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溫水澡別泡太久!護肝生活習慣全揭密

溫水澡別泡太久!護肝生活習慣全揭密#肝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想得肝病,平常就必須好好愛肝。適時抒發壓力、充足睡眠與適當運動。壓力會傷肝,要適時抒發壓力會對身體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尤其是會對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刺激到交感神經之後,流到肝臟的血液量就會減少。此外,當人覺得壓力很大的時候,體內就會產生活性氧開始攻擊肝細胞。雖然說肝臟代謝藥物、酒精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活性氧,但如果這些和因壓力所產生的活性氧相互結合, 將給身體帶來莫大的傷害。生活在現代社會,多多少少都會感到壓力。但還是要記得適時抒發壓力,好好保護自己的肝臟。越認真的人壓力越大。不只是工作或人際關係上的壓力,就連健檢時聽到肝功能有問題,無形中也會變成一種壓力,進而對肝臟造成傷害。覺得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記得一定要趁早對應。第一要務就是休息,睡眠一定要充足,泡泡澡讓身心靈獲得解放,並建立規律的飲食與睡眠習慣。適度運動流流汗,跟朋友漫無目的地聊天,培養興趣等等,都能有效紓發壓力。充足睡眠讓肝臟休息讓肝臟休息的最好方法就是睡眠。雖然肝臟經常在運作,但睡眠能抑制能量的代謝,減輕肝臟的負擔。睡覺時大腦也會分泌成長荷爾蒙,藉此修復虛弱的肝臟。成長荷爾蒙在睡著後3小時進入熟睡階段後就會大量分泌。每天睡7∼8個小時,才能讓肝臟休息進行修復。請大家盡量最晚11點上床,養成規律的作息。想對肝臟好,就來泡溫水澡泡澡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疲勞、消除壓力的效果,也能幫忙修復肝臟。但對肝病患者來說,泡澡其實是很大的負擔。泡澡會促進血液循環,讓血液短時間都集中在皮膚上,這樣會導致內臟血液減少,影響到肝臟的運作。因此,切記水溫別太高。10分鐘左右的溫水半身浴,才是最適合肝病患者的泡澡方式。也要盡可能避免在吃飯前後或運動之後立刻泡澡。小心過勞或感冒 不要造成肝臟的負擔過勞也會對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健檢時發現肝功能有問題的話,就要想辦法調整工作量,不要讓疲勞累積到隔天。少做點家事,覺得累就立刻休息吧。感冒也是肝臟的敵人之一。一般人都會因為咳嗽、喉嚨痛、高燒、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造成肝功能在短時間內突然下降。因此,對肝功能障礙的患者來說情況會更加嚴重。感冒造成免疫力下降,會因此導致肝病症狀惡化。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慢性肝炎,也可能會因為感冒而再度復發。因此,要培養盡量少到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常漱口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罹患感冒的機會。目標是一天一萬步 提醒自己要適時運動罹患脂肪肝的人日益增加,這些多半都是由於代謝症候群所引起的。因此,消除代謝症候群,正是遠離脂肪肝的不二法門。其關鍵就在於飲食與運動。對運動量不足的現代人而言,能立刻付諸執行的運動就是健走。罹患脂肪肝或過胖的人,一天至少要走一萬步。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難,只要按正常速度走一個小時就可以。一次走不完的話就分幾次吧。持續以恆的最好方法,就是簡單的記錄。內容不必太詳細,只需寫下走了多久跟目前體重就可以了。當你有了目的之後,就更容易持之以恆。徹底執行一天一萬步的計畫,半年後的體重可減少5%。脂肪肝跟代謝症候群也會跟著恢復正常。營養均衡,熱量適中的三餐想過不傷肝的生活,飲食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建立營養均衡,熱量適中的飲食習慣。遵守 「一天三餐,每餐八分飽」的原則,每餐都要有主食、主菜跟配菜。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減少脂肪跟糖分的攝取。每天的蔬菜量都要超過三五○克,並攝取大量維他命與膳食纖維。也要記得控制鹽分,調味盡量清淡。罹患C性肝炎跟NASH的人,也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鐵質。(本文摘自/保肝營養飲食全書:日本權威肝臟團隊量身打造修護&提升肝功能的健康飲食!/原水出版)

1/4成人有脂肪肝!護肝檢查知多少

1/4成人有脂肪肝!護肝檢查知多少#肝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肝病患者多,肝癌高峰落在45至65歲,屬於還在打拼的資深勞工,篩檢、追蹤至為重要。若有B肝或C肝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篩檢。若沒有B、C肝,也不代表無肝病風險,因為1/4成人有脂肪肝。抽血檢查搭配腹部超音波 徹底檢查肝臟健康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郭雨庭提醒,許多民眾不知道自己有無B、C肝,完整的肝臟檢查,除了抽血檢查,還要做腹部超音波,才能了解自己的肝臟是否健康。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抽血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體、C型肝炎抗體、甲種胎兒蛋白(AFP)、肝發炎指數(GOT、GPT)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已經確認是B、C型肝炎的帶原民眾,務必定期接受追蹤檢查。肝癌患者唯有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避免遺憾!B肝、C肝帶原、肝硬化、家族史為高危險群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超音波檢查是檢查肝膽疾病的最佳工具,無痛苦、安全、診斷率又高,是診斷肝腫瘤最快速、準確的方法,也可迅速判斷肝臟有無肝硬化或肝實質病變,尤其可以利用超音波檢查快速找到小至1公分的肝臟腫瘤,可以早期發現肝癌、掌握早期治療的契機。肝癌高危險民眾,包括有B、C肝炎帶原者、家族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切記一定要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若無症狀、或非屬高風險族群,超音波篩檢自費約上千元。

肝癌家族史危險!肝病逝世風險增4成

肝癌家族史危險!肝病逝世風險增4成#肝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肝病是台灣的國病,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是國人健康大敵。根據統計,我國B型肝炎帶原者有將近3百萬人。肝臟反覆發炎不治療 恐演變成肝硬化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每年約有4、5千人因此病故,其中絕大多數是因肝炎病毒引起。長年登榜全國十大癌症死因的肝癌,是癌症死因前2名,每年也奪走約7千命,其中也大約有90%是慢性肝炎的後遺症。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凃忠文表示,人類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如果沒有產生抗體而不幸變成帶原者,病毒會一直存在肝臟內,使肝功能受到影響。如果肝臟反覆發炎厲害而不治療,就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患者在急性發作時,應接受治療,避免走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不歸路。超音波測量肝臟 降低傳統切片的傷害凃忠文主任說明,肝病患者都需要診斷、評估及追蹤肝臟是否有硬化現象,以及硬化的程度。不只病人本身,臨床的腸胃科醫師、腫瘤科及血液科醫師,必須知道是否應給予病人服用抗病毒藥物、肝臟保護藥物或干擾素治療,都非常關心這個議題。傳統方法得知病人肝硬化到第幾級,只能靠肝臟組織切片,但是肝臟切片本身就會傷害肝臟,因此病人和臨床醫師大多不願意採用這種方法。根據國內外醫學文獻報告,透過專業的超音波測量肝臟部位剪力波的傳導速率,可以準確診斷肝硬化程度。肝纖維化超音波為非侵入性檢查,患者接受程度高,利於後續追蹤。肝癌家族42%亦死於肝病西門子超音波「ARFI」適用對象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帶原、或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者,然而檢查需自費。ARFI檢測相較傳統切片,無侵入性、出血量較少、採樣部位誤差小、判讀精準、也不會造成對器官的傷害,並且後續追蹤頻率高。凃忠文主任提醒,肝是最沈默的器官,但可不能沈默待之,尤其是肝病家族。據衛生署統計,台灣肝癌家族約42%家屬亦死於肝疾,成為肝病高危險群,應定期追蹤檢查,不要等到肝臟向你發出抗議聲,才正視肝的重要性。

肝病營養補充 蛋白質過量恐成負擔

肝病營養補充 蛋白質過量恐成負擔#肝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同時也是人體沒神經的器官,它與代謝藥物、毒物解毒有關,也是人體營養素消化吸收的重要場所。肝病患者應給予適當營養,充分休息,但如果過度補充,反而會加重肝臟負擔。通常出現徵兆後,才驚覺肝已生病了。肝硬化腹水及急性期 宜採少量多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師陳冠臻表示,最基本的就是均衡飲食,肝臟疾病的飲食調理,應注重病患本身狀況調整。當身體水腫、腹水時,應限制鹽分、水分攝取,以辛香料或九層塔、香菜取代調味料使用。常見肝硬化腹水及急性期的病患食慾不佳、消化不良、胃腸脹氣,宜採取少量多餐。建議選擇體積小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粗糙、堅硬、油炸食物。暴飲暴食可能使肝病復發,為了避免肝臟過度勞累,規律的飲食習慣協調肝胃功能很重要。肝昏迷的病人避免乳酪、火腿、花生醬陳冠臻營養師表示,攝取好的蛋白質可讓肝細胞再生和血清蛋白的補充,還可防止脂肪在肝內推積。但蛋白質在體內代謝過程所產生的代謝物,肝病變時滯留在體內過多,會導致血清氨升高,誘發「肝昏迷」。肝昏迷的病人須限制蛋白質攝取,避免攝取氨含量高的食物,如乳酪、火腿、花生醬。一般肝硬化病人不需要特別限制蛋白質,但也不能攝取過量。蛋白質的攝取量以維持體內氮的平衡、防止體蛋白質消耗為宜,一般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給予1公克的蛋白質,足夠支持肝運作。而其中植物性蛋白質是最佳選擇,如黃豆製品、豆腐、豆干、豆漿等。不建議使用油炸類的黃豆製品,如炸豆包、炸豆腸,反而增加肝臟負擔。食物少加工、調味 別誤信偏方陳冠臻營養師提醒,想要人生活得健康快樂,肝就要顧好。現今肝病患者不是營養過剩就是不足,其實對肝臟都有害的。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作息要規律,少加工、多蔬菜、少調味,多吃原形食物、適量補充水分、用餐定食定量,也要針對疾病症狀來調整飲食內容,千萬勿聽信不實廣告或偏方,以免延誤治療。

27萬人不知罹B肝!當心肝病三部曲

27萬人不知罹B肝!當心肝病三部曲#肝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2年來擴大B肝健保給付,積極預防落實B型肝炎垂直感染。根據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最新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台約171萬B型肝炎帶原者,已跌破2百萬大關。但專家提醒,我國B肝防治有成,但仍不可鬆懈,若要遏止慢性肝炎持續存在,關鍵在於持續提高篩檢率與治療率。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孕婦用藥 降低傳染給新生兒的機率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執行委員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指出,171萬B型肝炎帶原者中,其中4成約68萬名患者需進行治療,然而需治療的患者中有高達27萬人不知自己為B肝帶原者。顯現國人對於「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病識感仍偏低甚至無感,潛在帶原者未主動治療,使疾病防治仍有缺口。台灣B肝盛行的主要原因是母嬰垂直感染,雖然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政策實施後,已大幅降低感染人數;但根據文獻報告發現,高傳染力的孕婦產下的嬰兒仍有約10%漏網,可能胎兒在母親子宮內已遭受感染。有高傳染力的婦女在懷孕後期,便要考慮接受治療,今年初健保署又再通過B肝高傳染孕婦2款用藥納入健保,預計每年至少可再減少201名新B肝帶原者。簡榮南副院長表示,透過國內研究文獻發現,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孕婦於妊娠30週起至產後1個月接受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傳染給新生兒的機率將從10%減少至1%。由此數值推算,台灣在2030年的B肝新病例可望減少94%。主動篩檢挖掘潛在帶原 降低肝病機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長林俊彥說明,33歲以下民眾出生後已全面接種B肝疫苗,加上現行國健署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終身可接受一次B肝篩檢服務。中間33歲至45歲的民眾,雖然B肝盛行率仍高,但缺乏B肝篩檢機制,呼籲政府應放寬終身B肝篩檢的對象,提高B肝篩檢率。也建議借助非政府組織或社會企業的一臂之力,深入偏鄉和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提供符合國健署篩檢資格的民眾,和未進行B肝檢查者進行篩檢服務。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執行委員暨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台灣肝炎防治歷經30年,全面施打疫苗後,疾病控制已有明顯改善與成長,但距離歐美國家盛行率千分之2仍有差距。除了擴大疫苗接種外,台灣更應透過公衛系統,積極執行主動篩檢,挖掘更多潛在帶原者盡早接受治療以避免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發生,造成長期對家庭、社會、醫療帶來沈重的疾病負擔。期待在民眾與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官產學三方合作之下,發展根治B肝新藥,未來B肝病人愈來愈少。

罹C肝長達40年 求助偏方致肝硬化

罹C肝長達40年 求助偏方致肝硬化#肝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多歲的張奶奶罹患C肝近40年,當初看到同是罹患C肝的好友,接受干擾素治療時,引發許多副作用相當痛苦,便不願接受治療;直到今年口服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家人勸說下,張奶奶才打開心房申請服用,僅治療一個月,病毒就消失,現療程順利結束且成功痊癒。收治張奶奶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豐原分院消化內科施宜興醫師說,第一次看到她時的氣色相當差,整臉呈現黑青色,追蹤過程中更曾因聽信中草藥偏方,導致腸胃道大量出血,引起肝硬化惡化;所幸,新型口服藥物的問世,張奶奶痊癒後精神體力都改善,黑青臉色也逐漸消退,身旁的家人鄰居都感受到明顯差異,甚至因此呼朋引伴至醫院篩檢及治療!干擾素副作用如化療 3人中就有2人不治療過去C肝僅能以干擾素治療,療程約半年至一年,雖治癒率可達六、七成,但其副作用直逼化療;因此,臨床上每3人中就有2位患者拒絕治療。以致有許多沒有接受治療的C肝病人會反覆發炎,惡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施宜興醫師強調,多數需治療的患者約為40-50歲壯年人,大多是家庭經濟支柱,牽連著一整個家庭,民眾千萬不要忽視C肝的威脅!口服新藥可將病毒瓦解 治癒不再遙遙無期施宜興醫師補充說明,目前C肝口服新藥屬於小分子藥物,能將體內C肝病毒瓦解,加上療程縮短至24週內,副作用低,治癒率更高達95%以上,甚至年紀大或有慢性疾病患者也可同時服用,呼籲患者應勇敢面對及早治療,才能享受彩色人生。為強化用藥安全,施宜興醫師提醒C肝患者,治療前務必先接受相關檢驗如基因型、病毒量、病毒突變檢測等,才能評估適合的藥物,治療中也須定期回診了解自身用藥狀況,以避免用藥風險,提高治癒率。C肝早發現、早治療 降低健康傷害C肝的侵襲無聲無息,感染後約20年恐演化為肝硬化,這群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的機率,會衍生成肝癌等晚期併發症,對健康傷害超乎想像,施宜興醫師再次呼籲民眾,若檢查確認罹患B、C肝,請務必至肝膽腸胃專科,接受正規治療,對症下藥;民間常流傳多款保肝偏方,民眾服用前應先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多一個專業建議也多一份安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B肝帶原不自知 全台患者逾250萬人

B肝帶原不自知 全台患者逾250萬人#肝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死因第10位,肝癌為全國癌症死因第2名 ,眾多的B、C型肝炎帶原者就是造成肝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大因素。B肝能有效治療 C肝可根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高嘉宏指出,台灣B肝帶原者約有250萬名,C肝患者約75萬名,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有無帶原,更別說定期追蹤檢查,出現症狀為時已晚。主動檢驗自身是否有B、C肝,定期接受肝臟完整檢查,才能有效抑制肝病惡化。近年來醫療不斷突破, B、C肝炎治療都有一定成效,B肝患者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毒,停止纖維化進展。C肝可以根除,完成療程且停藥後不再復發,達成完全治癒,避免長期發炎可能導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是肝癌,最終有機會達到在人類社會根除B、C肝的目標。肝病難早期發現 B肝疫苗防治貢獻大我國C肝患者預估有近40萬人還未治療,由於現行健保給付規範條件嚴格,針對C肝第二型基因型、肝臟衰竭的患者及肝硬化B級或C級以上者,健保就沒有給付,未來希望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上述患者仍可以被照護到,C肝治療對於健康來說就是最好的投資。中央研究院暨台大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陳定信表示,肝很耐操,不會痛,常常讓人忽略它已經生病的事實,藉由各個層面打擊肝臟病變,才能獲得健康人生。我國B肝疫苗的實施為肝病防治貢獻很大,爾後開始慢性B肝篩檢,健保給付B肝治療藥物,加上今年再納入C肝口服新藥都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肝病患者注意!患流感恐引肺炎致命

肝病患者注意!患流感恐引肺炎致命#肝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內上個流感季流感併發重症共923例個案中,有55例具有肝臟疾病,佔6%,其中7例不幸死亡。疾病管制署呼籲肝病病人應重視健康,每年按時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流感病毒的威脅。肝病患者患流感 易發生肺炎而死亡好心肝基金會醫療事業發展執行長李懋華表示,台灣患肝病者有250至300萬,肝病患者,特別是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情形,由於免疫力較差,感染流感後特別容易發生肺炎,可能導致重症甚至死亡。感染流感本身也可能加重肝臟發炎,引發肝病惡化。肝炎帶原或慢性肝病患者接種流感疫苗後,可產生足夠的保護力,且不會對肝功能造成負面影響,是既有效又安全的預防措施。慢性肝病患者不分年齡 均符合公費資格慢性肝病患者包含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及脂肪肝等,不分年齡均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應儘快接種。國內上週類流感門急診人數略增,達53,815人次,整體疫情尚處低點。上週新增8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6例未接種流感疫苗。疾管署提醒,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種疫苗,高風險慢性病人、50歲以上民眾及6個月以上學齡前嬰幼兒,應儘快接種。流感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流感專區」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