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一年甩54公斤變型男 肥胖影響健康

一年甩54公斤變型男 肥胖影響健康#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31歲的林先生,身高173公分,體重77.5公斤,身材標準,但一年多前,他的噸位可高達132公斤,走路會喘、陣日汗流浹背,年紀輕輕,膽固醇、尿酸、血糖等數值卻完全超標!經醫師評估後,林先生接受袖狀胃切除手術,不但搖身一變成為型男,更重要的是,生化指標已回到正常值。接受手術後,林先生的體重馬上減少10公斤之多,99年9年受術一年多來,目前體重穩定停留在77公斤左右,沒有復胖的困擾。林先生表示,成功瘦身後,的確感受到體力變好,走路不會那麼喘,也較不會滿頭大汗。署立雙和醫院外科醫師蘇彥豪表示,對於肥胖造成健康問題的人,減重卻是不得不的迫切課題!外科部主任黃銘德分析,接受減重手術者中,只有三成是基於外型的考量,高達七成都是因已出現肥胖相關疾病,例如代謝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而必須藉助手術,恢復健康。林先生在手術前,包括膽固醇等多項生化指標都不合格,醫師建議先經由飲食與運動改善,但卻未見效果,由於當事人的食量很大,醫師評估後,決定施予袖狀胃切除手術,以降低患者的食量與食慾。黃銘德提醒,肥胖者不論猝死或是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都比一般人高出數倍,這些危險因子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一旦年紀輕輕就有肥胖的問題,不但危險率上升,出現危機的時間也會提前,正視肥胖的問題,並採取相關措施,是越早越好。根據統計,肥胖者發生心臟猝死的機率是體重正常者的40倍;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痛風等疾病的發生率也是體重正常者的2~3倍。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方式包括「腹腔鏡可調節性胃束帶手術」、「腹腔鏡胃腸繞道手術」、「腹腔鏡胃袖狀切除手術」、「內視鏡胃內水球置放」四大術式。雙和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蘇彥豪表示,不同術式各有其優點與適應對象,醫師會視患者的個別需求,採取最適切的治療方式。    外科手術是減重的方式之一,若BMI超過35,且飲食與運動控制三至六個月沒有效果,或是已經出現代謝症候群等肥胖相關問題時,則需評估接受手術的必要性。蘇彥豪指出,外科手術是一個階段性的減重方式,協助無法藉由飲食與運動等方式的患者減重,手術後一至二年,體重才會趨於穩定,在這段期間內,若是配合飲食與運動,即可達到最佳的瘦身效果。

全民動起來 高雄「腰動腰」健康減重

全民動起來 高雄「腰動腰」健康減重#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於辦理「活力高雄 躍動躍健康」體重控制活動,「躍動躍」取自101(腰動腰)諧音,不僅代表101年,也彰顯要活就要動的深意,鼓勵市民「動」起來,建立動態生活,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藉由「快樂動」,一起挑戰全市健康減重85公噸!今年度不僅由衛生局、所提供相關服務,另外還有13家健康促進及健康促進種子醫院也一起參與,提供市民健康減重諮詢、門診、體重控制班等服務,一起響應體重控制。去年100年度高雄市職場減重達61公噸,占全國職場(172公噸)之三分之一以上。101年衛生局也邀請本市警察局、環保局及教育局再度響應體重控制,一同為市府員工健康把關,以提高工作效能,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未來也宣示將建立健康職場,持續提供員工健康促進服務。為鼓勵市民響應體重控制活動,衛生局將辦理全市體重控制競賽,6到64歲於高雄居住、求學或工作並符合減重資格的民眾,於本年10月31日前至本市各區衛生所、醫療院所、社區團體登錄資料,或由職場、學校統一登錄體位資料提供給衛生局,只要減重達1公斤以上,就可參加抽獎!

打破愛美女性迷思 吃巧克力可減重?

打破愛美女性迷思 吃巧克力可減重?#減重

許多女性怕胖不敢吃巧克力,但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愛吃巧克力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卻比平時少吃巧克力的人來的低,這項研究調查1000多位年齡在20~85歲的女性,而他們一週吃巧克力都超過2次,研究更發現,愛吃巧克力並有運動習慣的人跟完全不吃巧克力的人相比,體重約相差2.3~3.2公斤。領導該項研究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系副教授葛隆伯說:「常吃巧克力的人,BMI值會比少吃的人低。」,一週平均吃2次以上巧克力、運動3.6次的研究對象BMI值數值較一般人來得低,葛隆伯認為,純黑巧克力中含抗氧化成分,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屬於不飽和指防,且巧克力中所含的黃鹼素可減少血小板的黏性,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帶來的風險。葛隆伯博士認為,吃巧克力有助瘦身,不過市售巧克力卻不單單只有巧克力的成份,更包含了高糖及高脂肪的成份,專家建議仍應適量攝取,這項研究的結果重在「多次」攝取;而非「多量」攝取。另外,美國紐約勒諾克斯山醫院的Suzanne Steibaum醫師表示,若食用巧克力能瘦身,應配合固定運動及飲食控制,打破一般人認為吃巧克力只會增重的迷思。

高低熱量比一比 輕鬆健康減重做伙來

高低熱量比一比 輕鬆健康減重做伙來#減重

現今工商社會發達,婦女就業機率高,長期外食所攝取的高糖、高油、高鹽、低纖的飲食型態,讓代謝症候群問題越來越嚴重,衛生署豐原醫院鄭秀英營養師提醒,改善平日的飲食、生活及運動習慣,讓體位及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能減低代謝症候群的發生,遠離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威脅。豐原醫院鄭秀英營養師表示,現代人飲食最大的問題就是烹調用油過量,如果想要減重或是控制體重,減少平時烹調用油的量效果較好,1公克油脂即會產生9大卡的熱量,一顆滷蛋熱量70大卡,荷包蛋熱量卻有160大卡,烹調方式不同,熱量卻足足高出兩倍多,同樣是餃子類,一份以12個計算,如果吃的是煎餃或是鍋貼,那會比吃水餃多吃了至少15公克的油,等於多了135大卡;同樣是飯類,一碗飯的量,如果選擇炒飯,會比選擇壽司多了至少20公克的油,等於多了180大卡,降低飲食熱量需少用油炸、油煎、油酥、糖醋、蜜汁等高油、高糖的烹調方式,多使用低油烹調法,如蒸、煮、燉、烤、涼拌,少用半成品,如漢堡肉、甜不辣、各種餃類、丸子、炸物等,所以用餐點菜的時候,如果能慎選烹調方式,一天三餐吃下來最多可以省下1,000大卡的熱量。鄭秀英叮嚀,選擇用油量較低的來吃,減少總熱量的攝取量,即能幫助體重的控制,選擇一個健康的減重方式可以讓體重減下來,可以維持減重後的體重,對身體健康無害,飲食高低熱量比一比,油脂減多少賺多少,做一個聰明的點餐高手,相信一定可以幫助你減重,讓自己的體位在正常範圍內,維持健康的身體,遠離疾病帶來的威脅。

揪團對抗肥胖 健康減重動起來

揪團對抗肥胖 健康減重動起來#減重

肥胖一直是國人大眾的困惱,為打擊肥胖,擺脫慢性疾病帶來的威脅,國民健康局今年再度發布減重召集令,以「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為主軸,號召全國動起來,共同健康減重600噸,並於今召集22縣市衛生局代表,舉行宣誓啟動儀式。22縣市衛生局宣誓減重目標破百噸者有桃園縣(133公噸)、新北市(112公噸)、臺中市(101公噸)。衛生署邱文達署長表示,中央與地方齊心,跨領域、跨部門合作,希望全國民眾響應,發揮消費者力量,帶動健康產業。營造飲食健康化、運動生活化,掀起產業健康化的新風潮,建置健康飲食系統,讓民眾聽得到、看得到、買得到、吃得到健康食物;營造處處能運動、時時可運動、人人都運動的環境,希望國人規律運動比率在十年之內能倍增到52%。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根據國民健康局101年2月22日至2月25日對全國22縣市18歲以上民眾,進行「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電話調查,結果發現,過年期間體重增加者之比例達4成5,平均增加1.7公斤。邱淑媞局長鼓勵去年參加健康體重管理計畫的民眾,今年繼續揪團,讓自己不復胖,也呼籲尚未報名的民眾,響應參加減重活動,透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生活方式,小額捐油,為自己訂下目標,找機會、找伴、找提示,為自己健康動起來。

節食月瘦15公斤 竟是糖尿病惹禍

節食月瘦15公斤 竟是糖尿病惹禍#減重

42歲的簡小姐節食減重,短短一個半月體重減少15公斤,就在暗自竊喜之際,簡小姐常覺得減重後,不僅容易疲倦、甚至四肢無力,以為是節食減重的關係,於是開始恢復正常飲食,但體重卻仍持續下降,而且出現「多吃、多渴、多尿」情形。就醫檢查後,醫師表示,簡小姐罹患糖尿病,而體重下降的原因也不單是節食減重造成的,而是原先罹患的糖尿病作祟,目前簡小姐已開始接受糖尿病藥物治療。門診不難發現有些正在進行減重計畫的民眾,體重驟減後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求診而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其他疾病;體重減輕除了刻意、有計畫性的因素外,許多疾病在臨床上也會以體重減輕來表現。一般有意義的體重減輕是指在沒有刻意減重之下,六個月內減輕原本穩定體重的10%,或是在一個月間急速下降5%。體重減輕一般可分為三個原因:(1)體內能量消耗過劇、(2)體內能量流失過多、(3)食物攝取減少。因為體內能量消耗過劇所造成的體重減輕,不外下列三個原因:(1)甲狀腺機能亢進、(2)嗜鉻細胞瘤、(3)劇烈運動。因為攝入體內能量流失造成的體重減輕,則多是因為糖尿病或胃腸吸收不良症候群。會導致吸收不良症候群的原因,簡而言之,如果病人體重減輕合併食物攝取量增加多,一般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或吸收不良症候群。以年輕病患而言,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以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厭食症或慢性感染為最常見的病因,但是在老年人則為惡性腫瘤、精神疾患(如痴呆症、憂鬱症)、慢性疾病等等。據統計,老年人若是出現了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大約有30%是因為惡性腫瘤所引起,也有約30%是因為精神與神經的疾病(如憂鬱症與早期的失智症),而有30%是查了半天也找不出病因的。因此老年人的體重減輕絕對不可以等閒視之。

掌握38法則 雕塑曲線讓妳更健康

掌握38法則 雕塑曲線讓妳更健康#減重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很多女性都希望擁有健康的體能及體重,如此才能讓自己看來更有自信以及更具吸引力;若久坐不動再加上不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導致肥胖危害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新時代女性,每天累積運動30分鐘,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保持在18.5kg/m2~24kg/m2之間,讓自己活得健康又快樂。國民健康局於去年4月及8月進行「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有效樣本數16,985人,調查結果顯示,女性沒有達到每週運動3天及以上、每天至少30分鐘的比率高於7成(71.7%)。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延長3年壽命。適當的身體活動可提升身體體能,規律運動更可減少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乳癌等慢性疾病及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並可降低壓抑和憂慮,改善情緒。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程度,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吋),則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3月8日婦女節前夕,對於體重過重或體脂過多而想減重、以及想要追求漂亮體態的女性,國民健康局建議以規律運動再加上健康飲食,可以以最少的花費減掉身上多餘脂肪,如能再加上一點肌力訓練,就更能維持健康曲線,維持減重成果。有人說沒時間運動怎麼辦?國民健康局建議下面幾個方法,只要將運動生活化,隨時隨地都可累積運動量,就可以擁有健康的體態:一、外出或是上下班(學)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提早出門提前一站下車,步行至目的地,讓一整天精神更飽滿有活力。二、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不但節省能源,還可以增加每天活動量。步行走上幾層樓後再搭乘電梯,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三、多和家人相約到戶外,進行腳踏車或互動競賽型活動等,不但促進家庭和諧,更重要的是使全家人都更健康;或是可以帶著心愛的寵物一同快走。四、假日自己動手洗車,不但省錢,還可增加運動量,車子乾淨了,人也健康了。五、利用空的寶特瓶,裝水或沙子替代啞鈴,訓練肌力,並依進步程度漸漸加入更多水或沙子,提升肌力。六、利用家裡不用的巧拼,疊起來約15~20公分高,用繩子固定绑好,做為階梯,在電視節目開始時,就開始踩,中間廣告休息;多重複幾次,心肺功能一定會增加。七、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但每次至少要連續10 分鐘。例如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就可以拆成每次15分鐘完成;或是每次至少運動10分鐘,分3次完成。

中醫師退伍後體重飆!狂升55公斤

中醫師退伍後體重飆!狂升55公斤#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5日台中市衛生局與環保局共同舉辦「減重101、減碳101」宣示活動,希望邀集更多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加入減重、減碳行列,以「多蔬少肉、搭公車騎鐵馬」為主軸,帶領民眾共同響應健康又低碳的生活型態。此次活動連中醫師也加入減重計畫,中醫師邱永標預計在半年內瘦下15公斤。他說,當時當退伍時只有70公斤,但事隔20年後,體重卻飆到125公斤,甚至老婆為了能襯托他體重也逐漸上昇,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成功瘦下來,也邀約老婆一起來減重、守護健康。市長胡志強指出,民眾「每週一蔬食日」少食用100公克肉食減碳780公克、減少攝取250大卡熱量、「搭公車騎鐵馬上班趣」10公里路程減碳2.36公斤、消耗250大卡熱量、「多走樓梯少搭電梯」走一層樓梯減碳218公克、消耗5大卡熱量、「假日全家齊步走」10公里減碳640公克、消耗500大卡熱量等。台中市衛生局表示,今年報名參加「減重、減碳」活動的民眾,還可獲得「健康生活動起來手冊」一本,教導您如何吃出健康、聰明運動,同時還提供減重門診、減重諮詢站、減重講座、減重班、減重諮詢專線等,不花大錢也能輕鬆「享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