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易被忽略 待浮腳筋恐須手術

靜脈曲張易被忽略 待浮腳筋恐須手術#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忙了一整天經久站或久坐後,赫然發現一條條類似蚯蚓攣縮般鑽於皮下的『浮腳筋』怵目驚心,嚴重者伴隨大小腿痠麻、刺癢又腫痛影響了日常生活與工作,該怎麼辦?前述為靜脈曲張患者求診時常見的典型症狀,根據最新文獻統計,約50~80% 的人口患有靜脈曲張,好發於女性、肥胖、抽菸或久站久坐者,其症狀表現多為疾病嚴重度第一級或較輕微的「蜘蛛絲」或末梢靜脈擴張;約10~30%患者會進一步惡化形成嚴重度第二級的「浮腳筋」或第三級下肢水腫;約1~5%的人需要更積極的手術治療。郭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文豪醫師表示,大隱靜脈是雙側下肢「淺部靜脈」回流系統的主幹,位於皮下組織及脂肪層,與受肌肉或筋膜層層包裹的「深部靜脈」互為表裡,中有穿通靜脈相通,並以小腿肌肉作為幫浦將血液唧回心臟,以靜脈瓣作為調控閥門以阻擋受重力牽引向下的靜脈血逆流。當靜脈回流變差使得靜脈壓力高張時,淺部靜脈因無肌肉包裹較易外擴鼓脹扭曲,使得靜脈瓣閉鎖不全,造成靜脈血逆流並遲滯於管腔內,最後靜脈內的水分與血紅素等分子向靜脈壁外的組織滲透出去,形成下肢水腫,甚至達到嚴重度第四級的色素沉積、以及嚴重度第五級/第六級的組織氧合變差且造成不易癒合的表皮傷口與感染性潰瘍。輕微時的改善方法為預防靜脈高壓、改善靜脈回流,抬腿、彈性襪或鍛鍊小腿肌肉是較為簡易可行的初階療法,在症狀較輕微的嚴重度第三級內還有外用藥物如β-Escin凝膠或口服藥物Diosmin可做症狀緩和治療,在嚴重度第二級以上的靜脈曲張,硬化劑注射、靜脈剝除術或靜脈曲張雷射燒灼術是針對病灶更為積極且成效甚佳的介入性療法。嚴重可做雷射燒灼術雷射燒灼術的治療策略係以韌性佳、口徑小 (直徑約1mm)、高波長 (1470nm) 且能量控制相對穩定的雷射光纖置入可觸及之病灶,以360環形均勻釋放能量於靜脈腔內與壁內水分子使其蒸發,進一步使扭曲變形而失去功能的大隱靜脈及其分支燒灼閉合,併輔以彈性襪階段式壓迫療法,將遲滯於淺部靜脈的血液趕回深部靜脈,改善下肢循環與組織氧和。手術時間約在1~2小時,可以全身或局部麻醉方式進行,術後六小時後即可下床活動。大多數患者在術後約10日內極為「有感」,扭曲的靜脈消失、大小腿症狀改善可回復原本生活機能,如有傷口或色素沉積也能在後續追蹤治療數月內漸漸改善,術後十年內疾病復發率可降低至20%以下,因療效與傳統靜脈剝除手術相當卻有更少的出血量,且燒燙傷等副作用隨著血管外科醫師技術純熟而發生率逐年降低,近來世界各國接受此術式的靜脈曲張患者逐年增加,各類醫療保險也漸將此納入給付項目,惟仍須留意部分因病情複雜、共病多且高風險而不適合施行此術之患者,術前專業檢查與評估仍是病人安全與有效醫療不可或缺的重點。靜脈曲張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低估或隱忍的疾病,在近50年來各項輔具、藥物、器械、觀念與技術的進步下,已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妥善治療乃至接近痊癒。若於不知不覺中您已出現類似症狀乃至於影響雙下肢的行走與承重,建議您及早就診以求早日回復生活機能,「走」的健康、「坐」的快樂。

1公分微創手術 拯救婦腿靜脈曲張

1公分微創手術 拯救婦腿靜脈曲張#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73歲蕭姓女患者,兩年前左側膝蓋出現一顆像肉瘤的突起物,原本只有一元硬幣的大小,由於沒什麼感覺就不太理會,沒想到肉瘤卻越長越大。至醫院就診後確認是由於靜脈曲張所導致的「血管瘤」,醫師建議可進行傳統手術或微創介入手術治療。因非常害怕手術與疼痛,故遲遲不敢進行治療,於是情況越加嚴重,血管瘤已腫脹到如雞蛋般大小!站立時腫脹疼痛,因此決定至醫院治療。經童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志賢醫師檢查後,評估可採用最新引進的醫療等級「萬能靜脈密合膠水治療」,可降低手術疼痛感,於是蕭女終於同意進行治療。手術過程不到一小時即可完成,傷口僅有左腳踝0.5~1公分的小孔。治療方式是將導管順著血管輸送至血管病變位置,然後施打靜脈膠水,當血管中的血液與膠水作用後即可黏合病變的靜脈,由於當下便成功治療病灶,因此手術完成後血管瘤便明顯萎縮許多,且術後恢復良好。靜脈膠水治療後 無需穿著壓力襪李志賢醫師表示,傳統靜脈曲張手術需要在腿部切開兩個2~5公分的傷口,而雷射或電波燒灼閉合術則會有皮膚的熱燒灼疼痛,且兩種手術都需要全身麻醉,風險相對增加。而這次進行的萬能膠靜脈血管腔內閉合微創手術,傷口僅有0.5~1公分且僅需進行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此外,使用靜脈膠水治療後不需要穿著壓力襪,且無須住院可以在門診手術後返家休養。李志賢醫師呼籲,靜脈曲張通常是因久坐、久站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或因懷孕、提重物而引發。常見的症狀有疼痛(悸動痛、灼痛、刺痛、麻刺感、酸痛)、腿部皮膚搔癢、皮膚潰爛、腫脹、易抽筋、步伐沉重、疲倦。當出現上述症狀可尋求專業醫師診治,經醫師評估後再施行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靜脈曲張有解 口服錠劑一顆搞定

靜脈曲張有解 口服錠劑一顆搞定#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現代上班族習慣久坐、缺乏運動、加上排便不順,因此「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一語道破了痔瘡的高普及率,但因難以啟齒而羞於就診。久站族腿上的藍色蜘蛛網不但影響美觀,嚴重時更可能造成截肢。痔瘡也屬靜脈曲張台北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醫科姚偉明醫師表示,靜脈主要作用是將身體血液輸送回心臟,而血液要從下半身回流至心臟,需倚靠靜脈中的瓣膜阻擋血液逆流至低處;若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造成靜脈因壓力過高而失去彈性,使得血液回流不易,或瓣膜功能異常,就會導致靜脈血管擴張變形與病變。長期久站族群,如櫃姐、空姐、餐飲業者、醫療人員或在傳統市場工作,會使得腿部壓力上升,造成靜脈曲張;經常用力排便、或長時間蹲坐廁所,也很容易導致肛門靜脈高壓而膨大凸出,形成痔瘡。切勿等到爆菊惡化才就診「假裝看不見,並不會讓問題消失。」所以千萬不要等到痔瘡越來越大顆,必須藉由手術來處理卻又有復發的可能,建議患者從改善生活和飲食習慣著手,並搭配藥物改善血管擴張情形,才有機會真的擺脫難纏的痔瘡之苦。口服靜脈活化劑 解救痔瘡與靜脈曲張靜脈曲張發生之初,症狀往往不明顯,患者只會感到腿部腫脹痠痛、搔癢或夜間抽筋,讓人以為只是疲勞所致;而若輕忽問題,隨著症狀加劇,靜脈曲張可不只會影響外觀,還可能導致腿部皮膚潰瘍,嚴重時需截肢。針對痔瘡與靜脈曲張的治療,大家常說的抬腿只能暫時舒緩痠痛,治標不治本,且台灣天氣潮濕悶熱,根本穿不住彈性襪,因此建議靜脈曲張在輕度症狀時,就可及早服用目前新型來自天然日本槐樹萃取物的「口服靜脈活化劑」,經臨床試驗證實可增加血管張力,促進血液循環,服用兩個月後可改善靜脈曲張的抽筋與水腫等症狀,對於急性痔瘡發作則約一週可得到緩解,讓患者不再「坐立難安」,同時也能從根本改善,避免進一步惡化。

靜脈回流不順 蚯蚓腿、痔瘡恐上門

靜脈回流不順 蚯蚓腿、痔瘡恐上門#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70歲的陳伯伯,已被診斷為三級痔瘡,不但平日痛感難忍、血便嚴重,甚至還有貧血狀況;因為不想進行侵入性治療,醫師建議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過後疼痛感消失,陳伯伯終於又能開始進行他最愛的健走運動了。另一名60多歲的王阿姨,因腳部的靜脈曲張已經達到蚯蚓腿的地步,用手按壓會有局部短暫性的凹陷,且立刻又回復原狀,不僅有礙美觀,也覺得不舒服。王阿姨曾做過血管抽除手術,但在治療結束後,因為修復期長,令她無法繼續工作;醫師建議王阿姨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術後回診時,王阿姨告訴醫師,這次的手術後恢復期變短了,傷口回復也很好,效果比先前的手術狀況好得多。靜脈瓣膜失去彈性 治療「藥」有效需讓血管回復彈性收治陳伯伯和王阿姨的家庭醫學科醫師鄭鈞云表示,由於靜脈外層沒有彈性,必須靠瓣膜運作,但壓力過高、年紀大的人會因為結締組織與膠原纖維變得鬆散,當張力增加後靜脈就無法回流,因此容易出現靜脈曲張的現象,包括痔瘡的形成也是同樣道理。鄭鈞云醫師說明,腹壓增加是讓靜脈無法回流的原因,便秘、久站等,都會令小腿與肛門口的靜脈無法回流而造成曲張。而腿部的靜脈曲張治療方式,會考慮使用局部注射硬化劑,或採取如王阿姨進行的血管抽除手術,但若血管症狀範圍太多,治療效果會不明顯,且手術有其困難度,加上治標不治本,因此建議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新一代口服藥內含天然類類黃酮苷萃取物,具有抗氧化效果,作用為促進靜脈血液循環,可讓蚯蚓腿、痔瘡腫痛的情況獲得改善」。做對運動 減輕下肢壓力可減少復發鄭鈞云醫師提醒,對於年紀稍大的長輩,平日可穿著彈性襪,並適度運動,讓下肢肌肉有力量,才能壓迫靜脈讓它有回流產生,「最好是下肢運動,如快走、跑步、抬腿等,或者可由家人協助進行被動式的動作。切記抬腿時,要將踝部抬高超過心臟高度,血液回流才能好一點;至於痔瘡患者,若有排便不順、血便情況時,可先多吃纖維質,多喝水,以防便秘情況嚴重而讓腹壓更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腿像爬滿蚯蚓!老翁靜脈曲張50年

腿像爬滿蚯蚓!老翁靜脈曲張50年#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7歲的李先生受靜脈曲張困擾50多年,就讀中學時右小腿就會浮腫。如蚯蚓般浮出皮膚的靜脈蔓延到大腿甚至鼠蹊部,寒流來襲時整隻腳僵硬、無法邁步。切除靜脈曲張手術後,李先生可以正常運動,訓練腳力,冬天也能不畏寒流去旅行、泡溫泉。靜脈壓力過高 嚴重恐引發肺栓塞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整形暨外科重建主任李俊達表示,腿部靜脈曲張是長時間站立形成,因重力使血液蓄積下肢,靜脈壓力過高而撐大擴張、倒流。輕微時如蜘蛛網般突起,嚴重時像一條條蚯蚓,甚至潰瘍、感染、出血,嚴重可能引發血栓性靜脈炎、肺栓塞。有些病人去按摩,可能造成血塊鬆落循環到肺部。靜脈曲張佔成年女性25%、男性15%,年老、孕婦、肥胖、遺傳及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是高危險群。雖然大多沒有症狀,但有酸痛、腫脹、夜間抽筋或出血、潰爛、栓塞的併發症,即需要外科治療。靜脈曲張沒有單一的治療方式,共有大血管、中型血管小或微血管的問題,解決方法大不相同。運動、穿彈性褲襪促進靜脈循環現今廣泛使用的靜脈內雷射能減少傳統手術發生的瘀青、血腫及血管周圍組織和神經的破壞,利於術後復原和行動,幾乎看不到傷痕。但小腿的大面積靜脈曲張,要配合內視鏡動力輔助,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只剩1、2個傷口,稱為超級微創雷射手術。李俊達主任表示,靜脈曲張的治療除治癒疾病外,美觀也很重要,因為亞洲人的體質比西方人種有倍的疤痕增生的機會。平日要免久站或久坐,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可以促進靜脈循環。避免便秘、肥胖、抽菸,以及穿著彈性褲襪等,都是預防靜脈曲張的好方法。

易腿痠抽筋?靜脈曲張作怪

易腿痠抽筋?靜脈曲張作怪#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苗栗一位長期務農的75歲陳伯伯,近1、2個月以來每天睡覺時腳板都會抽筋,走一小段路就會感到雙腳痠痛,小傷口也容易大量流血。陳伯伯就醫後經醫師檢查才發現,原來自己因為長期務農造成雙腳產生靜脈曲張及併發症,接受雷射閉鎖手術後,陳伯伯的狀況獲得大幅改善,也恢復正常生活。雙腳易痠痛、抽筋次數頻繁、血流不止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俊毅表示,靜脈曲張為雙足長期受到壓力,腳上血管會變得較明顯,剛開始不會有任何不適,因此民眾常忽略症狀,時間一久,雙腳外觀可能會佈滿深藍色粗壯血管或是產生雙腳容易痠痛、抽筋次數頻繁、腳上傷口血流不止等併發症時,患者才會想到要求醫。手術治療是唯一可根除的方式長期負重、長時間站立或蹲坐、腹內腫瘤及心臟疾病都容易導致靜脈曲張循環不良,對於已經形成之靜脈曲張,藥物治療僅能提供有限成果,手術治療是唯一可根除的方式。過去的傳統手術傷口大,術後有強烈疼痛感,現今微創手術可使用傷口小、疼痛感也降低許多。維持20-30分鐘就需變換姿勢李俊毅醫師提醒,想預防靜脈曲張,平日裡同一個姿勢太久維持20-30分鐘就需變換姿勢,工作上要長時間站立的民眾,除了定時坐下休息之外,好的彈性襪就是最佳的幫手,對於腹內有壓力來源的病友也要記得定期腹腔檢查及治療來減少腹壓,靜脈曲張雖不會造成立即性的生命威脅,但也要持續觀察,切勿等到產生併發症時才就醫處理。

血管像拇指粗 恐隨時致死!

血管像拇指粗 恐隨時致死!#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腿部靜脈曲張,看起來呈綠色小蚯蚓狀,但如果認為不嚴重而不管它,恐怕會猝死!每到冬天,患者往往覺得血管看起來比較不凸、感覺也比較不痛,然而此刻才是最容易發生血栓性靜脈炎的高危險時期!若忽視靜脈曲張,嚴重時會產生潰瘍、感染、出血以及引發血栓性靜脈炎,血塊可能進入肺部,導致肺栓塞,嚴重時可能會猝死!長期負重 靜脈血管像拇指一樣粗今年81歲的林先生,每天都必須要挑20幾公斤重的肥料到農田,每日上工至少8個小時,長期負重讓他的靜脈血管撐大膨出,像拇指一樣粗,十幾年前左腳就開始痠、麻、脹、痛,直到最近就醫才發現是靜脈曲張惹禍。高達1/3的患者可能肺栓塞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俊達表示,血栓性靜脈炎會導致血管浮種扭曲、嚴重產生結節,根據醫學文獻報告,此時有6~40%會有深部靜脈栓塞,有2~13%的患者血栓跑到深部靜脈或肺臟,會出現肺栓塞的症狀,甚至高達1/3的患者可能發生無症狀的肺栓塞。疼痛劇烈時會使皮膚出現潰爛現象李俊達醫師指出,靜脈曲張發生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當疼痛更加劇烈時,表示靜脈曲張已經非常嚴重,這時可能會發生腳部血液淤積,嚴重的話,血液不易回流,還會發生皮膚出現大塊黑色或藍黑色斑,不順暢的血液會使皮膚出現潰爛現象。李俊達醫師建議,冬季應好好保養雙腿,如有痠、硬、脹、麻、腫、痛等症狀,肉眼可見腿部有青青紫紫的細小血管,不論呈蚯蚓形彎曲、浮凸狀或蜘蛛絲形團狀、髮絲狀,都應盡速至專科醫師求診。平日避免久站或久坐,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可促進靜脈循環的適當運動,另外避免便秘、肥胖、抽菸,以及穿著彈性褲襪等,都是預防靜脈曲張的方法。

蚯蚓爬上腿 8跡象判別靜脈曲張

蚯蚓爬上腿 8跡象判別靜脈曲張#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低頭看看,是否有發現腿上浮現出一條條青綠色、深紫色,宛如蚯蚓或蜘蛛網狀的血管,甚至摸起來表面凹凸不平?如小蛇般的「靜脈曲張」,它不只影響外觀,嚴重時還會出現下肢腫脹、痠痛,甚至是潰瘍的症狀,同一個姿勢維持許久,血管管壁便會逐漸缺乏彈性,而出現逆流情況,靜脈血管就不斷撐大和擴張。年長者、孕婦、久站職業者易發生好發族群除了與家族遺傳有關,還包括有年長者、孕婦、過於肥胖者,以及與久站、久坐工作性質相關的老師、專櫃小姐、警衛、廚師、餐廳服務生、空服人員、司機等,年齡層也相當廣,介於20歲至75歲,至於男女比例方面,約有20%的女性和10%~15%的男性患有靜脈曲張問題。青綠色、紫紅色血管明顯 腿部腫脹靜脈曲張發生初期,腿部皮膚的青綠色或紫紅色網狀血管會開始變得明顯之外,不見得會有不適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外科醫師歐陽志佩表示,除了很在意自己外表的女性之外,很多病患都是當感覺到腿部有腫脹、麻木、痠痛、容易抽筋等不適現象時,才會來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靜脈曲張劇烈腫脹 導致慢性潰瘍歐陽志佩印象中曾看過最嚴重的病患,就是雙腿因靜脈曲張劇烈腫脹導致慢性潰瘍,由此可見延誤治療的後果有多可怕。若懷疑自己是否可能患有靜脈曲張,可從下列跡象來做判斷:1) 腿部有「脹、腫、硬、痠、痛、麻」等不適感。2) 腿部某處皮膚變色。3) 維持坐姿或站姿一段時間後,下肢明顯感覺不舒服。4) 腿常容易出現抽筋現象,特別是在下午或晚上半夜的時候。5) 雙腳經常感覺疲累或沉重感,而且症狀不易消失。6) 左右腿粗細明顯不同,其中一隻感覺特別腫脹。7) 腿部皮膚常感覺發癢或發熱。8) 下肢皮膚摸起來有凹凸不平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