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

署竹東歡慶端午節 營養師分享「野薑花健康粽」配方

署竹東歡慶端午節 營養師分享「野薑花健康粽」配方#塑化劑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配合國民健康局推動健康生活,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營養室推出DIY野薑花健康粽配方,提供民眾自己做最健康。塑化劑等食品衛生新聞延燒多日,民眾關心自己吃的到底健不健康,竹東醫院營養師劉巧雲建議「自己做最健康」,特別公布竹東醫院自行研發野薑花健康粽配方,劉巧雲營養師表示,使用瘦肉讓熱量少一點、調味時鹽分低一點、再加上添加野薑花的香氣,充滿地方特色的野薑花粽,民眾在家也科以健康過端午,歡迎民眾參考。野薑花肉粽材  料:(10顆)加鈣燕麥200公克。長糯米400公克。前腿瘦肉350公克。蝦米20公克。高麗菜(自己曬乾)500公克。野薑花葉子20片。野薑花20朵。棉繩10條。調味料:醬油3.5大匙、醬油膏3.5大匙、白胡椒粉1.5大匙。步  驟:長糯米洗淨泡水。高麗菜洗淨曬乾切成小片。材料除野薑花與葉及棉繩外,加調味料拌勻,蒸熟。野薑花葉洗淨將野薑花包在蒸熟之材料與葉子當中,包妥後再大火蒸2分鐘將香氣蒸出即可。延伸閱讀「野薑花肉粽營養分係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582

驗血查毒「塑」? 楊志良:不要無限上綱

驗血查毒「塑」? 楊志良:不要無限上綱#塑化劑

塑化劑風暴,引發民眾恐慌,甚至有人建議應該將篩檢塑化劑列為健檢項目,對此,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3)日表示,大家不必要太恐慌,「都跑去驗血?這是不對的」,他強調,民眾除非身體出狀況,有特別疾病,否則不需要,「不要無限上綱」。對於塑化劑產生的問題,楊志良說,大部分人平常沒喝那麼多(塑化劑),而且人體會自行代謝掉,對於民間傳出恐慌,他說,如果民眾全部都去驗血,不僅費用很高,「驗出來又不能怎樣」。楊志良說,社會各界對於健康、生命都是高度要求,但是對塑化劑產生那麼大的恐慌,「是不必要的」,不過他也認為,處理問題時應從小孩優先。由於塑化劑添加入食品中對人體產生致癌危機,衛生署已經完成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草案,並在(2)日的行政院會獲得通過,送立法院審議。修改該法第31條,對於違規者可處罰行政罰鍰6萬至600萬元,修改第34條,對於違法並致危害人體健康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

昱伸爆毒塑、開元繼續賣 衛生署批共犯:重懲送法辦

昱伸爆毒塑、開元繼續賣 衛生署批共犯:重懲送法辦#塑化劑

針對塑化劑遭違法加入食品事件爆發後,金果王公司仍透過通路商開元公司販賣原料來自昱伸公司的10種濃縮果汁產品,衛生署今(3)日說,開元公司未盡告知通報責任,等於是金果王的共犯,強調一定要重懲並移送法辦。據調查,昱伸公司遭查出違法將塑化劑加入起雲劑後,開元出售及替客戶代購金果王的問題果汁,卻延遲通報衛生機關,規避稽查,也沒有通知下游客戶。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痛批,金果王明知原料來自昱伸公司,仍偷賣10種濃縮果汁產品,開元是金果王產品的通路商,未盡告知通報責任,等於是金果王的共犯,一定要重懲並移送法辦。由於塑化劑添加入食品中對人體產生致癌危機,衛生署已經完成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草案,並在(2)日的行政院會獲得通過,送立法院審議。修改該法第31條,對於違規者可處罰行政罰鍰6萬至600萬元,修改第34條,對於違法並致危害人體健康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

排「塑」毒餐點?醫師:噱頭、騙人的!

排「塑」毒餐點?醫師:噱頭、騙人的!#塑化劑

編輯中心報導塑化劑風暴至今人心惶惶,除了各地醫院開設的塑化劑特別門診詢問度高之外,業者趁機推出號稱可以排「塑」毒的料理餐,還有業者甚至推出排毒按摩以及水療排毒等產品,但醫師指出,這些全都是噱頭、騙人的!塑化劑風波擴及食品、飲品及藥品,許多人擔心體內早已累積了大量的毒素,於是紛紛尋求坊間宣稱有排毒功效的產品或排毒療程。但毒物科醫師表示,多喝水就是最好的排毒方式,根本沒必要亂吃或購買各種所費不貲的排毒產品。過去早有多項研究實際比對吃排毒餐者的排泄物和代謝速率,發現使用這些排毒產品前後根本沒什麼變化,不要說排出塑化劑等化學毒物了,就連一般宣稱的排毒功能都十分有限。動物研究發現,停用塑化劑產品後的六十五天生殖器官會開始回復正常。專家也指出,多喝水、停用塑化劑產品兩天,毒素便可自動排出體外。因此,是否真的有必要服用排毒餐或者是進行排毒療程,就看消費者如何選擇,否則花大錢又沒有效果,毒素還沒排出,荷包早已大失血!

保鮮膜也釋放塑化劑 台灣室內DEHP含量世界最高

保鮮膜也釋放塑化劑 台灣室內DEHP含量世界最高#塑化劑

 編輯中心報導塑化劑風暴引爆,塑化劑成了全台最關注的焦點,成功大學研究發現,台灣室內灰塵的DEHP含量全世界最高,另外台灣的室內居家用到的塑化劑是最多的,包含最常使用的保鮮膜,所以吃過的食物被保鮮膜包覆過之後,一樣也釋放塑化劑進食物,所以台灣簡直就被塑化成的島嶼,塑化劑根本無所不在!室內DEHP的來源主要是木質地板上的亮光漆或防水層、電器使用時電源線升溫,附著在上面的塑化劑隨著灰塵逸散到空氣中等等。此外,嬰兒常用的牛奶瓶、便利商店微波食品的容器甚至是常用的PVC保鮮膜遇熱後都會有DEHP的釋出。尤其最常拿來保鮮的PVC保鮮膜,微波加熱或冷凍後可能會釋出DEHA,對人體造成危害。以PVC保鮮膜包裹一公斤的肉品為例,冷藏七天即滲透出50毫克的DEHA,約是一般成人每日容許攝取量的3倍之多。目前環保署公布的三種毒性塑化劑DBP、DEHP及DNOP查緝對象主要以食品、原料為主;DEHA則多用在提高塑膠產品的延展性、黏稠度,常用於PVC保鮮膜,不在環保署的管制範圍內。環保團體認為,有必要將PVC保鮮膜列入管制中,並希望民眾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少用塑膠製品以自我保護。

殺人罪起訴昱伸等負責人? 曾勇夫:檢察官認定

殺人罪起訴昱伸等負責人? 曾勇夫:檢察官認定#塑化劑

針對塑化劑汙染食品安全,法務部長曾勇夫今(2)日表示,法務部不準備從刑法修法,不過板橋地檢署認為可考慮用刑法第191之1條的公共危險罪,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他強調,檢察官積極偵辦中,法務部也指示台灣高等檢察署負責督導各地檢署,只要有情資就主動指揮調查。由於塑化劑遭非法添加的問題嚴重,農委會已經要求農漁民團體及生產CAS之業者立即進行自主監控,包括茶飲料、果汁、果凍、果醬與果漿、粉狀及錠狀產品、畜禽及水產加工製品、乳製品、飼料、釀造食品及點心食品等產品。根據衛生署提出的資料顯示,目前農產業者自行送驗204件,已完成檢驗78件,結果未檢出塑化劑,其餘將陸續完成檢驗。對於民眾談「塑」色變,曾勇夫上午在立法院表示,板橋地檢署認為,可以考慮適用刑法191之1條公共危險罪,對他人公開陳列、販賣之飲食物品或其他物品滲入、添加或塗抹毒物或其他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者,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罪責也相當重。至於是否會以殺人罪起訴相關公司負責人,曾勇夫說,具體情況由承辦檢察官認定,不便對個案表示意見。

含塑化劑商品哪裡查? 資策會提供「關鍵字」平台

含塑化劑商品哪裡查? 資策會提供「關鍵字」平台#塑化劑

遭「塑化劑」污染的「起雲劑」流竄全台,至今風暴愈演愈烈,為協助民眾查詢相關資訊,資策會開發了一套簡便搜尋網站,透過資策會研發的「中文語意分析與網路探勘技術」的網站平台,將5個政府官方網站資訊以及16家檢驗塑化劑之民間機構資訊整合在一起,讓民眾可以從單一個入口網站快速檢索,輸入如「百香果汁」、「奶茶」、「維他命錠」等關鍵字,即可查詢該食品是否經過合格檢驗。 儘管衛生署將5月31日定為「D-Day」終止塑化劑食品行動日,宣布飲料、果汁等5大類食品,都必需經過合格檢驗,提出安全證明方可上架販售,不過衛生署認證16家檢驗站自爆發塑化劑風暴以來,實驗室已經忙翻天,因此,民眾更需要展開「地毯式搜查」,游走於各個相關網頁,才能查知該產品是否摻有「塑化劑」,但不少民眾因為資訊越來越多、越雜,反而更搞不清楚如何才能吃的安心、喝的放心。 資策會為簡化在眾多官方及民間網站公佈之檢驗資訊,讓民眾及早了解而省卻送驗的時間與金錢,舒緩各檢驗機構及重要檢驗所所產生的爆量,以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中文語意探勘技術”架設網站,(http://deph.iii.org.tw或http://124.9.6.28)提供民眾查詢。 目前網站整合包括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及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等,5個檢驗塑化劑之官方機構資訊,及各大新聞媒體網站資訊,讓社會大眾將已經購買之相關食品,可以透過該網站快速搜尋到相關資訊,了解該產品是否掺有含DEHP塑化劑。

禁黑心廠商脫產 吳敦義:5大類食品附證明才能出口

禁黑心廠商脫產 吳敦義:5大類食品附證明才能出口#塑化劑

針對受塑化劑污染食品銷往海外,重創台灣國際聲譽,行政院長吳敦義今(2)天請經濟部儘速公告,對衛生署公告的5大類食品,必須檢附衛生署指定的檢驗認證機構出具的合格證明文件才能出口,同時也要求衛生署及經濟部積極推動食品添加物工廠設廠標準及GMP制度,並輔導食品及食品添加物工廠建立食品原料管理及履歷制度。吳敦義並指示,對受污染下架食品的銷毀,請衛生署及環保署擬訂妥善作法,公開及嚴密監控,務必做到完全銷毀,且不能產生二次污染環境問題。吳敦義說,目前國內生產起雲劑的21家製造或供應商源頭已全部完成清查,確定昱伸及賓漢兩家違法添加塑化劑,並已追查確認244家中下游廠商使用其產品,所查獲的污染產品已全部下架。至於外傳黑心廠商疑似脫產,吳敦義也指示法務部提醒檢調單位嚴防違法業者脫產、串供、湮滅證據,並就掌握的帳冊、進銷貨資料,追查違法產品的流向,請檢察機關儘速偵辦,使違法者負起應有的責任,同時在不違反偵查不公開的原則下,適時提供相關資料給專案小組做必要處理,以確保民眾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