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肝炎治療成效好 及早發現防發炎感染

肝炎治療成效好 及早發現防發炎感染#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肝臟」是人體一個重要的排毒工廠,它幫我們代謝了體內的毒素,維持身體機能的運轉,但肝臟卻也是個沉默的器官,當它累了、病了,仍然辛苦的為我們工作,於是在我們的輕忽下,「肝癌」這個無形殺手,趁勢掠奪我們寶貴的健康。正如坊間流傳的一句名言:「肝若是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看似戲謔,卻是真實的人生寫照。肝病是我國的國病,其高盛行率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一旦感染B、C型肝炎病毒並演變成為慢性肝炎患者時,肝臟會因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國人應注意自己B、C型肝炎感染狀況,慢性B、C型肝炎患者及抽血肝指數過高者,請接受治療或定期接受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B型肝炎帶原者平常保健,應注意生活作息正常、均衡飲食及遠離菸酒。平常飲食上並沒有特別限制,但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應避免吸菸、嚼檳榔及過量飲酒;避免食用含有人工添加、醃漬或有可能被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如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等發酵食品,避免服用成分不明的藥物或偏方,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肝炎的治療成效相當好,慢性B、C型肝炎患者,請務必到醫院接受進一步評估,需要治療的民眾應接受治療,方能遠離肝癌及肝病的威脅,以早期發現肝臟病變,早期治療。

年滿25~29歲苗栗市民 免費肝炎篩檢

年滿25~29歲苗栗市民 免費肝炎篩檢#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苗栗縣衛生局表示,由於肝臟沒有神經,不會喊痛,早期又沒有症狀,大多數患者渾然不覺,疏於追蹤治療,直到發生肝癌才就醫,為時已晚,可見篩檢的重要性,因此苗栗縣衛生局特別推動免費肝炎篩檢活動,自即日起至101年12月31日止,只要設籍為苗栗縣且年滿25~59歲,攜帶身分證、健保卡即可至約醫院或各地衛生所辦理免費肝炎篩檢。苗栗縣衛生局說,在台灣每年因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死亡的民眾超過1萬多人,約5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而B、C肝病毒則是最大元兇,另外成年人中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肝癌患者中約有七成是B型肝炎引起,由於一般民眾肝病知識不足,常吃保肝丸等保健食品,這些都是不對的,實際上,正確的保肝第一步驟是捲起袖子驗血、做肝炎篩檢,了解自己是否有B肝、C肝,因此苗栗縣政府推動此活動,讓苗栗市民能擁有正確觀念,而此次抽血檢驗內容包含B型肝炎抗原、C型肝炎抗體及肝功能指數(GPT)檢查(無須空腹)。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指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施予抗病毒及干擾素治療,經追蹤1-15年,約可降低65%肝癌發生;B型肝炎帶原者且HBeAg陽性者施予治療,經追蹤1-17年,約可降低47%肝硬化及78%肝癌發生,所以B、C型肝炎治療的成效非常好,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也呼籲民眾,最好能至醫院定期接受篩檢,以達到早期發現肝臟病變,早期治療。

膽道閉鎖威脅兒童健康 恐須換肝

膽道閉鎖威脅兒童健康 恐須換肝#肝炎

由於各界積極推動母乳哺育,近年來我國嬰兒母乳哺育率明顯提升。新生兒延長性黃疸(超過出生後兩週甚至四週)者也因此相當常見,但其中有部份原因是肝膽疾患,必須愈早診治越好。台大醫院呼籲,父母應留意嬰兒的糞便顏色,若出現黃色、甚至灰白的情形,應盡速就醫檢查。 近年來國民健康局加強推廣嬰兒大九色大便卡比對,讓民眾有助於分別新生兒母乳哺育性黃疸與兒童肝病(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但仍有因為大便顏色判讀不易且民眾對大便色卡的認知不同而延誤診治之個案。因此台灣膽道閉鎖研究群建議,除了仔細觀察大便顏色能有效且快速分辨嬰兒延長性黃疸是因母乳哺育或膽汁滯留症,最正確的方式就是同時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D-bil)及總膽紅素(T-bil)。台大醫院陳慧玲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症正常在兩周內就該消退,若顏色未退表示可能異常;嬰兒抽血接受總膽紅素檢測時,僅能測出黃疸症,無法判斷肝膽疾病發作的可能,唯有檢測直接膽紅素,才能檢查出是否有肝膽疾病的可能。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指出,膽道閉鎖仍是兒童肝臟健康的一大危機,每年約有二十位小朋友因此需要換肝手術才能存活,其中有許多病童正亟待器官捐贈才能創造生命奇蹟。膽道閉鎖症顧名思義就是膽汁無法順暢的從膽道流出,發病的初期,會出現黃疸不退且大便顏色慢慢變淡的症狀,膽汁無法排出,肝功能會在數週之內快速的惡化,造成不可逆的肝硬化,導致短時間內必須手術才能存活。

肝炎病毒基因檢測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肝炎病毒基因檢測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炎

治療肝炎若能做病毒基因檢測,可讓治療更有效率,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李壽東昨天(27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健康講座中指出,病毒基因檢測越來越能幫助診斷、治療病毒性肝炎,以B型肝炎來說,基因型為C型的病毒較容易引起肝硬化、肝癌。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衛教文章中表示,十年來,雖然感染者比率有下降,但其中有51.9%的B型肝炎患者在篩檢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已罹患B型肝炎,而不知自己罹患C型肝炎的個案比率更高達86.9%,這數據告訴我們,每二位B型肝炎患者即有一位經由篩檢才發現,而超過八成的C型肝炎患者根本不知自己有肝炎疾患,且由台灣全國肝癌家屬篩檢得知慢性 B型肝炎帶原者,35歲以後每年以0.25%死於肝癌。慢性 C型肝炎患者在50歲後,每年以 0.75%死於肝癌。而慢性B與C型肝炎合併感染比率更高。李壽東副院長表示,肝炎診斷需看肝細胞壞死程度、膽管受損程度、肝功能受損程度等。病毒性肝炎有分疾病肝炎、慢性肝炎,發並持續六個月內為急性肝炎,其中有百分之一患者會出現猛爆性肝炎,此時肝臟細胞大量壞死,患者可能在一、兩天就神志不清,甚至失去生命,因此,藉由進行肝炎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苗栗縣衛生局「救肝」心 行動醫療車開進部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86小心「肝」!肝病年奪萬人性命 肝基會舉辦萬人篩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2死於肝癌病患 約70%為B型肝炎帶原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25

小心「肝」!肝病年奪萬人性命 肝基會舉辦萬人篩檢

小心「肝」!肝病年奪萬人性命 肝基會舉辦萬人篩檢#肝炎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一萬多人死於肝病,但三百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中,有兩百萬人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表示, 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只有三分之一知道自己帶原,而C肝帶原者,更只有十分之一知道自己帶原,因此肝基會在周六推行肝炎、肝癌大檢驗活動,免費為民眾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台中仁愛醫院消化器內科醫師何尉旗表示,台灣人口中每五個成人有一人罹患肝炎,肝炎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酒精性肝炎,第二,藥物性肝炎及,第三,病毒性肝炎,其中以病毒性肝炎最常見,分A、B、C、D、E五種,其中A型及E型肝炎只會引起急性肝炎,而B、C型肝炎會演變成慢性肝炎,因此B型及C型肝炎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特別注意的重點,稍不注意甚至會成為肝硬化及肝癌的主因。何尉旗醫師也表示,其實大多數肝炎都沒有明顯症狀,70%肝癌患者都是在終末期才發現病情的,以致延誤了治療的有效時機,肝炎初期並不易察覺,若沒好好注意很容易轉變成嚴重的肝臟疾病,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台中仁愛醫院護理部臨床技術師 林佩如表示,應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及肝臟超音波掃描,注意平時的身體保養,維持理想體重,每天運動30分鐘,促進新陳代謝,保持生活作息的規律、盡量不要太勞累,以減少肝臟負擔。保肝,保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771男子誤食保肝偏方險喪命?C型肝炎治癒率高應及早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74保肝草藥Silymarin有效嗎?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15&id=377

小心「肝」爆掉了! 「健康搜查隊」追蹤無聲器官

小心「肝」爆掉了! 「健康搜查隊」追蹤無聲器官#肝炎

肝臟沒有神經,有些人即使知道自己是B肝或C肝帶原者,在肝病發作前幾乎不做定期的追蹤檢查,等到發病後的情況已相當嚴重。公視「健康搜查隊」本周要帶您一起「掃描肝臟」,並邀請病毒性肝炎專家、成大醫院腸胃肝膽內科醫師鄭斌男以及中醫師李深浦,為大家剖析肝炎;另外藝人洪都拉斯與阿布都是B肝帶原者,他們也要談談自身經驗。鄭斌男醫師指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肝臟約有1.2公斤重,肝臟可以把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物質轉化為醣類,提供身體能量,另外不管是藥物、營養素或是有毒物質,也都是要靠肝臟來加以轉化成沒有毒或是對身體有幫助的物質;面對如此繁重的工作,肝臟卻是個「沒有聲音的器官」,內部幾乎沒有什麼神經,所以就算得了肝病,初期也不太會出現什麼不舒服的症狀。B肝帶原者得到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0倍,但是身為B肝帶原的洪都拉斯和阿布,對肝炎的認識卻少得可憐!洪都拉斯說自己的身體一直很好,但在當兵時為了放榮譽假跑去捐血,結果捐完血,醫護人員拿報告跟他說「你有B型肝炎,所以血不能用。」洪都拉斯當時震驚不已,不相信自己有B肝,結婚後老婆也常買顧肝的藥給他吃。阿布也是本來不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讀大學時他跟同學跑去捐血,結果被驗出有B肝,血不能用。阿布說自己還曾肝炎發作!當時他有一段時間喜歡熬夜打電動,結果覺得胃不舒服,吃東西會脹氣、然後會反胃,去看醫師做抽血檢查,結果醫師叫他趕快住院,因為自己黃疸很嚴重、肝指數也飆高。「健康搜查隊」並找來一些案例,42歲、有B肝的阿忠自成家後努力工作養活一家老小,咬牙苦撐的結果竟是劇裂咳嗽、吐血導致昏迷,原來是肝組織長期發炎壞死,形成嚴重的肝硬化併發食道靜脈瘤,結果因靜脈瘤破裂導致大出血。另外大學女生小惠亂吃電台推薦的調經藥,結果尿液竟然變成濃茶的顏色、且相當疲倦,甚至右腹劇烈疼痛陷入昏迷,原來是亂吃藥導致猛爆性肝炎。B肝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你覺得公筷母匙可以防肝炎嗎?GOT、GPT正常就代表肝沒問題?肝真的會爆掉嗎?吃蜆精與泥鰍真的可保肝嗎?為了幫助國內300萬名B肝病友,本周「健康搜查隊」帶大家掃描肝臟,中醫師還教你如何保肝,精彩內容請於10月30日晚間19:00準時收看。</body></html>

正確飲食習慣 維護肝功能

正確飲食習慣 維護肝功能#肝炎

「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並不陌生。為了增進民眾對肝炎的認知,童綜合醫院於15日上午十點在地下一樓舉辦「100年度肝巴嗲病友會」,邀請肝炎病友、家人以及有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教導民眾如何吃才能吃的健康。童綜合醫院營養師黃婷婷表示,所謂「正確的飲食」並不是吃藥草、信偏方。而是要有均衡的飲食,尤其是蔬菜、水果更是每天必須攝取的營養,對於身體的正常代謝及改善肝臟營養,調節免疫功能都有幫助。不利於肝臟的食物都算是「錯誤飲食」,目前民眾最熟悉的就是含黃麴毒素的食物。有些花生、花生製品、玉米、穀物、醃製食品等,可能因保存不當,容易遭受黃麴毒素的污染;尤其是本身患有B型、C型肝炎患者及帶原者若長時間食用遭受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則易導致肝細胞突變,提高肝癌發生的機會。延伸閱讀「肝好人生是彩色」: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806

只要穩定情緒 就有效預防肝病上身

只要穩定情緒 就有效預防肝病上身#肝炎

肝病一直是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中的常客,平均每6人就有1人死於B或C型肝炎,更別提死於肝硬化與肝癌的患者有多少,而苗栗為恭醫院林東宏中醫師建議,若要杜絕肝病接近自己,除了多吃顧肝食品,也可多聽輕音樂舒緩情緒與壓力,對肝臟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