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大如香腸 婦氣管險被壓扁

甲狀腺結節大如香腸 婦氣管險被壓扁#甲狀腺結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胸悶、走路喘不過氣竟是甲狀腺結節惹的禍,南投一名年約80歲的婦女在家人陪同下就醫,檢查發現她的甲狀腺腫得如士林大香腸般,壓迫到氣管,才會出現不適症狀,經手術切除後,已恢復正常生活。飲水中含腐植酸或缺碘者 罹患率增高婦人表示,幾十年前就覺得脖子腫腫的,但由於不影響生活,所以也不太在意。直到近期覺得脖子越來越腫、走路就氣喘吁吁、吃飯時卡卡的,甚至說話都有困難,覺得不對勁而趕緊就醫。收治婦人的南投醫院耳鼻喉科吳昭寬醫師表示,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長達15公分、寬5公分的的甲狀腺結節已快把婦人氣管壓扁了。體積過大的甲狀腺結節會壓迫附近組織,影響食道、氣管,可能導致呼吸、說話及吞嚥困難等不適症狀。患者經手術切除甲狀腺結節後,胸悶、喘等不舒服的症狀皆明顯改善。吳昭寬醫師表示,甲狀腺位在頸部前下方,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不正常的增生,俗稱「大脖子」,發生比率女性大於男性,絕大多數為良性,通常小而且無症狀,不太容易察覺,因此甲狀腺問題大多是在例行健康檢查或出現其他症狀時發現。甲狀腺結節發生原因和個人生活型態或家族遺傳有關,另外,飲水中含有腐植酸的地方或缺碘的居民罹患甲狀腺結節的比例會增高。鮮少惡性病變 仍應定期返診追蹤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患者須定期回診,做超音波檢查追蹤甲狀腺功能,必要時搭配穿刺組織病理化驗。只要結節的大小未變化,不需要特別治療,但如果結節持續腫大(大於4公分),影響外觀、壓迫氣管,或是有惡性腫瘤的疑慮,便需要進一步評估手術治療以改善症狀。如果甲狀腺結節合併功能亢進,除了藥物控制外,放射碘或手術治療都是不錯的選擇。吳昭寬醫師提醒,甲狀腺結節較少有惡性病變,但仍應定期返診追蹤,如果出現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腫塊時,應盡早就醫。

牢記3個5 頸部摸到硬塊要速就醫

牢記3個5 頸部摸到硬塊要速就醫#甲狀腺結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國人無症狀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高,數字來到驚人的45%,其中以女性為好發族群,且多數患者是透過健檢時發現,研究指出,接受超音波檢查的「50歲」以上女性,逾「5成」有甲狀腺結節,雖僅「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仍不得輕忽;醫師建議,40歲以上女性,可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選項,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者,也應及早就醫檢查。好發於女性 平均每2人就有1人患有甲狀腺結節基隆長庚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育賢表示,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年紀愈大愈常見,50歲以上女性,平均每2人就有1人患有甲狀腺結節,雖僅約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但仍建議定期追蹤;陳育賢醫師提醒,男性雖然甲狀腺結節盛行率較低,但惡化成癌症的比率卻較高,不得輕忽。吞嚥困難、頸部摸到硬塊 應儘速就醫檢查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雖高,多數人卻是透過健檢時才發現,結節屬於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須靠醫師觀察超音波影像判斷,相當仰賴「醫師經驗」;然而,結節若有惡性疑慮,需進一步用細針穿刺化驗,決定是否手術切除,但針長、扎脖子、檢查完易出血疼痛等缺點,讓不少民眾卻步,導致診斷、治療受到拖延。陳育賢醫師表示,由國內自行研發的甲狀腺智能分析影像醫材,能協助醫師在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判斷上更為準確,有助減少一定比例的侵入性檢查,也可讓部分的良性結節患者,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切除與終身服藥,面對惡性結節,也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療。他進一步提醒,若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應及早就醫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也建議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選項。

甲狀腺癌別驚慌 遵循治療存活率高

甲狀腺癌別驚慌 遵循治療存活率高#甲狀腺結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國三的女學生發現脖子單側異常突起,就醫檢查發現是甲狀腺結節,進一步穿刺後確診為惡性腫瘤。由於部分甲狀腺癌與遺傳有關,醫師建議父母及雙胞胎妹妹接受甲狀腺檢查,沒想到意外揪出妹妹也有甲狀腺癌,所幸兩姊妹及早發現與治療,手術切除腫瘤後復原良好,僅需定期回診追蹤。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 良好治療預後佳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鄭世平指出,甲狀腺結節實屬常見,可分為良性及惡性,良性結節大多不切除,僅需定期追蹤;若確診為惡性結節(又稱甲狀腺癌)則以手術治療為主。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男女罹患比例約為1:4,但甲狀腺癌是預後良好之癌症,非第四期之患者10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呼籲病友遵循治療。甲狀腺位置近聲帶 輔以神經監測治療更準確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附近,其位置靠近聲帶,因此不論何種手術方式都有可能傷及控制聲帶的喉返神經,造成術後聲音嘶啞等後遺症。鄭世平說,手術的經驗與技術是降低神經傷害的重要因素;不過,為避免不必要的神經傷害,甲狀腺手術搭配神經監測儀的應用在國內已經十分普及,可協助醫師更準確地避開神經並將腫瘤完全清除。降低神經損傷風險 這三大類患者宜使用 鄭世平醫師補充,此系統能清楚判斷神經及血管、確認神經的功能性,但需自費使用,臨床上建議以下三類型患者需輔以使用:甲狀腺癌症疑似有周圍組織侵犯者、曾接受頸部手術恐有組織沾黏者、腫瘤過大壓迫或改變正常解剖構造者。若患者經濟能力許可,與主治醫師討論,於術中搭配使用,可降低神經損傷風險。暴露輻射、家族史者 應留意甲狀腺疾病鄭世平醫師提到,目前甲狀腺癌罹病原因不明,有家族史之民眾,或曾經暴露於輻射線環境者,有較高的罹癌風險,建議多留意甲狀腺疾病,若發現脖子附近有腫塊或看起來腫大時,應就醫檢查與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 也可能是惡性腫瘤

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 也可能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結節

林小姐今年35歲,最近朋友發現她頸部有疑似腫塊突起,很擔心是不是癌症,至門診接受甲狀腺超音波及細針穿刺檢查後,診斷是單一甲狀腺結節良性細胞變化,目前接受甲狀腺素抑制治療,並定期門診追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宏達表示,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中出現腫塊,如果只有一個結節叫做單一結節,而出現一個以上就是多發性結節。甲狀腺結節患者以婦女和老年人居多。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但是仍有5%左右的機會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以在診斷時要格外留意。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原因目前並不太清楚。陳宏達醫師說,個人體質因素的差異、遺傳、居住地區、飲水、食物皆有影響,如深井水中的腐植質可能會引起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其本質可能是增生或贅生物,有些是出血性的,有些是發炎,有些僅是膠體腫。陳宏達醫師指出,只要發現甲狀腺結節,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接受檢查來排除是惡性的可能。目前最標準做法是甲狀腺超音波及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如果細胞是良性變化,可以選擇甲狀腺素抑制治療,並定期追蹤。如果結節為濾泡性腫瘤或惡性結節,則應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