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

安全吃海鮮 低階食物鏈汙染物風險少

安全吃海鮮 低階食物鏈汙染物風險少#海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道德海鮮指南與網站通常把市場和餐廳裡販售的水產品區分為「最佳選擇」、「替代選擇」以及「避免食用」三類。我吃海鮮十年,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走遍世界各地的市場和餐廳,對於哪些海鮮合乎永續標準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以下的分類雖然參考了各大海鮮選購指南,但主要還是我個人的觀點,按照我的食用頻率區分各種常見的海鮮。各個條目末尾的粗體字,表示這種海鮮會有的問題,括號裡的數字則是其平均營養階層──也就是在食物鏈當中的位階,最低為1,最高為5,其判定標準是這種生物的食用對象。營養階層愈高的生物通常過度捕撈的情形愈嚴重,體內含有汙染物的風險也愈高(少數例外)。盡量吃沒問題北極紅點鮭、尖吻鱸:這兩種魚類都採取陸上的封閉系統養殖,不會汙染環境。尖吻鱸的奧米加三脂肪酸含量非常高。(4.3;4.4)太平洋庸鰈:這種魚的數量目前正達三十年來的高峰,阿拉斯加的底層延繩釣漁業也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和遭到過度捕撈的大西洋庸鰈比較起來,太平洋庸鰈是極佳的替代選擇。(4.1)鯡魚:大西洋鯡魚現在多以中層拖網捕撈,魚群相當健全。鯡魚富含奧米加三脂肪酸,毒素含量低,常見的吃法有燻鯡魚、醃鯡魚捲、所羅門拼盤。(3.2)水母:看到就吃,吃愈多對海洋愈有益。常見於亞洲料理中,通常做成沙拉或開胃菜。(2.0)鯖魚:鯖魚成熟速度快,繁殖量也多,而且味道鮮美、油脂豐富,現在已愈來愈受到廚師的喜愛。捕自大西洋的馬加鰆勝過墨西哥灣的鯖魚,因為後者通常含有水銀。(3.6)烏魚:烏魚通常捕撈於佛羅里達與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採用小網,少有混獲情形。(2.1)牡蠣,淡菜:全世界的牡蠣只有百分之五是養殖的。(其他不是以鉗子採集,就是以拖撈網捕撈。)淡菜與牡蠣可清潔海水,縮減死亡海域的面積,而且養殖過程不必使用化學藥劑。(2.0)狹鱈:美國的狹鱈漁場位於白令海,皆以中層拖網捕撈,並且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狹鱈常被當成仿蟹肉出售,也是速食魚堡及魚條常用的魚類。(3.4)裸蓋魚:市面上也常稱為黑鱈(但可不同於大西洋上違法捕撈的「黑鱈魚」)。這種肉質柔嫩的太平洋魚類採底層延繩釣法捕捉,不但合乎永續標準,也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現在也有養殖的裸蓋魚。(3.8)沙丁魚:數量豐富的群聚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不但捕撈合乎永續標準,而且富含奧米加三脂肪酸。無論是罐裝沙丁魚還是烤沙丁魚,都是美味營養的餐點。又稱為小鯡魚、黍鯡、皮爾徹德魚。(2.6)魷魚:由拖網與手釣法捕捉的魷魚並未遭到過度捕撈,但其數量可能隨著海洋環境的變化而增減。就目前來說,倒是可以放心吃炸魷魚圈。(3.4)鱒魚:美國的虹鱒魚幾乎全是養殖產品,主要養殖於愛達荷州。鱒魚和鮭魚一樣是肉食魚類,可是因為鱒魚養殖在內陸池塘裡,所以對環境幾乎不造成衝擊。(4.4)藍鱈:只要抓到機會就盡量多吃,因為現在這種魚的用途非常浪費,都被碾碎製成魚粉。其他可吃的餌料魚包括毛鱗魚、祕魯鯷魚以及玉筋魚。這些魚的汙染物含量都很低,裹上麵糊油炸也都很美味。(藍鱈:4.0)(本文摘自/海鮮的美味輓歌:健康吃魚、拒絕濫捕,挽救我們的海洋從飲食開始!/時報出版)

恐吃進殘留重金屬!別吃這11種魚類

恐吃進殘留重金屬!別吃這11種魚類#海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道德海鮮指南與網站通常把市場和餐廳裡販售的水產品區分為「最佳選擇」、「替代選擇」以及「避免食用」三類。我吃海鮮十年,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走遍世界各地的市場和餐廳,對於哪些海鮮合乎永續標準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以下的分類雖然參考了各大海鮮選購指南,但主要還是我個人的觀點,按照我的食用頻率區分各種常見的海鮮。各個條目末尾的粗體字,表示這種海鮮會有的問題,括號裡的數字則是其平均營養階層──也就是在食物鏈當中的位階,最低為1,最高為5,其判定標準是這種生物的食用對象。營養階層愈高的生物通常過度捕撈的情形愈嚴重,體內含有汙染物的風險也愈高(少數例外)。絕對不吃黑鮪魚:黑鮪魚遭到過度捕撈的情形非常嚴重,也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緊急瀕絕物種。「養殖」黑鮪魚其實是把還來不及生育的野生幼鮪捕來飼養,而且還必須用小魚當飼料。水銀含量高。(4.4)大西洋鱈魚:西大西洋的鱈魚魚群多已崩潰,而且沒有復甦的跡象。加拿大政府已把大西洋鱈魚宣告為瀕絕物種,喬治沙洲(Georges Bank)與緬因灣的鱈魚更被視為必須迫切予以管理的問題。北美超市的冷凍鱈魚,有些來自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以北的巴倫支海,是非法捕魚活動相當猖獗的區域。替代性的選擇則是價格昂貴的有機養殖鱈魚,來自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及蘇格蘭的養殖公司。海盜捕魚活動猖獗;常遭底拖網捕撈。(4.3)大西洋庸鰈:這種深海扁魚的重量可達三百公斤,目前已遭拖網漁船捕撈至絕種邊緣。美國沿海與聖勞倫斯灣的魚群皆已崩潰,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也將庸鰈列為瀕絕物種。水銀含量高;常遭底拖網捕撈。(4.5)智利海鱸:又稱為小鱗犬牙南極魚。這種長壽深海魚深遭海盜捕魚活動所危害,目前只有一個漁場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除非你確知自己所吃的智利海鱸來自南極圈的南喬治亞島海域,並以延繩釣法在冬季捕捉(但你應該不可能知道這麼詳細的資訊),否則對這種海鮮最好敬而遠之。以延繩釣及底拖網捕捉;水銀含量高;海盜捕魚活動猖獗。(4.0)石斑:石斑在佛羅里達州以西還有墨西哥灣都遭到過度捕撈,美國的石斑漁獲量有四分之三皆來自這兩個海域。(實際上,佛州市面上見到的石斑,大部分都是標示錯誤的無鬚鱈或波沙魚。)這種長壽的珊瑚礁掠食魚類,目前所知共有八十五個品種,遭受過度捕撈的情形特別嚴重,而且體內也經常累積毒素。夏威夷群島西北方的石斑漁場合乎永續標準。以延繩釣法捕捉,水銀含量高。(3.6)鮟鱇魚:這種魚類在美國沿海遭底拖網過度捕撈的情形極為嚴重。加拿大與紐澤西則有採取刺網捕撈鮟鱇魚的小規模漁業,對海底的傷害較輕。鮟鱇魚也經常以垂釣魚或琵琶魚的名稱販售。以底拖網捕撈。(4.5)橘棘鯛:這種深海魚的壽命可達一百五十年,深受公海底拖網漁船的過度捕撈,而且這些漁船也一再破壞脆弱而且復原緩慢的海底山。這種魚偶爾可在北美的高級餐廳吃到。澳洲政府在二○○六年將其列為受威脅的魚類。水銀含量高;以底拖網捕撈。(4.3)鯊魚、角鯊:亞洲的魚翅湯市場已導致世界各地的鯊魚嚴重凋零。同樣遭到嚴重過度捕撈的角鯊、可以在超市裡買到,則是在英國以石鮭魚之名販售。鯊魚的生育率很低,而且大型近岸魚種的成長速度頗為緩慢,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成熟。水銀含量高;以延繩釣法捕捉。(鼠鯊:4.5)魟魚:魟魚和鯊魚一樣,不但生育數少,也遭到人類的過度捕撈。更糟的是,捕捉魟魚的單船拖網也是對海底破壞力極大的漁具。以拖網捕捉;水銀含量高。(滑鰩:3.5)大鼻鰨:大西洋的比目魚、鰈魚、鰨魚等扁魚,由於在海床上遭到拖網捕撈,目前的狀況都不太樂觀。太平洋的扁魚(包括歐洲鰨與副眉鰈)則沒有過度捕撈的問題。含有多氯聯苯;以拖網捕捉。(3.1)馬頭魚:有些馬頭魚魚群雖然遭到過度捕撈,但之所以該避免食用這種魚類,主要是因其體內含有高量水銀。吃一份一百七十公克重的墨西哥灣馬頭魚,吸收的水銀量即可達到每周安全限度的五點二倍。美國中部大西洋區捕捉的金馬頭是比較好的選擇。水銀含量高。(3.4)(本文摘自/海鮮的美味輓歌:健康吃魚、拒絕濫捕,挽救我們的海洋從飲食開始!/時報出版)

熱愛seafood 恐吃進過多重金屬

熱愛seafood 恐吃進過多重金屬#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孕婦認為,「懷孕時,一人吃兩人補」,因此喜歡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像是富含DHA的鮪魚。然而,鮪魚的營養價值雖高,卻有累積高濃度重金屬的風險,危害到胎兒健康。重金屬累積腦中 影響幼兒智力發展食藥署最新的飲食指南建議,大型掠食性魚類含有較高濃度的甲基汞等重金屬,孕婦及6歲以下幼童應避免攝取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以免因魚肉內累積的甲基汞存在於幼兒腦部中,容易影響智力發展及胎兒的腦部發育。甲基汞為無機汞離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而成,它很容易存在河流和湖泊中。湖中的魚蝦吞食後,會累積毒素在體內,經過食物鏈轉化後,逐漸累積在人體大腦中。鮪魚是食物鏈上層的魚類,因此汞含量較高,相較於其它體型較小的魚類更容易累積較大量的重金屬,其中又以魚皮、內臟、脂肪最容易累積。改吃體型小、不同種類海鮮根據食藥署最新魚類攝食指南指出,沙魚、旗魚、鮪魚、油魚4種大型魚類,每週攝取量不宜超過35(三根手指大小及寬度)至70公克,6歲以下兒童盡量減少攝取。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表示,建議民眾應多挑選不同種類的魚,別連續食用同一種海鮮,以避免身體累積相同汙染物的風險。如果想要吃鮪魚補充DHA,卻又擔心重金屬汙染,除了鮪魚,體型較小的魚含汞量較低,較能安心食用,例如沙丁魚、秋刀魚、鯖魚、白帶魚、鱈魚等。

驚!12種最髒蔬果 這些都上榜

驚!12種最髒蔬果 這些都上榜#海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盡量吃有機食物,食物裡的殺蟲劑、生長激素、抗生素害我們生病、肥胖。我知道現在景氣不好,但好消息是,你不見得什麼東西都要吃有機的。你應該拿錢優先購買的有機食物有:牛肉、奶製品、海洋捕撈的海鮮、薄皮蔬果。如果你每週買菜時,可以想辦法為有機食物多花20美元,我保證那對你的健康、體重會有很大的助益,最終也可以幫你省下很多錢。沒錯,現在多花一點,可以幫你以後節省很多,生病是很昂貴的,事實上,如今美國破產的最大原因就是生病。12種「最不淨」的蔬果,選購這12種食物時,只吃有機的:蘋果、甜桃、甜椒、桃子、西洋芹、梨子、櫻桃、馬鈴薯、葡萄(進口)、菠菜、萵苣、草莓。相反的,其他的蔬果比較少農藥殘留,你不需要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拿來買有機的。它們的皮較厚,或是有天然的防蟲效果,沒有化學殘留。你可能聽過的「15種潔淨蔬果」:蘆筍、芒果、酪梨、洋蔥、高麗菜、鳳梨、哈密瓜、甜洋蔥、玉米、豌豆、茄子、番薯、葡萄柚、西瓜奇、異果。如果你無法負擔,或買不到12種「最不淨」蔬果的有機版,就改吃潔淨的15種蔬果。例如,吃芒果,而不吃蘋果;吃葡萄柚,而不吃莓果。雖然上面的清單中沒寫到牛奶,如果你買不起有機牛奶,可以改喝椰奶或杏仁茶(裡面沒添加生長激素或抗生素)。(本文摘自/7天狠甩9公斤!全美第一健身女王教你打造最高效率的燃脂環境/柿子文化出版)

倦怠嘔吐茶色尿 外食海鮮染A肝

倦怠嘔吐茶色尿 外食海鮮染A肝#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愛吃海鮮注意,外食恐致A型肝炎!擔任工程師的32歲的吳先生因全身倦怠不適、噁心嘔吐吃不下及出現茶色尿,抽血檢驗後發現肝功能指數超過5,000,黃疸指數高,診斷為急性A型肝炎。經醫師詢問過後發現,患者因工作關係經常外食,發病前曾至夜市食用海鮮類食物,可能因此感染急性A型肝炎。潛伏期約15-50天 可能出現發燒、全身不適成大醫院感染科薛伶珊醫師表示,近年因公共衛生環境提升,台灣40歲以下年輕人大多無A型肝炎病毒相關抗體。近2年急性A型肝炎病例較過往明顯增多,105年確診案例數破1,000人,且年齡集中在20-39歲,為歷年來新高。薛伶珊醫師指出,A型肝炎主要透過糞口傳播,藉由食入遭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感染A型肝炎病毒,造成急性肝臟發炎,潛伏期約15-50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或上腹不適,後續可能會造成黃疸,初期症狀和感冒類似,經常容易混淆。完成2次疫苗接種者 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薛伶珊醫師表示,A型肝炎除了做好飲食衛生預防「糞口傳播」之外,也有疫苗可以施打,是預防的最有效措施,接種1劑疫苗後,95%以上可產生保護抗體,而按期完成2次疫苗接種者,其所產生的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疾管署從105年10月1日起實施「擴大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試辦計畫」,新增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針對確診HIV感染或新確診梅毒、淋病,且為民國66年(含)1月1日以後出生者,提供1劑公費A型肝炎疫苗。建議高危險群如無A型肝炎抗體者應接種2劑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預防A型肝炎 不可生飲、生食A型肝炎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10%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因此薛伶珊醫師提醒指出,為預防A型肝炎,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可生飲、生食,食物應煮熟,尤其是生蠔或水產貝類,同時也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需正確洗手。

預防乾癬復發 少吃羊肉、堅果

預防乾癬復發 少吃羊肉、堅果#海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癬是容易復發的疾病,壓力、環境、寒冷、潮濕、外傷、感染等都容易誘發乾癬,尤其是飲食,更是要忌口,以免造成乾癬復發;中醫師就點名帶殼海鮮、羊肉、堅果、鳳梨、芒果、荔枝及咖啡等,乾癬病人不要碰。 擔心類固醇影響 以中醫治療乾癬治療在西醫常以類固醇居多,致使不少病人會尋求中醫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門診中,有超過五成乾癬病人都是西醫治療後,才來找中醫治療,多是因為西醫以類固醇為優先,大部份病人在吃藥一、二年後已成為慢性病人,但是會擔心類固醇的影響,而來以中醫治療。 龍膽瀉肝湯與黃連解毒湯 緩解發炎乾癬可分急性期與慢性期,謝旭東醫師指出,急性期病灶會有厲害的脫屑與紅斑,通常急性期病人會去看西醫,其實,中醫也有對於急性期治療的用藥,通常會以龍膽瀉肝湯與黃連解毒湯來緩解發炎,再搭配去癢藥,上半身會以去風藥如荊介、防風,下半身以去濕止癢藥如白鮮皮、地膚子,慢性期則是以四妙散用藥,四妙散包括蒼朮、黃柏、牛膝與薏仁。 中藥治療乾癬 分4個階段也有不少乾癬病人會中西醫治療併行,謝旭東醫師進一步指出,以中藥治療乾癬會有4個階段,首先會有反彈期,因為不用西藥有可能會使病況反彈,之後會有停滯期,因為很多病人的病程很長,服用中藥大約要1個月才有效,再來是改善期與自我養生期,改善之後就可以逐漸減藥與停藥,到了自我養生期就可以停藥。 帶殼海鮮、堅果、羊肉、鳳梨不可吃謝旭東醫師強調,乾廯也有分型,慢性期較嚴重以斑塊居多,用藥治療之後會變點狀,若是不影響生活就不用特別吃藥,但是,得注意不要復發,因為乾癬是自體免疫疾病,尤其是在飲食上要忌口,帶殼海鮮、堅果、羊肉不可吃,水果中的鳳梨、芒果與荔枝都會誘發乾癬,也不宜吃,還有要戒咖啡,辛辣與炸烤食物也都不可以吃,以免使乾癬復發。(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吃海鮮喝酒險瞎 抽血才知罹糖尿病

吃海鮮喝酒險瞎 抽血才知罹糖尿病#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50歲男子因吃海鮮配酒,導致眼睛通紅,還造成視力喪失,緊急送醫,經抽血檢查後也發現男子罹患糖尿病,且玻璃體出血是因併發增埴性網膜病變引起,結膜下出血是眼球表面的微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的原因很多,像是因過敏眼睛癢而揉眼睛,或是腹部過度用力,如咳嗽及用力解便而引起靜脈壓升高,都可能造成結膜下出血,讓眼睛看起來一片血紅。因為結膜下出血的血管破裂是在眼白部位,與光線進入瞳孔的路徑無關,因此不會影響視力,患者頂多覺得眨眼時有異物感,進一步檢查眼底若沒有視網膜的血管病變,患者無須擔心,大約兩星期就會痊癒。 眼結膜下出血 中風機率高出33%也有不少患者是因結膜下出血就醫後,經醫師檢查後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血管彈性變差、構造較為脆弱,很容易導致血管破裂,因此,結膜下出血是身體的警訊,根據國際醫學研究發現,四十歲以上民眾即使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等中風危險因子,只要單純有眼結膜下出血症狀,其未來3年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33%。另外,美國研究也發現,中風患者眼睛血管幾乎都有受損,其中結膜下出血可被當成一項中風風險評估參考指標,若眼睛在一年內發生三次以上出血狀況,代表血管結構已出現異常,千萬不要因症狀好轉就輕忽不管,一定要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避免併發症的產生而危害身體健康甚至性命安全。 

病從口入!生食海鮮冷盤 竟害她染上A型肝炎

病從口入!生食海鮮冷盤 竟害她染上A型肝炎#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由於公共衛生條件的改變,目前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多都不具有A型肝炎保護抗體,但近年來,隨著外食人口增加、食安問題多,使得感染A型肝炎的潛在風險相對提升!舉例來說,像是一名今年即將升高二的小涵(化名),因某次外食吃了遭到A型肝炎汙染的海鮮冷盤,導致肝臟發炎導致肝功能飆至900以上,經過檢查才發現他感染了急性A型肝炎病毒,所幸經過一週治療已痊癒。台灣A型肝炎有增多趨勢 施打疫苗助防範台大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陳慧玲醫師表示,A型肝炎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通常經由食入受汙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潛伏期約15至50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等症狀,大多數病患會自然痊癒,並具有終生免疫力。雖然A型肝炎常流行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如中國大陸、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但台灣近5年來有呈現增多的趨勢,所以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呼籲未具A型肝炎抗體的民眾,應自費接種2劑疫苗,以預防可能感染及傳播,且此疫苗對身體的保護性抗體,最少可維持20年甚至更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