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

骨本存得夠不夠?「50歲」見真章

骨本存得夠不夠?「50歲」見真章#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如何抵擋化骨綿掌?「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重要流行病,且嚴重骨折可能導致死亡。據國內的健康管理機構數據顯示,在59,313人中,發生骨質疏鬆的比例,男性有0.36%,女性卻有1.45%,比例足足為男性的4倍。進一步分析發現,骨質密度異常所佔之比例,隨年齡增加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顯示「50歲」是關鍵,自此以後開始急遽流失。整體而言,每100人當中會有1名罹患骨質疏鬆,每10個人中就有1位是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族群。從數據分析顯示,「50歲」是關卡,自此以後骨質密度開始快速流失。50至59歲發生骨質密度異常的比例為18.84%,已是40至49歲的2.6倍,到了70~79歲更遽增至6.6倍,將近一半的人要面臨骨鬆的風險及其帶來的骨折危機。更年期雌二醇降低   啟動「骨鬆人生」事實上,骨質密度的減少不僅僅與年齡層有關,更與性別有密不可分的共變關係。因為女性停經前,由於有賀爾蒙保護,雌激素不僅能減緩骨質流失,還可促進骨質生成。以雌二醇為例,更年期之前分泌量高,所以骨密異常比例較男性低;進入50歲的更年期階段,雌二醇濃度大幅降低,使骨質結構開始變得鬆散,女性彷彿中了化骨綿掌般,平均骨質密度隨年齡急遽下滑,以致骨密減少與疏鬆比例快速上升。骨鬆者逾6成    飲食中未注意補鈣因此「存骨本、防骨鬆」觀念不可少,但事實上,身體力行保骨本的人卻沒有想像得多。根據統計,即使骨質密度異常者會多攝取含鈣飲食,但仍明顯不足,像骨質減少者只有21%的人會特別補鈣,骨鬆者也只有37%,相當於六成以上的人都不注意含鈣飲食。「預防骨質疏鬆可從生活習慣與飲食著手。」翁淑貞營養師表示,平日可多攝取酸奶、綠色蔬菜、豆腐製品、小魚干等含鈣食品,或直接補充鈣質營養品;此外,還要減少影響鈣質吸收的飲食,像汽水、酒精類、咖啡、高糖飲料等都儘量避免。此外,規律運動與適當日曬都是遠離「骨鬆人生」的好方法。

改善骨鬆、血壓 銀髮族運動注意7要點

改善骨鬆、血壓 銀髮族運動注意7要點#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所謂要活就要動,然而年紀較大的銀髮族常常因為身體功能退化,肌力、耐力不如從前,而忽略運動的重要性;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林美儀表示,自從開始接觸社區關懷訪視後,發現長輩們常因生理肢體部分受限而萌生退意,同時卻也看見更多阿公阿嬤,因為運動而改善了健康,因此提出銀髮族運動7注意事項,讓長輩們動得安心。 增加耐力、肌力 還可助控制血糖職能治療師林美儀指出,藉由規律的運動,不僅有助治療憂鬱症,還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此外,對於身體的立即效果也很顯著,好處如下:  延緩骨質疏鬆的情況,減少骨折的發生。 增加肌力、耐力、柔軟度及維持關節的活動度。 改善感覺整合及肌肉協調,增進平衡反應和減少跌倒的機率。 可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荷量,增加心輸出量以及最大攝氣量,體能因而獲得改善。 因運動可消耗熱量,進而產生控制體重的功效,對輕度糖尿的病人亦可幫助血糖的控制。銀髮族運動計畫,必須用漸進、多變化且愉快的方式,訓練到肌力、耐力、柔軟度及動作技巧。應該包括骨質密度的訓練、姿勢的訓練、骨盆肌肉強度的訓練、日常功能性活動的訓練,並提供社交的功能。林美儀也1) 地點/選擇平整且陰涼的運動場地。2) 時間/避免在吃飯前、後一小時內運動,以免造成身體不適。3) 穿著/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底以富彈性、具止滑效果為佳。4) 暖身/運動前要有5~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5) 休息/運動前或運動中有有頭暈、胸痛、心悸、臉色蒼白、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6) 漸進式/運動的強度及時間要依個人的體能慢慢增加,不要做到喘得說不出話來的地步,每週維持至少3~5次,每次20~30分鐘。7) 注意事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置換、腰肩頸酸痛、手腳關節急性扭傷等個別健康問題者,應請專業醫師診查,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雙缺!9成國人維生素D、鈣不足 骨鬆恐找上門

雙缺!9成國人維生素D、鈣不足 骨鬆恐找上門#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更年期後婦女,容易因為鈣質快速流失而導致骨質疏鬆,然而想降低骨鬆、骨折等風險,光是增加鈣質攝取還不夠,必須與維生素D同時進行補充,因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元素,卻有高達9成以上民眾維生素D及鈣質攝取不足,讓自己身陷骨鬆危機中!31歲以上 每日應攝取1千毫克鈣國際骨鬆學會在今年加強呼籲各年齡層均須重視鈣質、維生素D以及蛋白質的攝取以存骨本。根據最新調查顯示,曾發生骨鬆性骨折的停經後女性中,有高達86.6%維生素D攝取不足;但光補充維生素D還不夠,國外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須與鈣質同時進行補充,才能更進一步降低骨折發生的風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陳芳萍理事長指出,鈣質與維生素D在骨骼保健上缺一不可,但國人在鈣、D兩大骨骼健康營養素的攝取上卻仍明顯不足。根據國健署建議,31歲以上成人,一天需攝取1000毫克的鈣,但台灣成年女性卻普遍未達標,其中31歲至50歲的女性鈣攝取不足比例高達9成4;調查亦發現,19歲以上國人更有將近9成8維生素D攝取不足,與鈣質缺乏情況不相上下。維生素D助鈣吸收 不足恐致代謝症候群陳芳萍提醒,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元素,但維生素D較難透過日常膳食足量攝取,因此建議民眾應養成看產品成分標示的習慣。以國內成年女性平均一天僅攝取563毫克的鈣質來說,牛奶更能幫助國內女性補充所需鈣質,每日建議攝取2杯250毫升高鈣牛奶,幫助維持骨骼與關節的健康。此外,過去《優活》報導,國人維生素D嚴重不足,其中又以女性、越年輕者問題越嚴重,對此,心臟科蔡忠文醫師表示,維生素D攝取不足,恐增加代謝症候群、骨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所以,除了牛奶外,建議民眾也可多吃黑木耳、鮭魚、秋刀魚等,此外每天至少曬10~15分鐘的太陽,且不能防曬,才能有效補充維生素D。

一打噴嚏就骨折 原是骨鬆悄悄找上門

一打噴嚏就骨折 原是骨鬆悄悄找上門#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70歲的陳姓老翁,雖然患有糖尿病與心血管藥物多年,但血糖與血壓控制還在正常範圍中,不料一次用力打噴嚏後,覺得背部嚴重疼痛,經過就醫發現第一腰椎壓迫性骨折,所幸透過背架及藥物治療,症狀改善許多,但卻沒再回診,直到一年前因彎腰搬東西,再次背部嚴重疼痛,才確診為骨質疏鬆。一旦發生骨折 嚴重恐致死風險大同醫院骨科陳崇桓醫師表示,隨著人類壽命延長,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重要流行病,其造成後果多發生於骨折者身上,因此,提醒長者不但要注重骨密度測定,也應注重預防跌倒。由於骨質疏鬆症並不特異,有些人會腰酸背痛,但不是每個病人都有症狀,而骨折是骨質疏鬆最可怕的併發症,常發生於遠端橈骨、脊椎及髖部,根據台灣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指出,一生中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的風險,女性約為33%,男性約為20%,一旦發生骨折,對日常生活就有極大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多補充芝麻、蛋製品 防止骨鬆找上門為防止骨鬆問題找上門,醫師建議民眾在飲食上可多攝取鈣和維生素D3,每日最少攝取1,200毫克的鈣量,例如:豆類、芝麻、海帶、香菇、小魚干等,但要提醒適量即可,以免增加腎結石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至於維生素D3的建議量則為800至1000IU,例如:深海魚類、蛋製品,只是在攝取的同時,也別忘了要多曬太陽,每天至少10分鐘,有助於增加維生素D3吸收,如此一來,就能降低骨鬆風險。

只要白皮膚不愛曬太陽 妙齡女骨鬆

只要白皮膚不愛曬太陽 妙齡女骨鬆#骨鬆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俗話說一白遮三醜,許多人為追求外表白皙,盼當個白雪公主,不惜在離開室內前大力塗抹防曬油,且出門一定要撐傘,再披上小外套,為的就是不讓肌膚有一絲「見光」機會,儘管大熱天也要包緊緊;但過度防曬,恐要小心嚴重缺鈣導致骨鬆危機。中國一名少女,因害怕變黑,而長期沒曬太陽,骨質卻意外流失,檢查發現,她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維生素D助骨骼生長 缺日曬骨鬆機率高事實上,骨鬆、骨折、哺乳期嚴重缺鈣等現象,是現代女性的隱憂之一,且有年輕化趨勢,這些都可能與女性不愛曬太陽有關係。醫師說明,由於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骨頭強壯,而身體大部分維生素D的來源正是陽光,因此若一整天都沒曬太陽,骨鬆機率會比一般有曬太陽的人高。曬太陽好處多 降低乳腺癌、卵巢癌風險雖然說長期受到紫外線照射,很可能罹患皮膚癌等病變,但完全沒曬到太陽,也可能造成其他問題。因此,不想因為追求美白,而提高骨鬆機率,最好一天曬半小時左右的太陽,若擔心陽光太強,可選擇早上8點到10點、下午3點到4點紫外線較弱時,出門運動、享受陽光。而曬太陽除了有助緩解缺鈣問題,也能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機率,甚至增加受孕機會,由此可見,接受陽光照射,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環,只要在紫外線不強時,出門曬曬太陽,對身體無非是有益無害。

哺乳期只喝骨湯 補鈣不成反骨鬆

哺乳期只喝骨湯 補鈣不成反骨鬆#骨鬆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喀擦!怎麼稍微一用力,骨頭就斷了!」這名30歲女士,堅持以母乳餵養小孩,因擔心骨鬆,一年來全靠骨湯進補,卻在某天下床時,左手撐住床邊,竟然「喀擦」一聲,左手橈骨就骨折。檢查發現,她因嚴重缺鈣導致骨鬆,身體宛如60歲。骨湯含鈣量不足 人體不易吸收許多女性擔心未來面臨骨鬆,而積極進補,牛奶、鈣片,任何能讓身體大補特補的方式都嘗試。這名30歲女士,一年來堅持用母乳餵養小孩,卻從沒吃過鈣片和牛奶,單靠骨湯進補,以為喝一年的骨湯,骨頭鈣質應該好得沒話說,沒想到,竟然還會缺鈣。補鈣、維生素D 應隨哺乳期調整攝取量當地醫師說明,其實骨湯裡的鈣量並不多,且不是人體易吸收的鈣質,因此,喝骨湯根本無法達到完全的補鈣效果。由於餵母乳會消耗母親體內大量鈣質,哺乳期若沒有好好補充,很容易造成腿部抽筋、骨鬆等問題,甚至影響嬰兒體格發展。醫師提醒,哺乳期的女性可以服用鈣片、維生素D等,而隨嬰兒成長也要調整鈣片攝取量,多喝牛奶、曬太陽,都是增強骨頭硬度的方式。

9成國人陷「隱性飢餓」泥沼不自知 男恐不孕、女骨鬆

9成國人陷「隱性飢餓」泥沼不自知 男恐不孕、女骨鬆#骨鬆

(撰文/吳美瑤) (採訪諮詢/新北市衛生局長期照護兼任營養師宋明樺) 在台灣,除了可品嘗到各式各樣的中華料理外,更有匯集來自全球各地的精緻飲食,加上台灣獨有的夜市小吃、吃到飽餐廳、手搖飲料店等充斥著大街小巷,如此快速便利的飲食環境,包辦了上班族從早到晚的用餐需求,若偶爾想來點下午茶或宵夜,也都能隨時滿足口腹之慾。但你知道嗎?這樣餐餐都能吃到撐破肚皮的情況下,竟仍有高達9成台灣成人深陷「隱性飢餓」而不自知! (高達9成台灣成人深陷「隱性飢餓」而不自知!) 熱量超標營養卻不均衡 你我都是隱性飢餓高危險群! 「究竟什麼是隱性飢餓?」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日常飲食中缺乏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狀況。新北市衛生局長期照護兼任營養師宋明樺表示,現代人三餐外食多,不論是選擇便當或麵食,最常出現「重量不重質」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食物的份量與熱量常常足夠甚至超標,但飲食內容的品質與營養卻相對不足。根據調查指出,台灣高達99%成人每日飲食未達衛生福利部六大類食物建議標準,而國人不愛吃蔬菜、水果,更是加重隱性飢餓發生的主要關鍵。 隱性飢餓男女徵兆大不同 男恐不孕、女骨鬆 「隱性飢餓都是有跡可循!」宋明樺營養師表示,當身體缺乏各種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鈣、鉀、鋅、鎂等,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代謝異常,可能變得容易感冒或久病不癒,以及出現過敏症狀,甚至引起諸多身體疾病;此外,男女在隱性飢餓的表現上也會有所差異。她進一步解釋,以男性來說,若身體長期缺乏鋅,就會造成生殖能力變差、精蟲品質不佳,甚至造成不孕的可能;另一方面,女性若長期缺乏鐵質、鈣質、維生素C,則易有貧血、骨鬆、皮膚老化等問題。 (女性長期缺乏鈣質、維生素C,易有骨鬆、皮膚老化等問題。) 事實上,由於男女身體構造不同,所需的營養素也相差甚多,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常有壓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這都是影響營養素的吸收效果或加速流失的原因,宋明樺營養師也點出男、女最常出現的不良習慣及影響。 男性易缺鎂、鋅、維生素B群 1)活動量大、流汗較多易流失鋅/鋅是維持生長發育與生殖機能的重要元素。長期缺乏,就會造成生殖能力變差、精蟲品質不佳,甚至造成不孕的可能。 2)肉類攝取過多易缺乏鎂/鎂是人體重要元素之一,有助維持肌肉與神經的正常功能,以及維持正常代謝,若缺乏易有代謝力下降、身體疲倦等問題。 3)抽菸、喝酒易缺維生素B群/影響身體運作、細胞代謝變差,可能引起貧血、口角炎等問題。 女性易缺鐵質、鈣質、維生素C 1)生理期易流失鐵質/女性比男性更需要鐵質吸收,尤其生理期時更需要補充鐵,長期缺乏容易有貧血、疲倦、暈眩的問題。 2)喝咖啡、愛吃甜食易缺鈣質/咖啡因會加速鈣質流失,若長期缺乏恐容易有情緒不穩、泌尿道結石,甚至有提高骨鬆的機率。 3)食量小、蔬果攝取量不足 易缺乏維生素C/ 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效,可消除自由基,若缺乏會有肌膚老化、牙齦出血、傷口不易癒合等問題,甚至有引發癌變的可能。 宋明樺營養師也提醒,小孩挑食的情況以及老年人的牙口功能退化,與吸收能力變差,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這類都是隱性飢餓的高危險群。 攝取足量六大類食物 少外食少油炸多蔬果 「想逃離隱性飢餓的泥沼,最根本應從飲食足量、多元做起。」宋明樺營養師表示,可參考衛福部所建議的六大類飲食指南標準,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根莖、豆魚肉蛋、乳品、堅果油脂等6大類食物,以補足各類營養素。同時建議應改掉過於精緻的飲食習慣,減少外食的次數,少吃油炸物並避免油膩的烹調方式。 (攝取足量六大類食物 少外食少油炸多蔬果。) 3原則 吃對綜合維他命! 事實上,因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鐵、鋅、鎂等,必須從食物獲得,但現代人常因忙碌或外食習慣而無法完整攝取,建議可藉由綜合維他命,補充飲食中所缺的營養素,但應掌握以下3原則: 1)應選擇大品牌、有認證的產品,不要相信或吃來路不明的營養保健品。 2)按照指示劑量服用,千萬不要認為多吃效果會比較好。 3)綜合維他命不能完全取代食物,每天仍需均衡飲食並多補充蔬果。

飲食缺鈣、天天喝可樂!14歲少年骨鬆

飲食缺鈣、天天喝可樂!14歲少年骨鬆#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常見於停經婦女及老人,但其實骨鬆絕非老年人之專利。就有名身形削瘦的14歲少年,陸續發生了二次機車車禍,且都造成大腿骨骨折,被送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時發現其骨質缺乏膠質而呈現空洞,猶如曬乾了的絲瓜、匏瓜一般,令醫護人員驚訝不已!衛福部苗栗醫院骨科汪家成醫師術後仔細詢問得知:少年平時沒有吃正餐習慣,也沒吃蔬菜、水果,餓了就吃炸物、甜食,每天都少不了可樂,如此營養失調的飲食習慣,使他不知不覺中,骨質密度加速下降,而提早形成了骨質疏鬆。飲食、日照、運動不足   年輕型骨鬆元凶汪醫師表示,人體的骨頭「質」、「量」跟身體其它部位生理狀態一樣,會在青壯年時期達到頂峰,而後逐漸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家族遺傳、疾病、與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如因為怕曬黑而不運動、日照不足等,都是加速骨頭質量下降,形成骨質疏鬆的重要因素。偏食讓他一撞就骨折而骨鬆被稱為「隱形殺手」,乃因平常沒有明顯症狀,像此案例中,少年雖然平日身體無恙,但小車禍的碰撞就造成骨折,足見偏食對健康、乃至於骨質密度,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儲存骨本」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首要。汪醫師建議,飲食要留意鈣質補充,多攝取含鈣質食物,如牛奶、豆漿、魩仔魚、小魚乾、燕麥、黑芝麻、紫菜、海帶等,並有足夠日照,促進身體合成體內所需的維生素D,增進骨骼生長、減緩骨質流失;而適度運動,也有助於對骨質合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