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他用抗生素治療肺炎 出院回家竟狂腹瀉

他用抗生素治療肺炎 出院回家竟狂腹瀉#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年紀大、長期服用抗生素者要當心,腸道菌叢減少,恐會增加困難梭菌大量繁殖,進而陷入感染風險!日前,一名67歲的老翁,因肺炎住院長達3個月,康復回家後,卻老是往廁所裡跑,每天總要來回跑個3~4趟,起初原以為是吃壞東西所致,因此,自行服用腸胃藥,但症狀仍不見好轉,直到復診檢查才發現,原來他是因為抵抗力低,加上住院時使用抗生素,才會造成腸道內感染困難梭菌。住院患者中 有64.4%的人在使用抗生素高雄榮總內科部陳垚生醫師表示,困難梭菌是一種經由腸胃道繁殖的致病細菌,一般來說,正常的腸道內,有益生菌抑制生長,所以,感染困難梭菌的機會較少,但年紀大或住院病患者,暴露於抗生素使用後,就會減少腸道菌叢生長,進而導致困難梭菌有機會大量繁殖。根據國內研究指出,全台困難梭菌感染患者之中,65歲以上患者就佔了73%,對此醫師表示,老人常因小感冒、輕微感染或各種疾病住院,並使用抗生素治療,且根據健保統計指出,住院病患中抗生素的使用率竟高達64.6%,換句話說,就是全台約34萬名老人,恐因使用抗生素,而身陷困難梭菌的感染風險。腹瀉為症狀 輕忽恐造成嚴重併發症然而,困難梭菌常見症狀為腹瀉,因此民眾經常會被忽略,而自行買止瀉藥服用,但大部份止瀉藥,會讓困難梭菌的毒素無法順利排出,反而造成腸道嚴重發炎及併發症,例如:偽膜性腸炎、巨腸症及敗血症等,嚴重者甚至有極高的致死率。勤洗手、少用抗生素 有助於降低感染率困難梭菌名如其菌難培養、難診斷、難治療,只要曾經感染過困難梭菌的病人,腸道正常菌叢無法生長回來,因此,腸道中仍有困難梭菌孢子存在,復發機率高根據研究指出,曾感染困難梭菌的病患,有3~5成的治癒病人會復發。所以,醫師建議民眾勤洗手,及跟醫師討論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是目前避免患者感染的有效預防方式。

研究:2歲前服用抗生素 未來恐增肥胖機率

研究:2歲前服用抗生素 未來恐增肥胖機率#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抗生素雖然有助於治療疾病,但卻有多數人對它產生很大的依賴,總是認為抗生素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結果卻造成濫用的下場,而且根據一項研究指出,2歲以下的兒童,若太早服用抗生素的話,恐會增加肥胖風險。廣效型抗生素 容易增加肥胖機率該研究是由美國費城兒童醫院針對約6萬5千名兒童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現有超過3分之2曾接觸到抗生素的兒童,增加肥胖風顯得機會將提升2%~20%不等,尤其是2歲前就接受過4次以上的抗生素治療者,肥胖風險將會增高,此外,接受過廣效型抗生素的兒童,在兒童時期體重也較容易過重。研究團隊表示,抗生素與體重間關聯,主要原因是因為抗生素雖然能與細菌對抗,但同時也會破壞腸胃道的正常菌叢,進而影響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對此,是以使用廣效型抗生素治療的人,才會增加肥胖機率,所以,呼籲小兒科醫師們在使用藥物上,應節制使用,且在研究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窄譜抗生素與肥胖間有關聯,因此,若要是使用抗生素,建議應以窄譜抗生素為佳,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

治痘痘不聽醫囑 抗生素無效病患暴增3倍

治痘痘不聽醫囑 抗生素無效病患暴增3倍#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整個夏季,對於痘痘肌的民眾來說,簡直如臨大敵,臉上障礙物又開始蠢蠢欲動,也因此會希望藉由皮膚科診所開立的藥物,亦或早睡早起、吃清淡、用黃瓜敷臉等期待痘痘能夠速效快好,但先撇開各種抗痘的偏方或迷思不說,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治療痘痘的抗生素,根據研究指出,愈來愈捉襟見肘,產生抗藥性的人數,日漸增加,在過去二十年間,抗生素無效的比例,竟從兩成暴增到六成以上,足足提高三倍,令人咋舌。台灣天氣悶熱 發炎型痘痘病患多「這都是病患不服從醫囑所產生的後果,」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婉若指出,夏季痘痘病患,門診上平均增長三成以上,尤其台灣氣候潮濕悶熱,臉部更容易出油,近而使老廢角質或髒汙堵住毛孔,產生發炎型痘痘,大約佔了病患的六成之多。其中,因民眾偏愛速效型的治痘方法,倘若外用痘痘藥物一天要擦兩次,又加上需服用抗生素藥物的話,醫囑的遵從性就會大幅降低,李婉若說,病患產生抗藥性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不遵守醫囑使用藥物,第二,部分民眾跳躍式看診,一個醫師看完,拿完的藥物還沒吃完用完,就跑到不同診所拿藥,進而使抗生素不停被長期服用,產生抗藥性。「抗生素不能服用超過三個月以上,否則易產生抗藥性,」她說。民眾追求速效治痘 偏愛頻繁患藥此外,一份針對於國內民眾對於抗痘的習慣調查指出,6成的受訪者在面臨青春痘問題時,最重視的是治療效果能快速有效。其中,中重度青春痘問題者更為急切,對於藥效不夠快速、無法立即解決痘痘困擾,就會立即停藥或換藥(換診所),恰巧切中許多皮膚科醫師的無奈之處,「看完一間沒耐心,再換另外一間」,直接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在未來,恐怕所有抗生素都會對臉上的痘痘毫無任何效果。李婉若提醒,民眾始用抗生素治療痘痘,務必遵從醫囑,以免產生抗藥性,另民眾若服用或塗抹抗生素藥物後,痘痘卻不見任何好轉,則要注意是否已出現抗藥性問題,可與醫師討論換藥,亦或使用第三代A酸,降低出現抗藥性的可能,或解決早已產生抗藥性後的治療困難。

樂閱讀/常吃30天快速雞 恐增加婦癌比例

樂閱讀/常吃30天快速雞 恐增加婦癌比例#抗生素

以前只要聽說哪家媳婦有身孕,婆婆便開始買小雞回家養在後院,7、8個月後寶寶出生,正好每天宰隻雞給媳婦坐月子,殺雞時還會唸唸有詞:「做雞做鴨無了時,趕緊去做有錢人ㄟ子兒!」「養殖密度過高」是現在大部分雞舍的通病,為預防傳染病(以感冒和腸胃道問題居多),用藥是家常便飯,以前大家認為不吃打針部位(脖子、翅膀)就沒事,現在雞舍動輒養幾千隻、上萬隻,打針太不符合經濟效益,改為將藥投入飲水中,這麼一來,沒有哪個部位不淪陷。不肖的雞農常用的藥物,除了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抗生素、改善腸胃狀態的腸胃藥,還有促使雞隻趕緊發育熟成的荷爾蒙──阿嬤時代養雞往往要半年以上才宰殺,現在一般只養100天左右,有些快速成長雞30天就是一生。養雞需耗費時間成本、飼料成本和藥物成本,當飼養期縮短,所有成本和風險都降低,利潤就提高了。為了讓雞的骨架快速增大並長肉,有的養雞場會在飼料裡添加牛骨粉或魚骨粉,如此一來,狂牛症和重金屬殘留的隱憂,便轉嫁到雞的身上。這些雞被吃下肚以後,造成的問題很大,例如女童性早熟、婦癌比例增加等,都可能與此有關。(本文作者/白佩玉)(摘自/真食物這樣選!這樣吃!/蘋果屋出版)

雞蛋驗出抗生素 醫:恐引發氣喘、蕁麻疹

雞蛋驗出抗生素 醫:恐引發氣喘、蕁麻疹#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農委會和衛福部聯合稽查小組上月針對蛋品稽查,檢驗出殘留抗生素氟甲磺氯黴素和脫氧氫四環素,問題蛋品多達2萬多顆。蛋品聯合稽查小組共針對54件雞蛋做全面稽查,結果驗出2件不合格,其中「偉良牧場」檢出殘留抗生素氟甲磺氯黴素,除了「氟甲磺氯黴素」外,這批蛋品也驗出含有「脫氧氫四環素」0.04 ppm,雖然在抽驗當時食藥署尚未訂定這類抗生素標準,但如果依照今天公告的最新標準0.2 ppm,同樣也已超標。另一家違規為俊宗牧場生產的蛋品,則驗出驅蟲藥乃卡巴精。體質敏感者 恐會產生過敏反應對此,林口長庚腎臟科顏宗海醫師表示,殘留的抗生素中,以氟甲磺氯黴素較需擔憂,因為這種新一代的氯黴素雖號稱較安全,但氯黴素本身仍具有骨髓毒性,除了眼藥膏外,已停用針劑及口服氯黴素藥品。而濃度高時,恐引發再生性不良貧血,有致血癌疑慮;若體質敏感者食用後,可能會引發氣喘、蕁麻疹等過敏反應。但他也表示,雖然目前驗出來的濃度不高,不會導致傷害,但仍會對健康有疑慮。儘管,在雞蛋上規定不能檢出這類抗生素,但這些都是合法動物用藥,顏宗海醫師指出,應是業者給雞隻投藥,才導致雞蛋有抗生素殘留,希望相關單位能加強輔導雞農。

抗生素殺死好壞菌 人體抵抗力反下降?

抗生素殺死好壞菌 人體抵抗力反下降?#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全世界有七成五的人口是亞健康狀態,也就是處於健康與生病之間的臨界點,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偏向健康或生病。然而,若是因為壞菌引起的身體疾病,如女性常見的泌尿道感染、扁桃腺發炎等等,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的藥品,壓制細菌的生長,但抗生素除了會消滅壞菌,連同好菌也會一起被破壞,反而使抵抗力下降,營養師趙函穎建議,此時若適當補充增加體內益菌的食品,以幫助腸道好壞菌平衡。人體好菌小尖兵:比菲德氏菌、龍根菌、芽孢乳酸菌而人體的腸道到底存在多少種細菌呢?腸道幾乎布滿細菌,人體的腸道中寄生著三百種以上、總數超過一百兆的細菌,其中可分為好菌、壞菌、中立菌。趙函穎指出,所謂的好菌即是益生菌,泛指所有對人體有益的菌種,像是比菲德氏菌主要作用於腸胃道系統,有抗氧化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龍根菌則有修復人體黏膜的能力,臨床建議癌症患者會使用龍根菌來修復黏膜的破損;而芽孢乳酸菌則有耐胃酸、膽鹼、高熱等優點,也是經常被用來使用的益生菌種類。腸道好菌多於壞菌 有助提升免疫力民眾熟知的優酪乳、益生菌、優格或發酵品等等,皆可以補充體內好菌種,但大多數的菌種含量都不高,且容易被胃酸消化,無法在腸道發揮作用。趙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很多研究均指出,長期使用益生菌,讓腸道好菌多於壞菌,可達到提升免疫力的效果,進而改善健康狀態;相反的,若壞菌大量成長,就會引發多種疾病,像是過敏、常感冒等等,進一步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抵抗力下降。趙營養師進一步說明,一般建議盡量不要只攝取單一種益生菌,因為益生菌間彼此有加乘的作用,若同時攝取多種益生菌,可發揮較大的作用。此外,趙函穎指出,目前科學研究仍無法證實何種體質,適合補充那種益生菌較好,因為決定益生菌對腸道的益處因素眾多,包括個人體質因素、疾病狀況、免疫功能好壞等。並建議民眾盡量挑選信譽佳或檢驗符合國家安全法規的益生菌產品;若民眾還是擔心益生菌的品質,可選擇有原廠授權的基因定序菌種,確保每批菌種的基因相同,保障菌種的生產流程安全穩定。

口服抗黴菌藥物 恐對肝傷很大?

口服抗黴菌藥物 恐對肝傷很大?#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美國FDA日前發布安全警告,口服抗黴菌藥物ketoconazole不應該作為對抗任何黴菌感染的第一線藥物,因為此藥可能引起罕見而嚴重的肝臟傷害與腎上腺問題,並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交互作用,FDA建議只有當患者發生其他治療無效或無法耐受、且危及生命的黴菌感染時,才使用ketoconazole口服藥。肝功能異常者 用此藥建議定期追蹤肝功能有鑑於此,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醫療人員,使用ketoconazole前宜審慎評估風險效益,並注意藥品仿單標示之適應症、禁忌、注意事項等資訊及藥品交互作用問題,若患者有肝功能異常或曾經有肝炎病史卻又必須使用ketoconazole治療時,應定期追蹤肝臟功能,並適時提醒患者當肝臟疾病發生時的可能症狀及因應方式。藥害救濟基金會強調,警訊的內容主要是針對ketoconazole的口服藥,至於塗抹在皮膚的外用藥(如藥膏、凝膠、洗髮精等),並沒有發現上述風險,民眾不需擔心,可以安心使用。藥害救濟基金會也提醒目前正在使用ketoconazole口服藥的病患不要隨意停藥,如有疑慮應先與醫師討論,用藥期間應避免飲酒,如發生異常疲勞、尿液顏色加深、糞便變白或黃疸症狀,應立即就醫。若懷疑因正當使用ketoconazole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導致住院、殘障或死亡,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申請藥害救濟。

服用抗生素期間 應避免食用益生菌

服用抗生素期間 應避免食用益生菌#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母親節將至,在這個專屬媽媽的節日裡,很多人會選擇送禮來表達感謝之情。根據一項非正式統計,保健食品是母親節熱門禮品的「第一名」,其次是能達到抒壓效果的禮物。送「健康」給母親當然是好選擇,但是對於有特殊疾病或固定服用藥物長輩,可要慎選「健康」伴手禮,以免送的不是健康而是負擔!多數人以為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很溫和絕對安全,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食品雖具有效益,但相對也可能產生副作用。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雖本質是食品,但因經過濃縮萃取等程序,濃度含量已不同於一般食品。此外,任何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進入體內,都可能影響藥品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或排泄,進而改變藥物治療疾病的效果,甚至增加副作用發生機率。例如雞精、人參、靈芝等保健食品,雖然一般人不常出現問題,卻是腎臟病長輩的「違禁品」,因為腎臟病患者應嚴格控制水分、鹽分及磷、鉀的攝取量,而雞精、人參精等補品恐因水分、鹽分、鉀過高,對有腎臟病患者造成健康負擔。此外,藥物與食物交互作用,也是一般民眾常常會誤踩的「地雷」,例如:納豆、魚油、大蒜及銀杏如果與抗凝血藥物一起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物期間,若再食用經過濃縮萃取的紅麴產品,可能增加藥品療效及副作用發生率。  藥害救濟基金會曾秀娥藥師也指出,服用抗生素期間,應避免食用益生菌類保健食品,以免抗生素將益生菌(好菌)一同殺光,喪失益生菌的功效;若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四環素)則應避免與牛奶及鈣片、鐵劑,以免作用遭抵消。市面上健康食品琳琅滿目,該如何選擇最適合媽媽的呢?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選購保健食品應該依媽媽身體狀況及需求,購買前可詢問專業醫師、藥師或營養師,千萬不要道聽塗說;選購時注意產品成分來源、並檢查包裝上的說明和注意事項是否完整,千萬不要在傳統市場、夜市、遊覽車與購物網站上購買來路不明的食品。藥害救濟基金會也提醒,吃得對才能增進健康,真正達到保健的目的;如果因服用健康食品或一般膠囊錠狀食品發生不適反應時,除立即就醫外,也要記得向衛生署所建置「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系統」通報,臉書專頁: 食不相瞞有保障 即時通報保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