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潛藏B肝發作風險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潛藏B肝發作風險#B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58歲女性是B型肝炎帶原者,曾服用降血脂藥物出現輕微肝功能異常,停藥後回復正常。近期再次服用降血脂藥物及因風濕性關節炎服用免疫治療藥物3個月,常噁心想吐、疲倦而就醫,檢查發現肝功能嚴重異常,診斷為B型肝炎急性發作。經抗病毒藥物治療,6個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免疫抑制藥物、類固醇 致B肝發作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展賢指出,台灣成年人B型肝炎帶原率約10至15%。B型肝炎帶原者體內的B肝病毒與免疫力平衡時,不會出現肝功能異常。但罹患其他疾病或服用藥物使得免疫力改變、失去平衡,就會引發急性肝炎,需儘快治療。常見會影響免疫力的情況,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或使用類固醇。藥物引起肝炎,可能源於藥物本身或代謝物毒性、劑量,個人體質、遺傳也是其中原因。B型肝炎急性發作常見噁心、嘔吐、容易疲倦、胃口不好、上腹脹氣、茶色尿等症狀,且肝功能檢驗異常,倘未儘快治療,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服用藥物前 先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邱展賢醫師指出,B肝急性發作時,先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可考慮在進行免疫治療的同時,採取預防性服用抗病毒藥物,且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後,繼續服用6個月。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時,要先了解自身肝的健康狀態,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B或C型肝炎,過去是否有藥物過敏史。B型肝炎帶原者要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評估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會引發肝炎的風險高低,在服藥期間定期肝功能檢查,有不適立即就醫且告知用藥史。

講座/認識B型肝炎:治療方式面面觀

講座/認識B型肝炎:治療方式面面觀#B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B型肝炎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也是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可用的B型肝炎抗病毒藥包括長效型干擾素及5種口服藥,健保給付B型肝炎抗病毒藥至今已10餘年,因B型肝炎發作而死亡或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的人數已大幅降低。你曾經使用這些藥嗎?用藥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健保給付到期時將何去何從?台大醫院特舉辦講座,並邀請曾岱宗醫師主講「認識B型肝炎:治療方式面面觀」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名稱:認識B型肝炎:治療方式面面觀時間:106年10月20日(五)14:00​~15:00地點:台大兒童醫院大樓B1視聽講堂 

講座/世界肝炎日-三總宣導暨衛教講座

講座/世界肝炎日-三總宣導暨衛教講座#B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見的有B型肝炎以及C型肝炎。世界衛生組織為改善全球肝炎盛行趨勢,特別將每年七月二十八日定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世界衛生組織希望透過世界肝炎日活動主題,讓各國肝病團體共同響應,提昇民眾及感染者對肝炎的認知,也促使政府部門改善肝炎防治服務的可近性。在肝病防治上,B型肝炎已有疫苗防護,可以事先預防;C型肝炎也因為口服抗病毒藥物問世,讓C型肝炎可以達到95%以上的治癒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喊出「2030年根除C肝」口號,期望到2030年全球已沒有C肝患者。三軍總醫院為響應世界肝炎日精神,提供國人肝炎防治正確觀念,特別於7/23(日)在院內地下一樓第二演講廳舉辦『世界肝炎日-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本次會中特別邀請到三軍總醫院林石化院長、肝病策進會高嘉宏會長、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施宇隆醫師、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財源教授到場分享演說,剖析C型肝炎疾病症狀以及治療趨勢,並邀請C肝痊癒病友到場分享自身治療經驗,鼓勵更多患者積極治療,遠離肝癌風險!報名前50名C肝病友可免費接受肝纖維化檢測Fibroscan (自費價:1500-2000元),將於講座結束時發給檢測號碼牌,於7/24(一)13:00至17:00憑證至3樓腹部超音波室進行檢測,歡迎各位有興趣的名眾踴躍報名參加。名稱:世界肝炎日- 三總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時間:2017.7.23(日) 10:00-11:30地點:三軍總醫院 B1第二演講廳(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5號)洽詢:02-8792 3311 # 16668 肝炎個管師 陳小姐/ 邱小姐網址:https://goo.gl/forms/NzyWWLzcd4GhNJrh1

講座/世界肝炎日-三總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

講座/世界肝炎日-三總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B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見的有B型肝炎以及C型肝炎。世界衛生組織為改善全球肝炎盛行趨勢,特別將每年七月二十八日定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世界衛生組織希望透過世界肝炎日活動主題,讓各國肝病團體共同響應,提昇民眾及感染者對肝炎的認知,也促使政府部門改善肝炎防治服務的可近性。在肝病防治上,B型肝炎已有疫苗防護,可以事先預防;C型肝炎也因為口服抗病毒藥物問世,讓C型肝炎可以達到95%以上的治癒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喊出「2030年根除C肝」口號,期望到2030年全球已沒有C肝患者。三軍總醫院為響應世界肝炎日精神,提供國人肝炎防治正確觀念,特別於7/23(日)在院內地下一樓第二演講廳舉辦『世界肝炎日-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本次會中特別邀請到三軍總醫院林石化院長、肝病策進會高嘉宏會長、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施宇隆醫師、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財源教授到場分享演說,剖析C型肝炎疾病症狀以及治療趨勢,並邀請C肝痊癒病友到場分享自身治療經驗,鼓勵更多患者積極治療,遠離肝癌風險!報名前50名C肝病友可免費接受肝纖維化檢測Fibroscan (自費價:1500-2000元),將於講座結束時發給檢測號碼牌,於7/24(一)13:00至17:00憑證至3樓腹部超音波室進行檢測,歡迎各位有興趣的名眾踴躍報名參加。名稱:世界肝炎日- 三總肝炎宣導暨衛教講座時間:2017.7.23(日) 10:00-11:30地點:三軍總醫院 B1第二演講廳(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5號)洽詢:02-8792 3311 # 16668 肝炎個管師 陳小姐/ 邱小姐網址:https://goo.gl/forms/NzyWWLzcd4GhNJrh1

點心亂吃 這病死亡率增27%

點心亂吃 這病死亡率增27%#B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波動問題是每日大事,高達8成患者不知道每日營養攝取的限制量,不懂得聰明選擇食物,少量多餐容易在無意間攝取過量,更會誤踏高糖、高鹽、多脂的飲食地雷,一名65歲的女性患者,罹糖尿病20年後受肥胖問題所苦,藉由餐間攝取吐司、蔬菜餅乾、豬肉乾節食減重,沒想到含鈉量、含油量高、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反而讓他血糖、體重雙失控! 服藥變胖、體重過重者 死亡率高出27%糖尿病患容易血糖波動,據國健局統計,國內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7成有BMI過重及肥胖的問題。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後,體重有可能較治療前增加;另外,患者本來就體重過重者,也可能使血糖無法得到良好控制。體重若持續超標,中風、死亡率也要比體重正常者高出11%、27%!乳清蛋白 能助糖尿病患降低21%餐後血糖台北市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提醒,糖尿病患若想控糖、減重兼顧,日常飲食要注意少油、少鹽、多纖的飲食原則。另外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如:乳清蛋白也十分有幫助,有研究證實,依照營養攝取的專業設計,能有效幫助糖尿病患降低21%餐後血糖,減輕7.6公斤的體重。一般人確實能透過少量多餐,或不吃來達到減重的目的,但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用藥不吃,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問題。飲食中若能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取量,可以同時控制體重,更能有效降低因糖尿病所引起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三少一多」 降心血管疾病風險國際和台灣針對糖尿病患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除此之外,程涵宇營養師指出,糖尿病患為了控制體重、血糖,建議可以適量地補充「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可幫助抑制食慾、增加飽足感。另外,「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的營養原則為病友最佳的飲食建議。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糖胖病友「控糖、減重」併行,透過藥物搭配飲食,才能做到最全面代謝控管。  

搞定B型肝炎 不停藥是關鍵

搞定B型肝炎 不停藥是關鍵#B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53歲的蔣先生,30年前確診患有B型肝炎,在配合的治療計畫後,蔣先生已產生抗體,確認B型肝炎治療成功,醫師表示,B型肝炎在臺灣的盛行率為20%,完全痊癒的關鍵點就在於「不間斷用藥、不要停藥!」不間斷服藥、戒菸癮、養成運動習慣53歲的蔣先生在30年前的一次捐血活動,被告知患有B型肝炎,當時只知道B型肝炎沒有特效藥,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一直到16年前,蔣先生開始注重自我健康,接受治療,並改變生活作息,配合醫師的醫囑,不間斷的按時服藥,更戒掉菸癮,養成爬山、拉筋等運動習慣。不管是否有家族史 都應接受檢驗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主任胡志棠表示,B型肝炎是有機會能痊癒的,患有B型肝炎的病人,能完全痊癒的機率約5%,關鍵點就在於不間斷用藥,只要配合醫師治療,待產生B型肝炎抗體,就能戰勝B型肝炎,胡志棠醫師呼籲,不管是否有家族史,每個人都應該接受B型肝炎檢驗。B肝疫苗接種 對患有B肝病人無效B型肝炎在臺灣的盛行率為20%,臺灣的B型肝炎大多來自母體傳染,胡志棠醫師表示,臺灣自1986年5月開始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後,B肝感染率已由10%降至1.3%,然而B肝疫苗接種,對於患有B型肝炎的病人是無效的。

黃疸、腹痛警訊 別再「逼」肝

黃疸、腹痛警訊 別再「逼」肝#B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我沒有不舒服,為什麼要追蹤、治療?」這是B、C肝炎個案最常問的問題,成大醫院B、C型肝炎個案管理師吳淑芳指出,若喪失治療黃金期,等到肝臟有症狀時,通常肝病的病程都已進入較晚期,治療成效較差也難掌握病況發展。腹脹痛、噁心嘔吐 肝炎發作一名退休教師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平日生活作息規律,無其他慢性病史,雖自知罹患B型肝炎,但未按時回診,某日因腹脹痛、噁心嘔吐入院,診斷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且已有早期肝硬化情形,才讓他驚覺病情嚴重,病人才開始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定期追蹤下,肝硬化的情況改善,肝指數轉為正常。感覺累、茶色尿、黃疸、腹痛吳淑芳個管師表示,肝臟在人體中是「沉默」的器官,因為沒有痛覺神經,再「肝」苦也繼續工作,所以在發炎初期大多數人只自覺比較疲倦,或是認為自己工作太勞累,常忽略是肝臟發炎的警訊,等到出現明顯表徵,如:茶色尿、黃疸、腹痛等,通常疾病已經進展到比較後期,如:肝硬化、肝癌。肝臟反覆發炎 會致肝臟纖維化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尤其需要注意,應該定期追蹤,醫師也會將有需要的患者轉介給個管師,幫助病人了解B、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症狀、照護及預防,還有治療及定期追蹤的重要性,她說,如果肝臟反覆發炎,會造成肝臟的纖維化,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定期回診追蹤 檢視生活作息目前B、C型肝炎個案的主要來源為胃腸肝膽科、一般內科、家庭醫學科、血液腫瘤科、感染科,對病人最重要的是定期回診追蹤,視病況需要個管師也會協助病人檢視生活作息及衛生習慣,對於收案追蹤及治療中的個案,皆會主動電話追蹤及關心。

保肝之道 拒菸酒、多吃黃綠色蔬果

保肝之道 拒菸酒、多吃黃綠色蔬果#B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熬夜加班、喝提神飲料、吃消夜,都仰賴肝臟幫忙排毒,然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就算是B型肝炎發作,也不容易出現疼痛的感覺,約70%的肝炎沒有明顯症狀,而容易被忽略,等到患者感到異樣就醫,多半已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病毒量逾2000 應接受預防性治療一般來說,肝指數(ALT)>40,稱為肝功能異常,病毒量超過2000的患者就要考慮接受預防性治療,許多帶原者常因症狀不明顯而忽略治療,總是到轉變成猛爆性肝炎、肝硬化相關併發症,如食道靜脈瘤破裂、肝昏迷、細菌感染等,併發嚴重狀況時才就醫,因此定期抽血檢測肝功能是預防肝炎惡化的重要依據。3~6個月追蹤 半年一次超音波經由抽血檢查可判斷肝功能狀況之好壞,如果狀況不好進一步檢查病毒量的高低,病毒量越高代表在體內活躍程度越強,罹患肝癌的機率就越高,因此建議3~6個月一次抽血追蹤,每半年做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以及早發現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噁心嘔吐、黃疸、眼白偏黃B型肝炎沒有明顯症狀,但當感染急性B型肝炎或慢性B型肝炎發作時,就會上腹部不適或腹脹、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黃疸、皮膚或眼白偏黃、茶色尿等症狀發生。不共用牙刷、指甲刀、刮鬍刀B型肝炎會透過母親生產過程傳染給新生兒,亦會透過血液或體液而感染,因此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不安全的性行為、共用牙刷、指甲刀、刮鬍刀等都有可能感染,需要特別留意。攝取黃綠色蔬果 避免吃豆製品洪吉來醫師建議,B肝患者平日要有規律的生活及充足的睡眠,並且拒絕菸、酒、檳榔,飲食部分要多攝取含維他命A、C的黃綠色蔬菜及水果,避免食用含花生製品、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也不要隨便食用治肝草藥或補肝藥品,避免增加肝臟的負擔。

Menu