至少換6次以上顏色清澈,尿濕重重的尿布(初生前三天為每天1-3次);五到三週內的寶寶一天至少解三到四次的黃色大便,三週後可能大便次數變少。十、不要以寶寶的哭鬧、餵奶時間長短及頻率來論斷自己是否沒有足夠的奶水,而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吳淋禎護理長提醒,新生兒及寶寶只有三個最基本的需要:母親溫暖的懷抱、母乳、母親身旁的安全感,這是每個母親都做得到的。把握以上10大秘訣,每個媽媽都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喝母乳、天然的尚好!(資料參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哺乳媽媽加入捐乳行列 嘉惠弱勢兒

哺乳媽媽加入捐乳行列 嘉惠弱勢兒#母乳

母乳庫的成立,在國外已經有將近一百年歷史,它最主要工作就是將捐贈的母乳收集、保存、篩選、滅菌,並分配至最需要的嬰兒。1980年代由於民眾對愛滋病恐慌,引發醫學界對捐贈母乳質疑。1985年北美洲母乳庫協會成立,並結合美國兒科醫學會及美國疾病管制局學者專家,於1990年共同製訂母乳庫標準作業流程,廣泛為全球母乳庫所採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程劭文表示,於民國九十四年一月於婦幼院區成立全亞洲第一座母乳庫,嚴格遵行北美洲母乳庫標準作業流程,三年多來已提供三百多萬cc安全捐贈乳給全省各地需要的嬰兒。領用捐贈母乳對象以早產兒為主,其他適應症包括:吸收不良、餵食不耐、免疫缺乏、先天性異常、術後需要營養加強…等嬰兒。這些嬰兒皆由醫師評估並開立醫囑單,再經母乳庫評估疾病緩急,使捐贈母乳能夠分配給最需要的嬰兒。程劭文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本著服務社會精神,免費提供捐贈乳給愛慈基金會孩子,讓這些愛滋寶寶也有機會喝到母乳。研究顯示,飲用捐贈乳的早產兒腸胃抵抗力較好,較少發生感染,因此可以縮短住院日數,降低醫療成本。母乳庫運作需要整體醫療政策配合及醫事人員支持,但最主要推手則是捐贈母乳的愛心媽媽。捐乳媽媽不能吸菸或喝酒,不能長期服用藥物或草藥,一年內未接受捐血或刺青,且必須身體健康、飲食均衡。捐乳前母乳庫會先替捐乳媽媽抽血檢查,排除傳染疾病可能,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A型肝炎、愛滋病毒、梅毒、人類T型病毒,合格後才能將母乳捐出。檢查合格的媽媽可將多餘奶水以冷凍狀態送到母乳庫,接受進一步分析及檢驗。由於捐贈母乳主要使用在罹患疾病嬰孩以及脆弱早產兒,因此捐贈母乳必須接受細菌學檢查,合格後再經過低溫滅菌,才可以發出去給需要的嬰孩。程劭文說,提供安全捐贈乳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最大責任。目前庫存量尚能供需平衡,但需求量有逐年增加趨勢。該單位需要更多哺乳媽媽加入捐乳行列,多少量都無所謂,因為母乳庫珍惜每一滴捐贈母乳,因為每一滴母乳都能幫助生病孩子更快康復。只要正在哺乳,平時有擠乳習慣,而且儲存奶量超過孩子需求,非常歡迎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聯絡。該單位會先以電話問卷了解哺乳媽媽健康狀況及生活習慣,通過篩檢後可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任何一家院區接受抽血檢查,檢查合格媽媽可將一個月內冷凍母乳寄到婦幼院區母乳庫。抽血費用以及快遞費用將由母乳庫承擔。母乳庫專線(02)2358-134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