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每日勤走健康多 掌握訣竅不酸痛

每日勤走健康多 掌握訣竅不酸痛#膽固醇

走路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現代化的便捷,日漸被荒廢。國民健康局的調查,台灣民眾有40%是缺乏運動或運動量不足的,尤其是坐辦公室的白領階級、26~45歲,普遍都是不愛運動的「懶人族」。男性超過1/3、女性超過2/5,並無參與運動的動機或習慣。無法從事運動的藉口不外乎:沒時間、無適當的運動環境、沒有運動夥伴陪伴、上健身房要花錢…等。名詞-「坐式生活」,指的是個體多以靜態或小範圍活動為主的生活型態,如:朝9晚5的辦公室工作人員,下班後只是坐在沙發上觀賞電視節目。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林雪驥主任表示,這樣的生活方式,個人體能會衰退的很快。走路其實是最好的運動,WHO談到如何預防癌症和心臟病這兩大現代文明病時,都直接提醒世人要多走路!運動生理學教授林正常博士指出:「走路是人類最自然的運動,也是最為放鬆的運動,走路可以紓解壓力,放鬆身心,還能讓人腦筋清晰,深入思考,取得靈感。」全世界健走的人口達1億7千萬人,是慢跑人口的4.6倍。足證健走平易可行。運動醫學的研究:走1步,可以牽動到全身95%的肌肉,走30步相當於消耗1大卡的熱量,所以走萬步可消耗至少300大卡熱量,約等於成年人一天所多攝取的熱量。走路是最不具傷害性的運動,每踏出一步,膝-腳承受了1.5倍體重的力量,相對於慢跑卻是2~3倍,快跑更達7倍以上,對於膝關節的傷害最少。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短時間的溫和體能活動 (例如走路10分鐘),對身體健康有顯著的改善。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主任謝明哲談到走路的益處如下:降低心跳速率並強化心肌功能、降低體內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燃燒脂肪、幫助控制血糖、鍛鍊結實肌肉、促進新陳代謝、釋放腦內啡。林雪驥主任指出,正確的走路法應考慮以下幾點:■ 距離-「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衛生署的研究顯示,臺灣地區成年人每日平均步行步數約在6500步 (國外相關資料為 5000~7000 步)。最早提出「一萬步」口號的是1960 年代日本九州大學的吉城旗野(Yoshiro Hatano)博士,40多年來已廣泛為歐美引用。■ 速度:(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徐錦興教授建議)(1)  漫步健走 (散步):每小時 4.8 公里以下。適合初入門者(2)  適能健走 (快步):每小時 4.8 到 9.6 公里。適合一般愛好運動者。(3)  強力健走 (快步):每小時 4.8 到 9.6 公里,但增加擺動及負重。適合鍛鍊體適能者。(4)  競賽健走 (競走):每小時 12 公里以上。朝競賽奪標者。■ 強度:每天走30分以上、每週走5天以上,運動後每分鐘心跳加上年齡,等於170下。■ 姿勢:脊樑挺直、抬頭挺胸、縮小腹、雙肩放鬆、臉朝前,視線望向前方15~20公尺。手肘微彎、膝蓋伸直、依循腳跟→腳掌→腳尖方向移動重心,腳尖踢出的幅度向外5~10度,標準步伐=身高 × 0.3。■ 時間與環境:最好的時間在清晨4點到6點(太陽初昇時),黃昏6點到10點間,氣溫在20℃~30℃之間,選擇車少、樹多且空氣新鮮的地方。公園、運動場等場地寬敞、路障較少的地方。不常運動的人一開始可能會雙腿酸痛,來自於肌肉中的葡萄糖燃燒所產生的乳酸,不過身體會自行調整,習慣運動後改利用脂肪酸當作能量時,肌肉便不至酸痛。

爸爸的健康及格嗎?

爸爸的健康及格嗎?#膽固醇

爸爸是支撐全家重擔的大樹,為了家庭努力往前衝,終年不辭辛勞地工作、打拚卻從不說累。但是,工作的壓力、熬夜與應酬的生活、抽煙喝酒的習慣,外加不均衡的飲食,都可能是扼殺爸爸健康的頭號殺手。父親節將至,身為子女的我們,除了給辛勞的爸爸一個熱情擁抱,也應該好好檢視一下爸爸的健康狀況,在亮起紅燈前及時找出問題,進而改善及預防疾病的發生。 肝膽腸胃科韋伊凡醫師指出,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2007年男性受檢者的十大健康異常報告顯示,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表現最不理想。其中,男性普遍存在的「體重過重」情形,也從去年的第四名,竄升至第三名。而在前七大健康主訴部分,困擾男性的問題前三名則是腸胃、酸痛及壓力。■健康與事業反其道而行韋伊凡醫師表示,從聯安的健診數據中不難發現,男性在衝刺事業時,成就與薪資不斷往上攀升,但健康狀況卻逐漸下滑。健診報告中常見的健康異常,包括脂肪肝、胃發炎、胃及12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血脂異常等,近八至九成,且多數受檢者都有腸息肉問題,雖然多為良性的息肉,但仍顯示出腸道健康普遍不理想,因此目前台灣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此外針對50歲以上的熟齡爸爸而言,韋伊凡醫師指出,泌尿系統則是另一個健康困擾。依據聯安男性受檢者統計發現,超過四成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現象,滴滴答答的頻尿困擾,造成生活的的不便,影響生活品質。又因為攝護腺肥大解尿不順,尿液在膀胱長年濃縮結晶形成尿路結石,一旦發作,疼痛感更讓許多熟齡爸爸不禁皺起眉頭。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 :1. 心血管問題包括代謝症候群、體重過重、腰圍大於90、三酸甘油脂指數高於150、高密度膽固醇低於40、空腹血糖高於100、尿酸高於7.0mg/dL、高血壓。2. 肝膽腸胃包括胃食道逆流、胃及12指腸潰瘍、胃息肉、腸息肉、脂肪肝、膽結石、肝功能異常。3. 泌尿系統包括攝護腺肥大及尿路結石。■健康檢查測出爸爸的健康分數韋伊凡醫師指出,男性心血管、肝膽腸胃及泌尿系統的健康問題,其實不難從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及工作壓力中找出致病根源。綜合整理出影響爸爸健康的「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包括抽煙、喝酒、愛吃肉但不愛吃蔬果、喜歡重口味飲食、喝咖啡加奶精、常熬夜或應酬、常加班或工作壓力大、有吃宵夜習慣、水份攝取不足2000c.c.、及不愛運動。一旦爸爸符合危險生活型態,就應多給予關注,時時提醒爸爸,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全家人的幸福,從改變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開始,並定期安排完整的健康檢查,審視健康狀態。爸爸在工作領域中成績耀眼,但健康分數究竟及不及格,需要透過健康檢查為爸爸的健康評分。■年輕爸爸 & 熟齡爸爸的健康檢查需求也要分齡完整的健康檢查,能清楚了解爸爸的健康狀態,依據檢查結果調整生活、飲食習慣。除了基礎的體重、體脂肪、血液常規、生化檢查、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肺功能等必備檢項,韋伊凡醫師建議依照爸爸的年齡,規劃更符合爸爸需要的檢查項目。針對30-50歲的年輕爸爸,建議做心血管檢查,包括心血管病變危險因子檢驗、動脈硬化、靜止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頸動脈超;肝膽腸胃系統檢查則包括肝臟功能檢驗、胃鏡、腸鏡、糞便潛血,以及腎上腺皮質壓力荷爾蒙分析。50歲以上的熟齡爸爸,除了30-50歲爸爸所做心血管及肝膽腸胃系統檢查,再加上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以及腦血管磁振造影進一步了解心血管健康狀態,此外可增加泌尿系統的攝護腺超音波、自動尿流速檢測,當然對於更年期的年性,也別忘了男性荷爾蒙檢測。父親節將至,提醒大家定期為爸爸作個健康總體檢。唯有雄厚的健康資本做後盾,爸爸辛勞所獲得的成就才有意義,家人才能安心的在大樹的呵護下享受幸福。延伸閱讀: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468

蘋果腰危機!小腹凸出 老是被讓博愛座

蘋果腰危機!小腹凸出 老是被讓博愛座#膽固醇

上班族林小姐(化名)每次搭捷運都有人誤認她凸出的肚子而讓位,所以現在寧可忍受酷熱豔陽也要改騎機車通勤,就連走在路上也有人注視著她的「蘋果腰」身材,感覺十分困擾!除此之外,剛做完的員工健檢報告,也提醒她膽固醇數值過高,因此她開始遵從醫囑,展開運動及飲食並進的「蘋果腰」健康計劃。國外調查研究指出,男性腰圍 / 臀圍>0.95,女性腰圍 / 臀圍>0.8即可定義為「蘋果型」身材;同時,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江福田根據美國醫學期刊研究發現:「腰圍 / 臀圍>0.88,比腰圍 / 臀圍<0.72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為3.25倍之高。」由此可見,擁有「蘋果腰」除了會造成外貌上的困擾,更潛藏了另一層威脅。為了協助國人擁有健康的身體,營養師針對有「蘋果腰」身型的上班族,設計一套能降膽固醇且熱量較低的「植醇美腰餐」,其中在早餐及晚餐提及的所謂的「植醇」其實就是植物固醇,是一種天然植物可找到的微量元素,它可在腸道中與攝取食物中之動物性膽固醇競爭,減低膽固醇之吸收。目前市面上也已經有一些添加植醇的牛奶,同樣可達到相同攝取效果。營養師表示,此套餐點可幫助控制其血液中膽固醇指數,如果另一半也有蘋果腰的問題,夫妻倆可一起加入這個健康飲食行動彼此互相激勵,讓效果更顯著。因此建議和林小姐有同樣問題的民眾,飲食搭配上有氧運動,將可慢慢擺脫「蘋果腰」身材帶來健康的風險及外觀上的尷尬。此外,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江福田也建議國人在忙碌的工作中,應撥出每日30分鐘,每週至少3次的運動時間,再搭配健康均衡的飲食,早日脫離蘋果腰族群。■植醇美腰餐《約1,200大卡》1. 早餐(371大卡):植醇酪梨牛奶190 大卡(酪梨富含植醇,100克含約76.4毫克)、全麥吐司麵包2片181大卡。2. 午餐(436大卡):涼拌菠菜67大卡、香菇雞湯55大卡、飯2/3碗284大卡、芭樂1/2個30大卡。3. 晚餐(380大卡):添加「植醇」成份之牛奶1杯150大卡、蕃茄蔬菜雞肉意大利麵湯約230大卡。                          

不明胸悶勿忽視男子心肌梗塞險送命

不明胸悶勿忽視男子心肌梗塞險送命#膽固醇

日前一名59歲男子,差點因爲3條冠狀動脈全部阻塞而送命,所幸在心臟血管團隊的全力搶救下撿回一命,如今恢復健康的他,已經開始計畫要出國旅遊,到處趴趴走。      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 夏治平醫師表示,多數人年輕時往往工作過於繁忙,飲食習慣較差,所以有高血壓、高血脂、膽固醇過高的「三高」問題。日前,一名男子因突然一股莫名的胸悶、胸痛湧上來,簡直讓他喘不過氣,至醫院經詳細檢查後,竟發現三條冠狀動脈已全部阻塞,情況十分危急。所幸施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將阻塞的冠狀動脈打通後,才渡過危險期,重獲健康。      夏治平醫師提醒民眾,預防冠狀動脈疾病的不二法門,就是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除平時多攝取高纖低膽固醇的食物外,烹飪時應以低油、低鹽為原則。若家族成員中有人罹患相關疾病,或本身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肥胖、糖尿病等問題,都應特別小心冠狀動脈方面的疾病,維持良好的運動與飲食習慣,並定期健康檢查。一旦發覺胸口悶、痛,呼吸困難且倦怠無力的狀況,則須儘快在親友的陪同下就醫,以免耽誤寶貴的治療時間,危及生命。

腹部肥胖,暗藏危機!

腹部肥胖,暗藏危機!#膽固醇

如果您擁有腹部肥胖、高血壓、血糖偏高、高三酸甘油脂及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症狀中的三項,要小心,您可能已經罹患了「新陳代謝症候群」而不自知!※「腹部肥胖」:對國人來說,男生腰腹圍超過90公分(35.4吋)、女生超過80公分(31.5吋),則算是過胖了!但這樣的標準還是有一些問題,如不同身高的人是否標準應該不一樣呢?不過,目前並沒有將身高列入腰腹圍的考量。無論如何,這樣的一個標準的訂定,主要還是在提醒民眾要注意體重的控制非常重要,而且排在新陳代謝五項症候群之首。※「高血壓」:目前高血壓的標準是世界通用的。只要收縮壓超過130「或是」舒張壓超過85出現,就算是有高血壓。然而有很多學者專家做的研究都說明了並不是只要血壓低過130/90以下就沒有問題,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因此若真的有高血壓,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不肯吃藥。否則日後血壓將血管壁壓到硬化時,再開始治療,就來不及了。※「血糖偏高」:新陳代謝科建議的血糖標準,其實是蠻嚴苛的!尤其近一、兩年來更降到了100 。我們要瞭解到血糖高到126以上才有糖尿病,所以100以上,126以下,可以把它想成「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這個範圍的人,就已經進入警戒線了!而糖尿病所造成的傷害,也是一般人所耳熟能詳的,主要還是在血管方面的問題。自然也是要多加注意。※「三酸甘油脂偏高」:三酸甘油脂比較像是一個指標:三酸甘油脂高的人,容易有另外的一些相關的異常,造成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的發生。當然,若三酸甘油脂高到數千時,會引起胰臟炎,這又是另外一個併發症了!跟我們目前討論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比較沒有關係。※「高密度膽固醇過低」:膽固醇在體內有分高密度及低密度兩種。所謂的高密度膽固醇,其實就是周邊堵塞心血管且正要回到肝臟去被清理掉的膽固醇,因此可以把它想成血管清道夫!男性在這方面比較吃虧,高密度膽固醇這種好的東西比較少,因此若低於40以下,才算不健康。因為女性的高密度膽固醇較高,因此標準也較高,要低於50以下,才算是不好!新店耕莘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裴馰表示以上所談的五項危險因子,只要有了三項,就可以算是「新陳代謝症候群」了,不過,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體重。因為體型肥胖,尤其是「中廣」型的人,往往會伴隨有其他幾項的危險因子,因此控制體重非常的重要。這五項危險因子是互相相關的,因此當其中一項出現時,往往其他的危險因子會隨之而來。再加上就算只有一種危險因子,也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

國人診療高血脂年花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

國人診療高血脂年花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膽固醇

【定時定量攝取植醇,預防控制膽固醇更方便實惠】高血脂症是由於血中脂肪物質,例如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過高所產生的疾病,它是造成動脈硬化症和心臟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31萬人有高血脂問題,由於高血脂需要長期服藥追蹤,為了控制血壓、血脂,不少患者成為名符其實的「藥罐子」!平均每人每週診療與藥品的支出約在750~800元,若以每人每週花費750元推算,每年在血脂的控制的花費幾乎高達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速公路還綽綽有餘。【預防勝於治療,學界最新發現:植醇可幫助預防控制膽固醇】與其靠著藥物在疾病形成後控制血脂,近年來醫、學界回歸老祖宗「醫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的道理,重新在大自然中尋找控制高膽固醇的方法,其中最新的發現就是「植醇」。「植醇」是萃取自天然植物的微量成份,摘錄2007年六月出版的『藥物食品分析』期刊,一篇由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針對植醇降低血中膽固醇的研究發表指出,動物攝取適量植醇後,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含量。同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曾提出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建議:每日分2次共攝取1.3g的植醇,搭配低膽固醇飲食,可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植醇的來源可從各種天然蔬果中獲取(註),每天若要攝取足量的植醇,就得一口氣吃下5到10多公斤花椰菜、蕃茄、菠菜…等才能達到每日攝取建議量,但目前現代人忙錄的工作生活及飲食習慣,這根本無法達成,更提高膽固醇自主管理的困難度,因此選擇直接、簡單、方便的機能性產品,是現代人最迫切的需求。【臨床實驗證實,植醇可降低血中膽固醇】為了進一步證實「植醇」功效,日前國內學界首次進行「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研究。實驗結果顯示,受試者在不改變生活習慣(包含飲食與運動習慣)狀況下,每天攝取添加1.8g植醇的牛奶,並連續飲用2週以上,平均血中膽固醇降幅達15%,同時,造成血管阻塞、血液中脂肪沈澱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相較於實驗前,也有顯著的降低。從「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研究結論可證實,每日攝取1.8克植醇並連續食用兩週以上,就能調降血膽固醇含量,並可幫助降低22%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曾參加「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受試者趙政球先生,平常就保持每天跑步的運動習慣,再加上夫妻兩人的工作都與醫院相關,對於身體健康或飲食熱量的攝取,也比一般人更謹慎。但是隨著年齡增加,即使生活習慣並沒改變,趙先生卻發現體重上升的速度卻加快,也比較容易疲勞,所以開始更積極的重視健康問題,在抽血檢查過程中,他特別發現,膽固醇的指數雖然還沒有超過標準,但也在危險邊緣徘徊。趙先生在參與本次實驗過程中,連續喝添加植醇的牛奶2週以上,個人的總膽固醇和LDL-C與實驗前相比都有明顯的數值變化,這也讓趙先生對於「植醇」更加有信心。他遵循營養師建議,每天兩次共攝取超過1.8g植醇,在早餐時以添加植醇的牛奶取代原來的飲料,此外,中餐與晚餐間也再次飲用含植醇的牛奶,降低晚餐中攝取的動物性膽固醇在腸道吸收的機會。這樣的飲用時間和份量,不但達到營養師建議的「每日兩份奶」,也在攝取植醇的同時,補充牛奶中的優質蛋白質和鈣質。除了趙先生考量便利性而採用的奶類商品外,目前市面上也可購買供烹調使用,並添加植醇的食用油,作為自主控制膽固醇的另一種健康新選擇。現在,趙先生藉由定時定量攝取植醇、維持生活中的清淡飲食與固定運動以外,創造自己全方位自主管理膽固醇最便利直接的方法。

早上腦鈍嗎?腦力加分三大原則乎你知!

早上腦鈍嗎?腦力加分三大原則乎你知!#膽固醇

你知道嗎?不吃早餐會影響學習能力及工作表現,但是早餐攝取過多澱粉、糖份和油脂,不僅會增加消化負擔,還會影響大腦思考運作效率,產生腦鈍鈍的現象,降低上班族的工作效率及學生上課的集中力。 林口長庚醫院姜倩玲營養師表示,早餐的飲料扮演均衡營養的重要角色,現在上班族跟學生常選擇和麵包、包子、饅頭、蛋餅一樣是澱粉類的米漿,油脂含量高的奶茶或是其他只有糖分的飲料搭配早餐,容易造成蛋白質不足而糖分及油脂過高的情形。蛋白質有幫助血糖平衡及促進成長發育的功能,而攝取過多的糖份、澱粉、油脂,會讓血液長時間積於消化系統,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於是整個上午會頭腦昏昏沉沉,思維遲鈍,容易影響上班效率及上課的學習。加上體內如果有過多的醣類,身體就自動將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長期下來就容易讓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多了一圈游泳圈。 姜營養師表示,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的選擇,把握三大原則:一、均衡攝取三大類營養素二、清淡:低糖、低油、低膽固醇三、高纖: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例如選擇富含蛋白質的豆漿或牛奶搭配早餐,增加蛋白質攝取,讓營養更均衡。但是有鑑於國人普遍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豆漿就是很好的選擇,而且豆漿含有大豆蛋白、大豆異黃酮及卵磷脂等好的成分,不僅提供豐富的營養素,更可以避免攝取過多膽固醇。加上豆漿價格又較牛奶便宜,營養成分也高,建議國人可以養成固定飲用豆漿的習慣。 營養師叮嚀,選擇豆漿也要把握低糖分的原則,傳統散裝豆漿製造過程不明,較無衛生管理,糖份也偏高,建議可以就近在便利商店選擇標示健康食品認證及標榜低糖或無糖的盒裝豆漿,對健康更有保障。目前也有盒裝豆漿添加 "膳食纖維" 成份,有幫助消化排便的作用,長期飲用豆漿也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可說是早餐飲品的最佳健康聖品。

血中膽固醇,啟動心臟血管疾病

血中膽固醇,啟動心臟血管疾病#膽固醇

膽固醇有很多種,臨床上常用的,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蛋白膽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內含有大量膽固醇,滲入動脈血管壁中可被氧化,引發一連串的動脈血管壁發炎反應,開啟動脈粥狀硬化,若血清膽固醇過高,會引起大中型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膽固醇堪稱是一種 "壞"的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從肝臟攜帶脂肪至全身各組織,除去大部分脂肪後,即變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將多餘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將之排除,可以維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對心臟血管具有保護作用,降低心臟血管疾病之風險,因此是一種"好"的膽固醇。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第三次成人治療指導」,理想的血清總膽固醇濃度應低於20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應低於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應高於40mg/dl,三酸甘油脂宜低於200mg/dl。當血清低密度膽固醇值大於160mg/dl,即為高危險群;若心血管危險因子超過兩個,則宜接受飲食治療及生活形式改變,經過3~6個月,若無法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降低於160 mg/dl以下時,則宜藥物治療。新店耕莘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王致皓指出若已罹患動脈硬化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腦中風、週邊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若血清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30 mg/dl,即為高危險群,經過3-6個月的飲食治療及生活形式改善,若無法使低密度膽固醇值降低於130 mg/dl以下時,則宜藥物治療或由醫師決定提早用藥時機;若低密度膽固醇超過190 mg/dl,可能是與遺傳基因有關的高膽固醇血症,有更高的機會發生動脈硬化疾病、心臟血管疾病,因此必須即早就醫評估危險因子,養成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經醫師詳細評估後,給予適當治療。血膽固醇濃度會隨著年齡、性別不同而有差異,通常血膽固醇濃度在五十歲時達到最高峰,男性比女性高,但婦女停經後,其膽固醇濃度會上升,甚至可能超過同年齡層男性層,心臟血管疾病之發生率也會趕上同年齡層男性,銀髮族要特別留心。近年來研究已證實,對於高膽固醇病患,降低膽固醇可以明顯減少冠心病及腦中風的發生率,並延長壽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