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果

防腦部退化 記得別吃「鈉」麼鹹

防腦部退化 記得別吃「鈉」麼鹹#堅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內失智人口去年突破26萬人,每3秒就有1人失智。台灣失智症診斷率僅3成,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因患者大部分是老人家,可能同時患有共病因此易被忽略,因此早期治療對失智症有幫助。選擇蔬果、堅果類食物 防腦部退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營養師洪若樸表示,早期失智症對時間、地點和人物會出現難以辨認的問題,後期會出現語言障礙、幻聽、情緒不穩或疑心等症狀,甚至性格大變,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走路易跌倒、反應遲鈍等症狀。洪若樸營養師表示,藉由選擇地中海飲食,多蔬果、綠葉蔬菜、堅果類食物有效預防腦部退化,防止對血管細胞傷害。選用不飽和脂肪酸,攝取橄欖油(可以苦茶油或冷榨麻油取代),有助減少壞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多攝取深海魚、紅酒、少吃鹽巴另外,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如鮭魚、鮪魚、秋刀魚、適量葡萄酒,可以對抗自由基。研究指出,長者每日飲用1-2杯紅酒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另建議每天不要攝取超過6公克的鹽,洪若樸營養師提醒,高鹽食物含有量的鈉離子,容易讓血管收縮、血壓飆升,過多的鈉恐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加速老化。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老人,可以抵銷鈉對大腦認知能力及對心血管系統的負面影響。

打破發炎循環 最佳油脂攝取比看這邊

打破發炎循環 最佳油脂攝取比看這邊#堅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知道某些脂肪擁有防止發炎的特性,能夠打破令人洩氣的發炎循環。這些聰明的脂肪包括強有力的抗炎性脂肪,如omega-3脂肪酸:那主要存在於魚和魚油,以及橄欖油、堅果、黑巧克力和酪梨之中。幾乎所有的垃圾食物都是由各種蔬菜油調理不過,雖然增加omega-3攝取確實是第一步,但降低發炎不是這麼簡單而已;減少攝取致炎性食物也是必要之舉。這固然合乎邏輯,但做起來不見得容易。這是因為一直以來,專家教我們攝取的「有益心臟健康」的脂肪,有些實為最惡劣的罪犯,尤以自低脂飲食誕生以來,所謂飲食權威一再吹捧的多元不飽和「蔬菜」油為最。多元不飽和脂肪亦稱omega-6脂肪酸,最常見於垃圾食物(幾乎所有垃圾食物都是由各種所謂的「蔬菜」油調理),但也存在於一些「健康」的食物。但,不論來自何方,omega-6脂肪都會助長發炎。攝取過多omega-6,是會釀成問題的。(請注意:omega-6本身並不「壞」,我們的飲食也的確需要一些這種必要的脂肪酸。在我們攝取太多omega-6,又攝取太少omega-3時,問題才會發生。) 聰明脂肪的事實:「蔬菜」油裡沒蔬菜 「蔬菜」油並非來自蔬菜,所以這個名稱其實是種誤導(註:台灣俗稱植物油的英文為「vegetable oil」,蔬菜油之意)。「蔬菜」油是由玉米之類的穀物或大豆等其他植物加工製成。為區別這些脂肪與動物性脂肪的不同,製造商長期叫它們「蔬菜」油,大部分的消費者也這麼稱呼。但這個名稱錯得離譜。正確地說,它們是由穀物和種子提煉的植物油。基於普遍的用法,我們在這本書裡沿用「蔬菜油」,但我們必須指出──也希望你了解──這個名稱的謬誤。調整油脂攝取比例 打破發炎循環解決辦法如下:要讓omega-3最有效地對抗發炎,必須和omega-6以正確的比率食用──約1:1最為理想。但我們不是這樣吃的。研究顯示我們目前的omega-6攝取量大約是omega-3的16倍,即16:1。也就是說,我們提供給體內致炎大軍的燃料,比抗炎軍隊足足多了1600%。你將見到,取得正確的比率至關重要。我們的健康仰賴它──我們的人生也要靠它。儘管完美比例是1:1,但我們相信介於1:1到4:1都算不錯。至於16:1則不怎麼優!在把比例調整好後,聰明的脂肪就能在你的體內運作、打破發炎的循環來協助你減重、抵禦疾病和阻止老化加速。(本文摘自/聰明的脂肪/皇冠出版) 

每天一小把 吃堅果健康享「瘦」

每天一小把 吃堅果健康享「瘦」#堅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往,堅果類食物被視為油脂類食物,由於相關研究不多,大家總誤以為堅果類「多吃易肥胖」。不過,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堅果類食物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成分,適量攝取對健康十分有益。千萬不要小看小小一顆堅果,它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E、植化素,不僅能幫助提升免疫功能、強壯骨骼,還有助降低過高的膽固醇。它雖然含有豐富的油脂,但大部分所含的脂肪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很好,能保護血管健康。堅果類食物只要適量吃,對健康絕對有加分效果。雖然堅果類食物是營養素的寶庫,不過,還是要吃新鮮的才好。不新鮮的堅果類,如果長黴菌,恐怕會產生如黃麴毒素的麴菌毒素,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和傷害。堅果類食物該怎麼挑選呢?「先聞後吃」是祕訣。堅果類食物屬於乾貨,從外觀上比較難判斷是否新鮮,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拿起來聞一聞。存放太久、不新鮮的堅果,不會有堅果天然的香味,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油耗味」,有些品質比較差者,還會有刺鼻的味道。用鼻子聞一聞之後,也要記得放進嘴巴裡吃,變質的堅果,味道不好、脆度也不佳。如果吃起來覺得變軟,口感變差,就代表不新鮮。另外特別提醒:堅果類食物因為含有大量脂肪,保存時要注意溫度和濕度,以免氧化,最好放在冰箱中保存,如果能密封保存更好。用手或湯匙計算 只差一小匙就可每天吃堅果,健康又享瘦/很多女生怕胖,所以謝絕堅果類食物,實在非常可惜,因為堅果營養豐富,對女生非常好。堅果熱量高是事實,但只要聰明吃,又正常作息,就不用擔心發胖問題。一般建議用手或湯匙來計算,用手抓一小把約30克,或攝取種子1~2湯匙,一天只要不超過這個量,就可以「只要健康不要胖」!營養知識專欄食用堅果注意事項/堅果類食物雖然富含營養,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盡情食用。對堅果過敏和腎衰竭的人,就應該避免食用堅果。堅果類食物是常見的過敏原,若發現對某些堅果過敏,一定要避免食用。另外,堅果中含有較多的磷,需限制磷攝取量的腎衰竭患者,要特別注意食用量。(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4: 食物安全吃健康/康鑑文化)

什麼!果乾、堅果竟是頭痛原因之一?

什麼!果乾、堅果竟是頭痛原因之一?#堅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人情況都不同,對絕大多數人有影響的餐飲,不見得會影響你,但我仍在以下列出常見的幕後黑手,你可以排除上頭的每一項潛在刺激以控制頭痛(有些可以待頭痛控制住後重新嘗試,但目前要先嚴格遵守)。1) 咖啡因/咖啡、茶、冰茶、可樂;去咖啡因的咖啡和茶可能有問題(含其他化學刺激),另外小心咖啡替代品;不妨喝不含咖啡因的花草茶(無柑橘或其他刺激口味)。2) 巧克力/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無妨;角豆可能有問題。3) 麩胺酸鈉(味精就是麩胺酸鈉)/中國(和其他)菜餚、湯品、高湯;加味或調味鹽;口味或加鹽零食、脆麵包丁、麵包屑;滷汁、熟食肉、廉價自助餐、加工肉、素漢堡、蛋白質濃縮物;低脂低卡食品。小心隱藏的麩胺酸鈉。4) 加工的肉和魚/熟成、罐頭、醃曬、浸漬、煙燻、軟化、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保存;熱狗、香腸、薩拉米香腸、義大利辣香腸、博洛尼亞香腸(和其他含亞硝酸鹽的漢堡肉)、肝泥香腸、牛肉乾、特定火腿、燻豬肉(培根)、pate肉醬、燻或醃魚、魚子醬、鯷魚;還有新鮮牛肝雞肝與野味(含酪胺)。5) 起司和其他酪製品/愈熟成的愈不好(無妨的起司包括巧達、瑞可塔、奶油起司和高品質美國起司)。還要小心披薩之類的含起司食品。優格(和優格冰淇淋)、酸奶油、白脫牛奶也會刺激。6) 堅果/全都別碰,抹醬也是,但種籽無妨。7) 酒精和醋/尤其是紅酒、香檳、暗色或濃稠飲品;伏特加耐受性最佳:可容許透明清澈的醋(最好蒸餾過);醋製的調味品(番茄醬、芥末和美乃滋)別過量。8) 特定水果和果汁/柑橘類水果(柳橙、葡萄柚、檸檬、萊姆、桔、小柑橘、鳳梨)果汁和香蕉;別碰葡萄乾(以及其他亞硫酸鹽保存的果乾)、覆盆子、紅李、木瓜、百香果、無花果、棗子、酪梨。9) 特定蔬菜,尤其是洋蔥/德式酸菜、豆莢、特定豆子(利馬豆、蠶豆、海軍豆、扁豆)。容許的:韭菜、韭蔥、青蔥、蔥、還有大蒜。10) 剛出爐的發酵烘焙食品/放不到一天的:手工(現烤)麵包──尤其是老麵,及貝果、多拿滋、披薩麵糰、椒鹽軟脆餅、咖啡蛋糕。11) 阿斯巴甜/糖精也可能刺激某些人;就我所知蔗糖素沒問題。12) 其他/大豆製品有可能,尤其熟成(味噌)、發酵(天貝)或精製過(大豆分離蛋白/大豆蛋白濃縮物);醬油要小心麩胺酸鈉;無調味豆腐和豆漿、麵粉較安全;大豆油無妨;番茄(番茄醬汁)、磨菇……可能讓你頭痛。飲食控制的好 頭痛情況越好飲食控制得愈好,愈有機會控制頭痛,連帶著預防性投藥的機率也愈小─或至少較少劑量即可達成目標。沒有人是完美的,但你得全力以赴,每避免一樣刺激,身上的負擔就輕一點,總體刺激值降低並低於門檻的可能性變大。無法、難以或你不願避免的刺激有很多,請把重點放在影響力大、常被忽視卻容易迴避的項目:餐飲(和藥物)。飲食控制是一種工具,任何工具運用得愈熟練,它的作用就愈大,飲食控制也一樣,你愈得心應手,控制頭痛的情況就愈好,如果你志在此,而且希望吃的藥愈少愈好,飲食控制真的是最好的方法。(本文摘自/頭痛大革命/柿子文化出版)

吃香喝辣治感冒?醫:沒效

吃香喝辣治感冒?醫:沒效#堅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秋冬季節好發感冒,只要一人中鏢,就有可能全家都得!預防感冒非常棘手,有感冒前兆,或者不小心得到感冒時該怎麼辦?相信許多人都曾有過用鹽水漱口、喝薑湯治感冒的小撇步,坊間也流傳感冒時吃香喝辣有助排出痰液及鼻涕,對感冒的治療效果極佳,然而這些撇步對於感冒快速痊癒真的有幫助嗎?辣椒可促進排汗排痰 不一定能縮短病程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同村表示,辣椒中含有辣椒素能刺激鼻腔黏膜感覺神經末梢,增加鼻涕分泌,也可促進排汗及排痰,但不一定能縮短感冒病程,甚至也無法因此增加免疫力,為了感冒痊癒而大量食用辛辣食物、香料等,反而會對喉嚨造成負擔。至於感冒喝薑湯到底有沒有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黃孜立表示,就中醫的角度來說感冒分為熱性及涼性,若是有喉嚨腫痛、黃鼻涕、口渴等症狀者屬熱性感冒,門診時可依據感冒症狀與中醫師討論適合個人感冒狀況的治療方法再決定是否需補充薑湯。另外,若感冒症狀嚴重,尋求專業醫師幫助才是最重要的,治感冒秘方雖然可能舒緩症狀,但長久下來都不服藥恐怕留下病根,下次感冒時更嚴重。普通感冒營養均衡 腸胃型少吃高纖穀類黃孜立營養師建議,普通的感冒可以多攝取全穀根莖類如地瓜、芋頭、薏仁等容易消化方便吞食的食物,豆魚肉蛋類、油脂類不可少,另外,生病時也應多補充維生素C,因此每日標準量的3份蔬菜及2份水果生病時也一樣不可或缺。最重要的是要記得補充足夠水分,促進新陳代謝,感冒才會好得快。若是上吐下瀉型的腸胃型感冒,除了要少量多餐、飲食也該偏向低油、低糖,與普通感冒不同的是,利用比較好消化的清淡飲食像是粥或是麵線取代難消化的高纖維、全穀類食物,此外,水分、電解質的補充也非常重要。感冒耗體力,黃同村醫師表示,病程未結束前,盡量少吃油膩,補充足夠熱量、水及蛋白質,服藥確實,才能盡快與疾病說拜拜。

零食一把抓 3技巧遠離熱量陷阱

零食一把抓 3技巧遠離熱量陷阱#堅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花生糖、麻荖、果乾、花瓜子等零食,一直是過年期間的熱門點心,但是要小心,聊八卦、閒嗑牙時,一手拿著點心,越吃越順口,很可能讓你在無形之中吃進超標熱量。營養師提醒,零嘴點心雖然體積小,吃多了仍會落入熱量陷阱!堅果類吃多像喝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營養師黃孜立表示,年節常見的點心都是高度加工食品,普遍含有高油、高鹽、高糖,其中堅果類是由80%以上的油脂組成,雖然堅果類含的油脂是對身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但吃過多的堅果就像是喝了很多油一樣,對身體並無好處。黃孜立醫師表示,每人每日平均攝取熱量約1600-2500大卡,年節豐富的正餐攝取量,加上飯後點心,每日熱量攝取量很容易超標,根據研究指出,吃進7700大卡會增加1公斤體重,因此年節連續幾天大餐,很容易增加2-3公斤,3個飲食小技巧,讓你能夠輕鬆過年無負擔:1) 培養食物熱量的概念/食用前先以小盤子將零食裝起來,比較容易知道吃進的份量。2) 喝水取代含糖飲料/充足水份可以促進代謝,排除廢物,且多喝水可以減少高糖份飲料的攝取。3) 烹調方式要注意/盡量避免油炸方式或是重調味方式,選擇可以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調方式,控制熱量攝取以減輕身體負擔,建議透過運動燃燒多餘的熱量攝取,家族也能透過安排走春行程多走走多動動,除了美景外,更能享受健康。

頭痛幕後黑手 12項食物作怪

頭痛幕後黑手 12項食物作怪#堅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人情況都不同,對絕大多數人有影響的餐飲,不見得會影響你,但我仍在以下列出常見的幕後黑手,你可以排除上頭的每一項潛在刺激以控制頭痛(有些可以待頭痛控制住後重新嘗試,但目前要先嚴格遵守)。1) 咖啡因/咖啡、茶、冰茶、可樂;去咖啡因的咖啡和茶可能有問題(含其他化學刺激),另外小心咖啡替代品;不妨喝不含咖啡因的花草茶(無柑橘或其他刺激口味)。2) 巧克力/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無妨;角豆可能有問題。3) 麩胺酸鈉(味精就是麩胺酸鈉)/中國(和其他)菜餚、湯品、高湯;加味或調味鹽;口味或加鹽零食、脆麵包丁、麵包屑;滷汁、熟食肉、廉價自助餐、加工肉、素漢堡、蛋白質濃縮物;低脂低卡食品。小心隱藏的麩胺酸鈉。4) 加工的肉和魚/熟成、罐頭、醃曬、浸漬、煙燻、軟化、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保存;熱狗、香腸、薩拉米香腸、義大利辣香腸、博洛尼亞香腸(和其他含亞硝酸鹽的漢堡肉)、肝泥香腸、牛肉乾、特定火腿、燻豬肉(培根)、pate肉醬、燻或醃魚、魚子醬、鯷魚;還有新鮮牛肝雞肝與野味(含酪胺)。5) 起司和其他酪製品/愈熟成的愈不好(無妨的起司包括巧達、瑞可塔、奶油起司和高品質美國起司)。還要小心披薩之類的含起司食品。優格(和優格冰淇淋)、酸奶油、白脫牛奶也會刺激。6) 堅果/全都別碰,抹醬也是,但種籽無妨。7) 酒精和醋/尤其是紅酒、香檳、暗色或濃稠飲品;伏特加耐受性最佳:可容許透明清澈的醋(最好蒸餾過);醋製的調味品(番茄醬、芥末和美乃滋)別過量。8) 特定水果和果汁/柑橘類水果(柳橙、葡萄柚、檸檬、萊姆、桔、小柑橘、鳳梨)果汁和香蕉;別碰葡萄乾(以及其他亞硫酸鹽保存的果乾)、覆盆子、紅李、木瓜、百香果、無花果、棗子、酪梨。9) 特定蔬菜,尤其是洋蔥/德式酸菜、豆莢、特定豆子(利馬豆、蠶豆、海軍豆、扁豆)。容許的:韭菜、韭蔥、青蔥、蔥、還有大蒜。10) 剛出爐的發酵烘焙食品/放不到一天的:手工(現烤)麵包──尤其是老麵,及貝果、多拿滋、披薩麵糰、椒鹽軟脆餅、咖啡蛋糕。11) 阿斯巴甜/糖精也可能刺激某些人;就我所知蔗糖素沒問題。12) 其他/大豆製品有可能,尤其熟成(味噌)、發酵(天貝)或精製過(大豆分離蛋白/大豆蛋白濃縮物);醬油要小心麩胺酸鈉;無調味豆腐和豆漿、麵粉較安全;大豆油無妨;番茄(番茄醬汁)、磨菇……可能讓你頭痛。避免一樣刺激 身上的負擔就輕一點飲食控制得愈好,愈有機會控制頭痛,連帶著預防性投藥的機率也愈小─或至少較少劑量即可達成目標。沒有人是完美的,但你得全力以赴,每避免一樣刺激,身上的負擔就輕一點,總體刺激值降低並低於門檻的可能性變大。無法、難以或你不願避免的刺激有很多,請把重點放在影響力大、常被忽視卻容易迴避的項目:餐飲(和藥物)。飲食控制是一種工具,任何工具運用得愈熟練,它的作用就愈大,飲食控制也一樣,你愈得心應手,控制頭痛的情況就愈好,如果你志在此,而且希望吃的藥愈少愈好,飲食控制真的是最好的方法。(本文摘自/頭痛大革命/柿子文化出版)

堅果、小魚乾 比甜點更疏壓

堅果、小魚乾 比甜點更疏壓#堅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常說「累的時候特別想吃甜食」,當我們感到疲倦時,只要吃下巧克力、餅乾等甜食,就會感到幸福,疲勞也會在一瞬間煙消雲散,為什麼呢?因為吃完甜食後,腦部的幸福荷爾蒙「血清素」會暫時增加,我們之所以習慣「疲憊時吃甜食」,是因為身體已經記住「如何增加血清素的方法」。沒有攝取胺基酸 吃再多也無法滿足「血清素」的原料是色胺酸,屬於胺基酸的一種,當我們吃下甜食後,色胺酸會排擠其他胺基酸,被腦部選擇性吸收後合成血清素,但是,這種能量補給只是暫時應急,如果沒辦法隨時供應充足的色胺酸,便無法生產血清素,因此,如果沒有攝取胺基酸,只吃「甜食(醣類)」暫時增加血清素,幸福感不久就會消失,如此一來,我們只會想吃更多的甜食,身體卻沒辦法製造充足的血清素,吃再多也無法滿足。缺乏血清素 暴躁易怒、焦慮如果長期持續缺乏血清素,會變得暴躁易怒、焦慮,久而久之轉為慢性疲勞,甚至可能惡化成憂鬱症,工作時吃點心,或愛喝含糖的罐裝咖啡,無法提高工作效率,只會加班到越來越晚。多吃堅果、小魚乾 有效增加血清素如果無法戒除「吃甜食」的習慣,除了影響腦部運作外,也會對其他部位造成影響。身體為了壓低急速攀升的血糖,會大量分泌胰島素使脂肪增加。這些脂肪會轉化為內臟脂肪,最後成為「代謝症候群」的導火線。我們要讓製造出的「血清素」持續發揮作用,而不是只有短暫效果,雖說肉類和魚類富含蛋白質,但我們不可能在點心時間吃這些食物,因此,不妨多吃起司、堅果、小魚乾、牛奶、豆漿、無糖優格及魷魚絲等。感覺疲累 必須補充血清素非甜食這些食物都必須經過咀嚼才能吞下肚,可促使唾液分泌,消除飢餓感,事實上,只要咀嚼15到20分鐘,身體自然而然就會開始分泌血清素,因此,只有勞動後才適合吃甜食(醣類),如健行、登山或慢跑結束後,為了補充被消耗的熱量,可吃糖果或巧克力,如果只是因工作而感覺疲累,則必須要補充「血清素」而不是吃甜食,才能有效紓緩腦部疲勞。(本文摘自/活腦力飲食/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