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

新冠肺炎創感染高峰,醫:有疫苗就快打,切記避免多重病毒感染

新冠肺炎創感染高峰,醫:有疫苗就快打,切記避免多重病毒感染#mRNA

天氣忽冷忽熱,多種病毒同時發威,醫師提醒,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原期,建議民眾一定要先打好疫苗,才能因應疫情傳播做好防護。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醫師表示,農曆年前疫苗的打氣來到每週約十萬人以上的高峰,但過年以後又下降到每週六、七萬人次,呼籲民眾切莫輕忽新冠肺炎的威力。 新冠今年首見兒童死亡,疾管署籲:儘速攜兒童接種XBB疫苗 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仍處高原期,上上週(2/27-3/4)新增70例死亡病例,其中兩名兒童分別因新冠併發腦炎和肺炎過世,為今年首見兒童新冠死亡病例。 陳宏麟指出,擁擠的學校、幼兒園、補習班等場所易使幼童群聚感染。兒童新冠XBB疫苗接種率低迷,各縣市正在調查校園接種意願,也有不少學校已在進行施打,呼籲家長配合學校的疫苗施打措施,如校園沒有集中施打,也建議要主動帶孩子去接種。 主流病毒株為JN.1與EG.5,接種最新XBB疫苗才有防護力 陳宏麟醫師說明,即便民眾之前已經打了三劑、四劑,舊的疫苗過了半年就會失效,二確、三確的人還是相當多;目前國內的新冠肺炎病毒株以JN.1與EG.5為主,必須補打最新XBB疫苗,才有新的保護力。 陳宏麟醫師解釋,近期很多民眾就診的原因不是流感就是新冠肺炎,但卻對新冠肺炎較無感。因新冠肺炎導致併發症的患者每週仍有500例以上,一月以來每周皆新增50例以上的死亡病例;只要是本身有慢性病或者是肺部疾病者,染疫都會讓病症變得更嚴重,千萬不可輕忽。 中壯年男性僅三高問題,沒打疫苗併發症不治 事實上,新冠肺炎不只影響高危險族群的生命安全,陳宏麟醫師表示,一名40幾歲的中壯年男性,除了三高問題以外,自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也認為不需要打疫苗,結果一經染疫之後迅速引發肺炎導致嚴重併發症,最後仍舊不治。 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均占97%(含)以上,為了保護自身與家人,建議全民都應施打最新疫苗。目前除了新冠肺炎,多重病毒感染也是很大的危機,國內外旅遊聚會機會增加,室內頻繁接觸,施打疫苗是最有效的健康投資,只要符合資格的對象,任何疫苗都建議完整施打才是最好的防護。 (圖/陳宏麟診所院長 陳宏麟醫師)

切莫輕忽!新冠高峰期到,醫籲:春節後感染人數恐大增,需儘速接種XBB疫苗更新保護力

切莫輕忽!新冠高峰期到,醫籲:春節後感染人數恐大增,需儘速接種XBB疫苗更新保護力#mRNA

新冠肺炎已全面進入流行期!疾管署在1月23日新聞稿提到,本土確診病例較前一週再度上升,併發症與死亡案例當中更有高達98%、99%未施打新冠肺炎最新XBB疫苗,醫師以身作則打好打滿疫苗呼籲,只要是達到可施打年齡,都建議要接種最新的XBB疫苗,保護自己與家人。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醫師表示,新冠肺炎近期已來到高盛行率的狀態,從併發症與死亡個案更可以發現,個案幾乎都沒有施打最新疫苗。 大醫院急診爆滿,恐排擠原來冬天急症病患 以成大醫院來說,現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較去年同期更多。目前急診室幾乎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其中更不乏新冠肺炎確診者。急診病床都要等上三天。加上一波波寒流到來,恐排擠到原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醫療資源。 儘管近期確診個案增加,民眾施打疫苗的意願提高,吳至行醫師提醒,由於現在確診不需通報恐有加速病毒傳播的風險。民眾快篩的意願降低,又適逢年末活動多,民眾儘管身體不適還是可能去參加活動,近期就有不少參與忘年會、長輩跟團出遊,以及出國之後確診的個案。 吳至行醫師認為,民眾對新冠肺炎的影響仍太過輕忽,新冠肺炎是一種新型病毒,國際間都還在持續研究確診後對身體的長期影響或長新冠症狀。他提醒千萬不可輕忽新冠病毒對身體的破壞性,更要避免重複感染。 舊版疫苗保護力已不夠,長假前應提早施打讓抗體發揮效用 吳至行醫師強調,舊疫苗的保護力已不足以避免重症,也沒有直接保護力。春節期間,不少人有返鄉或出國計畫,特別是要出國的人,飛機上往往有許多病毒,且在密閉空間一起用餐也讓感染機會大幅提升。不少人出國旅遊,一下飛機就發病了,十分掃興。新的疫苗施打後至少要7~14天才能發揮效果,一定要把握時間先打疫苗做好防護。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疫苗可選擇,吳至行醫師表示,現在疫苗的副作用都已相當低,以mRNA來說,全球有超過22億的使用量,穩定性夠、保護力也較高,加上年齡六個月以上就能施打,他建議民眾只要方便取得的疫苗就可以先打,不用特別挑。 吳至行醫師呼籲,雖然免疫力差的族群是重點溝通施打對象,但病毒的散播不分年齡,更不是不出門就不會感染。以新冠肺炎來說,國際專家已在研究仿照流感的模式,未來朝向每年至少施打一次來防護,隨著醫學進步,在防堵疾病與醫療資源配置的考量下,超前部署施打疫苗的方式,相信也會成為疾病預防的新常態。 (圖/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 吳至行醫師)

莫德納台灣與精準醫學推動中心簽訂合作意向書 攜手培育台灣 mRNA 生醫產業人才

莫德納台灣與精準醫學推動中心簽訂合作意向書 攜手培育台灣 mRNA 生醫產業人才#mRNA

今(6)國立臺灣大學精準醫學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臺大醫學院倪 衍玄院長與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簽署 精 準醫學 推動中心 與莫德納台灣的合作意向書,旨在共同攜手推動 mRNA(信使核醣核酸)科學與精準醫學在台灣之發展,培育跨領域生醫人才。 臺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表示,精準醫學是當今醫學領域的重要趨勢,中心以全齡健康願景、推動 精準健康產業發展、培育具創新精準醫學跨領域人才爲目標 mRNA 技術於 2023 年獲得諾貝爾獎 之肯定,成為治療及預防疾病的新方式,能滿足現今快速變化醫療需求,是生醫產業明日之星。 相信透過與擁有豐富 mRNA 技術相關實務經驗,並以 mRNA 技術研發為核心的跨國製藥生技公司 莫德納合作,藉由臺灣大學精準醫學推動中心推廣至各大學,以人才培育為基礎加速提升國內生 醫產業發展。 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表示,mRNA 突破性的技術在傳染性疾病、免疫腫瘤、心血管疾病甚至 罕見疾病等領域,具有無限發展可能性。台灣每年培養非常多第三類組的學生,莫德納希望透過 與台灣大學精準醫學推動中心的合作,將母公司的豐沛資源與產業經驗帶進學界,促進 mRNA 科 學教育向下扎根,協助培育新世代的生醫產業人才,期待促成更多產學交流,引領台灣生醫人才 走向國際舞台。 雙方透過簽署合作意向書,未來將共同規劃將 mRNA 科學納入相關課程及配套活動中,並邀請執 行教育部精準醫學領域夥伴學校(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陽明交通 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共同參與,落實培育台灣核酸技術產業需求之人才。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 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主持人錢宗良則強調,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與莫德納的合作將 有助於臺灣精準健康產業拓展國際合作與鏈結。臺灣大學精準醫學推動中心結合夥伴學校的教學 研發資源,以及莫德納豐富的 mRNA 技術與實務經驗,期許能為臺灣健康產業人才培育打下堅實根基。

賦能在地產研團隊 簽署合作意向書加速mRNA研究 共創嶄新生醫未來

賦能在地產研團隊 簽署合作意向書加速mRNA研究 共創嶄新生醫未來#mRNA

為加速mRNA研究,賦能在地研發團隊,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莫德納基因(Moderna Genomics)黃翊群總經理暨科學長、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以及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於1日正式簽訂合作意向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同時宣告共同發起「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廣邀台灣優秀研究團隊參與評選,期望藉由台灣豐富的生物技術資源與新創能量,結合莫德納mRNA技術與及全球經驗,共創台灣生醫產業未來! 莫德納十年磨一劍 mRNA疫勢崛起 莫德納與中研院的合作意向主要為以下三個面向:一、建立臺灣mRNA創新研發平台,提供新創公司展示及交流機會;二、選定mRNA技術的前瞻性主題,共同提供資源以加速研發進程;三、提供團隊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增加其國際化的機會。 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表示台灣以完善醫療體制,多元產業人才、科學家與研究機構,以及生技創新能量舉世聞名。與中研院的合作將有助發掘mRNA更多的應用可能,尋找解決全球面臨的醫療照護挑戰的創新解方,突破目前疾病預防及臨床治療疆界。 莫德納mRNA新冠疫苗研發的重要推手─莫德納基因黃翊群總經理暨科學長特地代表莫德納總部來台參與簽署儀式。黃翊群指出,生醫產業的培植需要長期投資,期待透過產研合作畫拋磚引玉,鼓勵更多台灣科研先進加入mRNA 研究領域、開發其無限應用潛力。 中研院mRNA研發能量看漲 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分享,中研院在2020年底即組成首支mRNA疫苗研發團隊,並以藥品優良製造作業規範(GMP)的精神規劃建置核心設施─「mRNA先導研究設施」,以供應早期臨床試驗所需的mRNA疫苗,同時也積極延攬研發與技術的人才,加速發展mRNA技術,來應對已知及未知的疾病,「mRNA先導研究設施」預計今(2023)年底完成場域驗證,2024年開始接受產業及學研界小型試量產。 作為合作的第一步,且為了加速mRNA技術的發展、培植台灣生醫研究人才,莫德納台灣與中央研究院攜手共同舉辦「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徵案領域將針對以下五大治療領域: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免疫腫瘤(Immuno-oncology)、罕見疾病(Rare diseases)、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每組獲選團體/個人可以獲得新台幣50萬元整研究支持獎金,並能夠獲得莫德納台灣的一對一業師輔導機會。 促進雙方相關研究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作為台灣生醫新創的搖籃,致力於協助研發團隊串接國內外資源。mRNA技術在全球生物技術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考驗以及其他多個疾病領域的實驗後,本院與莫德納的mRNA技術日益成熟。這次的合作意向書將促進雙方相關研究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研究人才與國際上最新的生物醫學技術接軌,創造更多接軌世界舞台的機會。 2023年首屆計畫將於6月9日起正式展開,歡迎全國科研團隊踴躍參與提案,徵件活動將從活動公告日至7月31日下午5時整止。詳細競賽相關資訊會公布於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官方網站,歡迎有意願報名者上網查詢。

新冠疫苗怎麼打?台大醫回答3個常見QA

新冠疫苗怎麼打?台大醫回答3個常見QA#mRNA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各國拚疫苗施打率。台大醫院設立COVID-19新冠肺炎常見問題專區,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目前市面上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都非常新,一年內匆促上陣戰績不錯,不過也存在一些問題待解,黃立民提供以下解析。Q1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可以隔多久?根據免疫學原則,打完第一針,只要免疫系統還記得,隔多久打第二針都有效果,如果免疫系統已經忘記第一針,第二針就要從頭來。針對AZ疫苗,政府規定8-12周打第二針,不過臨床試驗發現,不同施打間隔的保護力,小於6周有55%,6-8周則59%,9-11周63%,大於12周達81%,「16周以上效果還是非常好,代表隔了16周再打第二針免疫系統還記得,仍然有效。」至於第二針最長可以隔多久?黃立民強調,新冠疫苗還沒有數據,若參考子宮頸癌疫苗數據,青少年需打兩針,間隔6個月,研究顯示兩針間隔12個月比6個月的抗體量高。即使間隔12個月,免疫記憶仍在,甚至有研究顯示,隔兩年效果又更好,顯示免疫記憶持續效果很久。Q2新冠疫苗可不可以混打?黃立民指出,很多歐洲國家已經建議混打,主要理由是副作用,目前建議第一針AZ,第二針打RNA疫苗,但需更多實證研究。根據西班牙研究,663人第一針打AZ疫苗,後續1/3第二針不打,2/3打第二針疫苗,不打第二針抗體沒有變化,第二針打BNT疫苗,抗體幾何平均值幾乎增加100倍,綜合抗體陽性率從34%進步至100%,「顯示混打效果不錯,比打兩針AZ好。」不過混打會不會副作用增加?黃立民分析,主要副作用是發燒機率增加,目前有國家建議可以混打,比如加拿大建議第一針打AZ疫苗,第二針可以打AZ疫苗或RNA疫苗,但強調第一針打RNA疫苗,第二針一定照打RNA疫苗。為何混打疫苗順序很重要?黃立民強調,混打一定要不能比原來方式差,甚至要更好,先打AZ疫苗再打RNA疫苗,一定要比兩劑AZ疫苗好,或者至少一樣好才會混打。「先RNA疫苗再打AZ疫苗,不用做實驗就知道效果一定不好。」黃立民說明,因為RNA疫苗第一劑效果約只有50%,第二劑強化免疫記憶很重要,如果第二劑換成AZ疫苗,免疫原性沒RNA疫苗強,且不同刺激方式對免疫系統不夠,混打效果因此比較低。Q3如果只打一針新冠疫苗的保護力有多少?如果第二劑無法打,保護力還在嗎?黃立民分析研究數據表示,輝瑞第一針保護效果是52%,莫德納第一針是69.5% (不過只打一針14天內的保護效果是50%,打第二針就達92%);只打一劑的嬌生疫苗是66%,AZ是76%。根據以色列打BNT疫苗經驗,第一針保護效果是54%,與臨床試驗相似。但他強調,如果疫苗覆蓋率夠高,蘇格蘭只打第一劑BNT疫苗有91%,AZ是88%;南韓只打第一劑BNT疫苗則89%,AZ是86%。由於數據混亂,黃立民解釋,打一針效果取決於當時環境,如果施打率不高、防疫措施不嚴格,效果是不好的;如果防疫有成、疫苗施打也踴躍,打一針效果就很好。BNT和莫德納打一針約50-60%,如果防疫、施打率都好,則可達80-90%;AZ疫苗打一針約7成,如果防疫、施打率都好,也可達80-90%。多少人打疫苗,才能回歸正常生活?黃立民總結上述問題:1.第二針疫苗,AZ可以隔4-16周,政府建議8-12周,從研究顯示隔半年也沒關係。2.新冠疫苗可以混打,但順序很重要,一定要先打腺病毒疫苗,再打RNA疫苗。另外,RNA疫苗一定要打第二針。3.只打一劑保護效果,視疫苗覆蓋率和疫情嚴重程度而定,情況好約50-60%,情況好可達80-90%。台灣要100%全體免疫力,一定要打到80-90%,不過打30-40%就有感了,效果就會擴散,病毒傳播速度就變慢,可以預期台灣打到30-40%疫情就會比較好控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