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

醫訊/邁向健康 健走減重及戒菸

醫訊/邁向健康 健走減重及戒菸#戒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全球有500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平均每六秒就有一人因菸害死亡,在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8000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一位國人因菸害而失去寶貴生命! 此外台灣也已淪為亞洲最胖的國家,2個就有1個胖,國人飲食習慣改變,易罹患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腰圍)一低(好膽固醇太低)的代謝症候群,標準腰圍值為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太胖容易罹患大腸癌、乳癌,肥胖與菸害,可謂民眾健康的殺手。因此竹東衛生所關心民眾的健康,特別邀請大家一起來健走減重及戒菸,一起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邁向健康,且當天衛生局還備有豐富的小禮物,提供民眾有獎徵答,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活動時間:101年7月15日 午09:00~11:00 活動地點:五指山觀音禪寺 活動洽詢:彭護理長(03)5943566

戒菸可以省荷包!一年約可省下3萬元

戒菸可以省荷包!一年約可省下3萬元#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物價喊漲、荷包卻不漲的時代,「戒菸」其實可以大大及省開銷!衛生署自101年3月1日起推出「實施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將門診、住院、急診病人都納入戒菸治療的對象,民眾只須付最高200元的藥品費(低收入戶及山地原住民全免),就能享有一年2次,一次八週療程的戒菸服務!若戒菸成功,一年約可省下近3萬元的菸品費用。自91年開始以菸品健康捐補助戒菸服務,每週提供250元(低收入戶500元)的戒菸藥費,推估戒菸者仍需自行負擔550~1250元,完成一次八週的療程就要花費高達4400~10000元不等的藥品費用。為了讓戒菸者省荷包,衛生署自今年3月1日起推出「實施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民眾只須負擔最高200元的藥品費用。完成一次療程也只須花費1600元,衛生局更培訓近7百位的醫事人員,透過無菸醫院、職場、學校等場域,提供全面性的戒菸服務,馬上幫您省下2800~8400元自付額,苗栗縣現有64家醫療院所提供門診戒菸。

暑假不再無所事事 讓孩子帶你去旅行

暑假不再無所事事 讓孩子帶你去旅行#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小孩放暑假困在家,滾床、上網、看電視、關補習班,孩子整天大喊無聊,父母不斷要求作業進度要求自動自發,孩子反而愈無力、愈發懶、愈逃避家庭互動,父母一邊忙著工作整理家務,同時照顧著孩子的需求;長期的疲累感累積下來,父母經常動不動就被惹毛了,孩子冷不防換來一頓好打,親子代溝問題更大。親子旅遊教育專家Choyce建議,父母不該責備孩子無所事事在家,應該正視親子相處的時間,協助孩子學習生活規劃。正值精力充沛與好奇心旺盛年紀的孩子,他們好奇著想要探索全新世界,一草一木都能引起莫大的興趣。暑假和孩子一起規劃一趟國內外的小旅行,是最好培養親子同樂的時光,同時達到寓教於樂一舉數得。小朋友可以由大人提供旅遊地點,讓孩子著手查找相關輔助資料,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讓孩子擁有旅行前的參與感,將旅行的動力轉化為知識性,孩子消化吸收同時也提供父母新的資訊。大朋友可以建議提供家族旅行的時間、預算,給孩子自行規劃希望旅行的地點和旅遊方式,讓孩子體驗家庭活動的主導權,促進培養領導能力、規劃力和溝通能力等細節,父母只要輔佐並提醒該注意留心的地方,孩子獲得成就感父母也相對輕鬆不少。家裡就是社會環境的訓練場,只要父母懂得放手並提供練習的機會,孩子就會是生活中得力的幫手。相信孩子的能力和思考,他們往往可以提出驚豔與新穎的規劃,用孩子的眼光感受他們的想法,重新體會成長與年輕的滋味。今年的暑假開始前,快和孩子們一起討論由他們舉辦一場屬於自己的旅行,讓孩子帶父母去看新的世界吧!

戒菸成就家庭幸福 專業諮詢不能少

戒菸成就家庭幸福 專業諮詢不能少#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你是否想戒菸卻找不到資源?調查顯示,戒菸只靠個人意志力沒有專業協助,成功率通常低於5%,而獲得專業協助則可以提高2倍以上的戒菸成功率。以國內推行多年的門診戒菸6個月戒菸成功率約22%,利用免費戒菸專線顯示戒菸者除了有戒菸動機外,更重要的是尋求專業協助。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目前全球每年因菸害而死亡的人數高達540萬人,各國如不積極採取防制措施,在2030年以前,每年將有超過800萬人死於菸害。科學實証也指出「沒有無害的二手菸」,「菸」不只對吸菸者本身健康造成危害,燃燒不完全的二手菸甚至比一手菸對人體健康傷害更大。成年男性吸菸率仍高達33.5%,迄今每年仍奪走國人超過18,800條寶貴的生命,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吸菸」其實是一個可以根治的問題、可以根治的疾病,不過需要專業的意見與協助。因此,達成降低我國男性的吸菸率,是國人家庭幸福的目標,因此推廣戒菸是刻不容緩之事,不過需要專業的意見的配合與堅定的意志力,民眾可善加利用免費戒菸諮詢專線。

提倡「戒菸就贏」 收容人為愛戒菸

提倡「戒菸就贏」 收容人為愛戒菸#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抽菸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法務部與衛生署為共同預防收容人菸品危害及維護其健康人權,透過幫助收容人能成功戒菸,使更多的收容人、矯正機構服務人員及民眾能免於一手菸與二手菸的危害,請來林依晨擔任活動代言,推廣「立志戒菸」,自99年執行「矯正機關菸害防制實施計畫」以來,6個月成功戒菸1336人,成功率達88.8%、1年成功戒菸1012人,成功率高達71.3%。由於菸品含有強烈成癮物質尼古丁,吸菸者因菸癮束縛而持續吸入菸煙所含超過70餘種會導致相關癌症之物質,致罹患肺癌、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等全身各器官危害。依英國等國家調查顯示,矯正機關之收容人因所處環境特殊性與收容人所面臨壓力等,收容人之吸菸率普遍高於一般民眾之情況。我國法務部在98年對入矯正機關之收容人進行調查發現,收容人進入矯正機關前之收容人吸菸率超過九成(高達91.6%),而在矯正機關執行後仍有抽菸比率下降至83.9%。今年之2012年戒菸就贏活動在本年3月26日在法務部長曾勇夫、衛生署署長邱文達及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共同呼籲此活動,另活動代言人林依晨小姐更特別為收容人錄製溫馨呼喚的短片,將「立志戒菸」當作重拾自由的第一步,本次有1347組收容人報名參加,在台北看守所辦理監測,法務部特別獎之七組戒菸成功而抽出之收容人,在醫師見證下公開接受一氧化碳及尿液之檢測通過,董氏基金會義工孫越、陳淑麗及李王羅等也出席頒獎典禮,鼓勵收容人能用戒菸證明自己的意願。獲獎的七組收容人有共同特色,就是為愛戒菸,來自新竹看守所之羅姓收容人表示,在矯正機關的長官的鼓勵及見證人的支持下,決志戒菸來樹立太太及兒子的好榜樣,他在獲獎時表示:「現在最想告訴家人,我真的做到了,你們也可以做到的!」國民健康局對戒菸就贏活動獲獎人表達祝賀時表示,成功戒菸除了減少購買菸品之金錢,因不再受菸癮制約及束縛,已找回健康自主權,也希望獲獎的收容人能夠持續下去,累積自己及家人的人生財富及儲蓄健康資本!

遇到吸菸者 你會保持多少距離?

遇到吸菸者 你會保持多少距離?#戒菸

拒絕菸害,創造無菸環境!遇到吸菸者,你會保持多少距離?李明依、趙舜與中華科技大學師生 透過調查、距離展示 告訴你!世界衛生組織要求193個會員國聯手制止菸商干擾菸害防制政策,並疾呼各會員國因應今年531世界無菸日目標「對抗菸商干擾」(Stop Tobacco Industry Interference),共同對抗菸商製造行銷「死亡產品」!中華科技大學師生為響應531世界無菸日,與董氏基金會合作「與吸菸者的距離調查」,希望能喚醒大眾吸菸不僅危害健康,更疏遠人際距離!董氏基金會義工李明依、趙舜帶著中華科技大學的學生,現場呈現「吸菸與距離」的關係,藉此鼓勵被菸癮綑綁的癮君子及早戒菸,拒絕菸害,創造無菸環境!中華科技大學的學務長胡興梅表示學校非常認同創造無菸環境的理念,師生為響應531世界無菸日,與董氏基金會合作發起針對校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學生與吸菸者的距離關係,在此次調查165份有效問卷中,結果發現有74位學生(45%)遇到吸菸者會選擇保持距離或繞道而行,且其中46%的學生選擇距離2~3公尺,但有38%的學生選擇保持長達五公尺或五公尺以上的距離,其中的原因包含避免二手菸害(77.03%)、害怕菸味(60.81%)等,由此可知二手菸害仍是學生對於與吸菸者距離關係的最大考量。學務長胡興梅強調,參與活動的師生透過具體的排列方式,突顯吸菸所造成的人際距離與拒絕菸害的訴求,希望能為全校師生創造真正的無菸校園,並希望未來學生走出校園後,能夠繼續推動無菸環境!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表示,香港於2007年起就規定包含大專院校在內所有教育機構全校禁菸,但台灣現行菸害防制法規定大專院校校區仍可設置吸菸區。2010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大專院校學生的吸菸行為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技職體系大專院校男生的吸菸率(15.9%)較一般大學之男學生(9.9%)來的高;且技職體系男學生在校內的二手菸的暴露率(64.6%)也較一般大學之男學生來的多(59.4%)。現在,香港15~19歲的吸菸率已經降至2.1%,但台灣的國中生吸菸率8%、高中職更達15%。在推動降低吸菸率的目標下,台灣仍有許多可以改進的方向,如增加菸稅解決目前過菸價過低的問題,禁止菸品陳列、印制大幅警示圖,且借鏡香港經驗,確實落實室內無菸環境,並規定所有教育機構皆是百分百的無菸環境,相信更能使學生免於二手菸的危害。看到吸菸者,選擇保持4公尺距離的中華科技大學簡辰宇同學表示,癮君子常誤以為是我們保持距離是故意排擠他們,其實是因為吸菸的人自己聞不到菸味,不知道除了吸菸的危害外,原來二手菸讓旁人真的倍感痛苦。簡辰宇同學近一步提出,今天是531世界無菸日,身為學生的我們也希望能為盡一己之力,以拒絕二手菸害為訴求,希望能鼓勵癮君子加入戒菸的行列。過去曾是老菸槍的資深藝人趙舜表示,大學時代就已染上菸癮,年輕時感受不到菸對身體的傷害,當時也沒有菸害教育,而且校園也不禁菸,直到五十歲前夕中風倒下,付出慘痛代價,才深感菸害的可怕及戒菸的重要。趙舜憶及第一次中風住院,人的左半邊完全麻痺且攤在病床動都困難時,夜裡睡夢中竟被菸味嗆醒,好不容易才按下警鈴找來護理人員,發現原來是隔壁病床的病友躲在廁所偷抽菸...這才了解以前抽菸的自己,菸味是多令人討厭!這樣的經驗讓他深切地體驗到,過去的吸菸行為不僅讓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菸臭也對家人與朋友所造成了不適。趙舜說:「付出的代價從此改變我的人生,幸好有母親、岳母、三個妹妹及三個孩子,對我的包容與照顧;更感謝健保及台灣醫療團隊,能讓我站在這裡呼籲年輕人不要跟我一樣重蹈覆轍!」身為演藝前輩的趙舜呼籲年輕人不抽菸,就是免於戒菸痛苦的最好方式。更強調學習藝術或資訊及工商管理的學生們,別以為拒菸、不吸菸跟自己所學無關,一時疏忽或只為好玩,而讓自己落入菸商陷阱,成為被菸癮綑綁、任菸商宰割的羔羊!趙舜更提出,年輕學子雖無法獨力對抗菸商,只要現在開始關心吸菸對自己及他人的危害,鼓勵身旁的朋友戒菸,也是呼應世界衛生組織「對抗菸商干擾」的積極作為!董氏基金會義工李明依以自己為例,說明吸菸確實可能會造成人際距離疏遠。因為自己很清楚二手菸對健康的危害及對菸味敏感,與吸菸的朋友相處時,保持距離不是討厭對方,而是身體自然的反應。李明依強調今年世界無菸日的主題是「對抗菸商干擾」,面對菸商詭詐的行銷策略,從校園教育著手,向下紮根,拒吸二手菸!而中華科技大學為塑造無菸環境,運用校際結盟的方式,邀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生發揮創意,進行菸害防制的彩繪,透過藝術、生活與不吸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不在校園及社區中吸菸,藉此減少二手菸的傷害,進而累積戒菸的意願。校園是擁有自主性與特殊文化的禁菸場所,更可以獨立免於菸商的干擾,中華科技大學如此多元化的校園菸害防制的成果展現,真的非常值得推薦!此次藉由距離的發想,中華科技大學邀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生在學校側巷進行彩繪,主題為:「人、菸、距離」。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同學希望透過彩繪提醒吸菸民眾所產生的二手菸害與菸臭,使吸菸者與他人產生一個特殊的距離,這種無形的距離,不僅使得生活空間縮小,更使人際空間有所遠離。

重建人生第一步 收容人戒菸成功!

重建人生第一步 收容人戒菸成功!#戒菸

繼2010年法務部、衛生署聯手首度鼓勵收容人參加戒菸就贏比賽後,法務部矯正署從未停止鼓勵收容人戒菸的腳步,並把願意戒菸的收容人集中管理、設置無菸工廠,維護健康人權,積極建構無菸害汙染的環境。2012年曾勇夫部長再度特別登高一呼,以人手一份戒菸資料,鼓勵收容人參加「健康無價 戒菸就贏」比賽,促成1,347組收容人報名參加,也讓每組參賽收容人都收到參賽證明及印有義工林依晨、許豪恩的紀念品。接受戒菸公開檢測的準得獎收容人中,來自台東泰源技能訓練所的徐同學幸運獲得「全國成功戒菸貳獎六萬元」,由其尊敬的衛生署楊志良前署長頒發獎勵,以彌補無法出席全國性頒獎典禮。由高雄榮民總醫院薛光傑醫師為所有的準得獎收容人進行一氧化碳及尿液公開檢測,確認是否成功戒菸,通過檢測後,隨即接受法務部曾勇夫部長還有曾是老菸槍的董氏基金會老中青義工孫越、陳淑麗、李㼈的鼓勵,與獲頒「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捐助之獎金。法務部部長曾勇夫表示,根據法務部2009年調查發現,收容人進入矯正機關前的吸菸率超過九成,經過幾年的鼓勵與推動,目前吸菸率已降至八成,持續鼓勵與協助收容人戒菸,仍是法務部與各矯正機關積極努力的方向。曾勇夫指出,為了推動菸害防制,雖然各矯正機關工作變多也較辛苦,但有好幾位收容人家屬分別打電話到董氏基金會表達謝意,令人感到欣慰,我們也會持續做對大家都好且該做的事!法務部矯正署署長吳憲璋表示,法務部於2010年頒訂「矯正機關菸害防制實施計畫」,首度於矯正機關辦理戒菸服務,目的在於提倡健康無價!在矯正機關中,我們透過集中管理與提供戒菸服務,逐步建構無菸害汙染的環境,主要目的就是在於照顧收容人的健康,讓家人能夠安心。也謝謝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贊助獎金,讓成功戒菸的收容人有特別的獎勵。成功戒菸不僅贏得健康,更代表著人生有無限可能,只要願意立下決定、採取行動,遠離菸品就是遠離毒品的開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指出,台灣成人吸菸率近幾年確實已呈現下降,但跟歐美及臨近國家相比卻顯得緩慢,調查顯示,台灣有六成的癮君子內心想戒菸。這次參加「2012戒菸就贏比賽」的同學,你們已經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而成功戒菸的同學,除了不用花買菸錢、省下荷包外,恭喜你們已經開始儲蓄健康資本,也希望你們能夠持續下去,累積自己與家人的人生財富!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為了營造「戒菸嘉年華會」的社會氣氛、鼓勵吸菸者勇於採取戒菸行動,董氏基金會從2002年至今已辦理六屆比賽。而今年「2012戒菸就贏比賽」共有31,067名癮君子報名戒菸,其中更有1,347組收容人,在法務部及全國矯正機關努力宣傳下,一同決志戒菸。而這次除抽出七組「法務部特別獎」外,更有一組收容人參賽者幸運獲得「全國成功戒菸貳獎」的獎項。根據過去五屆的資料顯示,參賽者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的戒菸成功率平均,我相信各位同學一定可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堅持下去!曾37年菸齡的孫越叔叔以「往事如煙」為題,訴說過去抽菸的歲月,讓自己現在飽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之苦!孫叔叔說「吸菸不能解決空虛」!很多人以減輕壓力把吸菸合理化,但吸菸根本不能改變事實、無法紓解心理的壓力,也不能幫助思考;吸菸不僅逐步蠶食自己的健康,二手菸及三手菸還會傷及他人!孫越呼籲,菸品是藥物濫用的入門藥,先戒菸必有助於未來面對毒品的誘惑。孫叔叔更以「戒菸及早,生命美好」呼籲所有收容人,即時戒菸才是面對壓力、真心改變的開始,為了自己與家人,戒菸吧!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對收容人說,雖然大家曾經犯錯觸法,也確實傷了家人的心,或許家人仍無法接受與原諒,目前選擇不願意與你們聯繫或探訪,但不代表大家就要選擇自暴自棄、一錯再錯!楊志良進一步以「天助自助者」勉勵戒菸成功的收容人!他說,在一個大部分人都吸菸的環境下,你們比別人願意改變、更有勇氣,做出保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決定!楊志良對還在吸菸的收容人喊話:「戒菸是讓家人看到自己真心改變的開始」! 上一屆「2010戒菸就贏比賽」成功戒菸的李㼈,以成功戒菸的學長身分表示自己與各位同學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個性剛直的性情中人,坦誠年少曾遊走法律邊緣,也曾讓家人頭痛不已,只是他幸運的在法律防線的最後一刻緊急剎車,因此沒鑄下大錯。李㼈鼓勵所有收容人與其懊悔的過每一天,不如用戒菸證明自己的意志及對家人的愛!李㼈說自己就是「用戒菸讓家人看到自己對家人的愛」的例子! 曾經一天3包菸、歷經四年的努力才成功戒菸的陳淑麗,最了解癮君子戒菸過程的辛苦。陳淑麗鼓勵已經一兩個月不吸菸的戒菸收容人,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不要讓外在的因素害自己再陷菸癮綑綁,才能成為無菸一身輕的自由人!2012年的戒菸就贏比賽,由「台塑關係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捐助「法務部收容人戒菸成功特別獎」,有首獎兩萬元及貳獎六千元六組。此次戒菸成功的得獎收容人,有人是因為自己的健康、媽媽的遺願、家人的關心或矯正機關的長官與同學的鼓勵等才決志參賽戒菸;而其中來自新竹看守所、因為妨礙公務入刑的羅姓收容人表示,因為所有家人都吸菸,因此過去從來沒有戒菸的打算,但在矯正機關的長官的鼓勵之下,希望自己能成為太太及兒子的好榜樣!現在最想告訴家人:「我真的做到了,你們也可以做到的!」。此外,來自泰源技能訓練所、因家人近來失去聯繫而心情十分低落的徐姓收容人,把戒菸視為重建人生的第一步!4月中旬主動要求報名且開始一口菸都不抽至今,與不吸菸的室友王姓見證人幸運抽到全國戒菸成功貳獎六萬元,成為戒菸收容人中的最佳幸運兒!

做出愛的決定 對抗菸癮成功

做出愛的決定 對抗菸癮成功#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2012戒菸就贏比賽今天得獎名單揭曉!得獎組中有見證人是為了籌措出國基金、有參賽者為了得到「女友的主動求婚」、也有人為了考上司法考試,不管是誰,他們共同點都是見證人發揮「愛的行動」,讓參賽者做出「愛的決定」,今天共7組等得獎候選組齊聚一堂,在律師見證下、接受台北榮總賴志冠醫師的公開檢測,確認得獎資格並接受頒獎,分享戒菸過程的甘苦及成功戒菸的撇步。根據本屆參賽者的資料顯示,參賽者的性別比例為男性90.5%、女性9.5%,參賽者年齡平均為41.3歲,與上一屆相仿。而根據過去五屆的資料顯示,參賽者在五月份比賽期間的確實戒菸率平均為六成五,也就是說此屆戒菸比賽可能幫助兩萬個家庭至少在5月是零二手菸害的無菸家庭;而過去五屆參賽者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的戒菸成功率皆達三成以上,所以合理推測一年後仍有將近一萬個家庭因為這次戒菸比賽而持續免於菸害、贏得健康。首獎得主的李清賢先生,今天特地帶著目前讀國一的獨生女兒出席,表達因為女兒及太太的不斷鼓勵,自己才可以在最難過的戒菸第一周,靠著工作上跑來跑去的、加上喝大量的水及多吃蔬果,才安然度過戒菸初期的不舒服。鼓勵所有還在吸菸的朋友們,為了您的家人做出愛的決定戒菸吧。而6萬元得獎參賽者李建瑋先生才24歲、最高菸量就一天三包,因為女友祭出「向他求婚」的誘因,努力以忙碌及懇談的方式度過難熬的戒斷期,並把戒菸省下的錢都當作結婚基金,女友也履行承諾,現場開口「我們結婚吧!」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目前我國仍有350萬的成年吸菸人口,吸菸可謂國人健康頭號殺手,國人18%的死亡、三成癌症都和吸菸有關,吸菸與罹患肺癌或慢性阻塞性肺炎相關性更高達八成以上。健保只能在生病後救健康,而戒菸才是可以預防生病的法寶,而戒菸不只是讓自己獲得健康也是讓家人遠離菸害的不二法寶,可說是最有效益的健康促進投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