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

自己照顧長輩 遇緊急狀況處置SOP

自己照顧長輩 遇緊急狀況處置SOP#長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決定將長輩接回家照護前,除了知道長輩的疾病,在吃、住、行上有什麼一定須避免的禁忌外,最重要的大原則,就是確定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有馬上提供支援的單位。萬一不幸在居家照護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緊急事件,例如:大出血、呼吸困難、氣切套管脫出、喪失意識、嚴重疼痛等狀況,第一時間一定要立即打電話通知一一九,事後也要記得通知居家護理師,告知病人目前狀況。另外,現在許多醫院也有二十四小時的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在等待救護車前來的過程中,可打去詢問病人可能發生的狀況、等待救援期間應如何處置等。聯繫居家護理師如果突發事件發生時,不知該如何處理、也無從判斷情況危不危急,主動撥打電話諮詢居家護理師,讓護理專業人員幫你判斷需不需要緊急處置,可以避免判斷失誤造成遺憾的情況。另外,如果發現病患維生的管線脫落時,千萬別自行裝回,趕快打電話聯絡居家護理師前來家裡裝回,才不會因而造成病患身體受損。簡易急救處理──異物哽塞處理原則如何判斷病患是否有異物哽塞的情況?可以從表情及舉止是否痛苦開始。輕微的異物哽塞,通常患者會不停地咳嗽;至於嚴重的異物哽塞,患者表現通常會以雙手掐住脖子、表情痛苦,這時則是危急情況,需要採取哈姆立克法急救。哈姆立克法,指的是將噎到的病人以上腹部衝擊的方式,連續擠壓,直到異物排出。哈姆立克法在使用上,可能會因為腹部的衝擊傷害到病人,造成肋骨骨折或軟骨突起的狀態,因此需評估病人是否已經噎住到危及生命,甚至失去意識的狀態,如果已經聯繫了一一九,在救護車前來途中,因為情況危急才可使用。如果僅是輕微或是有意識的病人,先以拍背的方式,在旁邊觀察病人是否有改善,或是是否可以自行咳出,才不會避免急救方法失當造成傷害。簡易急救處理──心肺復甦術當病患因病急性昏迷,心跳突然停止時,如未及時進行處理,只要腦部缺氧四到六分鐘,就會造成大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救護車還沒前來的危急時刻,幫患者使用CPR,能增加復原和生存機會,然而在使用上,一定要確定病患昏迷、無呼吸,才不會造成額外的傷害。使用上,CPR有一個簡單易記的確認口訣:叫叫CAB,第一個叫,需要檢查病人反應,第二個叫則是進行求救;C指的是執行心外按壓,按壓兩乳連線中央胸骨三十次,深度至少五公分,持續直到救護人員到現場;A指的是打開呼吸道,確保暢通;B則是人工呼吸的執行,吹兩口氣,每次維持一秒鐘。在執行CPR壓胸時, 需維持每分鐘一百下的固定上下頻率,手掌不可離開胸骨,並且避免中斷,如果需要人員接手,盡量在一百下循環結束後進行。(本文摘自/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博思智庫出版)

預防長照憾事 3重點注意!

預防長照憾事 3重點注意!#長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失智長者情緒起伏大,發生衝突時,往往會無法判斷狀況,導致口不擇言、理致斷線,衝突瞬間爆發。長照機構照顧悲劇事件,可能因為失智病友間早有嫌隙,導致一言不合就容易互相衝突。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失智照顧機構必須有足夠人力,良好的失智照顧訓練,才能有敏感度預防及適時化解住民衝突。重複言行、疑心病、妄想易造成衝突失智者的病程發展可能出現重覆言行、情緒起伏、疑心病及妄想等,加上無法適當控制情緒、無法判斷狀況適當回應,都有機會造成與機構住民間的衝突。在彼此已有嫌隙狀態下,一旦情緒失控就會容易招致憾事。如何積極防患悲劇重演,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呼籲,想要降低憾事發生的機會,有3點一定要注意!1) 當失智者與其他住民發生衝突時,照顧者須適時介入,不僅要在當下化解衝突,平時更需要利用機會增進友好關係。2) 白天應多安排失智者參與各項活動,可以降低衝突的發生。對於機構照顧管理的建議,除了要補足照顧人力之外,需提供照顧人員失智症照顧及危機處理之訓練,以提升促進住民和樂關係及處理衝突之能力。3) 在現實條件許可下,讓失智者使用單人房也可降低衝突的機會。失智症專業訓練 積極預防意外發生民國150年失智症人口將高達85萬人,高齡長者照護的人數越來越短缺,難度也越來越高,面對較難照顧的失智症個案,照顧人員必須經過失智症專業訓練,了解失智症可能出現的行為症狀,並且積極預防意外的發生。 

熟齡友善社會 提升生活品質擺第一

熟齡友善社會 提升生活品質擺第一#長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5歲的黃伯伯,因不慎跌倒導致腦出血需住院治療,出院後因為行動困難,日常生活需完全依賴他人,逐漸認為自己沒有用而出現情緒低落情形。長照的居家服務提供輔具購買、租借、預防與延緩失能照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服務,讓黃伯伯固定每日於家中執行復健活動,讓黃伯伯慢慢恢復以往的日常生活功能,身心狀態都改善了不少。長照2.0服務體系 可提升個案生活品質隨著長照十年計畫2.0的推行,職能療師也在長照服務上扮演著相當重要且關鍵的角色。長照2.0服務體系中相關醫療團隊的專業角色與功能,應用職能治療師所提供的職能治療活動,結合「生活功能重建」與「生活型態再造」模式,可以有效達到預防疾病、矯治障礙、協助適應與增加生產力,以預防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的退化,進而提升個案生活品質。職能治療師的服務對象包括衰弱及失能族群、認知障礙、輕中度失智族群等。對於衰弱族群,除了要注意體能退化的問題外,還需介入健康管理。輕中度失能族群,則需要維持促進健康的活動參與,並在引導下改善生活活動型態,以適度的提升其功能。透過進行團體活動 提供照顧者喘息與交流空間至於認知障礙、和輕中度失智的族群,可藉由非藥物治療活動團體,以維持失智症個案之最佳功能狀態,減緩認知退化並提升生活品質,職能治療師也可透過進行團體活動,提供照顧者喘息與交流空間,安排照顧者參與照顧訓練課程,以增加照顧者在家面對失智個案的應變能力。目前,除了公益團體的居家服務員及在醫院服務的職能治療師外,社區設置的「職能治療所」,也是需要大量的職能治療師注入未來,職能治療在預防及延緩失能中,仍將持續扮演著重要且關鍵的角色。    

終止照顧悲劇 全民總動員!

終止照顧悲劇 全民總動員!#長照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高齡人口比例增加、照顧者的年齡也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因心理壓力而先殺受照顧者後自殺的照顧悲劇案件層出不窮,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家屬可透過關懷專線了解並使用相關資源以減輕照護壓力,千萬不要獨自承受壓力,各界應共同為終止照顧悲劇盡心力。持續憂鬱、易怒、易流淚 應尋求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長期照顧失智者的家屬,特別是配偶容易變為憂鬰症的高危險群,民眾若發現親友、鄰居有人出現持續憂鬱情緒、易怒、易流淚、嚴重睡眠障礙、輕生念頭等明顯憂鬱徵兆時,應協助尋求專業精神醫療的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民眾面對失智患者的照顧安排,除了全家共同分擔照顧責任,亦可尋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評估並使用長期照顧資源。家屬們也可互助家庭互相分享祕訣同時獲得喘息,另外,失智長者也可以透過自由活動穩定情緒。使用互助家庭的長者 認知功能有進步「多一個互助家庭,, 就可少幾個家庭悲劇。」台灣失智症協會經研究顯示,使用互助家庭服務的長者,其認知功能於半年後有明顯進步,而照顧者負擔、心理壓力也下降許多,家屬們表示,互助家庭的長輩明顯情緒穩定許多,家屬及長者都比較快樂!湯麗玉秘書長呼籲,所有民眾都必須了解長照相關資源,適時提供給有需要的家庭照顧者,長期照顧知識及資源應成為全民教育。教育部應積極於各級學校課程加入長照基本知識及資源。在高齡化社會中,每位學生家中都可能有需要被照顧的長者,平時有知識基礎,在危機出現時才能運用而幫助自己及家人度過危機。 

生活無縫隙 長照變得超簡單!

生活無縫隙 長照變得超簡單!#長照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 吳淑芬)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老」就是負擔?帶領家庭脫困可從2大方向著手。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老」就是負擔嗎?失能風險到底會對長照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失能老人推估有50萬,目前的居服員人力缺口約3,819人,3年後,人力缺口將接近7倍,恐高達3萬人。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伊甸基金會希望藉由2大具體執行方向,招募更多居服員,全面打造友善熟齡環境,作為帶領家庭脫離困境的領頭羊,讓大眾對於「失能老人」的未來不再感到茫然,並且更願意施以援手。 延伸長照服務項目觸角 人力不足無解 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政府的「抗老」對策持續推陳出新,雖然長照2.0版學習歐美經驗,強調將服務對象擴大,把長照1.0版的服務項目延伸得更加精緻,但若是要將長照服務項目觸角完全延伸到生活中,服務人力明顯不足的問題仍然無解,因此改善勞動條件及環境是共同期許的首要目標。 居服員短缺的問題從工作環境、待遇及精神心理可以找到答案,由於醫院的工作人員領時薪,工作環境固定又不用煩惱設備,與醫院的方便相比,居家照顧的工作人員,工作前要提早驅車前往不同服務對象的家中,不但有交通上的風險及成本,心理也會因為家屬的眼光而有所怨言。   (工作環境、待遇及心理都會影響居服員的工作意願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服務員年齡提高 2大方向打造友善環境 吳淑芬團長表示,當照顧服務員要從上一個個案家中移動到下一個個案家中,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只要稍微晚一點到,家屬就會打電話抱怨為何花錢請的人都常常遲到,居服員被當作「家庭幫傭」的例子屢見不鮮。但若是面對醫生及護士,個案家屬就會對他們投以不同高度的眼光,這種認知對於照顧服務員的形象打折,也是人力留不住的主因之一。 除了照顧服務員人力荒的問題,長照服務還面臨另一件更加措手不及的事,就是照顧服務員的平均年齡也在提高,如果沒有接手的新人,未來的老人該何去何從?想要提升居服員在社會的形象,首先要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首先希望能配合勞動部的放假制度,保證勞動條件。另外也可以前進校園宣導,舉辦表揚活動。許多大專院校設立「老年服務事業管理系」,希望可藉此鼓勵年輕人投入,培養新一代「抗老」尖兵。伊甸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無障礙生活節,希望藉由2大方向,營造一個熟齡友善社會: 1)    增設無障礙空間/ 要鼓勵老人打開心門走出家庭,就必須要讓融入社區生活變得更簡單,建立無障礙的環境為首要目標,增設電梯、斜坡道、社區食堂,定期舉辦活動、供餐,吸引老人同樂之餘也能解開受疾病束縛的身心。   2)    消除歧視/ 消除歧視是社會首要目標。失能老人的確因為老化產生生理上的限制,但是他有很多人生智慧可以分享,因為每個人都會老,老化只是一個過程,不要因此認為他們是一個負擔,我們應該要更積極正面看待這件事。   (老人的生活智慧也是重要資產。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建立信任關係 建構無縫且連續性的歷程 吳淑芬團長表示,伊甸基金會一向都是以身心障礙為主,踏入老人照顧的時間並沒有很長,但是老年照顧問題因為高齡化而變的更加急迫,過去的服務照顧員也在面臨老化,現在的服務部門仍習慣用服務項目切割需求,但是老化的歷程是連續性的,老人失能是很快的過程,因此伊甸基金會強調無縫隙的服務,期待可以補足政府不足的地方。 建構無縫隙且連續性的歷程,可以從生活中的細節開始,比如服務對象家中有電器需要維修,居服員有願意合作的水電工,黃昏市場的菜販也會將賣剩下的菜送到不方便出門老人家中,大家都伸出一隻手,長照概念變簡單!除了居家服務,伊甸基金會也在嘗試實施臨終關懷,吳淑芬團長表示,「既然最後都要走到這一步,我們不希望漏掉任何細節。」建立長久的信任關係才可以看到他們真正的需求,讓老人最後的路都可以不孤單。   (建立信任關係,無縫服務才可以看到老人的真正需求。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生活無縫隙 長照變得超簡單!

生活無縫隙 長照變得超簡單!#長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老」就是負擔嗎?失能風險到底會對長照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失能老人推估有50萬,預計3年後,人力缺口將高會達到3萬人。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伊甸基金會希望藉由2大具體執行方向,招募更多居服員,全面打造友善熟齡環境,作為帶領家庭脫離困境的領頭羊,讓大眾對於「失能老人」的未來不再感到茫然,並且更願意施以援手。延伸長照服務項目觸角 人力不足無解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政府的「抗老」對策持續推陳出新,雖然長照2.0版強調將服務對象擴大,把長照1.0版的服務項目延伸得更加精緻,但若是要將長照服務項目觸角完全延伸到生活中,服務人力明顯不足的問題仍然無解。居服員短缺的問題從工作環境、待遇及精神心理可以找到答案,由於醫院的工作人員領時薪,工作環境固定又不用煩惱設備,與醫院的方便相比,居家照顧的工作人員,工作前要提早驅車前往不同服務對象的家中,不但有交通上的風險及成本,心理也會因為家屬的眼光而有所怨言。服務員年齡提高 2大方向打造友善環境吳淑芬團長表示,除了照顧服務員人力荒的問題,長照服務還面臨另一件更加措手不及的事,就是照顧服務員的平均年齡提高,如果沒有接手的新人,未來的老人該何去何從?想要提升居服員在社會的形象,首先要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首先希望能配合勞動部的放假制度,保證勞動條件。另外也可以前進校園宣導,舉辦表揚活動。許多大專院校設立「老年服務事業管理系」,希望可藉此鼓勵年輕人投入,培養新一代「抗老」尖兵。伊甸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無障礙生活節,希望藉由2大方向,營造一個熟齡友善社會:1)    增設無障礙空間/要鼓勵老人打開心門走出家庭,就必須要讓融入社區生活變得更簡單,建立無障礙的環境為首要目標,增設電梯、斜坡道、社區食堂,定期舉辦活動、供餐,吸引老人同樂之餘也能解開受疾病束縛的身心。 2)    消除歧視/消除歧視是社會首要目標。失能老人的確因為老化產生生理上的限制,但是他有很多人生智慧可以分享,因為每個人都會老,老化只是一個過程,不要因此認為他們是一個負擔,我們應該要更積極正面看待這件事。建立信任關係 建構無縫且連續性的歷程吳淑芬團長表示,現在的服務部門仍習慣用服務項目切割需求,但是老化的歷程是連續性的,老人失能是很快的過程,因此伊甸基金會強調無縫隙的服務,期待可以補足政府不足的地方。建構無縫隙且連續性的歷程,可以從生活中的細節開始,長期配合的水電工能到府維修,黃昏市場的菜販也會送菜到不方便出門老人家中。只要大家都伸出一隻手,長照概念自然變得簡單!吳淑芬團長表示,建立長久的信任關係才可以看到他們真正的需求,讓老人最後的路都可以不孤單。

長照產業化 結合科技產業是關鍵

長照產業化 結合科技產業是關鍵#長照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為健全長照體系,政府將孕育「長照產業」並帶動年輕人投入周邊相關產業,日前,行政院長林全表示,政府會將建立經濟規模,加入年輕人的力量,希望結合健康福祉產業的開發,推展海外市場,建立完善健全的產業環境。以半導體高科技產業的製造優勢 切入長照產業長年研究長照議題的交大生醫論壇發起人陳靖騰認為,若要創造一個足以帶動經濟規模的長照產業,必須結合台灣暨有的高科技強項,以半導體高科技產業的製造優勢切入長照產業。結合自動化機器人,原本台灣的自動化機器人都是以服務「物」為主的生產線,其精細度以達奈米等級,要轉型成以服務「人」為主的長照產業,相較於他國是具有絕對優勢的,因此要依此來密切配合。健全的產業環境 勢必也要有充沛的人力在地化的服務共同研發:因為是服務「人」為主,人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配合上政府的長照2.0規畫,以在地化服務作為試驗點,共同研發出長照需要的服務產業。要創造一個健全的產業環境,勢必也要有充沛的人力,政府若想號召年輕人進入長照產業,也需先有足夠的誘因條件,陳靖騰認為,需具備以下6項條件:1)良好的薪資待遇2)充分的教育訓練3)長遠的國際長照產業前景4)高科技的輔助系統5)政策上的配合6)社會文化的改變,讓長照員變成一個有前途有未來的行業應加速科技進入長照產業規劃將長照進行產業化並推展至海外市場,陳靖騰認為,政府方面應加速科技進入長照產業規劃,籌足長照財源,讓從業人員可以安心工作,更要建立長照文化,進一步提升長照員社會地位,也建議可成立長照產業專職中心,負責研發、整合、外銷長照產業資源,至於,前進海外市場前也應先做好準備,像是克服語文上的隔閡,先行學習多種語言,了解各個目標市場的長照文化上的差異,趕上科技技術上的落後,先行調整好與目標市場的科技落差,在台灣先行試驗再整套輸出海外。 

長照趕不上老化速度?自保有一套

長照趕不上老化速度?自保有一套#長照

(優活健康網記湯蕎伊/採訪報導)台灣將於民國108年邁入高齡社會,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2.0提供的服務恐跟不上老化速度,民眾究竟能採取什麼方式自保? 長期研究長照領域的交大生醫論壇發起人陳靖騰表示,俗話常說時間跟努力,是一個人可以決定命運的兩個主要因素;目前的長照2.0政策實施進度跟完整度,非常有可能無法跟上老化的速度。做好退休規劃或購買足額的長照商業保險陳靖騰說明,民眾們要自保的前提,就必須善用時間來將自己的努力成果換成自己退休生活的保障,因此可即早做好退休規劃或購買足額的長照商業保險,經濟能力足夠的人可以選擇儲蓄險或者年金險,來做好退休後收入中斷的問題,經濟能力許可的人可以購買失能險或長照險來提供特定強況下照護費支出的問題。及早規畫這些退休跟長照的保險商品,因為年紀輕保費便宜,又可以保障時間長,是一舉兩得的方式。政策推行至今仍有許多民眾不清楚長照2.0的運作模式,對此,陳靖騰指出,應該選擇標竿性人物,逕行個案試辦宣導,針對個案採取透明式的試辦定時報導,隨時將試辦成果公開在媒體或網路上,讓民眾透過網路可以隨時了解,同時也提供單一的回答窗口,讓民眾的問題可以獲得解決,就可以增進民眾對於政策的了解。照顧者壓力責任龐大 可借助政府資源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衛服部為讓更多民眾能了解長照服務資源,於每週四定期召開記者說明會,並在衛福部網站設有長照專區供民眾參考,也於各服務單位廣發文宣品。陳素春副署長呼籲,照顧者的壓力責任龐大,其實是可借助政府資源,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家中如有長輩想要了解或使用長照服務,可至地方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臨櫃申請,或是播打長照專線(02-412-8080幫你幫你),照管專員會初步了解情況,初篩後若條件符合,就會至家中訪視並擬定照顧計畫,依據評估失能程度不同,給予不同的服務補助額度,低收入戶是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補助90%,一般家庭補助7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