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醫訊/白血病友2100關鍵感染黴衛教講座

醫訊/白血病友2100關鍵感染黴衛教講座#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黴菌感染是血液性疾病惡化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好發於「化療後21天」或「骨髓移植後100天」!但根據研究發現,卻有85%病患在黴菌感染後無法被及時診斷!一旦確定感染黴菌,為維持病患免疫力,需先中止所有化療療程,積極投入黴菌清除治療;且治療後的黴菌感染復發機率也達到30%!然而白血病友對於黴菌感染的防治觀念仍低,且多有病友遭受黴菌治療之苦,為讓病友深刻了解預防的重要性,國內白血病病友團體「台灣髓緣之友協會」將與「亞東醫院」聯合舉辦大型衛教講座,邀請到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謝佩穎主講。呼籲白血病友提早掌握2100關鍵感染黴危險期!  時    間:101年11月26日(一)13:30 ~15:00地    點:亞東醫院14樓 第2教室(捷運亞東醫院站)洽    詢:(02)2564-3927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 陳小姐

血癌變成慢性病?定期服藥可做到

血癌變成慢性病?定期服藥可做到#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過去民眾只要一聽到血癌兩個字,頭皮都會發麻,認為罹患血癌若沒有盡速接受骨髓移植恐怕壽命不長!其實白血病(俗稱血癌)若接受到良好定期監控,血癌也可是慢性病!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代表暨台大醫院血液科醫師姚明表示,只要定期監控疾病,並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可以視為一種慢性疾病,醫病雙方一同追求國際治療目標「完全分子學反應CMR」,相當於血液中的癌症基因幾乎不存在,疾病就能達到良好控制。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謝政毅醫師說明,由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主要成因,是因為患者體內的09號與22號染色體易位。因此國際上,便將9月22號這一天,訂為「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鼓勵病友勇敢抗癌。謝政毅指出,但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也面臨最大的兩個關卡,即疾病診斷不易以及病人不愛吃藥,造成治療中斷。姚明醫師解釋,白血病中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種慢性癌症,與一般熟知的急性白血病不同,並不會急速惡化。血液型的癌症不像一般惡性腫瘤,可以透過手術做切除,骨髓移植也並非每個患者都適合。目前在台灣每年新增約100~200人左右,推估目前全台約有1,000多位患者 。姚明醫師補充,過去沒有標靶藥物的時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大約只有半數可存活超過5年。但是在標靶藥物出現之後,因為可精準的針對疾病成因做阻斷,5年存活率大幅提升至9成,但患者若是無準確的掌握疾病控制狀況,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存活期平均則不到一年。 (照片來源: 記者廖詠琦拍攝)

慈濟推動周邊血幹細胞捐贈滿700例

慈濟推動周邊血幹細胞捐贈滿700例#白血病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已滿700例,花蓮慈院院長兼任幹細胞中心主任石明煌說,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已在多數先進國家廣泛進行,而且有20年以上經驗,技術發展已成熟穩定,慈濟近幾年的每年捐髓案例已有7成多,希望在2013年能全面以周邊血幹細胞取代骨髓幹細胞。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送出周邊血幹細胞第699、700例,由中國廣州南方醫院曹睿技師來花蓮慈院取髓,將搶救兩名分別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人。 這兩名周邊血幹細胞捐贈者,一位是活潑、善良的單親媽媽,一位是開朗卻非常低調的青年男子。 獨立扶養兩個孩子的捐贈者,去年十月接獲電話得知可能有機會捐髓,心想「怎麼可能那萬分之一的機會,會落在我身上,最好不要來騙我」,經志工細心解說後,掛了電話,隨即開心地和孩子擁抱在一起,祈求第二次的比對也能吻合。抽取幹細胞時,她雖然有些緊張,但更高興有機會能盡自己的力量救人,她笑得很開心。 另一名捐贈者,正是周邊血幹細胞捐贈的第700例,抽取幹細胞當天剛好是他的生日,志工原本要為他慶生,但他低調的婉拒,他認為,捐髓不是偉大的事,好人好事也不需張揚,而且捐髓已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他在得知可以救人後,就以跑步運動來增進強健自己的健康,希望對於血癌病患能有幫助,很歡喜救人、最期盼病患能移植後健康的活下去。 慈濟成立骨髓資料庫至今已滿15年,志願捐髓者已將近32萬人,至今天骨髓捐贈移植案例數已有27國1823例。近幾年,除了自骨髓取造血幹細胞之外,也自2003年8月開始自周邊血收集造血幹細胞、且逐年增加的年捐贈者已超過7成,並在去年十二月啟用第二收集室,今天完成第700例。 石明煌院長說,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已在多數先進國家廣泛進行,而且有20年以上經驗,技術發展已成熟穩定,根據研究顯示周邊血造血幹細胞與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比較,對受贈病人而言,中性球及血小板恢復較快、移植毒性較小、無疾病存活率對部分疾病較高、免疫系統恢復較快、復發機會減少等;對於健康的捐髓者,周邊血幹細胞的安全性較高,且疼痛不適感恢復較快,無麻醉相關危險性。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目標是希望在2013年全面以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取代骨髓幹細胞。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白血病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定義是感染第一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1)所導致之淋巴球惡性增生,細胞呈現CD4+CD25+的調節性T淋巴細胞(Treg)分子染色特徵,此病在日本南部、加勒比海、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巴西以及伊朗北部屬於盛行地區。病毒主要是在母體內透過GLUT-1受體進入,引起先天性感染,或是在哺乳及性行為時傳染,在感染HTLV-1後,有人終其一生完全無症狀,或只在抽血時,發現有淋巴球增多現象,但3-5%則產生急性白血病或有淋巴瘤的形成。至於其皮膚表現,則十分多樣性,可以是丘疹、結節、潰瘍、魚鱗癬樣乾皮症或紅皮症,其臨床之特異點在於可能產生高血鈣及骨頭疼痛現象。臨床上分為四型: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壓抑型(smothering)。                                病理所見在真皮或皮下脂肪內,可見異型淋巴球浸潤,有時也可形成與蕈狀肉芽腫相同的Pautrier microabscess。壓抑型病灶出現於皮膚以及肺臟,並無淋巴節或內臟侵犯,血鈣及LDH也正常,但血中有1-5%異常細胞。至於慢性型則較為嚴重,除皮膚以及肺臟,也會侵犯肝臟及淋巴結,血中淋巴細胞增生大於4x109/L,且LDH升高,但在2倍以內。4年存活率,壓抑型為62.8%。目前治療以抗療病毒藥物zidovudine加上干擾素為主。急性型、淋巴瘤型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會有肝脾腫大,及其他內臟侵犯,還有高血鈣、高LDH,淋巴流行者則血中惡性細胞數小於1%。此二型癒後不佳,平均存活僅分別為6及10個月,4年存活率僅分別有5%及5.7%。目前治療以抗療病毒藥物zidovudine加上干擾素為主,也可加上維生素A酸(bexarotene、isotretinoin、all-trans-retinoid)、砷及骨髓移植也有人嘗試。單純傳統的化療則完全無效,必須搭配其他治療,且只建議用於淋巴瘤型患者於骨髓移植前使用,之後仍以抗病毒療法維持。對急性型患者,異體骨髓移植則可能提供一線生機,但危險性也極高,一般建議用於年輕患者。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